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和田玉(软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另三为辽宁玉、河南独山玉和湖北绿松石)。和田玉在中国古玉器中地位显著,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到清代,和田玉一直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和田玉属软玉类玉石,是透闪石矿物的集合体,也可称闪石玉白玉青白玉青玉是和田玉的主要品种。
和田玉的主要产地有中国的新疆 、青海省俄罗斯
和田玉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质地细腻,主要结构为毛毡状变晶结构,其次为放射状变晶结构和纤维状柱状变晶结构。
名字由来
在古代,和田玉有多个名称,曾被以售玉人所在的部落命名为“禺氏之玉”,以出产地命名为昆山玉、钟山玉、于田玉,或统称为玉,以质地命名为真玉。清代时期,改于田为和田,乾隆设置和田直隶府,从此于田改为和田,于田玉也就成为和田玉。
矿物特征
矿物组成
和田玉是透闪石-阳起石的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和田玉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还含有其它伴生微量矿物,如白云石透辉石蛇纹石黄铁矿磷灰石绿泥石等,具体情况因矿床成因类型不同或成矿条件不同而异。和田玉属透闪石玉石,而透闪石属角闪石族,是地壳中常见的造岩矿物,属硅酸盐类。从材料学角度,和田玉属非金属类。矿物粒度极细,为显微晶质和隐晶质,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粒度均匀,交织成毡毯一般,而这种结构在其他玉石中少有。
角闪石( Amphibole)源于希腊文(Amphibols),意为含糊不清的,由于类质同像的可能性较多,角闪石类矿物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目前已发现角闪石族矿物已超过100种。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是最重要的组成矿物。
晶体结构
和田玉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属于单斜晶系,透闪石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和纤维状。因此,和田玉是以透闪石为主的纤维状集合体。和田玉原生矿主要呈块状(俗称山料),次生矿主要呈卵石状(俗称仔料)、砾石状(俗称山流水)和不规则磨光块状(俗称戈壁料)。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注:不同地区、不同品类或等级的和田玉物理性质存在一定差异。
化学成分
和田玉化学通式为Ca2(Mg,Fe)5Si8O22(OH)2,其中Mg、Fe间可呈完全类质同象代替。当其中Mg2+/(Mg2++ Fe2+)≥0.9时,称透闪石;当0.5≥Mg2+/(Mg2++ Fe2+)≤0.9时,称为阳起石;当Mg2+/(Mg2++ Fe2+)≤0.5时,称为铁阳起石。透闪石为白色、灰色,而阳起石则呈较深的绿色,这是由于FeO含量不足引起的。当FeO经氧化成Fe2O3时,颜色变成红棕色,特别是裂缝或有空隙的部位,还有暴露在外的截面部分也容易被氧化而成红棕色。
和田玉的化学成分的理论值为:SiO2含量为59.169%;CaO含量为13.805%;MgO含量为24.808%。但由于不同产地或不同亚种,其化学成分略有不同,由于类质同象替代使和田玉还含有少量的FeO、K2O、Na2O和Al2O3等杂质成分,根据杂质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出和田玉的产地及品种特征等信息,且这些杂志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和田玉的颜色。此外,和田玉一般含水分子(H2O),H₂O的存在与和田玉的油脂光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长环境
不同地区的和田玉由于成矿环境不同,和田玉原生矿床大致可以分为分为两大类:蛇纹岩型(serpentinite-related type)和碳酸盐岩型(carbonate rock-related type)。
碳酸盐岩型和田玉根据成矿过程分为两个亚类,一 类是由碳酸盐岩与侵入岩(intrusive rock)之间的接触交代或是由侵入岩衍生的热液引发的热液交代形成,这里的侵入岩既包括中酸性的岩浆岩,也涉及贫Si的基性岩。矿体常以似层状、透镜状、巢状、脉状分布在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内或其附近;另一亚类是碳酸盐岩在区域变质(regional metamorphism)过程中与富Si热液发生交代形成的,矿体主要以透镜状和不规则的带状赋存于中低温蚀变的碳酸盐岩中。
