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
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
小兴安岭(英文名:Lesser Khingan Mountains),又称东兴安岭,属于兴安岭系,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小兴安岭为亚洲东北部兴安岭山系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之一,横贯黑龙江省中北部,西北以黑河-德都一线与大兴安岭相毗邻,东北到黑龙江岸,东部连接三江平原,东南到松嫩平原松花江畔,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126°~130°E,46°~50°N之间。南北长约450千米,东西宽约210千米,面积为77725平方千米,占黑龙江省面积的15.75%。
小兴安岭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海拔500~800米。山势起伏和缓,西北低、东南高,东陡、西缓。小兴安岭地区地貌类型多样,除了火山地貌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外,还有中山区、低山丘陵地带、冲积洪积山前台地和山间河谷冲积平原。以嘉荫——铁力市一线为界,在地形上可将小兴安岭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两者的地貌特征有较大的差异。西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东南部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区以及河谷平原为主。最高峰位于铁力市与通河县交界处的平顶山,海拔1429米。小兴安岭山地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其构造形式主要包括经向构造体系,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华夏式构造、其他形迹构造以及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带。新生代第四纪,小兴安岭地貌的基本轮廓形成,后经流水侵蚀和其他外动力剥蚀,逐渐形成了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基本构造格局。
小兴安岭地处欧亚大陆东缘,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的双重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此外,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河流分属于黑龙江和松花江水系。属于黑龙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逊河库尔滨河乌云河嘉荫河,属于松花江水系的河流:流入嫩江再汇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有科洛河讷谟尔河;直接汇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有汤旺河呼兰河梧桐河
小兴安岭的林业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均较为丰富。小兴安岭是国家重点用材林基地,其林区面积12.06万平方千米,原始森林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林木蓄积量约4.5亿立方米。山区红松蓄积量43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红松总蓄积量的一半以上,有“红松故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丰富,蕴含金、银、铁、铝矿锡矿等金属矿藏20多种和煤炭等能源矿产;小兴安岭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区内风景名胜较多,有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等等旅游资源。
名称由来
小兴安岭,又称东兴安岭,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兴安”系满语,意为丘陵。大、小兴安岭都属兴安岭山系,小兴安岭相对于大兴安岭而言,位置在大兴安岭东,又称“东兴安岭”。
位置境域
小兴安岭与布列亚山脉是一个整体,布列亚山脉为北段,在苏联境内;小兴安岭山脉为南段,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地区北部及东北至黑龙江沿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接三江平原,东南抵松花江畔,西北以嫩江为界与大兴安岭相连,西南部与广袤的嫩江平原相连。地理坐标为125°20'~131°20'E,45°50'~51°10'N,南北长约450千米,东西宽约210千米,面积为77725平方千米。
成因
古生代:早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时,小兴安岭地区基本上属于蒙古地槽的范畴,为志留纪海活动领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蒙古地槽变窄并显著南移。到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时,小兴安岭地区隆起成山,成为东北海西宁褶皱带的一部分。随着海西宁运动继续发生,大规模的花岗石侵入小兴安岭北部。海西宁构造阶段后,小兴安岭转入华夏构造阶段。
中生代:中生代的侏罗纪末期发生燕山运动,小兴安岭主要表现为北东走向的断裂。在燕山运动晚期,白垩纪期间小兴安岭为隆起区,继续遭受抬升剥蚀。燕山运动结束后,地壳趋向稳定,地表的外力作用加强,山间盆地堆积旺盛,煤、油页岩等矿床形成。经过大规模的外力的夷平作用后,到了第三纪早期已经形成准平原化。
新生代:新生代渐新世末期发生喜马拉雅运动,小兴安岭地区有广泛断裂隆起,并伴随有玄武岩喷出。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小兴安岭西北段发生隆起,从第三纪夷平以后,除西北部微弱下沉外,其他部分均在间歇性升高。全区内平坦的山顶面多为第三纪的夷平面,其上有更新世沉积物的分布及古河道、干谷和阶地的遗迹。第四纪以来,小兴安岭进入间歇性隆升阶段,早更新世早期的构造运动产生了近东西向的最大主压应力,在该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和北西向走滑断裂系近乎平移运动,同时在铅直方向上也积累成了数十米的铅直断距,多条断裂系的累积铅直断距可以达到数百米。因此北侧上升的幅度比南侧的大,形成了小兴安岭地貌的基本轮廓,山体北侧地势高,坡度大,河流短而急,且沿河普遍发育有三级阶地。南侧地势较低,坡度小,阶地发育不及北坡。后经流水侵蚀和其他外动力剥蚀,逐渐形成了现在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基本构造格局。
地理特征
气候
小兴安岭地处欧亚大陆东缘,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的双重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多大风天,降水量小,易发生干旱,多出现早霜;夏季温热而短暂;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本区气候总特点为冬长夏短,夏季温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南、北坡气候差异较大。
