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兰(拉丁学名:Haraella retrocalla (Hayata) Kudo),
兰科香兰属植物。香兰为附生
草本,在中国台湾多有分布。
茎长约1厘米,叶革质呈二列互生状,具数枚,多为扁平的镰状倒
披针形。花黄白色,质地较厚呈展开状,侧生组成
总状花序,呈下垂趋势;唇瓣与萼片等长呈斜椭圆形,先端较钝向基部逐渐收窄,唇瓣两侧后半部边缘稍抬起而中部缢缩,前部则近似圆形,边缘有呈撕裂状的流苏,上面中间有密集绒毛呈深紫色。
1914年,中国台湾植物学研究学者早田文藏发表香兰的学名为Saccolabium retrocallum,retrocallum意指唇瓣上反摺的肉突形态。1930年,工藤佑舜观察了原氏制作的香兰标本后,建立新属Haraella,并将早田文藏的Saccolabium retrocallum移至新属成为Haraella retrocalla。
香兰最早的记载是在1914年由中国台湾植物学研究学者早田文藏依据的一副在
台北市温室开花但原产地不明的标本,发表学名为Saccolabium retrocallum,retrocallum意指唇瓣上反摺的肉突形态。1930年,工藤佑舜观察了原氏制作的香兰标本后,认为其是形态极为特殊的类群,因而建立新属Haraella,并将早田文藏的Saccolabium retrocallum移至新属成为Haraella retrocalla,也同时依据原氏的标本描述了另一新种H. odorata,在之后的研究中,因两者形态无明显区别,H. odorata并入了H. retrocalla,而odorata的芳香之意也成为了“香兰”这一名字的由来。
叶革质具数枚,呈二列互生状,常为扁平的镰状倒
披针形,长2.5-4厘米,宽5-10毫米,先端钝逐渐有轻微钩转,至基部则稍有扭曲状,叶有抱茎鞘和关节。
花为侧生的
总状花序,花序有1-4朵花会下垂。苞片较小为卵形,与
花梗和子房相比较短。花梗与子房相连较纤细,约1厘米长。花为黄白色,质地较厚呈展开状。萼片形似倒卵形且大多相似,先端微微尖锐或较圆钝,长7.5毫米,宽3.6-4毫米。花瓣与萼片等长呈斜椭圆形,长1.2-1.4厘米,宽8.5-10毫米,花瓣先端较钝向基部逐渐收窄,花瓣两侧后半部边缘稍抬起而中部缢缩,前部则近似圆形,边缘有呈撕裂状的
平邑雪萝树,上面中间有密集绒毛呈深紫色。蕊柱没有蕊柱足长约2.5毫米,花药帽呈卵形,前端伸长而先端呈截形并且有不规则的齿。花粉团为蜡质球形,两个花粉团均具孔隙。
香兰喜生长在原始的温暖带阔叶林。在溪流两岸,以及山坡上林相完整、水气充沛的环境,常可以见到香兰附生于树木的枝干上。盛夏七月,花蕾逐渐成熟,依次绽放,散发出特殊香味,花季可持续到初冬。
香兰以虫为媒介进行授粉,通过模仿
雌性甲虫的气味来吸引
雄性甲虫进行
传粉,当雄性甲虫被吸引到香兰上发现无法交配后,便会前往下一个散发雌性甲虫气味的香兰继续尝试,这个过程中雄性甲虫便被动地将花粉带到另一朵花上为香兰授粉。
香兰不喜干燥,通常需要每天浇水。可通过喷雾或软管来喷洒浇水,也可将其浸入桶中保湿。合适的湿度可使其保持湿润的状态,可选用花盆种植以确保有足够的湿度。此外还需定期施肥,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