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壁画作品
《创造亚当》(Creazione di Adamo)是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于1511年为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绘制的一幅湿壁画,壁画长5.7m,宽2.8米。现收藏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创造亚当》出于《创世纪》壁画组图第二组,描述的是雅威耶和华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故事。画面描绘了从天宇降临的白发髯的长者将手指伸向亚当,赋予亚当灵魂与生命的场景。画中的人物体态健壮、宏伟气魄,是严肃的宗教题材与浓厚的艺术美感的结合体。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融合的产物,也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创新探索。
画作内容
画作概况
《创造亚当》中描绘的是上帝将生命和力量传递给亚当的图景。
米开朗基罗将画面重点集中于上帝的创造以及亚当的诞生,把上帝和亚当安置在左右两边的空中和陆地上。体格青春健美、懵懂而又好奇的亚当半躺在大地上;腋下夹着夏娃,坚定而又慈祥的雅威飞在半空中。他左手抱着天使们,右手伸向亚当;亚当全身裸体,一手伸向上帝。上帝的手指微微上扬而亚当的手指自然下垂,两指相对并未相触,画面定格在上帝即将赋予亚当生命和智慧的这一刻,巧妙地让观赏者用自己的思维填补这手指间的空白。神与人的手指触电般的交流,展现了充满精力的老人和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的画面。
画作人物
上帝形象
耶和华被刻画为一个威严而又慈祥的老人,他身着单薄,伸长身子、脚趾和膝盖骨裸露在外,身子悬浮于半空之中,尽管上帝有着被力量充盈的强壮肌肉,但经过艺术家想象的转化,上帝的手姿却有着一种人格化的优雅。上帝身后罩着一面翻飞的斗篷,斗篷里有十名翻滚的二级天使和一名少妇。有些艺术史家认为,这名少妇就是尚未创生的夏娃,她注视着亚当,寓意了生命的结合,其他11个人代表了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即整个人类的生命;还有人认为,上帝身边的女性是圣母玛利亚,玛利亚膝边的孩子则是注定要拯救堕落人类的基督。
亚当形象
亚当的形象取自古罗马硬币,他赤裸着身体斜卧在山坡上,不仅符合平面构图规则,其斜卧的身躯也创造出一个由左臂和右腿构成的迎接雅威赋魂的开张之势。他以敬仰和顺从的神情望着天父,随时准备站立起来。亚当的形象因为“明暗法”而显得饱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仿佛一尊雕像的质感。在画家细致刻画后,亚当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
创作背景
1508年米开朗基罗应尤利乌斯二世的邀请,接受了绘制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的任务,他排除种种干扰完成了《创世纪》。西斯廷礼拜堂是圣彼得大教堂的一个重要的礼拜堂,为罗马教廷选举教皇所用。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第一幅壁画作品,在他接手之前,西斯廷教堂的四周墙面已绘有出自桑德罗·波提切利多米尼哥·基兰达奥等人之手的《圣经》故事。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1564),与拉斐尔·桑西列奥纳多·达·芬奇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盛期三位画坛巨匠。米开朗基罗处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转折期,一方面他需要对之前的艺术表现以及题材诉说加以继承,另一方面则需要对新的意识形态以及创作理念有所发展。他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融合浪漫主义风格,其作品带有深厚的人文主义思想。米开朗基罗十八、九岁时曾在圣斯比里托修道院解剖尸体,从事解剖学研究,这使他对于人体结构的理解更为深刻。基于其严谨的人体解剖学,他在《创造亚当》中,对笔下人物的骨骼、肌肉等都进行了严密的判断,使亚当和上帝的身体轮廓刻画得有了雕塑一般的质感。
在整个西斯廷天顶壁画的创作过程中,米开朗基罗都不允许外人探视,但西斯廷礼拜堂的宗教活动仍在附近的大厅里正常举行。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曾想在壁画未完成之前揭开布幔,但遭到米开朗基罗的拒绝。他把自己封闭在教堂之内,从脚手架放置、内容安排、构图设计、色彩描绘到完工美化全部由他一人掌控完成。创作时,米开朗基罗采用全新绘制湿壁画的手法,其包括三道工序:先在纸板上完成人体素描稿,再将素描稿附在天顶的墙面上,用针扎出人体的轮廓,最后用颜料细细绘制。米开朗基罗根据西斯廷天顶的轮廓,合理的勾画构图, 最终使壁画与天顶完美结合在一起。
《创世纪》第二章记载:“雅威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在东方立了一个伊甸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创造亚当》以此为灵感创作而成。
艺术鉴赏
人体造型