小兴安岭因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较少,年平均气温仅在-1~1℃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22℃,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最冷月气温为-23~-28℃,极端最低气温可达-45℃。气温年较差大,约为43~50℃,最大年较差可达70~80℃之多。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为180~200天,≥10℃的有效积温在1800~2300℃之间。南部地区的有效积温能满足植物对热量的需求,而北部地区的有效积温显得不足。无霜期介于100~120天之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小兴安岭平均气温总体成变暖趋势,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43℃。
小兴安岭年平均降水量单位在500-700毫米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多强对流天气性天气发生,强对流天气常引发小兴安岭地区短时强降水,1小时降水量≥20毫米,小兴安岭短历时强降水的高发月份为7-8月上旬,高发时段为14-16时和20-23时。降水的分布规律为山区最多,从小兴安岭西侧向平原过渡带,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兴安岭地区的降水量略有下降,年平均降水量每十年降低1.07毫米。
小兴安岭各地全年日照时数南北相差不大,都在2300~2600小时之间,平均相对日照为50~60%。春夏两季日照最长,每天平均有7~8小时。相对日照以冬春为最大,均超过60%。各地平均风速均小于4米/秒,其中春季可达3~5米/秒,夏季一般小于3米/秒,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约为10~15天左右,最大风速为20~25米/秒,多发生在3~5月份。总体来说,小兴安岭水量充沛,热量充足,水热条件较为优越。
气候对小兴安岭地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由于小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存在不连续的岛状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区在平均气温10℃等温线附近交叉变化,10℃等温线以北,多年冻土呈岛状小块分布。
地质
地质构造
小兴安岭山地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在地质构造上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一级构造区东北端,位于松辽盆地东北缘,是松嫩地块的组成部分,包括乌拉嘎、逊克县等中新生代火山盆地和伊春市-延寿县褶皱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板块、华北地块之间的兴蒙造山带东部,古亚洲洋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复合部位。小兴安岭隆起带包括黑河市隆起,爱辉区孙吴县断陷带以及伊春市隆起三部分,整个隆起带西部为大兴安岭隆起带,西南部接松辽断陷带,南部及东南部为长白山隆起带,东部为三江平原兴凯湖断陷带。
小兴安岭的构造形式主要包括经向构造体系,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华夏式构造、其他形迹构造以及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带
经向构造体系:小兴安岭南麓为龙东经向构造体系,主要为侏罗纪白垩纪的断陷盆地。由于受南北向的断裂构造带的影响,在龙东地区的西部,出现了大型南北向分布的断陷盆地,如乌拉嘎断陷盆地、鹤岗断陷盆地,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砂砾岩沉积和火山岩堆积。
华夏系构造:华夏系构造主要发育于嫩江以北的小兴安岭南麓地区。从地层分布上看,这里有北东向的新开岭隆起带。二叠系仅分布于隆起带的东南侧,西北侧分布有前二叠纪古生代地层,同时,华里西期的花岗岩也是北东向分布。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西部华夏系构造可能在华力西早期已经形成,在燕山期华夏系构造再次活动时,使得侏罗系的火山岩再次呈北东向覆盖于各时代岩层之上。在伊春市地区,古生代地层和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一起构成北东向褶皱,并有相伴的断裂构造。因此,东部华夏系构造形成时间可能为上古生代末。到中生代时期燕山期时,这些构造持续活动,形成北东向分布的火山岩和小侵入岩体。
新华夏系构造:小兴安岭南缘断裂带。小兴安岭南缘总体上由北北东向斜列的数个侏罗系火山岩盆地及燕山期侵人岩构成,断续可见白垩系分布,形成友好至扇面山的多字型凹陷构造带。
华夏式构造:华夏式断裂构造带是沿袭华夏系断裂构造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开始活动于早白垩世,到第三纪时活动最为强烈。各断裂带内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的砂砾岩沉积,有的尚有大量玄武岩喷发。小兴安岭地区主要存在几个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依舒断裂构造带沿萝北县汤原县依兰县延寿县尚志市一线分布,长约500公里,宽20公里,斜贯全省。它是在晚二叠世即已存在的华夏系断裂而发展起来的华夏式构造,沿断裂构造带沉积有下第三系的达连河组含煤岩系以及上第三系的道台桥组砂砾岩;新青至五营断裂构造带经新青、五营、友好、翠兰到新林村一带,呈北东向延伸,长约150公里,沿断裂带有下白垩统的淘淇河组和上第三系的孙吴组地层;孙吴断裂构造带在孙吴至龙镇间,截断了小兴安岭北西向隆起带,长约百公里,宽20公里。沿断裂带有下白垩统嫩江组和第三系的孙吴组分布。
其他构造形迹:其它构造形迹主要有龙江山字型构造和小兴安岭北西向构造带。龙江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时间,根据它对地层的控制及相互关系,侏罗纪时已开始,到侏罗纪末至白垩纪时,活动最为强烈。龙江山字型构造是由前弧、脊柱和地盾3部分构成,脊柱在小兴安岭地区萝北县鹤岗市一带。它是由一系列南北向的断裂和褶皱所构成,并在脊柱和前弧之间,形成一个很宽的马蹄形稳定地带,构成盾地;小兴安岭北西向构造带大致与小兴安岭山脉相当,南邻松嫩平原,北靠黑龙江省。该构造带北部有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纪和石炭系,均呈北西向褶皱。并有一列系的北西向的压扭性断裂分布,其间有北西向第三系含煤的乌云组沉积。
新构造运动:小兴安岭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沿着老断裂构造,作大规模的差异升降运动和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活动。小兴安岭继续抬升,依舒和孙吴地堑继续断陷,玄武岩喷发,形成小兴安岭目前的地势格局。小兴安岭的新构造运动主要形成了依兰县——舒兰市断裂带、牡丹江市断裂和一些较小的断裂带。依兰—舒兰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的又一条重要分枝,黑龙江省省内长度约560公里,走向北东。断裂带是由两条平行的主干断裂组成,是两侧相对抬升,中部相对沉降的地堑式断裂带,宽度8-20公里;牡丹江断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牡丹江市向北经依兰、汤原县嘉荫县进入苏联境内,黑龙江省内分布长度约500公里。该断裂在依兰附近被北东向的依舒断裂带错切。断裂的北段是稳定的佳木斯隆起区和汤旺河边缘隆起区的分界断裂。沿断裂有多期玄武岩喷溢,在流经的河流里发育三级河流阶地;除上述明显活动的深大断裂外,还有孙吴断裂、逊河断裂、讷漠尔河断裂带,它们均属活动性断裂,都与相应的河谷吻合,平直延伸很长,可见明显的阶地和断层崖,并有第四纪古冰川玄武岩喷发和地震活动。
