骊[lí]山,别名“绣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西绵亘25千米,南北宽约13.7千米,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最高峰九龙峰海拔1302米,占地面积约316平方千米。骊山于2001年成立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3.59平方千米;2002年,骊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骊山景区与华清池景区正式合并,成为
华清宫遗址(华清池·骊山)景区的一部分。
骊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形具有明显的
断层错动的构造特征,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地势北翘南俯,四周
断层发育、沟壑遍布,骊山地区多为石质山地,水源较少,植被脆弱,但物种丰富,以
侧柏、
油松、
刺槐、
臭椿、子木、金银木、
合欢等植物为主。此外,骊山还拥有30多种野生动物,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冠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红腹锦鸡、
血雉等。
骊山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
姜寨遗址和商代“骊戎国”,
西周公国开始有记载的离宫设置,后代温泉宫苑建设不断。秦始皇在这里修建有骊山汤池、
秦始皇陵以及其他山间宫殿;后经
刘彻修缮扩建,骊山汤池成为
长安城东重要的离宫之一。
唐朝时期,骊山建设进入鼎盛时期,
李世民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建成“
汤泉行宫”;
李隆基二次扩建,
唐华清宫正式建立。唐以后,骊山华清池温泉逐渐衰落,但仍受达官贵人们喜爱。骊山园区内的景点大多分布在西绣岭,如
老母殿、
老君殿、
明圣宫、人祖庙、烽火台、晚照亭、日月亭等。
东绣岭景点较少,例如石翁寺。此外,骊山园区内还有石瓮谷、舍身崖等自然景点,以及
陕西省“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2007年,骊山景区被评定为
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骊山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秦岭终南山
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之一。此外,骊山上的兵谏亭在1982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命名
骊山之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因其山色青黛且形状似骊马,而称为骊山;另一说古骊戎族曾在山下建国,故而得名。最早的时候,骊山被称为“丽山”,据《水经注·渭水注》记载,“丽山,一名蓝田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之后丽山改称“郦[lí]山”,因“郦”与“丽”相比,右侧多出的“阝[fǔ]”是“邑”字的简化,故有学者认为丽山置邑之后,开始兼称郦山。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骊山地处
渭河平原中部,为
秦岭支脉,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西起西安市霸桥区界,东至河,北自
渭河南至
蓝田县,东西绵亘25千米,南北宽约13.7千米,占地面积约316平方千米。骊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清宫(
唐华清宫骊山)景区的一部分,位于华清池园区北部,介于东经109°11'46"~109°12′20"、北纬34°20'51"~34°21'55"之间,占地面积约23.59平方千米。
气候
骊山地处临潼区城南,当地主要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影响,其春季暖和,多风,干燥,回暖早,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多雨兼伏旱;秋季温暖,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而雨雪少。骊山年平均气温13.5
摄氏度,季节变化差异大,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154.7小时,全年平均无霜期是219天,年平均
降水量553.3毫米,降水季节差异变化明显,四季干湿分明。年平均蒸发量为1035.7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骊山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东秦岭复合山链的中偏西部,是
渭河裂陷中的一个断块隆起。骊山地区的典型地质构造为地垒式
断层构造,以及骊山山体总体表现为褶皱形成的复
背斜构造,该地区典型的地质构造使骊山总体形态表现为地垒式断块山。加里东一海西期,由于受两大板块碰撞的影响,骊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变质,形成了骊山地区的主体变形构造。到
