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美国海军主力区域防空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英文: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为美国海军区域防空导弹驱逐舰。
该级舰装备了宙斯盾作战系统、SPY-1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MK41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搭载“标准”防空导弹以及“战斧”巡航导弹,可遂行区域防空、海上打击和导弹拦截等多样化任务。
该级舰以美国二战时期著名海军将领、曾连任三届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将的名字命名。
首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于1991年7月4日下水。目前,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拥有Flight Ⅰ/ⅠA、Flight Ⅱ、Flight ⅡA等多种构型,现役70艘,是美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驱逐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1970年到1974年,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小埃尔莫·R·朱姆沃尔特为了以较低的成本改善美国海军舰队,提出“高低混合”的概念,即由几艘高端、高成本的战舰搭配无数艘低端、低成本的战舰。但在当时因为没有获得卡特政府的支持,该计划进展缓慢。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大力支持海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问世填补了高端战舰的空白。此后,在“600艘舰艇”大海军计划下,美国海军开始加速推进研发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以替换老旧的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补充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研制历程
1982年,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确定了新舰的设计方案,即新驱逐舰的排水量为8500吨,水线长度为142米,水线宽度为18.89米,持续航速29.6节,最大航速30.7节。1982年3月26日,该方案获得时任海军作战部长海沃德的正式批准,并确立计划名称为DDG-51。1982年4月至6月,英国阿根廷爆发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多艘水面作战舰艇被阿根廷击沉、击伤,其中暴露出许多舰艇防护设计与消防损管的问题。随后,在美国海军部长李曼的指示下,美国海军成立特别小组,专门研究马岛战争对舰艇设计的教训,并修改了DDG 51的首要需求架构,特别重视舰艇的被动防护能力。
生产入列
1983年,巴斯钢铁厂、英格尔斯造船厂和托德造船厂竞标DDG-51首舰的建造合约。1985年4月3日,巴斯钢铁获得美国价值3.219亿美元的合同,建造伯克级的首舰阿利·伯克号,原订于1986年7月开工,1989年10月服役。然而,由于巴斯钢铁厂发生劳工问题,导致伯克级的工程遭到延误,首舰于1988年12月6日开工建造,1989年9月16日下水,1991年7月4日服役。截止2011年,共有6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服役,包括21艘Flight Ⅰ/ⅠA型、7艘Flight Ⅱ型和34艘Flight ⅡA型。
按照美国海军的计划,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从2020年起被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取代,迈克尔·墨菲号(DDG-112)是该级的最后一艘驱逐舰。然而,由于受到日益增长的远程、短程导弹的威胁,美国海军决定重新生产装备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以取代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2009年4月,美国海军宣布从巴斯钢铁厂和英格尔斯造船厂订购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此后,截止2023年,美国海军现役共有70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包括21艘Flight Ⅰ/ⅠA型、7艘Flight Ⅱ型、42艘Flight ⅡA型。此外有3艘已经下水,10艘正在建造中,6艘被授予合同,1艘计划建造。
基本设计
船体设计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采用大型化船体,长船楼构型,舰长超过150米(FlightⅠ/ⅠA/Ⅱ:153.77米,FlightⅡA:155.29米),舷宽20.4米,拥有宽水线面,提高了耐波性。Flight Ⅰ型舰的满载排水量为8315吨,Flight ⅠA型舰的满载排水量8850吨,此后经过不断改造,FlightⅡ、FlightⅡA和FlightⅢ型舰的满载排水量分别达到9033吨、9238吨和9558吨。伯克Flight Ⅰ/ⅠA/Ⅱ型舰拥有直升机甲板,没有设计直升机机库。FlightⅡA型舰延长了舰体垂线间长度,增加了直升机停机库,可以停放2台SH-60海鹰直升机反潜直升机。Flight III型驱逐舰因为换装AN/SPY-6雷达,需要对其45%的船体进行重新设计,主要包括调整作战系统集成方案、改造雷达供电系统及其冷却系统等。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设计之初便注重强化被动防御能力。为此,该级舰采用钢制船体和船楼,并在重要部分加装了近130吨的凯夫勒装甲,改良了建材的耐火与抗击能力、强化了消防损管设施、重要系统采用分散及冗馀配置并对内部材料进行处理。伯克级全舰划分为四个独立的集体核生化防护区,各区都能独自进行气密加压,可防止外界受污染的空气侵入,舱室内并拥有完善的消防喷水设备。 伯克级舰体设计具有密封效果,所有船舱均可增加气压来防止核生化污染。伯克Flight ⅡA增加了5个强化防爆隔舱,加厚了水下船壳,配备了一套全新的综合生存管理系统。