地层特征
太古界地层与元古界地层:上太古界地层主要出露在小兴安岭东部,另外在呼玛县地区也有出露,由一套变质较深的变质岩混合岩所组成。元古界地层包括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中元古界在嘉荫县萝北县依兰县等县有分布,特征是具强烈的片理构造,均以低变质的片岩为主;上元古界地层在鹤岗市呼玛县等县市境内局部出露,主要有片岩、大理石石英岩
早古生界地层:早古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寒武系的下寒武统地层,主要分布在伊春市五营镇五星镇和伊春市晨明一带,以板岩大理岩粉砂岩为主;奥陶系地层多集中分布于嫩江市北部的多宝山地区,自下而上分为3个统,下奥陶统以结晶灰岩和板岩为主,中奥陶统以火山岩为主、上奥陶统以粉砂岩和板岩为主;志留系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嫩江和爱辉县境内以及东部山区。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的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下志留统由沉积碎屑岩组成,中志留统以凝灰砂岩为主,上志留统以板岩和粉砂岩为主。
晚古生界地层:泥盆纪地层分布在小兴安岭西北部,下泥盆统由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组成,中泥盆统由砂板岩夹生物碎屑大理石和流纹质凝灰熔岩组成,上泥盆统由砂砾岩夹板岩组成;石炭系地层主要出露在小兴安岭地区的爱辉县境内,下石炭统主要有凝灰质砂砾岩和流纹质火山岩,中石炭统由砂砾岩夹中酸性火山岩组成;二叠系广泛分布于小兴安岭地区,主要分布在伊春地区,下二叠统主要有灰岩和砂板岩,上二叠统主要有沉积碎屑岩以及中酸性火山岩夹砂板岩。
中生界地层:侏罗系地层在小兴安岭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中侏罗统主要分布在伊春地区,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砂板岩,上侏罗统以火山岩和砂页岩为主;白垩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孙吴地区,岩石类型为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等。
新生界地层:古新统主要分布在嘉荫县地区,由砂岩和页岩互层,并夹褐煤矿组成;中新统——上新统主要分布在孙吴地区,主要为砂岩、砾岩夹薄层泥岩组成;第四系地层在小兴安岭分布很广,主要为全新统地层,一般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温泉河组,分布于各河流的高漫滩上,由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和砂组成。晚近期是河床和低河漫滩堆积,由砂和砂砾石组成,在五大连池火山有玄武岩喷发,形成中国最有名的火山游览胜地。
岩石矿物
小兴安岭地区的岩石涉及到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
火成岩: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即火山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岩为主,五大连池附近分布有玄武岩,爱辉县分布有流纹质火山岩,伊春市和多宝山地区有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是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形成的岩石,侵入岩在小兴安岭地区分布广泛,岩性以深成的酸性岩为主,多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还有少量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它们多呈小岩株或岩脉状产出。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化合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西北部,伊春市、爱辉县嘉荫县境内均有分布,主要类型有砂岩粉砂岩、沥青质灰岩、结晶灰岩、陆缘碎屑岩、凝灰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变质岩是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一般由火成岩和沉积岩变质而来。小兴安岭东部和西北部均有分布,如呼玛县、嘉荫、依兰县鹤岗市伊春市等地区,主要有板岩片岩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类型。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类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21世纪以来,小兴安岭开发的金矿床主要有以下几个:位于乌底河断陷盆地内的东安金矿;位于山脉西北部嫩江-黑河市构造混杂岩带的永新金矿,除永新金矿外,在该带上还发现了三合屯、科洛河、孟德河、大新屯等金矿床或矿化点;位于山脉北麓中生代孙昊—嘉荫火山断陷盆地内的高松山金矿。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已发现翠宏山锌钨矿床、小西林铅锌矿床2个大型矿床,弓棚子钨铜矿床、二股西山银锌矿床、大安河金矿床等中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及矿点众多。如翠宏山锌钼钨矿床,位于伊春—延寿海西褶皱带北端西部边缘,与松嫩地块接壤处。经普查勘探后探明主要共伴生矿产钨、钼、锌为大型,铁、铅为中型,铜、银为小型矿床。矿床规模中等,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明显,显示其具备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床附近还发育有霍吉河大型钼矿床。
多宝山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市,其主体位于嫩江县所辖国有林场———大治林场。多宝山矿床是一个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该矿床为我国第三大铜矿床,由4个矿带,共215个大、小矿体组成。有40余种矿产,铜、银、钼、沸石大理石膨润土等6个矿种储量居黑龙江省第一位。其品位为铜0.470%,钼0.016%,金0.144克/吨,银2.059克/吨;金属量为铜237万吨,钼8万吨,金73.4吨,银1046吨。多宝山矿区的氧化铜矿石埋藏深度不超过25米,地表土覆盖层较浅,矿区属低丘陵地带,地形高差约50米,场地坡度不大,地势开阔,适宜露天开采。
煤炭资源
小兴安岭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东部,主要煤田有鹤岗煤田,依兰煤田;小兴安岭中段也分布有部分煤田,有罕达气、呼玛县、黑河西岗子、孙吴县一嘉荫等煤田,其生成时代除后者为第三纪外,其余均为侏罗纪。且含煤稳定程度较差,层数较少,各煤田可采层数差别亦较大。煤种除罕达气、西岗子为粘结煤类,其余均为褐煤
