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
中国江苏省下辖地级市
宿迁市,别名水城,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酒都、邳州市,简称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与淮安市连云港市接壤,西与安徽省宿州、蚌埠市两市相邻,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宿迁市常住人口为497.53万人,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名酒之乡”“花卉之乡“。
宿迁市,位于徐淮泛黄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境内有淮河和沂泗大水系。淮河水系面积4210.3平方千米,沂沭泗水系面积4313.7平方千米,洪泽湖水面面积878.0平方千米,骆马湖水面面积222.0平方千米。境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明显。豫县的名称始见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宿迁”一名出现于唐朝。1948年7月,宿迁市全境解放。1987年,宿迁县撤县设市(县级)。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2022年宿迁市辖2区3县,市政府驻宿迁市南湖路1号。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市境遗存众多,下草湾人距今约5万年前在双沟镇地区逐水而居,是世界人类起源中心之一。境内泗洪县松林庄古猿遗址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誉为”化石宝库”,青墩文化遗址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早在1958年初,江苏省文管会的文物专家就对其进行考察。最早的文化层为龙山文化遗迹,出土的大量龙山陶器说明,江淮一带是宿迁最早的人类文化蕃息之地。
宿迁市20条重点产业链中,晶硅光伏产业链、酿造、纺织服装产业链产值占43.3%。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宿迁构建机电装备、绿色食品、绿色家居、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末,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4111.9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74.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3.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93.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1:44.9:46.0。202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宿迁位列中国第75位。
地名由来
豫县的名称始见东晋司马德宗义熙元年(405年)。“宿豫”其名以春秋时宿国人曾迁于此故名,“宿迁”一名出现于唐朝。据语言学家考证,宿迁的居民是由两支古越族人与当地居民混居而成晋代时,从“宿沙”族和“预犹”族中各取一字组成“宿预”这个新地名,唐开元二十三年宿预县城被黄水冲毁,治所迁移,宝应元年,又为避讳将改“宿预”为“宿迁”“宿迁”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为避讳,二为迁址。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据境内各地出土文物显示,今宿迁市境距今7000年前就已有人居住。洪泽湖西北部泗洪顺山集、韩井、雪南等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江苏省境内最早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顺山集文化。境内泗洪县天岗湖乡松林庄发现的长臂猿科化石,距今约1000多万年,至今在亚洲最早;双沟地区在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下草湾人逐水而居,据考证,是世界人类起源中心之一。春秋时期,宿迁属淮夷之地(淮河),战国早期属于吴国,后越国吞并了吴国,宿迁属于越国,战国后期,越国为楚国吞并。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宿豫境内设下相县,属泗水郡与东海郡。“下相”是因置于古相水下游而得名,其城址位于今宿城区西南郊(废黄河西岸)古城村。西汉,沿袭郡县制未变,置厹(qiú)犹县(治今宿迁市东南废黄河东北岸),与下相县同属临淮郡。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下相县为从德县,东汉后,下相县改属下邳国(后改为郡),三国时,宿迁属南北争夺区域,为魏国徐州下邳郡。西晋时南北短暂统一,宿迁属徐州临淮郡管辖。东晋义熙元年(405)始置宿豫县,治所在今泗阳县郑楼镇古城山,属淮阳郡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对峙,宿豫隶属不定,南朝宋武帝废下相县。北齐时再废下相县,其境由宿豫县统辖。467年,地入北魏,废宿豫县,改为宿豫镇,509年,地入南朝梁,梁改北魏南徐州为东徐州。549年,东魏改东徐州为东楚州并恢复宿豫县和宿豫郡。580年,北周改安州为泗州。
隋唐至明清
隋朝时期,再次迎来统一,开皇三年(583)废宿豫郡存宿豫县。开皇九年(589)宿豫县属于河南泗州管辖范围,州治所设在宿豫县城。李豫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讳,改称宿迁至今。宋代,采用的是路州县三级行政制度,宿迁属京东东路淮阳军。金朝时期,宿迁属邳州市。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宿迁县,隶属商丘市邳州,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宿迁县改属淮安府邳州。清代,宿迁县直属江南行淮安府邳州,后又改属徐州府邳州。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废除州制度,采用省县两级制度,当时的宿迁属于淮安市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宿迁属于泗宿县管辖,民国35年,宿迁改为县制,成立宿迁县,隶属于淮阴专区,1945年8月,中共泗宿县委和县总队接管宿迁城,在县城及近郊设立宿迁市。1948年3月泗洪率先解放,沭阳、泗阳紧随其后相继解放,至1948年7月宿迁县解放,宿迁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3月,泗洪县由安徽省宿县专区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87年,宿迁县撤县设市(县级)。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2004年1月,宿豫县撤县设区。至2022年,宿迁市辖宿城区、宿豫区及沭阳县、泗阳县、泗洪三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 33°8′—34°25′、东经 117°56′19″—119°10′之 间,处于徐州市淮安区连云港市的中心地带,东与淮安、连云港市接壤,西与安徽省宿州、蚌埠市两市相邻,地处陇海铁路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西部与安徽省接壤。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
气候
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季风特征明显,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春夏两季为东南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春季最短,为60天,冬季最长达137天。多年平均气温14.3°C,1969年2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3.4℃,1964年7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40℃,最高月均气温29.7℃,最低月均气温零下2.4℃,平均气温年较差26.6℃,最大日较差25.4℃,年无霜期年平均208.2天,2004年无霜期长达25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99.1小时,平均降水量915.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1.3天,1985年降雨日数长达150天,1968年最少为78天,196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46.5毫米,200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37.8毫米。
地质
境内岩石地层分属华北地层区徐宿地层小区和苏鲁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区徐宿地层小区发育有晚太古——早古元代城岗变质杂岩、新元古代淮河群、中生代白垩纪青山群、王氏群,苏鲁地层分区发育有晚太古——早古元代东海杂岩、中元古代镜屏变质岩群,晚元古代云台变质岩群,中生代白垩纪青山群、王氏群及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的陆相松散沉积地层