和田玉的成矿与热液介质下成矿物质如Si、Mg、Ca等的迁移和组合密切相关。蛇纹岩型一般情况是先由超基性岩经强烈的自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提供 Mg 的来源),后经富Ca、Si的热液交代蚀变而成,但由于矿床的围岩类型以及其与侵入岩关系存在差异,蛇纹岩型和田玉中Ca和Si的来源十分复杂;对于碳酸盐岩型,和田玉中Si、Mg、Ca的来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围岩是富Mg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侵入岩为富Si 的中酸性岩浆岩,如新疆和田玉;二是围岩为Mg 缺乏的大理石,侵入岩为缺乏Si的基性岩,如青海三岔口和田玉、贵州罗甸玉等。
和田玉玉赋存在前寒武纪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花岗石的接触带上,属接触交代变质矿床。化学反应式为:
5CaMg(CO3)2+8SiO2+H2OCa2(Mg,Fe)5Si8O22(OH)2+7CO2+3CaCO3
花岗岩体边部SiO2的减少,是部分SiO2进入围岩并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闪石的缘故。
矿床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往往是各种有利条件相互耦合的结果,包括温度、压力、组分浓度、介质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和田玉的成型需要分别经历成岩阶段和成玉阶段。成岩阶段的温度较高,形成的透闪石粒径较大,由它们组成的透闪石岩还不是合格的玉料;成玉阶段的特点是早期形成的粗粒透闪石被晚期的微晶透闪石所取代, 从而实现了由岩石向玉的关键转变。
采集
最初人们在河边捡拾和田玉,以后又在河流中捞取那卵圆形子玉;后从河谷中的阶地沙砾中挖出那些早期河流冲积物中的美玉;再沿河追溯继而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和田玉矿有籽料、 山流水料、戈壁料和山料之分,开采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上千年采玉的历史,形成了拣玉、捞玉、挖玉和攻玉等多种方法,以分别开采产于不同地方的玉石
人们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古代在河中捞玉有一套严格的制度。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采玉仪式,首先需要于田国国王亲临现场,象征“捞玉于河”,然后,才容许国人采玉。古代对玉的宗教化,采玉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如“踏玉”“月光盛处有美玉”“阴人召玉”盛行。
挖玉
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乾滩、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寻和田玉砾。据谢彬
在《新疆游记》中说:“常以星辉月暗候沙中,有火光烁烁然,其下即有美玉。明日坎沙得之,然得者恒寡,以不能定其处也。”
攻玉
其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又指开采玉,如《穆天子传》中所记周穆王昆仑山脉“攻其玉石”。这里所说的攻玉是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和田玉独特的开采文化,为旅游的体验性开发提供了依据。
分类
按颜色分类
和田玉按颜色和花纹可分成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和花玉等几大类。其中还含有较多的过渡类型。
白玉
白色的和田玉。羊脂白玉是白玉中的上品,其质地细腻,即“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刚中见柔的感觉,这种玉料全世界主要产于新疆。此外,还有以白色为基调的葱白、粉青和灰白等色,这类玉较常见。有的白玉仔料由于次生风化作用,表面常带不同颜色,若带秋梨色叫“秋梨子”,黄红眼鹦鹉色叫“虎皮子”,枣红色叫“枣红皮子”,这些都是和田玉的珍品。从理论上讲,白玉是越白越好,但是太白了会变成“死白”。白而不润并不是好白玉,白玉一定要润,温润油脂白才是上等白玉。根据白度和质量好坏可分为四个亚类:
青白玉
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其上限与白玉靠近,下限与青玉相似,是和田玉中数量较多的品种。进一步可分为三个亚类。
青玉
青玉的颜色由淡青一深青,颜色种类较多,有虾青、竹叶青、杨柳青、扁青、灰青、青黄等,一般以深青、竹叶青为基础色者最为普遍,青玉是和田玉中最多的一种。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亚类。
碧玉
碧玉又称绿玉,有暗绿、淡绿、鹦哥绿、松花绿、白果绿、葱绿等。其色菠菜绿者为上品,而绿中带灰者为下品。进一步可分为下列亚类。
墨玉
墨玉由全墨到聚墨再到点墨,“黑如纯漆”者乃为上品,点墨和聚墨俏雕者价值也很高。进一步可分为以下亚类。
一级全墨玉:颜色通体呈“黑如纯漆”,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油脂一蜡状光泽,半透明状等。