燕山运动时期,整个东
秦岭以张性断裂活动为主,伴随早期断裂活化有左行扭动特征,同时受边缘断裂限制和左行走滑断裂分压
应力影响,形成骊山最终的向形构造。尤其在燕山运动末期,因受强烈的断块升降影响,秦岭北侧
断层与骊山北侧断层发生了承袭性运动,同时又产生了骊山东南和东北侧以及西北侧两组新的断层,使
渭河地堑大幅度下陷,骊山凸起而形成地垒,从而骊山、秦岭开始分离,两山之间形成凹陷地带,且分化日益明显。
喜马拉雅山脉运动时期,骊山地区仍以张性断裂活动和左行走滑断裂的继续活动为主,由于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所派生的张裂或破裂形成了渭河裂陷,而破裂形成的断块又有差异升降与旋转,从而形成了骊山隆起。
地层
骊山山体由太古界、下元古界
变质岩系组成基底,震旦系组成盖层,中生代
花岗石侵入,周围被
新生代地层覆盖,该地区
断层发育,岩层破碎。骊山出露的基底岩石均为晚太古代太华群
片麻岩,主要岩石类型包括
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黑斜片麻岩,主要分布于骊山断块山区。骊山地区的地层单元主要还有:元古界铁铜沟组,为元古界变质岩,主要位于骊山西侧;古近系,为第三系河流相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骊山块体西侧,以及横岭两侧的河流上游部分;新近系,为既有河流相又有湖泊相的沉积岩,主要出露于骊山西侧;第四系下更新统,为湖相和洪积相堆积层,主要出露于骊山块体南部;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层,为土质堆积层,岩性为黄土夹十余层古土壤,主要分布于骊山东部、南部和西部的黄土丘陵区内;第四系全新统风积黄土层,为土质堆积层,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及漂
砾石,主要分布于骊山北麓山前洪积扇群区。
地热资源
骊山温泉因深谷地形起伏极大产生的静水压力差,导致地下热源延裂隙升涌而成;多为
基岩裂隙地下热水,主要分布于骊山北麓深断裂附近。热水主要循环于结晶岩及
变质岩类的裂隙中,且由于断裂带透水性能较好,多形成低矿化的SO4-Na或SO4·CI-Na型水;按医疗热矿水分类,多属水、硅水,氟含量为4.9~19.5毫克/升,可溶性SiO2含量为31.8~61毫克/升。
骊山山脚的华清池温泉为水、氟水和硅水,还含有
、锂、、、硼、碘、溴[xiù]、铁、锰等10多种微量元素和组分,是一种有较高医疗价值的热矿水。此外,
泉水中含放射性氡,主要与骊山地区燕山期
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有关。园区内高氟水的形成,是地下水流经
变质岩、花岗岩、
,溶解其中的
等含氟矿物所致。
地形地貌
骊山系秦岭山脉分出的一个支脉,可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秀岭和西秀岭。骊山地貌类型属受流水侵蚀剥蚀的中起伏低山,
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九龙峰海拔1302米。骊山主体部分地势北翘南俯,四周
断层发育、沟壑遍布,尤其是骊山东南地带,沟谷极为发育,沟谷密度4.6~5.3公里/平方公里,地形破碎,沟壑纵横,被沟谷切割成许多起伏的黄土梁。黄土梁一般宽100~300米,长3~7公里,梁间沟谷切割深度100~150米。上部黄土沟谷呈U型,坡度25°~30°;下部沟谷呈“V”型切入第三系
地层,坡度30°~40°,局部地域甚至形成陡崖壁立地貌。此外,骊山断块北侧断裂是渭河裂陷带内的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断层面主体北倾,倾角45~75°,北盘相对下降,南盘相对上升,地貌反差显著。
水文
骊山多为石质山地,
断层错落、沟壑遍布,渭河支流较多,以常年性河流和
季节河为主。景区内分布了一道道或大或小的河流,包括韩峪[yù]河、三里河、沙河、玉川河、新丰河、戏河、芷阳沟、风王沟、牡丹沟、老虎沟、石瓮谷、坡底沟、黑嘴沟、龙水沟等。其中,有7条河流发源于骊山,后向北流入
渭河,分别是:沙河,主河道全长约12780米,为常年河流,发源于击鼓坪与望峰之间的大水沟,该段河流长约3040米;玉川河,主河道全长约15530米,水源复杂,且主干道改变多次,现河流发源于张底村,在李家村周赵村南出骊山,该段河道长度约4500米;戏河,主河道全长32230米,水源复杂,发源于仁宗村,其东北流在庞岩村马岩村出骊山山前洪扇区,该段长度约12000米;五里河,主河道全长 9050 米,为
季节河,发源于仁宗街道办张坪村,在骊山街道办坡房村北出骊山山前丘陵,该段长约1500米;此外,还有三里河、韩峪河与
零河。骊山各河流年输沙量占临潼水系输沙量的比重较大,8条河流流域侵蚀模数为2000~6000吨每年每平方公里,年输沙量199万吨,其中最严重的戏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6500吨。
土壤
骊山土壤种类不复杂,其低山
丘陵地区主要以褐土性土、红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主,黄土台地区主要以垆土和黄土性土为主,山前洪积扇区主要以洪淤土为主。其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主要土壤 为褐土、红土和石灰性紫色土。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骊山的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植被以乔灌木为主,主要分布有次生针阔叶混交林、杂果林和灌木林。截至2014年底,骊山有74科、235属、357种花草树木,主要有