宿迁市境大部位于秦岭大别山带东延之苏鲁造山带南部,境内地质构造特征以郯庐断裂为主,自北向南沿晓店、埠子镇重岗山贯穿全境,为境内重要的分区性深大断裂,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发震断裂,历史上,宿迁属地震多发区域,位于华北断块区的淮海地区断块、鲁苏断块和下扬子断块的交汇区域,断裂构造发育,有郯城—庐江断裂、淮阴—响水镇断裂、无锡—宿迁断裂等多条大型断裂通过,次级断裂、支断裂不计其数。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强震构造带,由5条互相平行的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组成,构成堑垒式构造格架,并被北西向断裂所切割。历史上共记载到破坏性地震100余次,最高震级达8.5级。
地形地貌
宿迁市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境内地形呈西高东低,地势起伏较大,分为构造剥蚀残山丘陵区、侵蚀堆积岗区、冲击平原区三种类型。境内地貌有波状起伏平原和微起伏平原两种形态,多为黄泛冲积平原,西南部及北部丘岗分布于成子湖以西、泗洪县境内和泗阳县穿城及宿迁中心城区以北地区,最高点位于宿豫区晓店镇嶂山林场峰山顶,海拔71.2m,间有零星剥蚀残丘,标高达50米左右。市境平原可分为运西平原、运东平原及废黄河高地,平均地面高程20米左右,一般地面高程为16~25米,最低点位于沭阳县湖东镇境内,海拔2.8m。宿迁市境内行洪骨干河道较多,是历史有名的“洪水走廊”。
土壤
宿迁市是江苏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壤由黄泛冲积物、古湖河相沉积物形成,市境土壤分为潮土、沙黑土、黄棕壤土、棕壤土和紫色土5个土类,9个亚土类、21个土属,49个土种。其中,潮土类占市域耕地面积的63.37%,分布于废黄河两岸,沙礓黑土占耕地面积的19.57%,市域耕地面积的1.06%为棕壤土,分布在骆马湖滨晓店镇丘陵和沭阳县西北角,黄棕壤土集中在泗洪县、泗阳县洪泽湖地区,紫色土类面积8.76平方千米,分布于湖滨新区晓店镇丘陵北部和泗洪县重岗和峰山两乡。棕壤土面积46平方千米,分布于湖滨新城晓店镇丘陵及沭阳西北角一带。
2022年8月14日,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土肥站自动监测点实时监控数据显示,宿迁土壤情点(0-20cm)相对含水量平均为115.32%,最大值259%,最小值58.65%。
水文水利
淮河、沂沭泗、废黄河水系是宿迁境内主要河流水系。宿迁市地处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下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境内水系以古黄河为界,以南4104平方千米属于淮河水系,占48%。以北4451平方千米属于沂沭泗水系。占52%。一级河有淮河、 新沂河、沭河淮沭新河中运河5条,总长233.3千米;二级河有怀洪新河徐洪河2条,总长81.5千米。境内河流总长7735.5千米,河网密度 0.9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4亿立方米。淮河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抵宿迁市境,向东北方向绕道泗洪县,折向南流经淮安市盱眙县向东经龟山注入洪泽湖,废黄河水系由泗水河道经黄河夺淮之变形成,江苏省境内515.3千米,其中,宿迁市123.9千米。市域较大的淡水湖泊有骆马湖、洪泽湖。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宿迁段全长112千米,沟通了骆马湖和洪泽湖。
骆马湖
位于宿豫区新沂市的交界处,是沂沭泗流域的主要湖泊之一,也是宿迁市重要的水源地。正常蓄水面积375平方千米,主要拦蓄沂河来水,承泄上中游地区5.1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水库蓄水位23.0米,蓄水量9.01亿立方米。设计防洪水位25.0米,蓄水量15.03亿立方米。
洪泽湖
位于宿迁市南部,由黄河南徙夺淮而形成,是淮河中下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主要入湖河流为淮河、怀洪新河濉河、池河、新汴河等。蓄水位13.0米,水面面积2151.9平方千米,水库蓄水量41.92亿立方米,蓄水量111.20亿立方米。
“境内废黄河全长113.6千米,市区部分约10千米,呈L形穿城而过。1958年,水利部正式批准骆马湖为常年防洪蓄水水库并启动建设。随后,嶂山闸、骆马湖一线、二线、皂河抽水站、宿迁闸、总六塘河闸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陆续配套建设。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1998年至2012年的14年间,进行各类大小疏浚整治9次,河道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均得到提升。
皂河枢纽
皂河抽水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设计,水泵叶轮直径6米,单机流量达到100立方米每秒,是当时亚洲单机流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混流泵机组,被誉为“亚洲第一泵”。水泵首次采用了“钟型平面蜗壳进水流道”“双螺旋形蜗壳压水室”“液压快速闸门断流装置”等设计,解决了大口径泵的系列技术难题,填补了中国国内大型泵站多项技术空白,时至今日,站内的主机、辅机仍是中国水利泵站领域的“活教材”。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有洪滂、干旱、连阴雨、风 雹、冷冻、热带气旋(台风)、浓雾等。自东汉永平十八年(75 年)至1948年,其间的388年都有水灾,平均5年一遇;其间152年均有旱灾,平均12年一遇。1949 ~ 2005年,大水灾发生8次,平均7年一遇;旱灾13次,平均4年一遇。1954年7月28日,淮河流域进入洪泽湖流量达15800立方米每秒,2010年9月7日5时至8日5时,宿迁出现大暴雨,24小时雨量达289.2毫米,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均超过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极值,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
历史上,宿迁属地震多发区域,市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 崩塌、滑坡灾害由露天采矿及人工开凿山体引起,分别位于晓店镇新站村和嶂山林场八仙洞。因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位于主城区的太平洋玻璃有限公司~果园一线及洋河镇区。史料记载,从刘恒元年(公元前179年)至1970年,境内共发生或受到周边地震36次,造成较大破坏的1次。自1970年至2011年,境内共发生过55次地震, 最大震级为3.3级。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宿迁已发现矿产17种。其中,优势矿产2种(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潜在优势矿产7种(玻璃用砂、 蓝晶石磷矿、地热、矿泉水、陶瓷土、凹凸棒石粘土),普通矿产8种(硅石水晶膨润土、含钾岩石、云母、铜矿金刚石铁矿)。新增3宗有效探矿权。其中,泗阳县2宗(1宗地热和1宗矿泉水),宿豫区1宗(地热)。完成矿山治理面积2.45平方千米。
石英砂资源分布在骆马湖示范区的晓店镇、宿豫区的井头乡及泗洪县的梅花镇至重岗镇一带。蓝晶石矿在沭阳县东部的韩山、万山、官墩、石墩一带均有出露,以韩山、万山为主。磷矿远景储量3210万吨。陶土矿分布于井头—晓店一带,面积大于40平方千米,总资源量预估超2亿吨。宿豫区晓店小营、泗洪县双沟、泗阳县卢集等地蕴藏有矿泉水资源,达到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 硅石资源为石英脉,呈脉状在沭阳北部的茆圩、阴平等地产出,呈碎块出露地表,伴有水晶出露。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资源量在800万吨左右,沭阳县西北部的茆圩等乡蕴藏有丰富的水晶,资源量约为2万吨。 
土地资源
据第三次国土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宿迁市现有耕地40.78万公顷,折合611.77万亩,园地1.11万公顷,折合16.68万亩,林地4.77万公顷,折合71.58万亩,草地0.23万公顷,折合3.39万亩,湿地0.16万公顷,2.41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3万公顷,折合199.9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35万公顷,折合35.2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11万公顷,折合331.56万亩。
水资源
降雨的年内分配及多年变化不均,导致径流的年内分配及多年变化不均,宿迁市汛期(5月至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39.6%。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8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545立方米,为中国人均占有量的20%左右。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外调水占比重较大,约占宿迁水资源总量的67.1%。2021年,宿迁市水资源总量55.104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42.7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826亿立方米,洪泽湖蓄水量年末为36.54亿立方米,骆马湖蓄水量年末为8.82亿立方米。总供水量22.903亿立方米。