二级墨玉(聚墨):颜色黑色呈叶片状、条带状、云朵状分布在白玉青白玉青玉体中,均匀者可做俏雕利用.其价值更高。聚墨玉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油脂一蜡状光泽,半透明状等。
三级墨玉(点墨):黑色呈星点状分布,并影响玉质,当俏色利用者尚可。质地致密,蜡状光泽,半透明状等。
黄玉
黄玉有栗黄、秋葵黄、鸡蛋黄、蜜蜡黄、桂花黄、鸡油黄、黄红眼鹦鹉黄等色。由淡黄到深黄,以“黄如蒸梨”者为最佳。进一步可分类以下亚类。
另外还有糖玉和花玉等分类。糖玉因色似红糖而得名,糖玉多出现在白玉青玉中,它不是一单独的类型,属从属地位。花玉指在一块玉石上具有多种颜色,且分布得当,构成具有一定形态“花纹”的玉石,如“黄红眼鹦鹉玉”“花斑玉”等。
按产状分类
和田玉可根据其产出的环境,可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仔料和戈壁料四类。
山料
山料又名山玉、碴子玉,或称宝盖玉,是指从和田玉原生矿里采出来的。山料的块度大小不一,有棱有角,无风化皮,参差状断口,质地良莠混杂不齐。不同的和田玉矿,成因类型不同或不同,只要形成条件存在差别,都会导致山料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山流水
山流水名称最早可能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经风化崩落后,由冰川或洪水搬运过,保留在山下洪积或坡积物中的和田玉。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较近,块度一般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山流水一般出现在河流上游,矿床属残积、坡积、洪积型或冰川堆积型。这类和田玉料虽受自然剥蚀及泥石流、雨水和冰川的冲蚀搬运,但自然加工的程度有限,尚未完全变成仔玉。
籽料
籽料是由和田玉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被冰川融水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河水长远搬运作用形成。籽料因被流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一般是质地较优的部分,因此籽料滋润、密度大、质地好。因此,和田玉珍品一般产在籽料之中。和田玉籽料一般呈卵状,大小都有,但以小块居多。由于受千万年的风化作用,籽料外表形成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色、秋梨色、黑色等,并因此有枣红皮、秋梨皮和黑皮等称谓。
戈壁料
戈壁料主要产在沙漠戈壁之上。它是由原生矿体破碎以后,由河水带到山下并长期暴露于地表,经风沙长期作用而形成;由于河流改道,古河道中和田玉块体被暴露于地表,经风沙长期作用形成的。好的戈壁料留下了和田玉最坚硬和致密的部分,所以硬度一般比和田玉料还要高,有时油性也更好。
分布区域
和田玉的产地众多,不同产地的和田玉由于地质成因不同,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新疆和田玉、青海和田玉、俄罗斯和田玉等。
新疆和田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疆域内和田玉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脉深处,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阿尔金山脉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成矿带断续长1100多公里。籽料主要分布于南疆叶尔羌河和田河车尔臣河等几大河流,山流水主要在河流上游与原生矿间分布,而戈壁料分布于主要河流的下游沙漠地区。此外,在天山北麓的玛钠斯县产碧玉
新疆和田玉历史悠久,颜色丰富,种类齐全,山料、仔料、山流水和戈壁料均有,质量最好,是和田玉中的极品,也是最早将新疆和内地之间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最早奔波于“丝绸之路”上的驼队,驮着的不是丝绸,而是和田玉,因此,“丝绸之路”的前身应该是“玉石之路”。
青海和田玉
青海省的和田玉,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分布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的昆仑山脉中。青海和田玉虽然地处于高寒偏远山区,但开采条件明显比新疆好,因此,年开采量曾达到1000多吨。青海玉色彩丰富,除白色系列外,还有青、绿、黄、紫色等;在透明度上,青海和田玉普遍比新疆和田玉高;在光泽上,青海和田玉缺乏新疆和田玉那种特有的油脂光泽。由于光泽和透明度的原因,使得青海和田玉总体上质量稍逊新疆和田玉。
俄罗斯和田玉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俄罗斯和田玉主要来自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所属的达克西姆和巴格达林地区。俄罗斯和田玉颜色有白、黄、褐、红、青、青白等色,从其断面看,颜色呈明显分带现象,从边缘到中心,颜色依次为褐色、棕黄色:黄色、青色、青白色、白色;矿物颗粒从边部到中心由粗变细。