鹤岗煤田:位于黑龙江省省东北部,范围南起新华勘探区,北至细鳞河畔,南北长42千米,东西宽平均6千米,面积252平方千米。鹤岗煤田形成于中生代,煤层厚,可采煤层多,煤质好,多为炼焦煤。煤层发育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36层,各矿煤层由于原始沉积和后期构造作用,煤层层数不一,一般的有14-31层。鹤岗煤田中的峻德、兴安、富利、大陆、南山区、振兴、兴山区、岭北等煤矿正在开采,新一煤矿由于关井破产,正在局部开采。
依兰煤田:依兰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境内,松花江东岸,面积约49.70 平方千米。依兰煤田形成于老第三纪,为断陷型含煤盆地,煤型多为长焰煤,含煤地层为达连河组。该组仅有一个煤层群,集中分布 于煤系底部10-40米厚的范围内,煤层群厚约10-30米,含煤五层煤层平均厚度14.63米。煤层群顶部为巨厚油母页岩层(70-140米),煤种为长焰煤。本区煤层群顶板厚层油页岩是煤储层最理想的封盖层,断层不发育的块段,是依兰煤层气相对富集的地带。依兰矿区现有达连河露天矿在开采,依兰二矿及多个地方小井均已停产。
嘉荫县县乌云煤产地:本区的含煤地层为第三系,煤层产于上部,多夹于泥岩中,共有4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厚1.2米。煤质属于褐煤矿,原煤灰分6.95%,挥发分34.18%,发热量4512大卡/公斤。
伊春市伊春煤产地:上侏罗统为本区含煤地层,其中含煤3层,可采和局部可采者1层,煤层一般厚0.6-1米左右,厚度不稳定,浅部最厚可达2米。煤质属长焰煤,原煤灰分17.46%,挥发分43.68%,发热量5461大卡/公斤。
地形地貌
小兴安岭山脉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山体海拔一般不高,多在500~800米,东南高,西北低,东陡,西缓。山体南、北坡差异显著,其南坡山势浑圆且平缓,水系绵长;北坡陡峭,成阶梯状,水系短促。山体北部多丘陵台地,地表以砂砾岩、玄武岩为主,多河谷宽谷;山体南部多低山丘陵,出露海西期花岗石,河谷多形成V形谷。
小兴安岭地区地貌类型多样,除了火山地貌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外,还有中山区、低山丘陵地带、冲积洪积山前台地和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小兴安岭地区的火山地貌主要有熔岩台地和火山群。熔岩台地大面积分布于沾河以东的大寿山和乌云地区,大部分分布在逊克县境内,形成著名的3大岗:库尔滨大岗、乌底河大岗和沾河大岗。具有代表性的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松嫩平原北部山前台地,德都县城以北,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火山群。14座火山锥受地质构造严格控制,规则的排列在玄武岩熔岩台地上。火山锥平均海拔从357.7- 602.2米不等,相对高度在37-166米之间,多数有火山口,火山锥体坡度一般为10-20度,少数可达25-30度。火山口内的坡度一般比锥体坡度陡。
小兴安岭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有冰缘地貌分布:小兴安岭南段汤旺河上游,存在一个低温小区,年均温-4.0℃左右,多年冻土在平坦的山顶夷平面上连片分布;呼兰河河源中山区,海拔1000处山原,该高度年平均温应在-4.8℃左右,发育多年冻土条件充分,在庆安、铁力、南岔县一带,有不连续的岛状多年冻土存在,厚度较大。鹤岗市北部的乌拉嘎矿区,多年冻土分布在河漫滩地带,厚度约为5~10米,平均地温-0.5℃~-10℃。因此,这一带融冻作用较强,除对山地进行融冻侵蚀作用外,还形成一些融冻泥流阶地,冻胀丘和广泛发布的融冻水缘细土,质地细腻,粘性大,透水性差,致沼泽广泛发育。
中山区、低山丘陵地带、冲积洪积山前台地和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分布大致以嘉荫县——铁力市一线为界,将小兴安岭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两者的地貌特征有较大的差异。西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丘陵分布在孙吴县附近和黑龙江沿岸以及靠近松嫩平原的地带,平均海拔一般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40-100米之间;山地走向多为北西向,起伏和缓,山体靠黑龙江一侧倾斜急,坡度陡,靠松嫩平原一侧则较为平缓。且山地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广阔的河漫滩,广泛发育着三级河流阶地,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其支流沿岸,嘉荫及逊克县县城就座落在高河漫滩上,相对高度5-8米。
东南部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区以及河谷平原为主。中山主要分布在区内南部和西南部,海拔高度一般为900-1100米,最高峰平顶山海拔1429米,此外还有白石位山、石场山、大青山等10余个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峰。低山主要分布在本区中部、汤旺河与诺敏河之间、查巴齐河两岸、青黑山等处,在南部环绕中山分布,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200-500米。山体浑圆,山顶一般较为平坦,个别山峰较为陡峭,如老白山海拔1038米,其西南约18公里处有海拔达1068米的山峰。丘陵主要围绕低山外围呈弧形分布,北部与西部面积较大,地势低缓,海拔300- 5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坡度10°-15°。河谷平原有河漫滩和阶地,分布在大小河谷中,谷底平坦宽广,一般宽数公里,有的可达10-20公里,如铁力市县城,伊春市市区等均座落在河谷平原上。
水文
小兴安岭境内河流分属于黑龙江和松花江水系。属于黑龙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逊河库尔滨河乌云河嘉荫河,属于松花江水系的河流:流入嫩江再汇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有科洛河讷谟尔河;直接汇入松花江的主要河流有汤旺河呼兰河梧桐河
黑龙江水系
逊河:逊河又称逊别拉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中游右岸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东坡,河流全长279千米,流域面积15868平方千米。该水系由辰清河、茅栏河沾河、乌底河、卧牛河5条主要支流构成。流经五大连池市孙吴县、爱辉、逊克县4个县(市)区。流域形状极不对称,较大支流多集中于右侧。流域内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是该流域水资源主要来源。