侧柏纯林,
刺槐纯林,侧柏、
油松、刺槐、
五裂槭、
山桃等组成的混交林等。此外还有人工培育的奇花异木,如金银木、合欢、紫荆以及牡丹、桂花、紫微、海棠、
中国樱桃、丁香、杜仲、珍珠梅、黄刺梅、鸳鸯藤等。
动物
截至2012年底,骊山被发现野生动物和鸟类30余种,包括
鬣羚[liè líng]、黑鹤、
白冠长尾雉、
血雉、
红腹锦鸡、
大鲵属[dà ní]等。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白冠长尾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红腹锦鸡、血雉、大。
历史沿革
早期建设
骊山开发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
姜寨遗址和商代“骊戎国”,
西周公国开始有记载的离宫设置,后代温泉宫苑建设不断。
先秦时期,
秦始皇在骊山地区修建骊山汤池、
秦始皇陵以及其他山间宫殿。此外,
秦始皇还修了一条80里从
咸阳市通往骊山的路,并在其路架设阁道,人行桥上,车行桥下。
公元前104年,
刘彻对秦骊山汤池及房舍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修理,使秦骊山汤池成为
长安城东重要的离宫之一。
鼎盛时期
公元583年,
杨坚,在骊山温泉修建屋宇,种植松柏千余株,并多次临幸骊山汤。
唐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李渊下令在骊山汤畔修建太元观。武德六年(公元621年),唐高祖临幸骊山汤,并在骊山温泉南部山麓狩猎时收获了一只白鹿,因此将收获山鹿当地命名为白鹿观。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
李世民诏令面山开宇,营建宫殿,修理修缮温泉汤池,将宫苑发展到山腰之上,取名汤泉宫,并亲书温泉铭以记之,“苑”—“宫”格局初具模型。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
李治将其改名为“温泉宫”。
唐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李隆基在前代修建的基础上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整合昭应县城、华清宫城和骊山禁苑,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赐名
华清宫遗址,又称华清池。此次修整是根据骊山的地形地势,由南向北营建了登高游赏骊山禁苑,在山梁、山麓、
山脊等位置都适当的布置建筑,依借地势而进行的明确的功能布局分区,形成熟完整的“苑”“宫”“城”三者相结合的山水空间格局。
衰落及后期发展
唐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安史之乱从
渔阳发起,
李隆基携
杨妃姊妹等西逃,华清官于战争中损毁。
唐朝以后,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南迁,没有帝王在此修建离宫,
唐华清宫皇家园林的性质自此终结。
石敬瑭天福年间(公元936年~944年),后晋高祖
石敬瑭[shí jìng táng]把破坏的华清宫改名灵泉观并赐予道士。
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灵泉观主刘子顺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改造。
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前,有赵志古等人曾以十五年的时间整修华清宫,建起
三清殿等八座大殿,朝元、冲明二阁,以及九龙、芙蓉等汤池。
华清宫直至明代已完全毁坏,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
临潼区知县王子爵,整修了骊山“莲花汤”池。
清
顺治帝五年(公元1648年),黄冠傅姓者,重修了老母殿。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冬,
康熙帝西巡曾经停留此地,陕西巡抚
鄂海为此组织了大规模的修缮改造工程。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临潼知县
沈家祯[shěn jiā zhēn]模仿江南园林修建了环园,即今天的
五间厅。
1927年,
冯玉祥修筑了男浴池和女浴池,女浴池命名为“香凝池”,并修缮总源,命名为“中山泉”。1929年,
西安市市长萧振稼,
临潼区县长王曰宾重修
唐华清宫,并更名为“涤尘池”。1934年,
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再次整修华清池。
西安事变后,
国民政府为表纪念,在
蒋介石藏身的洞前修建了木结构的“民族复兴亭”,1946年,
胡宗南倡议捐款重修成钢筋水泥亭子,称为“正气亭”,解放后改名“捉蒋亭”,1986年易为今名“兵谏亭”。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林场全面造林,并成立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对部分建筑古迹进行了恢复,使被破坏了的皇家园林恢复原貌。1982年,骊山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布局