2022年,宿迁试点推动“白酒产业”地下水水权交易,宿迁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开展地下水取水权交易地区,完成中国第一例地下水取水权交易签约,实现“节水优先”与“生态理念”有机结合。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类和水生类等7个类群。其中,鸟类有15目44科194种,占江苏省408种鸟类的47.5%,已知鸟类中,43种为留鸟,100种为候鸟,51种为旅鸟。3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属国家一类重点保护的有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4种,在洪泽湖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观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腹鹞。属境内首次发现鸟类新记录物种,截至2022年,宿迁市分布的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鸟类已达59种,占市域鸟类种类的20%。
植物资源
宿迁市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南端,毗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植物资源有136科388属614种,其中木本植物有84科176属261种。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豆、芝麻、麻类、花生等;沼泽植物有芦苇、茭笋、香蒲、莎草、薹草属等;水生植物有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等;浮水植物有紫萍野菱等;挺水植物有莲和慈菇等;裸子植物有苏铁、银杏、黑松等;蕨类植物门卷柏、节节草、槐叶蘋等。药用植物合计106科276属417种,原植体植物有银耳、马勃等;蕨类植物有问荆、节节草、苹等;裸子植物有苏铁、银杏、黑松、侧柏等;被子植物门中单子叶植物有水烛、黑三棱泽泻中原地区慈菇、香附子菖蒲等;双子叶被子植物植物有交藤鸡冠花孩儿参芍药茵陈蒿等。
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新河镇”,“虞姬故里,花木之乡”,颜集所在地——江苏省沭阳县,是中国知名的花木大县,花木面积60万亩,沭阳县颜集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评为首批“中国花木之乡”,新河镇、庙头镇被江苏省花木协会评为“江苏省花木之乡”,沭阳花木栽培历史悠久,起于明清,新河镇胡家花园中的“卧牛望月”桧柏树桩盆景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沭阳花木栽培历史的见证。
生物多样性
宿迁市湿地有4类7型,其中,自然湿地有河流湿地、湖 泊湿地、沼泽湿地等3类4型,人工湿地类有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3型。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湿地公园3个(泗阳废黄河省级湿地公园、宿城区古黄河森林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沭阳三河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28个。截至2022年,境内共调查到物种2379种,占江苏省物种总种数的34.46%,生物多样性状况属中等水平。珍稀濒危物种种类较多,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宿迁市共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8种。以三台山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林地,以洪泽湖、骆马湖成子湖为代表的淡水湖泊湿地和以京杭大运河、古黄河为代表的河流湿地均是宿迁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三县和宿豫区宿城区,有67个乡(镇)和28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宿迁市南湖路1号。
人口
人口数量
据宿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境内男性人口为2516756人,占50.47 %;女性人口为2469436人,占49.53 %。城镇人口3103531人,占62.24%,乡村人口1882661人,占37.76%。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000354人。省外流入人口为89306人,省内流动人口为911048人。截至2022年末,宿迁市户籍人口为588.03万人,城镇化率为64.07%,全年出生人口3.15万人,出生率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8‰。
民族构成
截至2022年,宿迁市共有少数民族族别49个,人口29615人。其中,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族别44个,人口776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6.22%,以彝族回族苗族居多。境内共有沭阳县马厂镇赵大庄村,泗阳县城厢街道东风社区、临河镇杨集社区、穿城镇大元村、王集镇花井社区,泗洪县梅花镇段庄村,宿城区中扬镇岭桥村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
方言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按地理类型划分,宿迁方言分为分界型、东西型、沭阳型、泗洪型及边缘型5种。入声是区分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最主要的语音标准。声调的多样性是宿迁地区方言最突出特征之一。市区以及周边地区口音偏中原官话,属北方方言区,是北方方言最南沿。东片包括沭阳县泗阳县以及泗洪的一部分,口音偏江淮方言,与长江沿岸江淮方言有所区别。所以称为江淮方言的北沿。
宗教
宿迁市宗教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唐初宿迁地区佛教已十分兴盛,明朝中叶道教传入宿迁县伊斯兰教于1796年(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元年)传入宿迁县,清光绪16年(1890年),淮安天主教会派法籍传教士在嶂山建“玫瑰堂”,标志着天主教正式传入宿迁,基督教于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正式传入宿迁。宿迁建市至今,共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境内现有宗教活动场所1099处,信教群众41万,其中基督教场所1064处,信徒34万。
政治
经济
综述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核心区,属陇海铁路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地理环境,适宜农耕,宿迁农业围绕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态河蟹六大百亿级产业体系,斩获“中国大闸蟹之乡”等一批“国字号”“撇号”殊荣,花木、河蟹、工厂化食用菌规模身中国前三强。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2018年,天合光能落户宿迁,开启了光伏产业发展的纪元,截至2022年,已形成为主光伏电池、组件为主,硅片、光伏玻璃等为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之一。
第一产业
宿迁市素有“粮油之乡”“花木之乡”“水产之乡”之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大。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宿迁市,温湿适宜,四季分明,独特的地理风貌为宿迁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资源环境,其“宿有千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确立了宿迁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态河蟹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宿迁的桑墟榆叶梅、利民芦蒿、四河青萝卜、潼阳西瓜、大兴瓜蒌、宿迁米、陈集葡萄、泗阳白酥梨、魏营西瓜、龙集莲子、埠子蚕茧丁嘴金菜等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持之以恒做大做强河蟹、花木、工厂化食用菌三个集群,补齐补强稻米、果蔬、生猪、肉禽四个精深加工链条是宿迁农业特色。在农业产业链构建上,宿迁花木、河蟹、工厂化食用菌规模已跻身中国前三强。累计建成农业重大项目533个,正大集团、蒙牛、光明、汇源、德康等65家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投产,其中,华绿生物、益客食品在A股成功上市。相继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中国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3个、省级农高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以“霸王蟹”为龙头开启拳头产品培育模式,“宿有千香”品牌影响力指数跻身中国前40强。
第二产业
