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1442年),
永城市人(今河南永城
高庄镇张大厂村)。明仁宗朱高炽皇后,
朱瞻基朱瞻基生母,
朱祁镇朱祁镇祖母。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卒,上尊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
明献陵,附祭于太庙。
张皇后为指挥使赠彭城侯
张麒之女,于
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为燕世子妃;
朱棣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册立为皇后。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卒,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尊为皇太后。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卒,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诚孝皇后张氏作为大明第一位皇太后,太皇太后,在位历经
赵祯、宣宗、
朱祁镇三朝,在明代前期数次皇位交替和权力交接中,以贤明大义保障了朝局的稳定,很好的维护了国家安全。
生平
王府风波
张氏,
永城市人,名不详,生年不详。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受封燕世子妃。在王府时期,她恪守妇道,孝顺贤惠,深受
朱棣和婆婆
顺圣太后喜爱。朱棣曾称赞张氏,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朱棣登基后,对立储问题有所犹豫。次子
朱高煦军功卓著,而长子
朱高炽身体肥胖臃肿,不善骑射。因张氏之子
朱瞻基聪颖,才最终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张氏为太子妃。
但太子朱高炽不得圣心,朱高煦地位日渐增高。朱棣屡次想要改立太子,都因为张氏的缘故,没有实行。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逝世,太子朱高炽即位,册封张氏为皇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就病逝,传位于长子朱瞻基。
太后辅政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即位,尊张氏为皇太后。张氏当皇后时就熟悉政务,当太后期间,军事国策等大事,皇帝基本都听从她的意见。
宣德三年(1428年),张太后游览西苑,宣宗亲自扶着母亲的舆,陪她登上万岁山。次年(1429年)太后拜长陵、献陵,告诫皇帝重视民心,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并慰劳
大学士杨士奇、英国公
张辅等旧臣,勉励他们辅佐皇帝。
张太后对外戚防范甚严,她的兄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太后从来不许他议论国事。
拥立英宗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崩逝,留下遗诏:国家大事要禀明皇太后才可以施行。当时宫中谣传要立襄王为
王莽,张太后传召众臣至
乾清宫,拥立九岁的太子朱祁镇为皇帝,谣言才止息。
英宗即位后,尊张氏为太皇太后。张氏遵循祖制,群臣请她垂帘听政,被她谢绝。她将国事委任肱骨之臣,时时敦促皇帝学习。张氏信任英国公张辅、
大学士杨士奇、
杨荣、
杨溥以及
礼部尚书胡濙,将这五位老臣树立为
正统政治的核心。除此以外,她还打压皇帝的亲信太监王振,阻止他干涉内阁政务,维护了朝政的稳定。
逝世安葬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逝世。临终前她询问杨士奇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成,然而,未等杨士奇所举三件大事说完,太皇太后已经去世。她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辅助
朱祁镇实行
仁政,语气诚恳淳厚。英宗尊谥她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太庙。
思想主张
用贤治国是
赵祯诚孝张皇后治国辅政国的重要思想。她位居高位,操纵大权,却没有垂帘听政,而是重用贤臣,秉国持政 。宣宗
朱瞻基在位时,军国大事均察诚孝裁决,太后信赖贤臣
杨士奇等人办理 。英宗登基,太皇太后以 “ 毋坏祖宗法 ” 为由,拒绝群臣垂帘听政的请求,任命杨士奇、
杨荣、
杨溥 “三杨 ”辅政 。后召见
张辅、
杨士奇、
杨荣 、
杨溥、
胡濙入见,晓谕老臣同心共安社稷,并面告
朱祁镇,这些都是先帝简任的,仰辅后人, 处理事情可以与5位大臣商议定夺 。
评价
诚孝张皇后历经三朝,对延续仁宣盛世,巩固明朝统治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对外知人善任,任用忠臣;对内保护幼帝,弹压宦官。因此在她摄政期间,朝政相对清明,百姓安乐。
查继佐在《
罪惟录》中评价道:“诚孝整齐三朝,为妃,善太子失欢;为后为太后,知人,亦具禀可。虽仁宣令主,赞辅特勤。为太皇太后,卵翼至尊最弱,逆监振屏气。”他赞扬张氏的品德与贡献,认为太皇太后若在,
朱祁镇时期就不会有
土木堡之变。
家族
父母
父
张麒,在张氏被封为世子妃后,官至兵马副指挥,后又进为京卫指挥使,不久后去世。仁宗追封他为彭城伯,
谥号“恭靖”,后又追封为侯。
母亲名不详,封彭城伯夫人。将孙氏女举荐给张氏抚养。
兄长
张升,官至左都督,掌左军都督府事,封惠安伯。
配偶
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