骊山园区是华清宫景区的一部分,位于华清池园区北部。骊山可以石瓮谷为界,分为
东绣岭和
西绣岭,骊山园区内的景点大多分布在西绣岭。园区的西北部主要分布有老母殿、
老君殿、明圣宫、人祖庙、烽火台、晚照亭、日月亭等,西南部主要分布有三元洞、兵谏亭、遇仙桥等。而石翁寺则位于东绣岭的山腹之中。
重要景点
石瓮谷、舍身崖及石瓮观瀑
石瓮谷是骊山东、西绣岭之间一处秀丽幽深的峡谷,沟宽谷深,两侧都是悬崖峭壁。石谷很深,蛇蜓曲折,形状如一个石,因此得名。相传是
八仙上天人地的通道,因此也称“登天道”,有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等。石瓮谷北侧有一处悬崖峭壁,壁石有点点红斑,好像上面滴
满族的鲜血,因此这个悬崖被称做舍身崖。在石瓮谷东侧有一个石槽,形状就像瓷一样,泉水注入中,而当水溢出来时则会成为瀑布,等到瀑水力竭时,刚好中的水又一次满溢,便又一次形成瀑布,又一次飞流而下,然后再形成瀑布,形成三级瀑布,此现象称为石翁观瀑。
老母殿
老母殿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上,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人类的创造者
女娲而修建的,始建于秦,重建于唐,修缮于明。老母殿现占地8000多平方米,为明清格局,整体
坐北朝南,主要有山门五间、三仙殿三间、祭殿五间、主殿五间、厢房六间、配殿四间。
老母殿前有玉柱护卫,青石铺地,殿门高书“老母官”三个大字。从殿门向内共有三进院落,入门第二栋房为“三霄殿”,即三仙殿,内供奉被尊为“福寿、治眼、授子”三位女仙云霄、、
碧霄仙子之神像;院内立碑四座,铭刻着捐资修庙者的名字,是一块功德碑。正殿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副楹联,写道:“焚柏子香读周易,滴荷花露写黄庭”,以此来表达对老母的崇敬与景仰之情;正殿中央的老母圣像,形象慈眉善目,庄严地高坐着,四周装饰精美华丽,香烟缭绕,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正殿的门榻上还刻有其他颂语,如“永沐神恩,光照乾坤”、“弥天济世功于日月增辉,劈地衍人恩同秦山共重”等,表达了人们对老母的感激之情和对她神圣力量的赞美。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当地人们便会携带床单与干粮,夜宿骊山,祭祀,现在民间仍有此类风俗。
老君殿
老君殿位于
老母殿旁、
西绣岭第三峰上,是
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原本是供奉太上老君的地方。老君殿,又称朝元阁,据《
旧唐书》记载,始建于
李治乾封元年(666年),建筑宏伟,是唐王朝在朝拜祭祀大圣祖玄元皇帝之所,故名“朝元阁”。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因阴雨连绵,观内三株古柏迎风而倒,致使房屋大部分受损,住持道士多方募捐,后在原址上重修朝元阁献殿、大殿、山门各三间,厢房六间,历时五年,于清
咸丰五年(1855年)四月完工。现存之朝元阁建筑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拆除了部分房屋后之规模,内敬太上老君。在《
长安志》及《临潼县志》中有明确记载,原阁内供奉的太上老君
汉白玉像,是
唐朝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边儿的杰作,后在“
安史之乱”中被毁,其遗迹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保存在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明圣宫
明圣宫位于骊山西绣岭、老母殿南侧,始建于1992年,是台湾
道教徒、著名爱国人士颜武雄等人为报答谢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款在此修建的一座大型道教观。明圣宫为明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有殿堂房屋300余间,是中国极少的大型纯木古建筑群之一,也是西北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明圣宫共有三进院落,依次是
灵官殿、仙祖殿和
三清殿,分别供奉着道教镇守山门的护法神王——灵官爷、道教仙祖谢映登,道教的三清始祖、四御天尊、三宫大帝。据介绍,殿内神采用是顶级红木一一
南非进口红木雕琢,神像则采用
江西省小叶
香樟木独木雕成,形态逼真,工艺精美。
人祖庙
仁宗庙位于骊山最高峰九龙峰,又名仁宗庙、人宗庙、人种庙,占地面积360平方公顷,是骊山园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人文景点。骊山人祖庙与淮阳人祖庙、甘肃天水人祖庙,并称为国内三大“人祖文化”圣地。根据《
旧唐书》等古籍记载,骊山人祖庙是建于
秦朝之前的始皇祠,因为避讳秦始皇改为“三皇祠”,后来改为“仁宗庙”。20世纪70年代,由于修建微波站,人祖庙被拆除。1998年,重修人祖庙,内奉
伏羲、
女娲、
华胥,以供人们祭祀朝拜。
烽火台
烽火台位于西绣岭最高峰,在