宿迁市作为“中国白酒之都”“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和“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酿造产业已成为宿迁市重点产业之一,已形成以白酒产业为主导,啤酒、调味品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涵盖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消费服务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酿造产业链培育机制,深化与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依托专家、智库和支撑机构,组建酿造(酒)产业链联盟,洋河股份入选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御珍酒业入选市2022年首批江苏省星级上云企业名单,国家(宿迁)白酒中心洋河检测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宿迁酿造产业园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5家、省级智能车间4个。
高端纺织产业是宿迁市重点打造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境内高端纺织产业共有规上企业550户,占宿迁市规上企业1/4。已形成集纺织装备、聚酯、纺丝、织造、染整、服装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起涵盖棉纺、毛纺、化纤、绢纺、织布、针织、服装、家纺印染等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成为江苏省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产业是依托宿迁丰富的意杨资源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互联网+”与监管有机结合,建设粉尘涉爆监测预警平台,依靠全方位的安全监控,运用人工智能、安全生产风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变碎片化监管为嵌入式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事故,是宿迁绿色家居产业特色之一。境内共有34家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重点企业完成试点建设,在粉尘管道、除尘器等关键设备和点位安装113套监控设备和510套传感装置,实现对重点岗位和设备安全风险实时在线监测预警。
第三产业
2022年,宿迁市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联通生产消费、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国内国外的四重优势,网上零售额达60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87.77,居江苏省第二位;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93.38,居江苏省第一位。截至2022年末,宿迁市共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累计注册电商企业4500家;共有电商企业2.68万家,网店数量超过10万个,网络零售2000万元的电商企业106家,6家电商企业获批“江苏省数字商务企业”。
古城街道商业建筑总面积56万平方米,有各类经营企业、个体户2000余家,其中,废黄河滨水商业带,涵盖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宝龙城市广场、水韵城三大商业综合体以及宝龙二十四街、宝龙后街、楚街三大特色街区,年营业额近35亿元。苏州街是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沿河商业特色街区,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61.5亩,总建筑面积为5.3万平方米,于2019年6月启动建设,2022年9月28日投入使用。
经济功能区
境内有省级以上开发区7个,其中,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泗洪经济开发区、宿城经济开发区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宿迁境内省级经济开发区。另有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泗洪刘集经济开发区列入参照江苏省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
交通
综述
宿迁是欧亚大陆桥头堡城市群中一座新兴的中心城市,是苏、鲁、皖三省之通,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江河两水中道,交通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2019年徐宿淮盐高铁建成通车,宿迁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达197.5千米。宿新高速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九横五联”中“联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以来,加强了宿迁与连云港市、徐州地区的联系,增强了新沂和宿迁的南北向交通区位优势,缩短了宿迁与周边地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完善了苏北区域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宿迁市公路总里程12247.308千米,公路密度为143.16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居江苏省第7位,境内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盐徐高速公路过境,通往徐州市、南京。盐徐高速东接沿海高速公路,西接京福国道主干线徐州绕城高速公路并与连徐高速公路交叉,2003年徐宿段建成通车,2005年宿淮段建成通车,2006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宿连高速自东向西依次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相接,直达连云港市徐圩港。宿扬高速公路泗洪段起自泗洪县韩桥与安徽省伙宅子之间苏皖省界,向东与宁宿徐高速公路交叉,经省界收费站进入安徽后,可直达安徽宿州。盐城—洛阳高速公路宿迁段东承徐淮高速公路,西接宿扬高速公路,2021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24年底建成通车。 
市境现有现有G205、G235、G343共3条普通国道公路,过境交通环线洋河大道、上海路二期、张家港市大道等道路快速化改造,构建“二环十射”的中心城市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实现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快速衔接。
铁路
境内除徐盐客运专线过境外,另有新长、宿淮两条普通铁路,徐宿淮盐铁路2019年建成通车,高铁里程63.5千米,是江苏省第一条全线均在苏北地区的高铁通道,在宿迁境内设宿迁站泗阳站,预留洋河北站新长铁路境内长 55.8 千米,为单轨国铁集团Ⅰ级铁路,设沭阳站、泗阳站。宿淮铁路途径泗洪县、宿迁市、泗阳县三地,是首条通过宿迁市区并设立站点的铁路,在宿迁境内全长近70千米。截至2023年,据江苏宿迁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显示,境内潍坊市至宿迁高铁新沂至宿迁段拟于6月开工,合肥市至宿迁高铁宿迁至泗县段拟于12月开工。
宿迁站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新长车务段管辖的铁路车站,站房建筑面积为25500平方米,共三层,一楼设有旅客出站地道,二楼三楼为候车厅,进站口、售票厅和落客平台都在二楼,车场规模为2台6线。2018年9月,宿迁站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12月16日,宿迁站与徐盐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同年12月30日中国铁路网调图,宿迁站正式连入国家铁路网。
航运
江苏省内河港口共13个,宿迁港、扬州内河港、镇江内河港、常州内河港、苏州内河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运河宿迁港于2015年开工建设,2018年8月正式开港。短短三年时间,运河宿迁港已形成“立足三县两区、辐射苏、鲁、豫、皖”的格局,辐射半径达200千米,成为宿迁集装箱核心功能区、现代化内河港口样板区、区域多式联运枢纽港区、内河绿色港口示范区,是宿迁市对外开放的最重要窗口之一。港口现有12个泊位,货运航班每周超过40航次,可直达南京港太仓港、连云港港、济宁港等国内大港。2022年8月,宿迁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辖沭阳港、泗阳港、泗洪港、中心港4个港区,全年,宿迁市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17.6万标箱,位列江苏省内河港口集装箱第3名;港口货物吞吐量24355.5万吨。
公共交通
