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男,1969年7月9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
杨禹毕业后任职于
清华大学财务部,1993年起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主持多档节目,是"北京广播奖"得主。1996年至2010年初,先后担任中国经济导报社新闻部记者、科技社会部副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等职务。期间,其撰写的新闻论文《浅作深时深亦浅——国际视野下的经济报道新思维》获得全国新闻论文大赛金奖及第十三届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09年7月起担任
中国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出镜栏目有《
朝闻天下》《
新闻直播间》《
共同关注》《
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等,于2010年两会期间所做的《四部委记者会现场评论》,获得首届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优秀节目评比一等奖。2011年3月,杨禹获《新周刊》“2010中国电视榜”推委会特别大奖“央视评论五虎将”奖。
在中共十八大、十九大期间,担任央视开幕会、闭幕会、新一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见面会直播的评论员。2013年1月23日,杨禹成为央视《
新闻联播》历史上首位新闻评论员,进行直播评论。2016年7月1日,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直播评论员,之后担任政论专题片《
将改革进行到底》总撰稿人,参与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评论工作;并多次在中央党校、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省部级班、厅局级班授课;还曾担任中组部“
两学一做”全党教育片主讲人。2023年8月,主持“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办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第二阶段。
杨禹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的“学霸”型人物,后来任教于清华大学,因此杨禹从幼小开始就生活在
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的校园内,杨禹考大学的时候报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结果最后没考上,离新闻系的分数线差3分,后来上了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到北京经济学院学的专业是财政学,大学毕业统一分配工作,杨禹分到清华大学财务部工作了两年,负责出纳、会计,给全校的老师发工资。
1993年,北京交通台创办,杨禹成了交通台第一批主持人。北京交通台是1993年12月18日开播,杨禹负责播第一天晚上6点-7点那一段的广播,之后杨禹表示“我一直很自豪,我是交通台首发阵容”,在广播电台的三年时间里,杨禹做过足球节目、音乐节目、访谈节目,并曾获得"北京广播奖",电台主持人的经历,锻炼了杨禹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对直播的能力,但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即用写文章来表达自己,1996年,原国家计委主办的《
中国经济导报》招聘记者,杨禹应考成功,随即离开了交通台去到报社。
1996年,杨禹进入中国经济导报担任记者,13年里他在《
中国经济导报》先后担任新闻部记者、科技社会部副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新闻中心主任。1997年的长江三峡截流前夕,杨禹在截流最前沿采写了大量现场报道,并跋涉上千里,深入
三峡库区移民点进行了十几天的调查采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他奔赴湖北抗洪一线,从
荆州市、公安、
簰洲湾镇等洪水重灾区发回报道,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逐渐凸显。期间,杨禹曾就
上海市纺织业结构调整、大批员工面临
下岗再就业等焦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采访,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深入采访,2003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
宏观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杨禹直接采访、撰写了大量涉及宏观调控焦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的消息、综述、访谈和评论。
5·12汶川地震,杨禹留在编辑部,统筹指挥抗震救灾报道的前后方工作,除了完成每期抗震救灾报道的策划、组织、审稿、签版工作外,还和身处灾区的记者保持着密切联系,确保前方记者的安全和顺利采访。
杨禹参与了报社几乎所有重大的战役性报道,参与并指挥了历年的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报道,策划组织了数十次围绕突发的重大社会焦点新闻、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重大政策演变等展开的重点报道。他还是报社日常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组织者之一,以及报社采编管理制度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杨禹秉持着认真的态度,始终坚守在一线,保持着“两脚泥”的习惯。这期间,杨禹所撰写的新闻论文《浅作深时深亦浅——国际视野下的经济报道新思维》获得全国新闻论文大赛金奖及第十三届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他直接策划组织完成的《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获得第21届
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
他还曾经获得
中国记协网组织的首都新闻界新闻业务技能大赛中“审验大样”比赛的个人第二名,以及其他各类新闻奖数十项。
2009年7月27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改版,杨禹担任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特约评论员,杨禹与评论员
叶海林参与《
朝闻天下》的录制,这是新闻评论员第一次在荧幕上跟观众见面,当天晚上全国各地的晚报就报道了央视的这一变化。数年之中,杨禹出镜节目包括新闻频道和四套中文国际频道的《
朝闻天下》《
新闻直播间》《
东方时空》《
环球视线》《
共同关注》《
焦点访谈》《
中国新闻》《
今日关注》等,所有的新闻评论都是现场直播,没有提前写过稿子。
2010年底,杨禹所做的《四部委记者会现场评论》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优秀节目评比
一等奖。2011年3月,杨禹与
郎咸平、
吕平波、
石述思、
叶檀共同获得推委会特别大奖“电视评论五虎将”奖。2012年11月,杨禹在十八大开幕式、闭幕式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直播中担任评论员,2013年1月23日,《
新闻联播》在节目中增加了直播连线评论员的环节,杨禹进行了直播评论,这是《新闻联播》35年历史上引入的第一位新闻评论员,他还在2009年以来历年全国两会的开幕会、闭幕会和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直播中担任评论员,参与了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报道的评论工作。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直播中担任评论员,并参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评论工作;多次在中央党校、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省部级班、厅局级班授课;担任中组部“
两学一做”全党教育片主讲人,大型政论专题片《
将改革进行到底》总撰稿。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杨禹连续撰写《两会时评》系列评论10篇,均首发于中国改革报网、改革网。 2018年11月,杨禹荣获第三届“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同年还担任了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明办主办的2018年“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的点评嘉宾,2021年,杨禹担任总撰稿的纪录片《
同心战“疫”》获第31届
中国新闻奖特别奖。2022年,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调研组走进新疆克拉玛依市,深入一线油田和车间,围绕这里开展的CCUS技术展开调研采访,并拍摄制作视频新闻节目《杨禹碳访》,杨禹结合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所做的努力、CCUS的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现场点评,该节目获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行业媒体短视频大赛最佳新闻作品
三等奖。
2023年8月15日,杨禹主持了“
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办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第二阶段。
杨禹的“有所准备”,是一个强大的内存在做底盘的支撑,每一次启动,都将轰鸣!当这种轰鸣以他自有的方式呈现出来时,却是一种“不须夸空谷幽兰”的静态。(中国气象网 记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