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草(学名:Phryma leptostachya subsp. asiatica (Hara)Kitamura),别名药曲草、一扫光、粘人裙、倒刺草等,为透骨草科(Phrymaceae)
透骨草属(Phryma)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原生范围是自
俄罗斯远东地区至
越南北部,中国、
日本、
印度等地有分布。常见于
温带生物群落,海拔380~2800米阴湿山谷或林下。
透骨草高可达100厘米,茎直立,具四棱,不分枝或在上部具花序的分枝,分枝叉开,绿色或淡紫色,被细柔毛;叶对生,叶片卵状长圆形、卵状
披针形等,草质,基部楔形,中、下部
叶基部多向下延伸,边缘有多数齿,两面散被短柔毛;顶生或腋生
总状花序,穗形,被微柔毛或短柔毛的花较少,多数,
花萼筒状,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唇状,上唇面3裂,下唇面2裂;
瘦果下垂,棒状,包宿存花萼,基生种子1枚,种皮薄膜质合生于果皮上。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透骨草根、叶鲜汁或水煎液,对
菜粉蝶、
家蝇和各种
美国白灯蛾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可用全草煎水来杀灭
蝇蛆和菜青虫,故名一扫光、药曲草(“曲”恐为“蛆”的谐音)。
记载与起源
透骨草科只有1属,1种,1变种,“透骨草”一名最初记载于高濂所着《珍异药品》一书中,此植物在东亚入药或作为植物性农药使用,直到1753年,
卡尔?冯?林奈根据北美标本发表了P. leptostachya L.,但该种在
亚洲的
植物学记载相对较晚,即19世纪才首先发现于
尼泊尔。根据系统地理学和扩散替代性(DIVA)分析表明,透骨草属起源于北美,并通过
白令陆桥迁移到东亚地区。
形态特征
茎
茎直立,具四棱,不分枝或在上部具花序的分枝,分枝叉开,绿色或淡紫色,被细柔毛。
叶
叶对生,叶片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等,草质,基部楔形,中、下部
叶基部多向下延伸,边缘有多数齿,两面散被短柔毛。
花
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穗形,被微柔毛或短柔毛的花较少,多数,花萼筒状,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唇状,上唇面3裂,下唇面2裂。
果实和种子
瘦果下垂,棒状,包宿存花萼,基生种子1枚,种皮薄膜质合生于果皮上。
物种分布
透骨草的原生范围是自俄罗斯远东地区至越南北部,中国、
日本、印度等地有分布。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江苏省、安徽等地。
生长习性
透骨草常见于温带生物群落,海拔380~2800米阴湿山谷、林下、路旁及河岸阴湿处。花期6~10月,果期8~12月。喜半阴、湿润环境,耐寒,适宜疏松土壤。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透骨草可用播种繁殖或分株繁殖,植于林缘、疏林下或阴山坡。
组培快繁
以透骨草的嫩茎作原料,分别进行愈伤组织培养、不定芽的继代培养、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三种方法都能繁殖出大量试管苗,能够满足栽培需要,且生产上最好采用生根继代的方法繁殖透骨草。
经济价值
透骨草含透骨草脂素(phrymarolin Ⅰ、Ⅱ)及有杀虫作用的乙酸透骨草醇脂,其根及叶的鲜汁或水煎液对菜粉蝶、
家蝇等多种幼虫有强烈毒性,可用全草煎水来杀灭蝇蛆和菜青虫,故得名一扫光、药曲草(“曲”恐为“蛆”的谐音)。
相关研究
分类学研究
对亚洲产透骨草学名的采用主要有以下不同的观点:一是作变种P. leptostachya var. asiatica或var. oblongifolia;二是用广义的名称P. leptostachya;三是采用独立的种名P. asiatica;四是日本学者北村四郎主张将其作
亚种P. leptostachya ssp. asiatic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使用的是Phryma leptostachya subsp. asiatica (Hara)Kitamura。
繁殖研究
中国学者刘羽等人以透骨草的嫩茎为原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移植、试管苗插,试管苗移植方面的研究,成功建立透骨草嫩茎无性系。
其他研究
研究发现,透骨草具有一定的
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天然食用
抗氧化剂加以开发利用。不过由于不同的实验
溶剂对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具有选择性,进而造成其抗氧化能力的数据结果有所不同,需要进步一研究。此外,透骨草的根部提取到的成分具有杀虫活性,通过光谱分析,这种活性成分被确定为leptostachyol acetate。这表明透骨草的根源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家蝇幼虫控制剂或主导化合物。
延伸信息
物种对比
本种为
北美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的亚种。本种与北美透骨草的区别是本种透骨草在花期上萼齿长仅为萼筒的一半到7/10,萼筒长度2.5~3.2毫米,在果期长度为4.5~6毫米,
花冠上唇先端具2浅裂。而北美透骨草的花期上萼齿与萼筒长度大体
相等,萼筒长度2~2.2毫米,在果期长度4~6毫米;花冠上唇先端近于全缘或微凹。
常见混淆
在各级药材标准中,名称为“透骨草”的植物来源有多种,如大戟科的
地构叶(Speranskia trberculata (Bge) Bail),
毛茛科的
黄花铁线莲(
铁线莲属 intricate Bunge.),
紫葳科植物
角蒿(
角蒿属 sinensis Lam.),
杜鹃花科的
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lume var.crenulata (Karz) T.Z.Hsu),
凤仙花科的风仙花(Impatiens balsmina L.),
豆科的
山野豌豆(
野豌豆属 amoena Fisch.)、
黑龙江野豌豆(Vicia amurensis Oett.)、广布豌豆(Vicia cracca L.)等。透骨草与同名异物在基源、形状和效用等方面并不完全相符,因此要各以其名单独应用,而不能相互替代和混淆,临床应用“透骨草”时应注意区分。
参考资料
详细内容.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