“十三五”期间,宿迁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185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37条,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由“十二五”末的18%提高到26%。成功申报第二批省公交优先示范试点城市,洪泽湖路“好巴士”快速公交系统建成运行。镇村公交开通率实现100%,市境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立足保障学生安全上放学,公交对学校覆盖率已达100%。截至2021年末,现有城市、城乡公交共2741辆,其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2717辆,占比99%。
社会事业
教育
境内有2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公办学校12所、民办学校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8所,幼儿园507所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8.60%,优质园覆盖率达90.0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67%。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89.86%,乡村薄弱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80%,优质高中占比78.57%。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
2022年宿迁大学成立,作为由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八所省属高校联合办学的全日制高校。学院占地面积88.90万平方米,藏书170万余册,电子图书25万册,中外文期刊1300余种。现有200个实验(实训)室,4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6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创新创业基地。下设管理学院、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和一个体育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宿迁学院为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校,是宿迁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科技
2021年,宿迁专利授权量17078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2577件,增长17.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7件,增长15.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58家,增长15.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84家,增长64.4%。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2家,省级以上科创载体30家。
截至2022年,宿迁新材料产业有规上企业244家,实现产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15%。拥有双星新材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新材料、新亚强硅化学等多家上市企业。膜材料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中国第一,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科技水平最高的产业高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薄膜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高新区金属合金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宿迁市运河湾2号桥东首北侧,于2007年7月通过原“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分院”与原“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科研育种方面的技术力量与科研设施进行整合,成立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建有运河湾现代农业科研中心基地、泗阳农作物育种基地、埠子镇肖桥村苗木基地三大试验基地,下设国家棉花改良中心江苏分中心、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泗阳综合试验站、江苏省棉花种质资源基因库、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江苏省林科院苏北分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等科研平台。
文化
市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6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达标国家一级馆。境内共有文化大院95家,县级以上文明村居实现文化广场全覆盖。文化便民载体丰富,县级文化馆分馆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0%以上,县级图书馆分馆覆盖率达100%。公共文化服务便捷高效,9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00余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群众家门口乐享精彩生活。
文艺精品创作在江苏省“五个一工程”评选中,领跑苏北。其中,文学作品《鸟背上的故乡》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动漫《环保特攻队》获得“玉猴奖——年度十佳新锐动漫IP”奖;纪录片《最后的水上渔村》入选中宣部大型精准脱贫纪录片《承诺》第一集,获得江苏省电视外宣彩虹奖一等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
卫生
宿迁市是以民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地区。境内有村居卫生机构1444个,6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泗阳县运南、宿城区龙河2个中心被江苏省卫健委认定为首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单位,服务范围覆盖周边多个乡镇,为群众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综合诊治,以及诊疗、康复、长期护理全闭环服务,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境内甲级村卫生室18家,占全部村卫生室的41.5%。
宿迁市是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首批试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纳入江苏省首批28家接入医疗机构。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建成市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影像中心,组建9个医联体,境内家庭医生工作室1289个。
体育
健身步道2000千米、乡、镇体育公园全覆盖,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架构基本形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1平方米,位居苏北前列。境内现有体育社会组织514家、乡镇(街道)级体育社会组织356家,约1.8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3500多个健身活动站点为市民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年组织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培训500余项次,参与市民达30万人次。2016年10月,宿迁市被授予江苏省广场健身舞活动示范市称号。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广场舞示范市,宿迁市完善村居(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联动”体系,常态化组织各层级广场舞活动,让全民健身动起来。
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上,宿迁取得金牌57枚、银牌46枚、铜牌46枚、总分1712分的好成绩,实现了成绩、质量、规模全面提升,荣获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优秀组织奖二等奖、突出贡献奖三等奖、学校体育工作奖三等奖。
社会保障
宿迁属于革命老区,困难群体数量多、体量大,开展帮扶救助的部门数量多、头绪杂,群众从申请到拿到救助金要历经多轮审批,耗时长。化解帮扶救助难题,宿迁市实施帮扶救助“一件事”改革,研发了覆盖全市73万名困难群众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将原先分散在民政、医保、教育等21个部门的38个帮扶救助事项,以“一件事”的视角全部归集到平台办理,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窗口一网通用,所有帮扶救助事项从申请到确认、从对象动态管理到资金发放全部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碎片化”帮扶救助模式。