辽宁岫岩和田玉
主要产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辽宁岫岩和田玉有山料、山流水和籽料之分。籽料产于靠近原生矿的山麓或沟谷两侧的坡积物和洪积物中。辽宁岫玉和田玉颜色多样,主要有黄、黄白色、绿色和黑色等基本色调,以及大量介于上述色调间的过渡色。
台湾和田玉
主要产于台湾省花莲县丰田地区。颜色以绿色(碧玉)、黄绿色为主。一般分为普通和田玉、猫眼石玉和腊光玉三种,其中猫眼玉又有密黄、淡绿、黑色和黑绿等品种。显示猫眼效应的猫眼玉较受人喜爱和青睐。
江苏溧阳和田玉
主要产于江苏省阳县地区。以青白、灰白和黄绿色为主。组成矿物颗粒相对粗大,不均匀,而且裂纹较多,对质量有较大影响。
四川龙溪和田玉
主要产于四川汶川龙溪乡地区。以淡绿、黄绿、油绿色为主,颜色鲜艳柔和,不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部分具猫眼效应,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品种。2008年发生5·12汶川地震,在灾后重建中对岷江河道实施了清淤工程,在龙溪沟与岷江会合口施工时,在河床中发掘了一些龙溪玉仔料。
韩国和田玉
主要产于韩国江原特别自治道春川市地区。颜色是多带有浅灰黄绿色调子的白色,结构较粗,细腻程度不够,质量一般。
贵州罗甸和田玉
主要产于罗甸县地区。以白色为主,结构细腻,树脂一油脂光泽,块度大等,这些构成了贵州和田玉的优势。但贵州省和田玉透明度差,多数带瓷性,密度较低,这些又是贵州和田玉的不足。因此,在制订开发方案时,要努力发挥其长处,消除不足,这可能是贵州和田玉能否实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关键。
除上述产地外,中国还有产于广西大化、福建省河南省等;国际上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加利福尼亚州新西兰等。
国家标准
2020年6月2日《和田玉鉴定与分类》(GB/T38821—2020)正式发布,2020年12月1日,由中国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和田玉鉴定与分类》(GB/T 38821—2020)正式实施。
对和田玉进行分类: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翠青玉八个大类。
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将和田玉分为了: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和糖玉八个大类,同时又根据不同品种和田玉带糖色的多少,将其进一步分为了14个小类。
国标GB/T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中则将和田玉分成了: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和黄玉7个大类。
对和田玉矿物成分进行了修正:
GB/T38821-2020《和田玉 鉴定与分类》第4.1.1条,和田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次要矿物可为阳起石,可含少量方解石透辉石、石墨、黄铁矿铬铁矿磁铁矿石英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硅灰石磷灰石石榴石等。
新疆地方标准DB65/035-2010《和田玉》第8.2条,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
国标GB/T16553-2017《珠宝玉石 鉴定》,软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
新国标把和田玉的主要成分定为透闪石,更加有利于和田玉市场健康发展。
发展历史
新石器时代
玉器原料是内地或当地产彩石为主,主要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台湾的卑南文化为代表,主要的玉料有石英岩、硅质岩、透闪石岩、蛇纹石岩等。
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
新疆产的和田玉和内地产的彩石并存,但随着新疆和田玉的数量逐渐上升。最迟到商代,玉材的使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商代大墓等处出土玉器的鉴定得知,已有相当一部分玉料来自新疆和田,这时距刘彻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千年之久,距今3000多年以前就开始把玉从新疆运入内地,因此早在丝绸之路向西开通之前,就应该已经有一条由新疆向内地运输玉石的“玉石之路”。
汉代到明代
到此时期,玉材以和田玉为主。到西汉中期,西域的和田玉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原内地。在各种玉材中,和田玉的质地、颜色都是其他彩石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自从和田玉进入内地后,不但渐渐排挤了彩石,在各种玉石中脱颖而出。汉代的诸侯王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如满城区刘胜墓、安徽淮南王墓等,据鉴定多为和田玉。而民间用玉则大部分为独山玉新山玉。从秦汉以后几大玉材产量比较来看,就质量而言,和田玉最好,其次是独山玉;就产量而言,情况刚好相反,和田玉最少,这也是其珍贵的原因所在。