库尔滨河:库尔滨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北坡,由南向北流经逊克县全境,属于黑龙江右岸一级支流,总面积4968平方千米,规划河道长165千米,总落差282米。库尔滨河中上游人烟稀少,河道多急流浅滩哨口。干流右岸为石麻子大岗,山体高大浑圆,山岭边坡较缓,森林密布,左岸一般为玄武岩形成的平岗。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8毫米,蒸发量93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15.7毫米。库尔滨河干流河道弯曲落差大,多狭谷急,具有较高的水能蕴藏量,并有较好的坝址地形可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乌云河:乌云河属黑龙江右岸中游段一级支流,发源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的乌云山东南麓。乌云河流域面积2949平方千米,河长123千米,河流总落差457米。流域整体呈自西向东走向,属典型山溪性河流。乌云河流经伊春市乌伊岭区美峰林场、嘉荫县富强村、致富村等行政村,于嘉荫县建江村东北3千米处汇入黑龙江。流域总体属小兴安岭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区,上游多为高山峡谷构成的山地特征地貌,下游地貌主要以低丘陵和漫岗山地为主。流域山谷中除少量沼泽湿地外,还分布着经流水切割而成的熔岩台地。乌云河有5条主要支流,即左岸的西米干河、北伊支流河、西支流河与右岸的扎克大旗河、清茶馆河。
松花江水系
汤旺河:汤旺河是黑龙江省十大主要江河之一,松花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伊春市境内的小兴安岭南麓,源头分为东汤旺河和西汤旺河两支。两河在汤旺河区上游汇合后成为汤旺河干流,由北向南流经黑龙江省伊春市所属的11个区和佳木斯市所属汤原县,于汤原县城南约5千米的新发村附近汇入松花江河流。汤旺河全长506千米,干流长468千米,流域总面积20838平方千米。汤旺河共汇集大小支流611条。左岸较大支流有大丰河、五道库河、朱拉比拉河等;右岸较大支流有西汤旺河、友好河双子河伊春河、西南岔河等。汤旺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60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300毫米,由于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具有明显的凌汛、春汛和夏汛期。
呼兰河:呼兰河是松花江左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的铁力市炉吹山,由源头向西南流至依吉密河河口,至通肯河口后又南流,进入哈尔滨市呼兰区境内转向东南汇入松花江。左岸纳入小呼兰河、安邦河、拉林清河、格木克河、泥河,右岸纳入依吉密河、欧根河、墨尔根河、努敏河、通肯河。干流流经庆安县绥化市望奎县兰西县、呼兰等市县,全长505千米。流域面积为3097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亿立方米。河道中、下游平缓。呼兰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仅新中国成立后就出现大洪水20余次。流域内有大、中型水库十多座,对拦蓄诸河水量起了一定的作用。
梧桐河:梧桐河是松花江下游左岸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小兴安岭山脉邵家店北沟,流域面积4565平方千米。流域地处小兴安岭东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位于黑龙江省省东北部汤原县鹤岗市及所辖萝北县境内。梧桐河水系为羽毛状,上窄下宽。右岸支流发达,较大一级支流在梧桐河右岸。有老梧桐河、西梧桐河、嘎拉基河、细鳞河、大石头河和鹤立河,占流域总面积的62%,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鹤立河、细鳞河。最大支流为鹤立河,其次为细鳞河,占流域总面积的16.8%和14.0%。流域的西南部鹤岗市为我国重要煤碳生产基地,主要水利工程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座,是鹤岗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资源。
讷谟尔河:讷谟尔河是嫩江左岸的较大支流,清代称之为讷默尔、讷穆尔,发源于小兴安双龙泉附近,自东南向西北流,经讷漠尔山口折向西流。流经北安市五大连池市,流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境内,于讷河县西南39.6千米处在岸注入嫩江。河流全长569千米,流域面积1406平方千米。干支流总长2638千米,流域平均宽度49.3千米,最大宽度75.5千米。
土壤
小兴安岭山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且以山地暗棕壤为主。棕色针叶林土一般以垂直地带性的形式出现,在北部则分布于海拔较低的落叶松林下。在山间谷地、山间盆地及河谷阶地等地段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泥炭土。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自山顶部向下的分布序列为亚高山草甸森林土——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本区主要有以下7个土类:
①亚高山草甸森林土: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面积较小。此类土壤发育在以偃松岳桦为主的矮曲林下,地表岩石上密被苔藓植物,是一种原始的石质亚高山草甸森林土。
②山地棕色针叶林土:在小兴安岭由北至南主要分布于海拔650~1000米的山地云冷杉林带,在北坡则分布于平缓分水岭台地的落叶松林下。该土类处于冷湿环境下,凋落物分解速度十分缓慢,林地枯落物层较厚。
③暗棕壤:小兴安岭分布面积最大的土类,分布于海拔100~700米的山地,发育在以果子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下,为本区的地带性土壤。成土母质以花岗石玄武岩页岩片岩的风化物为主,土壤透水性好,表层腐殖质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
④白浆土: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部和南部,西部和北部较少。此类土壤仅分布于河谷阶地、熔岩台地、山间谷地、盆地等地形部位的粘土沉积物上,平均海拔最低40-50米,最高700~900米。母质黏重,并有季节性冻层,土壤水分超饱和。在坡地上多为蒙古栎、山杨、黑桦等为主的阔叶林,林下草甸植物茂盛,在平缓地则是以丛桦或小叶章为主的群落。
⑤草甸土:多分布于河谷阶地、泛滥地及平缓坡地。成土母质主要为近代的淤积或洪积物。植物以中生草甸植物及部分沼泽化草甸植物为主,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壤受地下水位影响和草甸植被覆盖下发育而成的幼年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水分充沛,养分丰富。
沼泽土:多以岛状形式散布于各阶地、泛滥地、山间盆地和分水岭洼地,从平地至高山均有分布。这类土壤上的植被与水分的关系甚为密切,如地面经常积水为苔草群落,积水较浅则为大叶章、苔草群落,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则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水分和营养元素均较丰富。
泥炭土:分布于碟型或簸箕型的低洼沼泽地,面积较小,多发育在水分过饱和的沼泽植被下,地表密被水苔
生物
小兴安岭植被全年约有4~5个月的生长期,生长季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植物类型较为丰富。小兴安岭有维管植物122科436属1049种,其中蕨类植物门46种,种子植物1003种。其中森林分布最为广泛,类型是以果子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木、胡桃、杨、、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小兴安岭在水平方向上的植被区域为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植被地带为温带北部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其中包括三个植被小区:逊河流域丘陵谷地蒙古栎、兴安落叶松、红松混交林小区;小兴安岭北部红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小区;小兴安岭南部阔叶、红松混交林小区。