生态环境
怀抱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坐拥大运河、古黄河森林公园“两大河流”,宿迁是全国唯一具有“两湖两河”特定地理标识的地级市。绿色是宿迁发展的厚重底色,生态是宿迁城市的亮丽名片。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宿迁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8.2%以上,古黄河风光带西起通湖大道,沿古黄河南至洋河镇,长49.3千米。地级宿迁市成立之前,废黄河淤塞严重,是城区主要污水排放地,两岸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通过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水景植物栽植等工程改造,依次建成了古黄河水景公园、印象黄河景区、雄壮河湾公园、古黄河生态体育公园、鸣凤公园、下相公园,城市林木覆盖率达29.87%。如今的古黄河风光带,已打造成集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应急避难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长廊。
人文
综述
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的说法,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一个依水而生的城市,不仅是花卉之乡、杨属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
饮食
宿迁历史上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小麦、玉米、高粱甘蔗等为主食,麦、玉米、高粱磨成稀糊状烙煎饼,境内人以吃面食为主,并有吃煎饼的习惯,自大面积旱田改水田后,逐渐改以吃大米为主。长期以来,城乡居民们养成一天只吃两顿的习俗,日常饮食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到来之前,习惯腌制结球白菜、雪里蕻、青萝卜诸葛亮菜等蔬菜以备冬天食用。
黄狗猪头肉
"乾隆卤汁黄狗猪头肉"是宿城区的特产名肴,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与爱新觉罗·弘历还有过一段渊源:公元1762年秋,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途经宿迁,并在品尝过“黄狗猪头肉”后吟出“黄狗猪头肉,酥鲜嫩烂香,宫中亦未有,海内应无双”的诗句,“黄狗猪头肉”也是因此而得名。“黄狗猪头肉”传统手工技艺已入选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被列入《江苏名菜谱》。
泗阳十大碗
十大碗是指六碗四汤,“六碗”通常是:红肉、白肉、酥鸡、膘鸡、千张卷、扣千张;四汤:针金菜汤、鸡蛋汤、肚丝汤、肉圆汤。“八碟”是指喝酒时的八个冷盘,通常有:干切猪肝干切牛肉猪耳朵白斩鸡(或干切猪瘦肉)、小干鱼(油炸)、鸭蛋(一切四瓣)、虾片、花生仁
风俗民情
正月十六走北边
传统习俗家家吃“马蹄糕”,晚饭后,居民们一路燃放鞭炮,从南向北经校军场灯市直到马陵小山“百子堂”(今第二招待所北首),地势越来越高,以走北边寓意步步高升。至今,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正月十六走北边,腰不疼来腿不酸”。此外,还有农历六月六“晒龙衣”,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等民间传统习俗。
淮红戏
“淮红戏”是宿豫区的地方戏。原名“清音”, 俗称“旱船调”。它汇集了明、清以来,苏北、皖 北一带的民俗音乐、小调近百种,逐渐演变而成,故又 有“百曲”之称。淮红戏表现形式以歌舞为主, 且多以民间故事、传说等为题材。唱腔属于曲牌体的结构形式,它基本上是以[满江红]为主体曲牌,采用串腔手法,有机地联缀着若干首不同的民间曲牌,形成“声乐套曲”演唱较为完整的故事。
淮红戏的现代剧目有《送塘泯》《月下操练》《插路标》《出礼》《二憨送布》《家庭公案》等。传统戏剧目有《追舟》《双下山》等。
二月二做折子
宿迁民间最崇拜土地爷,也最信赖土地爷,二月二这一天都要“做折子”,或被称之为“打仓囤”,家家户户都要到土地庙,或在自家的土地神前摆放供品,早上天亮,家庭的主妇便将锅底的草木灰扒出来,装在一只小桶里准备好,再把家中所有的五谷杂粮每样都弄一点,放进一个小斗里,亲戚、邻里之间也互相交换或赠送一点,男主人在家里土地神龛前烧香磕头之后,便手拎着小桶,一手拿着小铜勺,用草木灰在地上画圈,舀一勺弄一个,从家前屋后到打谷场上,从路边到田旁,到处都是,叫圈“围仓”。一个圆圈象征一个粮囤子,女主人端着小笆斗跟在后面,在每一个圈里撒上一点粮食,叫“填仓”。家里的小孩拿着网片,一个一个地盖在“仓囤”上,防止粮食被鸡鸭牲畜吃掉。到了黄昏,再把每个仓囤里的粮食收回来,叫“收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表达了农民企盼丰收美好的愿望。
六月六晒龙衣
六月六晒龙衣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民间“六月六晒龙衣,湿了龙衣四十天不干”之说。传说这一天是龙宫里亮宝晒衣的日子,如果下雨会连续下四十天。大户人家在这一天,把家中收藏的人参、鹿茸、珍珠及细软、丝裘等珍宝,全部拿出来在堂前院内晾晒,叫“晒宝”,又叫“亮宝”。这一天亮宝晒衣能沾上龙王的光,使家道更发达。一般人家也要把被褥冬衣全部晾晒一遍,以防霉烂。
特产
综述
宿迁物产丰富,境内老字号企业 37 家,乾隆贡酥、绿豆饼、绿豆粉皮煎饼车轮饼五香大头菜黄花菜山楂糕黄狗猪头肉等土特产,历经生产工艺的挖掘与传承,已成为地域民俗文化的独特载体。
洪泽湖大闸蟹
“洪泽湖大闸蟹”历来被誉为蟹中之冠,与阳澄湖大闸蟹并称为中华绒螯蟹之南北双雄。早在明朝时洪泽湖大闸蟹就是朝廷的贡品。相传朱元璋幼时非常喜食洪泽湖大闸蟹,常与小伙伴下湖捉蟹解馋,后来入主京城,每至中秋节重阳节、淮安府官员必挑选极品大蟹敬贡进京投其所好,一时京城王公贵族蟹之风盛行。宋朝诗人张耒淮安市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其《寄文刚求蟹》一诗中写道:“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匡实黄金重,肥白玉香。”,诗中“涟水蟹”即洪泽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早在明朝时洪泽湖大闸蟹就是朝廷的贡品。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时非常喜食洪泽湖大闸蟹,常与小伙伴下湖捉蟹解馋。
丁嘴金针菜
宿豫地区黄花菜栽培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宿迁县志》土产志蔬菜类中已有它的种植记载,作为贡品沿大运河北上南下。传统丁嘴金菜蒸煮只选秸秆、稻草等“软草”来生火,在晾晒杀青时,将金针菜铺陈在高粱秸编制的帘子或竹帘子之上,确保通风,晴天时最好在阳光下曝晒,所以丁嘴金菜又被形象地称为“太阳菜”。当地人结婚时,常常在聘礼中放入金针菜,因其形如金条寓意富贵兴旺。
地方象征
2012年10月26日,宿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议通过杨属、槐树为宿迁市市树,紫薇、桂花为市花。
市树
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槐树的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国槐树冠优美,花芳香,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
市花
桂花,桂花果科木犀属,又名月桂、木犀。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温带树种,树高3-15米,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是中国20多个城市桂花的市花或市树。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宿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21项、市级112项、县(区)级344项;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1人、市级281人、县区级648人。非遗项目涉及传统民俗、民间传说、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游艺(体育、竞技)、传统医药等11个门类。泗阳县临河镇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沭阳县被授予“中国淮海戏之乡”,宿城区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
苏北大鼓
苏北大鼓俗称“唱大书”,是以宿迁地区方言为基础的说唱曲艺形式,主要分布于宿迁、徐州、淮安、连云港和皖东北、鲁东南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人表演,一面大鼓,两块月牙板(铜或钢制)。有说有唱,说唱并重。唱时左手摇板击节,右手击鼓。说白时放下鼓板,有时以醒木为辅助道具。唱腔浑厚,有回龙调、慢赶牛、快流水等调式。
泗州戏
原名“拉魂腔”,是与徽剧、庐剧、黄梅戏齐名的安徽省四大优秀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具有浓郁低于特色的地方戏种,泗州戏发端于清乾隆的苏北海州(今连云港市),起源、发展并成熟于泗县,流行于皖北一带。清末民初,泗州戏融入皖北地区琴书、花鼓、秧歌、劳动号子、民间歌舞曲艺等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独具皖北泥土气息的艺术风格。1954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泗州戏《拾棉花》被选为赴朝慰问志愿军的演出剧目。1957年,泗州戏《打干棒》《思盼》参加了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招待演出,毛主席和周总理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了演职人员。自此,泗州戏由“小戏”跻身安徽四大名剧之一。