伯克级是第一艘采用隐身设计的美国军舰。舰体上层结构向内倾斜,舰体垂直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涂料,使用新型倾斜式铝合金桅杆取代格子桅杆,可以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舰底设有气泡幕噪音抑制系统,能掩蔽舰体与推进系统产生的噪音。烟囱内设有喷射气冷装置,舰上的高温部位加装隔热材料,能够抑制红外线信号。从穆斯汀号(DDG-89)起,FlightⅡA型舰开始采用埋入式烟囱,进一步提高了隐身能力。
动力系统
伯克级Flight Ⅰ采用了4台LM2500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为100000轴马力。从Flight ⅠA开始改用4台LM-2500-30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达到105000轴马力。配备了2个传动装置驱动轴,2个可控可逆螺距5叶螺旋桨以及2个方向舵。最高航速达到30节以上。同时,该级舰配备了3台艾利森501-K34燃气轮机发电机,功率为2500千瓦。据悉,FlightⅢ型舰将换装功率达4百万瓦的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Rolls-Royce)发电机,电网也将从450伏升级至4160伏。
船电系统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配置了世界上第一种全数字化的舰载战斗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由AN/SPY-1相控阵雷达系统、MK1指挥与决策系统、MK1显示系统、MK1武器控制系统、MK1战备检测系统以及MK29作战训练系统和AN/SRS-1战斗测向系统构成。各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先后安装不同架构的宙斯盾作战系统。DDG-51至DDG-67采用了第4代宙斯盾系统(基线4),主要改进AN/SPY—1D雷达、AN/UYK 43/44计算机、ADS MK2高级数据系统以及AN/SQS 53C声纳等。DDG-68至DDG-78采用基线5.1/5.2型宙斯盾作战系统,主要增加“标准SM 2 BlockⅣ”增程舰空导弹、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16号数据链战术数字信息链新型作战测向器和具有很强战术图示能力的先进的彩色图形显示器等。DDG-79至DDG-84采用了基线 6.1宙斯盾作战系统,DDG-85至DDG-87使用基线6.2,DDG-88至DDG-90采用基线 6.3,主要改进适合近海作战的AN/SPY—1D(V)相控阵雷达、改进型“海麻雀”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先进的AN/UYQ—70显示器、附加的处理机以及改进识别系统和提高协同作战能力。DDG-91~102使用基线7.1宙斯盾作战系统,DDG-103至DDG-112使用基线7.2,主要换装SPY-1D(V)相控阵雷达,采用MK-50/54轻型鱼雷、整合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TBMD)能力与协同作战能力(CEC)。Flight IIA采用基线9宙斯盾系统,能够使用标准-3” Block IIA拦截导弹,具备了海基反弹道导弹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Flight III将采用基线10宙斯盾系统,主要换装了AN/SPY-6主动式相控阵雷达。
主雷达性能方面,AN/SPY-1D雷达可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自动搜索、检测、跟踪,并直接指挥SPG-62目标照射雷达对目标进行照射,完成对标准SM-2导弹的中段制导。AN/SPY-1D雷达的4面阵天线可提供360度方位、90度仰角的覆盖。对雷达截面积为3平方米、高度在3000米以上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是320千米,对低空飞行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40千米。Flight II/IIA改用AN/SPY-1D(V)平面阵列雷达。该雷达的探测距离为400至460千米,能够同时监视400批目标,自动跟踪100批目标,还可为导弹拦截提供支持。Flight III将装配AN/SPY-6主动式相控阵雷达。该雷达采用氮化镓技术,提高功率效率和可靠性;天线直径增大至4.3米,探测距可达1000公里。
伯克级采用SQQ-89(V)4水面舰艇集成反潜作战系统。该系统包括SQS-53C舰体主被动声呐系统、AN/SQR-19拖曳线列阵声纳、LAMPS III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和AN/SQQ-28资料处理机以及MK-116Mod7反潜火控系统等。其中,SQS-53C舰体主被动声呐系统采用大功率宽带数字波束,通过主动、被动方式同时跟踪100批目标,能够探测、跟踪、识别水下目标,进行水下通信,以及测量海洋数据。AN/SQR-19拖曳阵声呐基阵长243.84米,直径82毫米,拖缆总长1.7千米,直径8.22毫米,最大拖曳深度达365米,被动探测距离约130公里,可全向远程探测、跟踪潜艇和水面舰艇。为了控制成本,Flight 2A去除了AN/SQR-19线列阵声呐。
武器系统
伯克级驱逐舰装备了MK-41垂直发射系统,采用12组八联装导弹发射管,其中舰身前部安装4组,后部安装8组,可以安装96个导弹发射管。由于Flight I和II型舰前后各安装了1个海上再装填起重机,占用了前后各3个发射管的空间,因此FlightI和II型的发射管数量为90管,载弹量为90枚。Flight IIA型取消了前后起重机,导弹发射管增加至96管,载弹量也达到96枚。Mk41垂直发射系统采用通用发射架的设计,可以混装标准系列防空导弹、BGM-109巡航导弹、阿斯洛克垂发火箭助飞鱼雷。Flight IIA可装填改进型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短程防空导弹。
近防武器方面, 伯克级驱逐舰装备了2座MK-38 Mod1 25毫米机炮、4挺M-2勃朗宁12.7毫米机枪,其中DDG-104至DDG-112采用2个MK-38 Mod2 25毫米遥控机炮;DDG-51至 DDG-83在前后各配备1个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近防炮;DDG-84开始卸载了2座MK-15密集阵近防炮,由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替代其职能。