小兴安岭植被分布随着平均海拔的变化有着较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尤以纬度较低,海拔相对不高,因此表现得就不完整,共可区划为3个带4个亚带:1.亚高山矮曲林带,本垂直带仅分散分布在个别高峰,成为本亚地带森林上限,此垂直带本区分布于海拔1100米以上;2.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此垂直带在小兴安岭分布于海拔700~1100米之间。主要包括两个亚带,(1)山地上部寒温性常绿针叶林亚带,此亚带小兴安岭分布在海拔800~1100米之间。其地带性植被为云杉、冷杉林,其主要组成是以云杉属兴安鱼鳞云杉为主,其次为红皮云杉冷杉属臭冷杉,间或半生极少的阔叶树种——花楸和乔木状的岳桦;(2)山地下部寒温性常绿针叶林亚带,此亚带在小兴安岭分布在海拔700~800米之间。其地带性植被为果子松、云杉、冷杉等。3.山地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为本亚地带的基带,在小兴安岭分布于海拔700米。本带可分为2个亚带,下部为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带,上部为山地温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带。
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除了上述天然群落外,还有山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形成的大面积的人工群落,如落叶松人林、红松人工林、云冷杉属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水曲柳人工林和山杨人工林等。这些人工林在小兴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物
小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丰富,主要有兽、鸟类,两栖动物爬行纲等。
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有兽类67种,鸟类274种,林内栖息有东北虎、马鹿亚洲黑熊、猞猁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二级保护动物45种。兽类主要有驼鹿、马鹿、麝、青羊区赤狐、猞猁、黄鼬、貉等;啮齿类中以红背䶄棕背䶄、和大林姬鼠占优势;鸟类种类常见的有斑啄木鸟、绿啄木鸟、鸳鸯、长尾林鸮松鸦大嘴乌鸦。小兴安岭可划分为两个动物地理州,1. 山地针阔混交林州市本州岛位于汤旺河上游。包括伊春市主要林区以及铁力、庆安县木兰县通河县逊克县南部、鹤岗市西北部的山林地带。兽类动物主要有黄喉貂紫貂、松鼠、黄、貉、亚洲黑熊、青羊、抱、马鹿等经济兽类。鸟类中常见的有灰伯劳黑啄木鸟和松鸦等。2. 山麓阔林州:位于小兴安岭东部山麓。包括萝北县、鹤岗、汤原县佳木斯市等市县的部分地区。兽类动物有野猪、孢、东北兔红背䶄黑线姬鼠等农业害兽。鸟类主要有:环颈雉 、麻雀、普通鸠等。
小兴安岭地区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组成较为简单,种类较少,数量上较为丰富,大多为古北界种类,少数古北、东洋两界均有分布。两栖动物2目5科6属,共9种,占黑龙江省全部种类的81 .8%,占全国种类的4.1%。爬行纲分属3目4科8属,共11种,占黑龙江省全部种类的73.3%,仅占全国种类的2.9%。此外,虽然小兴安岭南段与北段气候条件略有不同,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无明显差异。在数量上,南段多于北段。
小兴安岭地区所产9种两栖动物中,花背蟾蜍中华蟾蜍、无斑雨蛙、黑斑侧褶蛙中国林蛙等五种为广布种,均广泛分布于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和蒙新区。其中中华蟾蜍、无斑雨蛙、黑斑蛙、中国林蛙也见于东洋界。极北鲵黑龙江林蛙分布于东北区与蒙新区,而东北小鲵东方铃蟾则为东北区特有种。从动物地理区系看,小兴安岭地区所产两栖动物均为古北界成分,其中以东北区的成分为主。
小兴安岭地区的11种爬行动物中,除红纹滞卵蛇为东洋界成分外,均属古北界种类。中华鳖、虎斑颈槽蛇表现为两界的混合体。黄脊游蛇白条锦蛇丽斑麻蜥广泛分布于古北界的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其中后二种的分布区向南延伸至东洋界,但仅及华中区。而黑龙江草蜥胎蜥棕黑锦蛇、黑眉、吕本蝮乌苏里亚种则为古北界东北区的特有种。由此可见,小兴安岭地区的爬行动物种类以古北界东北区成分为优势成分。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
森林过度采伐
清代以前小兴安岭地区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地区均为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自清朝开始,随着农业的发展,耕作垦地破坏了原始森林植被;晚清,日俄帝国主义均借不平等条约侵入小兴安岭林区,掠夺森林资源,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民国时期日、俄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掠夺森林资源,当时日、俄帝国主义以“拔大毛”式进行大面积采伐,并且优先采伐大径级的针叶树,严重降低了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原始林面积明显减少、次生林面积增加;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木材的采伐使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大幅减少,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为支援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大规模开发建设小兴安岭的重大决定。1948年11月,由汤原县勃利县等5县农民万余人携7000多牛马套子进驻伊春林区,拉开了伊春林区开发建设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支持各行各业的木材需求,小兴安岭林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先后建立了24个林业局,并在小兴安岭腹地,建立林业城市——伊春市。由于长期的采伐量大于森林生长量,使阔叶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大幅降低,仅有丰林和凉水等国家自然保护区存留下来红松母树林。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具体表现为森林质量降低、中幼林比例增多、次生林增加、珍贵受保护树种减少、甚至灭绝,此外还使小兴安岭面临森林资源枯绝的风险,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明显下降。