西周时期是调兵遣将的一种信号设施,其目的为战时传递警报,调兵遣将,解救危难。其设置,每隔几里,就筑一烽火台,并座座相连。其操作,台底燃烧柴粪,台顶形成烽火;白日烧狼烟,夜间燃篝火其传递,一烽火台燃烧,其他的就连锁举火;如此,就能快速传递警报。当年
姬宫湦为博宠妃
褒姒[bāo sì]一笑,“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1985年,骊山园区用特制仿砖在周王“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遗址附近筑起高13余,底10米见方,下大上小的烽火台,东额悬“烽火台”三字匾额,台下立石碑刻文“周烽火台故址”六字,为杨国校所书由原
临潼区人民政府1985年5月所立。烽火台顶端还有一观景方亭,可燃放狼烟,游客亦可沿内壁楼梯盘旋而上,登上台顶,眺望远处,欣赏骊山美景。此外,烽火台周围还设有游艺棚,观景休息亭等。
晚照亭、日月亭
晚照亭位
西绣岭东北,处老君殿东侧,建于1981年,是一座重檐钻尖顶四角方亭,取“疆山晚照”之意,重檐钻尖顶,四角正方形,是观看骊山晚照的好地方。日月亭位于兵谏亭与晚照亭之间,取日月同辉之意,内檐彩绘骊山各主要景点图案,表现了骊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元洞
三元洞北临华清池,上通老君殿,这里有一排窑洞,因洞内有三孔茶碗粗细通风圆孔,故有此名;也有传说这里曾住过福、禄、寿三星而得名。由于骊山属于大倾角
断层岩,断层之间的空隙遥遥相通,于是逐渐形成了自然的风洞,成为骊山特有的一大自然奇观。
三元洞内有几孔清静幽雅的
窑洞,洞内奉祀着
道教所尊的“天官、地官、水官(
玉皇大帝、土地爷、
大禹)”三元。其最奇特之处是窑内有5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凤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凤,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另外,三元洞坡下立有
碑林,是1998年为日本已故著名汉学书法家石桥犀水、藤田赞阳、石田泉城等九人所建书法石碑,碑林共有九块石碑,有行、草、隶、篆、楷等字体,是中日两国书法艺术交流的场所。
兵谏亭
兵谏亭处于骊山半山腰处,位于烽火台风景区南侧,是
张学良、
杨虎城两将军向当时国家元首
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纪念亭,兵谏亭还有上刻由记载两位将军对
西安事变所作贡献的文字。兵谏亭位于一虎斑石下,是一座四角正方的纳凉石亭,高4米,宽2.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亭子的柱子用洁白的
大理石砌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中国国民党为了给蒋介石“歌功颂德”,在半山腰匿藏处辟出平台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正气亭”。1946年,
黄埔军校七分校募捐在原址修建了一座西式的四角亭,就是今天见到的这座亭子,匾题“蒙难亭”。解放后,这座亭子更名“捉蒋亭”,后又改名为“兵谏亭”,沿用至今。
遇仙桥
遇仙桥位于石瓮谷,架于东西绣岭之分界线上,是一座单孔石桥,长5米,宽2.4米,拱跨宽3米,拱高5米,桥拱上方镌刻“诞先登”3个大字。传说明代周生赴京赶考,在此路遇
八仙,经其指教考中翰林学士,故名“遇仙桥”。此外,在遇仙桥的下面,有一块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状如秤碗的大石头,千百年来一直都屹立不动,相传此石是“二郎神杨戬”称骊山的秤碗,故被称为“骊山秤碗石”。游客可以站在桥上,仰望骊山,观赏石瓮寺、举火楼、鸡上架等景点。
石翁寺
石瓮寺原名福崖寺,坐落于骊山石瓮谷东侧
东绣岭中,位于骊山东绣岭的山腹之中,是佛教名刹,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使其形似瓮而得名。据记载,
李隆基开元时将骊山温泉官大加扩建,改名为
唐华清宫,而石瓮寺是骊山华清官群体建筑物之一,始建年代与华清官同时。也有传言称,唐玄宗因崇尚
道教,在骊山西绣岭建有
长生殿、朝元阁;但贵妃信佛,便在东绣岭修建石瓮寺,寺内的佛像全是当年的国手所塑。每到正月十五古佛会,骊山附近的乡民纷纷而至,上供烧香,祈祷叩拜,
石瓮寺一时成为烧香祈福的集散地。
李炎会昌灭佛,石瓮寺遭毁,石瓮也埋没不见了。到了
李忱大中年间,石瓮寺有所修复,诗人郑即下帷读书于此寺之中,但其规模与地位已非复旧观了。此后,明、清两代也对石翁寺进行过修葺,但均未回复原有规模。如今原建筑已经没有,但仍存佛像,可供游客烧香拜佛。
其他看点
骊山晚照
骊山晚照是
陕西省“关中八景”之一,是骊山地区的日落景观。元代诗人刁白在诗文《渭水》中“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即是描绘骊山晚照,明代诗人刘储秀在《骊山晚照》诗中“复此斜阳相映处,红云朵朵照芙蓉”的句子也是描绘骊山晚照的景色。
鸟语林
骊山鸟语林座落在骊山西绣岭,占地50余亩,网内空间100多万立方米,充分利用原有峡谷地带,使涧、溪、瀑、潭、池等多种景观串为一体,可以使游客感受碧水长流、树林葱郁、鸟语花香等大自然的魅力。鸟语林园内存养有上百种近10万只的珍禽异鸟,有孔雀、
非洲鸵鸟、白鹭、宝贵鸟、化胜、大雁、七彩小鸡、美国落地王鸽等。
临潼区博物馆
临潼区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骊山北麓,与