《创造亚当》中,米开朗基罗对画中的人物体态有意地进行夸张再造,画中人体均具有十足的动势,线条极度流畅且清晰。他运用硬朗的肌肉线条和夸张的姿势增添画面的张力和生命力,这是米开朗基罗对人体刻画的创新。他对女性人体拥有特殊认知,舒展、清晰、明确的轮廓线条勾勒出强壮如男性英雄一般的大开大合的女性人物姿态。米开朗基罗将人体一律刻画为肌肉充盈的蓬勃状态,体现了完整自然的人体之美。
《创造亚当》中的人物给观者一种可触摸的力量感。壁画中显示出的人体,特别是亚当的肌肉,带给观者有力的、结实的视觉感受,蕴含了生机与活力。米开朗基罗曾从事过的解剖学研究,使他对于人体结构的理解更为深刻。基于其严谨的人体解剖学,他对笔下人物的骨骼、肌肉等都进行了严密的判断从而使其能对人体表面产生影响。因此,视觉上,亚当和雅威的身体轮廓刻画得十分精准。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顶画组画,使得人体得到了充分且优美的展现,突出了人自身自然的美,使得人更加关注自我,关注人本身,完美体现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
色彩
为更好地展示人的本身,以“线描艺术”见长的米开朗基罗钟爱大理石的单纯,也喜欢用素朴统一的壁画色调和柔和适度的色彩,集中表现棵体人物的美。在这幅壁画中,上帝和亚当的形象用灰色和浅褐色涂绘而成,背景色块一部分为略带紫色和红葡萄酒色的红色块,另一部分是蓝绿色块,通过这两种色块的对比来显示灰色和浅褐色的人物形象。
结构
建筑布局
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是一个不规则的、有曲拱的长方形。米开朗基罗所作的虚拟延伸的建筑框架与实际的建筑结构完全合为一体,使有弧度的画面自然过渡,把真正的故事场面安排在平坦的顶部,通过整体安排和画面分割,合理控制了巨大的顶部空间。整体布局具有条理性,人体线条明朗,色彩适度柔和,整体布局清晰明确。
画面构图
米开朗基罗将画面重点集中于右边天空中的上帝和左边陆地上的亚当上,完美符合了平面构图原则。亚当雅威的姿态互为镜像,身材魁梧、体格雄健的青年亚当和威严慈祥的长者上帝左右相望,被天使簇拥的老人横越天际,他将手伸向亚当;而侧卧于陆地的亚当则伸出手指,等待上帝的唤醒。这样的构图如同数学中神和人互为反函数,大地和天堂互为反空间。他们的指尖相距几厘米,是西斯廷礼拜堂穹顶上整个装饰画面的视觉焦点。
米开朗基罗在视觉上偏好利用“跨句连接修辞”,他在叙事的同时,位于下幅壁画相邻场景中的裸体男子将一只手臂伸入《创造亚当》的场景中,使两幅画融合而不冲突。
题材特点
中古世纪期间,上帝渐渐露出更多肢体,但往往被刻画成年轻人。在此之前,十诫中第二诫严禁为“天上任何东西”造像,八、九世纪的拜占庭皇帝因此下令摧毁所有宗教艺术。而今人熟悉的老人形象直至十四世纪才出现,但这种形象在十六世纪初仍不常见。
《创世纪》第二章记载:“雅威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米开朗基罗用自己的观点诠释这场相遇,笔下的上帝摆脱经文的束缚,以手指作为唤醒亚当的桥梁,展现了上帝与人类的完美结合,充分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以同时代人深刻的思想启示。
价值与影响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融合的产物;也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创新探索。
《创造亚当》通过对于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刻画来赞扬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力量,人类的灵魂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其中所表现出的人体完美超越了画面性,具有精神上的启迪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特征。整组壁画内容虽以宗教为题材,但米开朗基罗对于人体的描绘则更多的凸显了人的自然属性。米开朗基罗用人文主义的思想来表现自己对英雄的情感,谱写了他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画面中人物强健的体魄体现出人这一生物与生俱来的伟大,歌颂了人体这一自然之美,体现了这一时期“身体概念”的高度发展。
他的艺术风格不仅深刻影响了同时代的艺术家,同时影响了数个世纪,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后人将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尊敬。
重要展览
2021年,创世纪·米开朗基罗全球巡展在上海、成都市杭州市深圳市展出,1:1还原了米开朗基罗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作品《创世纪》和《最终的审判》34幅巨型画作。
参考资料
..2023-06-02
..2023-03-29
..2023-03-29
..2023-06-02
..2023-03-29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画作概况
画作人物
上帝形象
亚当形象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人体造型
色彩
结构
建筑布局
画面构图
题材特点
价值与影响
重要展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