针对小兴安岭天然林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自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998-200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首先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行试点,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2000-2010年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第二阶段,经过两年试点,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东北地区开始全面实施。2010-2050年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第三阶段。目前,小兴安岭处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第二阶段末和第三阶段初,天保工程的第二阶段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恢复,已取得重要进展和一定的成效。
2014年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恢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小兴安岭林区在“天保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目前仅允许采伐进行抚育伐林。2015年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适当提高天保工程国有林管护费、职工社会保险补助费等补助标准,逐步实现天然林保护政策全覆盖。
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小兴安岭的森林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小兴安岭的重点国有林区伊春活立木蓄积由1997年底的2.21亿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25亿立方米,增加了1.04亿立方米,全面停伐后年均净增长1122万立方米以上;林地面积由1997年底255万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30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底的74.2%提高到2018年的84.7%,提高10.5个百分点。
2016年至2022年,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沾河公司,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情况下在小兴安岭毁林种参1.6万余亩,违规在防火隔离带出租种参1.1万余亩,严重破坏局部生态系统。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2022年3月对此事进行披露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小兴安岭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南麓的黑土区,黑土区土壤受到侵蚀的原因虽然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坡陡土薄、土壤抗蚀能力低和有冻土存在等自然因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人类活动起着显著的促进和加速作用。首先是超采过伐,森林面积锐减。山地和丘陵森林过伐面积大,采育失调,林分质量下降,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明显降低。在新中国成立后至1995年这四十多年中,伊春林区木材平均年产量达440万立方米,年消耗蓄积770万立方米,是林木年均生产量的2倍。其次是森林采伐方式不合理,重伐轻造,毁林开荒。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皆伐面积不得超过主伐区面积的30%,而实际上,小兴安岭林区的皆伐比例远远超过此数。如伊春林区皆伐比例达52.7%,有的林业局高达90%。再次是开矿、集材、采石、筑路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如个体淘金户在淘金时将砂石从地表底层挖掘出来,在地表形成砂石带或砂丘,暴雨天气水冲黄沙顺流而下,淤积河道,抬高河床,水土流失严重。最后是农区生产经营单一,耕作制度不合理。小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单一的粮食结构;长期以来的耕作主要靠消耗土地自然肥力,用地不养地,耕地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耕作制度不合理,土地连年平翻,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特别是土地分散经营后,农户大都用小拖拉机和牛马犁进行耕翻,翻深只有8~12厘米,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农家肥施用量普遍减少,平均每公顷施肥量仅是黑龙江全省的一半左右,主要靠化肥增产粮食。由此带来了耕地“干、瘦、硬”,土壤物理化学性能逆向发展,蓄渗水能力下降,抗蚀、抗冲能力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展。
在2022年以前为解决黑土区土壤遭受侵蚀的问题,小兴安岭地区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但黑土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问题仍然较为严峻。因此,除了继续恢复地表植被,增强植被涵养水土功能外,小兴安岭南麓的伊春市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1、整体推进土壤污染源头治理,防控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督促矿山企业依法落实环境污染修复工程措施;2、推行“田长制”。按照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市、县(市)区、乡村和网格、户的各级别田长,围绕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目标,把土壤环境保护、治理、利用责任落实到人头、部门、地块;3、强化黑土耕地保护的监督管理。落实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实行黑土耕地动态监管、日常巡查。坚持依法保护黑土耕地,严厉打击违法占用黑土耕地、破坏黑土耕地质量、擅自砍伐、损毁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盗采黑土等行为;4、施用有机肥料,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按比例与秸秆混合生产有机肥,增加有机肥还田量,稳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提升耕地地力;5、加快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减轻风蚀水蚀,防治水土流失。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侵蚀沟治理为重点,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治黑土水蚀。建立合理的农田林网结构,保持良好的田间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黑土沙化风蚀。