唐华清宫毗连,馆藏有上至史前社会下至中华民国文物万余件。1958年初建,1985年重建,新建博物馆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园林布局,主体为仿明清建筑,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四合院古建。文物陈列面积为800余平方米,文物库房150平方米。截至2021年12月底,博物馆收藏有上下五千年历代文物17602件,国家珍贵文物142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套60件,二级文物95套132件,三级文物495套1233件。
骊山古庙会
每年7月初,骊山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骊山古庙会。因民间传说农历六月十三是
女娲娘娘的诞辰,而骊山是传闻中女娲炼
五彩石补天的地方,故大批的善男信女前往拜祭。每年的庙会都能持续好几天,周边群众祭祀女娲娘娘时,便携带床单和干粮,夜宿骊山,此风俗沿续至今,所以骊山庙会在当地也被称作“单子(床单)会”。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7年,
陕西省骊山森林公园成立,隶属骊山风景林场领导,是风景林场经营区的一部分,有520000平方米的林地。2001年,骊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对原林场区域进行了重点开发,最后建成65800平方米的林地、占地总面积47000平方米的建筑物、面积25000平方米的道路。
2012年,骊山景区改造东花园,建设东花园温泉大酒店所有工程,提高了骊山人文居住质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烽火台连接公路,对晚照亭以下游步道进行改造,对红土沟车场进行硬化,搬迁东尧坟地,建设旅游公厕、森林管护站等;建设绿化美化项目,绿化面积260亩,主要完成烽火台区域景观绿化及前山面的生态绿化,增加骊山整体景观生态美观和人文舒适度;完成新建住宅主体全部封顶,增加了骊山旅客住宿选择空间。
2014年8月,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交由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以优化整合华清池和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景区优势资源。西安事变旧址保护、维修与展示进入统一规划经营的发展阶段;在西安事变旧址全貌体系化整治基础上,景区红色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次年1月,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挂牌,囊括了华清池、骊山、《长恨歌》演出及温泉等富有唐代历史文化的项目。
2016年,华清宫景区扩建了骊山园区内的兵谏亭观光平台,整修了兵谏亭至昭阳门游步道,开通了观光车道并修建了停车场。
保护
19世纪70年代,骊山脚下开始建设一批疗养院,华清池1号水源受到影响,于1992年3月彻底断流。后经
临潼区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管理后,于2009年3月发现1号源有涌水迹象。后经专家论证,认定华清池1号源确已复流。
2008年秋季,临潼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了“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工程。项目规划区东起小金街道土门河,西至斜口街道芷阳湖;北起城市快速干道,南至骊山第一道山脊线,促进了骊山景区植被保护的发展。截至2019年4月,临潼区在骊山景区集中实施骊山北麓森林植被恢复、骊山至洪庆直观坡面绿化等工程,栽植
侧柏等苗木1300余万株。
2011年,
临潼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骊山项目区开展建设,该项目区涉及临潼区戏河、豹子沟两条流域,于2011年6月30日开工建设,2012年5月10日竣工,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15平方千米,其中完成基本农田建设80公顷,水保林688公顷,封禁治理747公顷,沟头防护0.25千米,植物护埂35千米,田间道路2千米,增强骊山景区水土保持的进一步实践。
相关文化
红色文化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两将军发动“
西安事变”,抓获了逃上骊山的
蒋介石,他匿藏过的荒僻之处便成了纪念地。1946年,
黄埔军校七分校募捐在原址修建了一座西式的四角亭,就是今天见到的这座亭子。这座纪念亭的名字,因形势变化而多次更名,如今的“兵谏亭”之名,是在1986年12月7日,也就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前夕,正式命名的,以回顾沧桑,抚今思昔,纪念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的大义凛然,“以武力规劝,临之以兵,使之必从”。
温泉文化
骊山因地形起伏极大,使得这里地热资源丰富,拥有多处温泉。骊山温泉的开发最早可溯至仰韶文化时期的