水文化遗产
皂河之名源于春秋,据史料记载,郯子举全国之力,从郯城县经墨泉开挖穿越骆马湖进入泗河的河道。因河道较深,加上土黑,被名为皂河。宿迁市治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大禹治水“导淮自桐柏,东入于海”。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宿迁留下了丰厚的治水智慧和水文化资源,如涉水诗文、碑文碑记、浮山堰遗址、泗州城遗址等,水文化的源流史等。
境内水文化遗产分为工程建筑类、文献资料类和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共101处,包括古水井57口、闸站11座、河道10条、桥梁6座、堤防4处、湖泊3处,碑刻3处、宫殿2处、庙宇2处、码头1处、渡槽1处、圩堰1处,其它2处。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包括志书、档案、水利专著、出土器物、影音记录和重大事件纪念物等。高渡花船、的制作技艺、洪泽湖渔鼓、皂河正月初九龙王庙会等是宿迁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的典型范例。
皂河龙王庙会
庙会起源于明孝帝弘治八年(1495年),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举办,是宿迁民间在皂河镇敕建安澜龙王庙祭祀水神,祈求平安的一项大型民间祭祀及民俗活动。初八为“焰火日”,夜景壮观,初九为“正祭日”,在龙王殿的月台广场设祭台正祭,初十为“朝山日”,“四山盛会”伴朝銮驾仪仗游庙活动,以求神灵消除水患。所有逛庙会的人们一起参拜龙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列为江苏省苏北地区36处香火盛会之首。
文物古迹
宿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结束,据普查结果显示,宿迁市境内新发现古遗址,墓葬共有110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老墩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宿城史前文化提供了新证据。此次普查,宿迁黄墩湖首现明代墓葬群,出土精美的陶罐、瓷碗、铜镜、铁器、钱币等珍贵文物。2009年,林家庄乾隆行宫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清爱新觉罗·弘历南巡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2017年5月,宿迁市启动水文化遗产调查,确定陈家大院、龙王庙行宫、归仁太皇堤遗址等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01项。
顺山集遗址
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城西北约15公里梅花镇境内重岗山北麓坡地之上。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泗洪县博物馆于2010、2011、2012至2013年初对其进行了三次发掘,三次总共发掘面积2750平方米。确认其为一处距今8000年的环壕聚落,遗址总面积达17.5万平方米。清理出包括9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迹与遗物。
青墩遗址
青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开发区晓店镇青墩村。遗址南隔井头街道与宿迁市区相距约 10.5 公里。青墩遗址于 1958 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时首次被发现。遗址自2006年至 2010年间,陆续进行了五次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的刻纹麋鹿角,被称作“东方第一卦”;六枚鹿角回旋镖,是在亚太地区最早创造和使用的狩猎工具;长江北岸五六千年前的“干栏式”建筑,为中国首次发现,随着一个个“第一”的开掘,青墩遗址由此被考古界称为“江苏河姆渡”。
世界文化遗产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宿迁的中运河41公里段和龙王庙行宫,被列入大运河遗产段、点,实现了宿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大运河
大运河上下2500多年,绵延3200多公里,哺育35座城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大运河宿豫段北起宿迁闸,南至仰化镇复隆村,全长约39.7千米。其中,宿迁闸至项王路秀强运河大桥共6千米的河段为大运河文化遗产区部分。在大运河宿迁段的各类文化遗产中,水文化遗产是运河遗产中最不可替代的珍贵文化资源。大运河宿迁段现存156项水文化遗产,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20项,非遗类水文化遗产35项,文献资料类水文化遗产1项。除去古代水工遗存、民国刘老涧船闸遗存,1958年竣工的宿迁船闸、1978年所建的皂河抽水站等水工遗迹在当时都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水平,是珍贵的水文化遗存。
龙王庙行宫
又叫乾隆行宫,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帝南巡行宫遗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敕建安澜龙王庙",座落于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镇。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称为"乾隆行宫"。自清代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初十为皂河龙王庙庙会,被列为苏北地区36处香火盛会之首。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龙王庙行宫作为大运河(宿迁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宿迁地区大运河上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点。
风景名胜
综述
“古”是宿迁一份厚重的家底,也是宿迁文旅产业攀高逐新的源头活水。作为中国唯一拥有隋朝、元代和清代三个大运河不同时期河道的城市,宿迁有着流经千年、厚重璀璨的运河文化,看宿迁一城即可观运河千年。“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既是宿迁城市形象,也是宿迁文旅产业的三张名片。
洪泽湖湿地公园
2021年1月24日,江苏省宿迁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景区正式授牌,景区三面环水,北枕京杭大运河,南依淮河,东临洪泽湖,是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养生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截至年末,宿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801.54万人次,旅游收入21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43.2%。
项王故里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占地52.4公顷,是集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楚汉争战中失败后,霸王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1岁。家乡人民为纪念项羽,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景区内有项王故居、将署、项府、霸王古今馆等景点,是中国最大的西楚建筑群。
历史名人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3
基本情况.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3
宿迁市志 上册.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5
人口构成.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3
经济发展.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3
2021年宿迁市水资源公报.宿迁市水利局.2023-05-22
地名探源之宿迁市.中国地情网.2023-04-13
第一江山换新颜 -- 宿迁解放纪实.江苏省委员会党史办公室.2023-04-14
政区沿革.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4
行政区划.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3
人文历史.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5-22
宿迁三大产业链澎湃强劲动力.新华网江苏.2023-05-23
宿迁:奋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2023-03-19
人文历史.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3