风景名胜
小兴安岭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86.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7万个/立方厘米,是当之无愧的“森林大氧吧”。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五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五大连池风景区处于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国家级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1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还有国家AAAA级、AAA级景区3处,AA级景区11处,AS、2S、3S级滑雪场各1处,国家级狩猎场1处,省级狩猎场3处,有金山屯区大丰河漂流、美溪回龙湾度假村、黑龙江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朗乡绿色度假旅游区等。
区域内景点分布如下:北部有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伊春小兴安岭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乌拉嘎恐龙化石游览观光区,茅兰沟景区和中、俄边境风光游览区;中部有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滑雪场,白山狩猎场景区;南部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日月峡国际森林养生中心景区,透龙山景区,桃山野生动物狩猎场,万松岩风景区,南岔仙翁山风景区和朗乡花岗岩石林景观区,以及桃山与黄金龙沟省级森林公园,桃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带岭、朗乡红松林风景区,带岭、桃山、朗乡滑雪场,朗乡狩猎场及南岔、乌马河、金山屯抗日联军革命遗址,伊春恐龙博物馆和美溪回龙湾度假村。此外还有大丰河、永翠河﹑丰林河、汤旺河、金沙河、巴兰河漂流等旅游观光景区。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伊春市,1963年建立,面积1.8多万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红松母树林及熊。驼鹿、貂等。 地处小兴安岭南坡,气候受海洋环境和西伯利亚地区寒潮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多雨。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是中国果子松原产地仅存的天然林之一,素有“红松故乡”之称。还分布有红皮云杉冷杉落叶松等。植物有600余种,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多样的立地条件类型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本区成为理想的科研基地。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河市,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106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矗立着十四座新老期火山,喷发年代跳跃很大,由史前的200多万年到近代的280多年前,是世界顶级火山资源。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锥,山川辉映,景色优美;石龙、石海、熔岩瀑布、熔岩暗道、熔岩钟乳、熔岩旋涡、象鼻熔岩、翻花熔岩、喷气锥碟、火山砾和火山弹等微地貌景观,千姿百态,被科学家称之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中俄界河黑龙江中游南岸太平沟河口与二号亮子之间的嘉荫龙骨山上,是中国最早发现并经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因“神州第一龙”的问世而家喻户晓,也因埋藏大量古生物化石而蜚声中外。这里出土的恐龙化石大部分属于鸭嘴龙亚科,是6500万年前最后一批在地球上生存的恐龙之一,目前仅在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内发现。 嘉荫恐龙国家世界地质公园现已获得“国家级地质公园”“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伊春小兴安岭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简称伊春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批准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成员之一,并于2013年7月正式批准成立。公园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属伊春市管辖,公园总面积363平方千米。伊春国家地质公园以奇特的花岗石构造地貌为主,融合流水冲蚀地貌、崩塌地貌、冻融剥蚀遗迹、风化地貌遗迹等地质景观,结合优良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所处区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气温偏低;年平均降水量590 毫米,降水量较充沛。
参考资料
Xiao Hinggan Range.Britannica.2023-04-17
小兴安岭.《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3-30
茫茫小兴安岭.内蒙古日报.2023-04-01
小兴安岭.中国边疆网.2023-04-17
来自小兴安岭的历史记忆.中共伊春市委党务公开网.2023-04-17
伊春林区实施天保工程二十年礼赞.伊春市人民政府.2023-04-17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04-17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部.2023-04-17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4-17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04-17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位置境域
成因
地理特征
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地层特征
岩石矿物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
煤炭资源
地形地貌
水文
黑龙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
土壤
生物
动物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
森林过度采伐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风景名胜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伊春小兴安岭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