姜寨遗址及其后裔;到了汉魏六朝时期,温泉沐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较大规模地被利用;
唐朝骊山温泉兴盛,例如享誉盛名的“三大汤”临潼骊山汤,同时骊山开始建设众多的离宫别馆。大量的骊山温泉诗咏展现了骊山官廷文学图与唐代皇家温泉文化风情,其中对温泉兴废的缅怀叹咏,更是记录了包括以温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场景、对地理建筑和温泉利用的描录以及历史时代的反思。
白居易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更是使得骊山温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温泉,至今仍享有盛名。
人祖文化
人祖,在临潼骊山一带传说为
女娲与
伏羲兄妹,传说
中原地区民族即是由他们兄妹二人匹配而产生的。骊山上修建有人祖庙,它与淮阳人祖庙、甘肃天水人祖庙,并称为国内三大“人祖文化”圣地。此外,骊山地区还有华胥氏陵,即女娲氏母亲的陵墓,位于骊山南麓;
老母殿,位于骊山北麓;
姜寨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骊山北麓。人祖文化一直影响着骊山地区的风俗习惯,有记载称,在
清代及以前,当地的百姓每年进行两次祭祀“
仁宗庙",一次在农历
上巳节,男女民众要拜人祖,游古迹,洗桃花水,被除邪秽;一次在农历六月十五日,先拜人祖,再游
女娲遗迹,到温泉涤洗身心。因为人祖庙会期间,多为不育或少育及无子妇女求子者朝庙上香,故骊山人祖庙会又称为“单子会”,以求育生子为主要内容。如今的骊山庙会是围绕
老母殿举行的,人们大多前往老母殿上香祈福。
骊山女娲风俗
骊山一带至今保留着一些与女娲有关的古老的风俗文化,主要表现在节日风俗、婚俗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骊山周围一带的百姓都要过“补天补地节”,也叫“女王节、女皇节”。这一天要吃“补天饼”,由于各乡讲究不同,所以吃的饼各异,有煎饼、
烙饼、蒸饼,但必须是圆形、薄页;吃饭前要举行简单的仪式,例如清临潼四志中记载的“补天”“补地”。除此之外,骊山周围一带在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等节日还有更多与众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统称为“骊山
女娲风俗”。2007年5月,骊山女娲风俗列入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定为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作品
诗文
骊山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让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都以骊山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众多诗文中,脍炙人口的作品莫过于
、
和
等人的作品。
白居易根据
和
的故事所作的《长恨歌》,其中多处写到李、杨在华清池欢娱无度的情景,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华清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诗人杜牧也写过多首骊山及华清宫的小诗,例如他的代表作《过华清宫绝句》,共有3首,均描绘了骊山美景的同时,揭露了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的奢靡生活,例如“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文人
苏轼也留下了很多有关骊山的诗作,初登仕途的他在途经骊山时写了三首《骊山》绝句,借古讽今,既对古代统治者的骄奢亡国作了辛辣地讽刺,又对当时的
北宋上层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例如“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画作
《骊山避暑图》为
清代画家
袁江所绘,纵224厘米,横134厘米,立轴,绢本设色,现存于
首都博物馆。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境内,秦始皇葬地。其山北麓有温泉,唐在此建有
唐华清宫,又名华清宫。
李隆基同
杨贵妃常到此避暑游乐。此幅作品即以此入画,图中楼台殿阁,古树环抱,散布于山石坡岭之间,人马活动于其间,构图繁复,气势宏大。
《
阿房宫图》屏是清代画家
袁江所绘,其尺寸为纵194.5厘米,横60.5厘米,绢本设色;没有款识,但有“
袁江之印”、“文涛”印记;全文收录有宋伯鲁所写的《阿房宫赋》,现存于
故宫博物院。此幅以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兴建的
阿殿为题。画家凭借自身深厚的古建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使用12条通景屏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画面的宽度与广度,再现了阿房宫当年的恢弘气势。
相关人物
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嬴姓,
赵姓,名政(或作“正”),本名