伯克级驱逐舰还装备了2个三联装324毫米 MK-32鱼雷发射装置。  
基本数据
以上表格内容均引用自参考资料
服役情况
建造入列
重要事件
科索沃战争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行动。1999年3月24日,冈萨雷斯号(DDG-66)、罗斯号(DDG-71)和斯托特号(DDG-55)驱逐舰向南联盟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
科尔号遇袭事件
2000年10月12日,科尔号驱逐舰 (DDG-67)在也门补给时遭到装满炸药的小型橡皮艇的自杀式攻击,导致船体受损,17名船员丧生,37名船员受伤。经过整修后,于2002年再次服役。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至5月1日,美英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美国海军包括米利厄斯号驱逐舰(DDG-69)、希金斯号(DDG-76)、米切尔号(DDG-57)、唐纳德·库克号(DDG-75)、奥斯卡·奥斯汀号(DDG-79)、保罗·汉密尔顿号(DDG-60)、阿利·伯克号(DDG-51)、波特号、温斯顿·丘吉尔号(DDG-81)、柯蒂斯·威尔伯号(DDG-54)、约翰·麦凯恩号(DDG-56)和菲茨杰拉德号(DDG-62)在内的1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参战。
麦克福尔号与温斯顿·丘吉尔号相撞事故
2005年8月22日,麦克福尔号(DDG-74)和温斯顿·丘吉尔号(DDG-81)在杰克逊维尔附近沿海进行训练时发生轻微相撞,未造成人员伤亡。
波特号撞船事故
2012年8月,波特号驱逐舰 (DDG-78)航行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时和一艘日本油轮轮音羽山丸号相撞,造成船身右舷上部及船身部分区域毁损,未造成人员伤亡受伤。经过整修后,于2012年10月再次服役。
马汉号枪击事件
2014年3月24日,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码头的马汉号驱逐舰(DDG-72)发生枪击案。1名携带武器的平民在马汉号驱逐舰上开火,欲袭击1名马汉号舰上的女官。1名值班士兵为了保护女官而被击中身亡,后来被授予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勋章。 
打击叙利亚
2017年4月7日,美国海军罗斯号驱逐舰(DDG-71)和波特号驱逐舰(DDG-78)向叙利亚霍姆斯省沙伊拉特机场发射了59枚BGM-109巡航导弹,打击了机场跑道和燃油补给点等目标。2018年4月14日,拉布恩号驱逐舰(DDG-58)和希金斯号驱逐舰(DDG-76)分别向叙利亚发射了7枚和23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了叙利亚化学武器相关设施。
菲茨杰拉德号撞船事故
2017年6月17日,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DDG-62)在日本静冈县南伊豆町外海与菲律宾籍的货柜轮相撞,导致船体受损,舰长等3人受伤,7人丧生。
约翰·麦凯恩号事故
2017年8月21日,约翰·麦凯恩号(DDG-56)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海域与赖比瑞亚籍油轮发生碰撞,造成美国军队十人死亡、5人受伤。
延伸型号
日本金刚级和爱宕级驱逐舰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设计建造了4艘装备宙斯盾系统(基线4/5)的金刚级驱逐舰。其中,金刚级的舰体由日本设计,基本布局借鉴了伯克FlightⅠ,但金刚级驱逐舰的排水量比伯克FlightⅠ型舰更大。此后,日本同样参考了伯克FlightⅡA的设计,建造了爱宕级驱逐舰。爱宕级驱逐舰配备了宙斯盾基线7.1系统,加装了直升机机库。
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韩国在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上配备美制宙斯盾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宙斯盾驱逐舰的国家。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在设计上借鉴了伯克ⅡA型驱逐舰,但舰体长度比伯克级FlightⅡA增加了8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300吨,设置了直升机机库。
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
澳大利亚霍巴特号级驱逐舰采用了美制宙斯盾作战系统(基线7.1版),配备了AN/SPY-1D(V)相控阵雷达和48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2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020年9月1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表示,计划2024年起将3艘霍巴特级驱逐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升级至基线9,使其具备末段反导能力。此外,澳大利亚的猎人级护卫舰也将装备宙斯盾基线9。据悉,猎人级护卫舰首舰将于2023年开工建造,2030年前服役。
参考资料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9
..2023-04-07
..2023-04-09
..2023-04-0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生产入列
基本设计
船体设计
动力系统
船电系统
武器系统
基本数据
服役情况
建造入列
重要事件
科索沃战争
科尔号遇袭事件
伊拉克战争
麦克福尔号与温斯顿·丘吉尔号相撞事故
波特号撞船事故
马汉号枪击事件
打击叙利亚
菲茨杰拉德号撞船事故
约翰·麦凯恩号事故
延伸型号
日本金刚级和爱宕级驱逐舰
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
澳大利亚霍巴特级驱逐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