清代
和田玉在清朝时期独占头。直至清末,翡翠的大量涌入,和田玉才渐渐变少。人们对和田玉的热情一直延续到清代,尤其爱新觉罗·弘历不惜巨资从新疆购进和田玉到内地琢制玉器,如现藏于故宫乐寿堂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就是从新疆运往扬州进行琢制后又运回京城的玉器珍品。
目前和田玉仍是现代玉器的重要原料,优质白玉料仍是供不应求。目前和田玉的开发,在中国政府领导下有组织和有计划地进行。新疆设立了管理玉石的机构,在于田、且末、玛纳斯县等地建立了玉石矿山,在和田、喀什、且末等地设置了玉石收购站,使和田玉产量扩大" 玉石销售中国十几个省市"。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玉器作为财富的标志,早在原始社会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中就有表现。大型的墓葬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可见墓主是有权有势、财富万贯的首领。著名的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大墓等商代贵族和方国墓葬中,葬玉丰富表明大的奴隶主贵族拥有贵重的玉器。到汉代,著名的汉代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就出自于此。另外最能表明玉器的经济价值的是商代的玉币,用玉作成贝形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同时也有用玉直接交换或进贡的礼品。到了明清以后,玉器商品以成为一种行业,进行买卖交易。
美学及装饰价值
和田玉色泽美、质地美和工艺美等,使其具有较大的美学鉴赏价值和装饰价值,这也是和田玉价值中最为被人理解的。和田玉的美学和装饰价值开始于石器时代,中国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遗址中都有大量的玉器出土便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宗教礼仪价值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宗教中,就用玉器作为沟通神和人的法器。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和疾病的能力很弱,对自然界许多怪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和生与死有了超越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理解,产生了崇拜祖先的图腾文化,如崇拜母性的女性崇拜、崇拜生育的生殖崇拜等等。红山文化中的玉龙和龙就是该部落的图腾形象、良渚文化中的人兽图案,也属于部落图腾。
因此,常常将和田玉作为灵物用在重要的宗教礼仪上,从而使和田玉一开始就有了宗教和礼仪的功能。据《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礼北方。”“以玉作六瑞,以等帮国:王执镇圭,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说明我国古代,不同的玉器已有不同的礼仪功能。
研究价值
和田玉的研究价值包括多方面内容。例如,由于和田玉是在特定地质构造背景和特殊的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形成的,通过和田玉的研究可揭示形成和田玉的自然过程和物化条件,从而为找寻新的和田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参考资料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3-23
标准号:GB/T 38821-2020.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2023-03-23
今天,和田玉新国标正式实施!.中国珠宝行业网.2023-03-23
目录
概述
名字由来
矿物特征
矿物组成
晶体结构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生长环境
采集
挖玉
攻玉
分类
按颜色分类
白玉
青白玉
青玉
碧玉
墨玉
黄玉
按产状分类
山料
山流水
籽料
戈壁料
分布区域
新疆和田玉
青海和田玉
俄罗斯和田玉
辽宁岫岩和田玉
台湾和田玉
江苏溧阳和田玉
四川龙溪和田玉
韩国和田玉
贵州罗甸和田玉
国家标准
发展历史
新石器时代
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
汉代到明代
清代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美学及装饰价值
宗教礼仪价值
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