秦始皇,又名赵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为
秦庄襄王之子,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了
中央集权制度,被称作“始皇帝”。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任秦王;同年,他依照
秦国旧俗下令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外出巡游的途中病逝于
沙丘宫平台遗址(今河北
邢台市广宗县西北)。同年九月,
胡亥将秦始皇下葬在骊山陵墓。
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其父为
李旦李旦,生母为
燕德妃太穆皇后(后追谥为
窦皇后)。自712年登基以后,李隆基称帝四十五年,是
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开元二十四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
武惠妃去世,后宫中再无玄宗中意的妃子。有人进言
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玄宗派使者把
杨贵妃从寿王府接到骊山温泉宫。两人得见后,玄宗圣心大悦,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唐玄宗对贵妃的三千宠爱,有很多诗作提及,比如
杜牧曾作诗道:“一骑红尘
妃子笑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六年(747年),
李隆基整合昭应县城、华清宫城和骊山禁苑,根据骊山的地形地势,在骊山北坡修整土地,由南向北营建了登高游赏骊山禁苑,并将其更名为“华清宫”。
传说典故
女娲补天
在骊山当地,
女娲被人们称为骊山老母,也称无极老母。相传在
上古时代,人类社会遭受了一场大洪水的灾难。人类之母女娲在骊山地界中烧炼
五色石来补天,她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成功将五色石炼成了一种色彩斑斓的石浆。女娲趁热将石浆擀成石饼,并骑上一匹黑色的神马,将这些石饼一张张地贴在天空的破损处,最终成功粘住了坍塌的天穹。接着,女娲斩下东海大神龟的四只巨脚,用它们作为顶住苍天的四根柱子,使天空不再倾斜;她还杀死了危害人类的黑龙,赶走了食人的
食肉目区禽,并将芦草烧成灰堆,堵塞了汹涌的洪水。后来,苍天不再倾斜,大地也不再坍塌,危害人类的毒物被消除,遍布的洪水也干涸了。中华先民得以重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于华清宫景区的烽火台,公元前779年,
姬宫湦立
褒姒为妃。褒姒的面容艳若桃李,但性格却冷若冰霜,从不展露笑容。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的狼烟戏耍诸侯。原本烽火台是在国家危难时用来传递战报和调兵的设施,从四处紧急奔来的诸侯最终发现了自己被戏弄的真相。美人虽然笑了,但久而久之,作为臣子的诸侯却失去了对周幽王的信任和拥护,最终致使
西周公国王朝走向了灭亡。
重要事件
重要荣誉
1982年,骊山景区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2年2月,骊山上的兵谏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骊山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2年,骊山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骊山景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秦岭终南山
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之一。
热点事件
1974年3月,临潼区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
陶俑,经
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
兵马俑重见天日,就此开始了对骊山上
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
2014年8月6日,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唐华清宫与骊山景区共同签约合作进行一体化运营。2015年1月9日,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挂牌,两景区正式合并升级为“华清宫景区”。
2021年5月13日,“丝路起点·遇见
临潼区”2021全球驻华使节经贸文化之旅临潼专场在骊山脚下举行。
2022年6月15日,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联合
临潼区文化馆承办的“2022年‘春雨工程’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人志愿者队伍景区行——
临潼站”在临潼区华清宫景区成功举办,促进对骊山非遗文化保护的共识和发展。
参考资料
临潼博物馆.临潼博物馆官方公众号.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