项王故里话来历.澎拜新闻.2023-04-26
宋路级地方行政区划名与实.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23-04-26
宿迁市城市发展源流探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宿迁市委员会.2023-05-22
宿迁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4-13
宿迁市志上册.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26
宿迁市土壤墒情简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3-03-16
宿迁年鉴2021.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15
印象宿迁.京杭大运河旅游官网.2023-04-24
宿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5
宿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江苏省自然资源厅.2023-03-16
宿迁市矿产资源简介.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3-16
宿迁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3-16
我市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腹鹞.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4-26
沭阳:锦绣花乡似画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03-17
沭阳花木.沭阳县人民政府.2023-03-17
《宿迁年鉴2022》.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5
宿迁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13
宿城地理.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政府.2023-04-08
地理位置.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2023-04-08
沭阳概况.沭阳县人民政府.2023-04-08
县情概要.泗阳县人民政府.2023-04-08
泗洪概况.泗洪县人民政府.2023-04-08
宿迁市民族村“五招”并举 助力乡村振兴.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23
领导简历.宿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3-14
政协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宿迁市委员会.2023-03-14
良好的区位交通.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24
宿迁三大产业链澎湃强劲动力.新华网江苏.2023-04-24
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产销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3-18
宿迁文化产业营销之路探讨.现代商业杂志社.2023-04-24
新时代江苏交通.江苏交通微信公众号.2023-04-24
盐洛高速公路宿迁段开工建设.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4-24
港口概况.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3-21
江苏宿迁着力打造“千里运河第一港”.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3-04-24
宿迁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5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江苏省教育厅.2023-03-22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3-22
历史沿革.宿迁学院.2023-04-25
学校简介.宿迁学院.2023-04-25
新材料产业.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2
所情简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研究所.2023-06-21
宿迁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群众健康有保障.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4-25
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名录.江苏省医疗保障局.2023-04-25
宿迁市林木覆盖率达29.87%.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4-25
江苏宿迁饮食风俗.炎黄风俗网.2023-04-23
宿迁概况——特产.宿迁史志网.2023-04-14
名优特产.泗阳县人民政府.2023-04-14
淮红戏.宿豫区人民政府.2023-04-12
淮红戏.宿迁市宿城区孝文化研究会.2023-04-12
六月六晒龙衣(县级非遗项目).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26
俺欢意你,散发宿迁风情的土特产.今日头条宿迁网.2023-04-25
洪泽湖大闸蟹的历史.洪泽湖渔业.2023-04-14
宿迁大事记(2009年).宿迁史志网.2023-04-15
天香——桂花.中国科学院.2023-04-2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23
非遗项目.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26
皂河龙王庙会.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2023-04-16
江苏宿迁新发现110多处古遗址古建筑和古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04-2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3-23
江西宿迁青墩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04-12
青墩遗址:江苏的“河姆渡”.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3-04-12
文物保护.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2
宿豫:让大运河文化永续流淌 .搜狐速新闻.2023-04-15
龙王庙行宫.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2
旅游景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12
项王故里.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4-12
百家讲坛《英雄项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04-15
杨泗洪灵归故里.人民网.2023-04-15
鲁肃——文韬武略大都督.趣历史网.2023-05-12
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全国文明城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中国人居环境奖.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国家卫生城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国家节水型城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宿迁市人民政府.2023-03-26
目录
概述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土壤
水文水利
骆马湖
洪泽湖
皂河枢纽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行政区划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构成
方言
宗教
政治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功能区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航运
公共交通
社会事业
教育
科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文化
卫生
体育
社会保障
生态环境
人文
综述
饮食
黄狗猪头肉
泗阳十大碗
风俗民情
正月十六走北边
淮红戏
二月二做折子
六月六晒龙衣
特产
综述
洪泽湖大闸蟹
丁嘴金针菜
地方象征
市树
市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苏北大鼓
泗州戏
水文化遗产
皂河龙王庙会
文物古迹
顺山集遗址
青墩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点
大运河
龙王庙行宫
风景名胜
综述
洪泽湖湿地公园
项王故里
历史名人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