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简介
对一个企业而言,物流信息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中的子系统,即使对一个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也是如此。例如,一个企业的ERP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子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可以理解为对通过与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限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结构
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系统、储存保管系统、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活动,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到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
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规划阶段、系统需求阶段、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实施阶段、系统测试阶段、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分类
按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分类事物处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高层支持系统、企业间信息系统;
按管理决策的层次分类可分为物流作业管理系统、物流协调控制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按系统的应用对象分类面向
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零售商、中间商、供应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
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3PLMIS) 、面向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按系统采用的技术分类单机系统、内部网络系统、与合作伙伴、客户互联的系统。
功能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LIS)
由人员、
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组成的
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组 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国内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有路歌管车宝等,使车辆管理、车辆调度、车辆定位等操作变得更简便快捷,做到了物流全程的透明化管理,达到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
物流管理效率的目标。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收集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
信息存储
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信息传输
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信息输出
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
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这五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五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业务内容
现代的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以产品物流(销售物流)为中心而展开的,一般概括为如下三方面。
(1)接受订货、发货业务
①把物流中心和仓库的库存量、订货点、配送能力和往来客户的住址、结算账号登录在计算机中。
②通过来自顾客的电话和传真或推销员的回访等接受订货后,将订货信息从营业所和分店的末端机输入,传送给信息中心。
③信息中心的
计算机处理各种订货信息,选择附近的发货仓库,向设置在仓库的末端机传送发货指示书。
④先计算装载效率,选定运输车辆并计算出运输效率后,发出配送指示等。
⑤发货时输入发货信息(变更部分等),配送终了输入送达终了报告,以加强配送管理。这时,不要计入销售额。
⑥依据订货信息和发货信息计算订货余额,进行订货管理和销售管理。
⑦根据订货信息进行预测库存管理;根据发货信息,进行实际库存管理。
⑧回答对订货信息和库存信息等的询问,支持营业活动。
(2)其他业务
①库存管理的结果,若是流通中心和仓库等的库存低于订货点的需要量,
计算机将自动向补给仓库发出订货指示,补充库存。
②在规定的付款期限或每次配送后,要输出费用计算书,送给来往客户。
③也有时将订货信息向要求预测部门和生产部门反映,特别是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某种程度的计划订货时,要建立有能力较强的向生产反映订货信息的系统。
④也有时把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的控制自动仓库的小型计算机连接起来,或把分类装置作为信息系统的一环,用小型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使物流机器相互连接,以期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⑤计算物流费,整理出选择最优运输手段的资料,这样可以降低物流费用。
(3)与其他系统的连接
①收集订货信息,自动交付物流费、联机通信信息及银行进款等信息,并与其他企业建立信息交流系统,相互交流系统。
②采用联机信息传递方式,对物流业者发出运输和发货要求,或从物流业者那里收集作业报告书和物流信息等方法,与物流业者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整体目标和功能,这些目标和功能又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结果。因此,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系统分析说明书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同时在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部分的技术方案,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它是从物理上实现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设计模型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及主客观条件,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通过数据、功能模型展示的系统需求被传送给设计阶段,再运用某种设计方法得到数据设计、平台设计、模块结构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1)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数据模型变换成实现系统所需的
数据结构;
(2)平台设计。将性能要求变换成对系统软硬件环境的配置;
(3)模块结构设计。定义系统模块元素之间的关系;
(4)接口设计。描述了系统内部、系统和协作系统之间及系统同人之间如何通信;
(5)过程设计。将加工说明变换为对系统模块内部算法的具体描述。
设计方法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主要采取自顶向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局部环节上也采用原型法或面向对象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层次式的模块化结构,并且用一组标准的准则和工具帮助系统设计人员确定组成系统的模块及相互关系,即结构化设计方法(SD)是以数据流图为基础的,采用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以数据流图为基础构造出模块结构图。
结构化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对一个复杂的系统,应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即把系统分解成由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一的若干模块组成的结构;
(2)强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并有一组基本设计策略;
(3)采用结构图作为模块设计的工具;
(4)有一组评价设计方案质量的标准及优化技术。
结构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合理地进行模块分解和定义,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设计转化为若干种基本模块的设计。
(2)有效地将模块组织成一个整体,从而体现系统的设计功能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在对用户需求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以快速的方法先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雏形。将这个原型提供给用户使用,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修正原型,补充新的数据、
数据结构和应用模型,形成新的原型。经过几次迭代以后,可以达到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完全沟通,消除各种误解,形成明确的系统定义及用户界面。
面向对象设计首先涉及的是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实体可以是现实中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实体间的关系指发生在问题域的对象间的相互作用。面向对象法的一种重要设计关系是继承关系。通过继承关系连接两个类,这样通过对父类的修改可以变成对子类的修改。
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等。其中,总体设计包括如何导出系统的结构、如何描述系统的结构及如何评价系统的结构;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库或数据文件设计及模块内部的算法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软件的选择。
系统特征
尽管物流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基本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如集成化加模块化、网络化加智能化的特征,但物流活动本身具有的时空上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信息系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一)跨地域联接
在物流活动中,由于订货方和接受订货方一般不再同一场所,如处理订货信息的营业部门和承担货物出库的仓库一般在地理上是分离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不在同一个区域等,这种在场所上相分离的企业或人之间的信息传送需要借助于数据通讯手段来完成。在假期传统的物流系统中,信息需要使用信函、电话、传真等传统手段实现传递,随着
信息技术进步,利用现代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实现异地间数据的实时、无缝的传递和处理。
(二)跨企业联接
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运输、仓储等部门,而且与供应商、业务委托企业、送货对象、销售客户等交易对象以及在物流活动上发生业务关系的仓储企业、
运输企业和
货代企业等众多的独立企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企业内外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三)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需要快速地将搜集到的大量形式各异的信息进行查询、分类、计算、储存,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范化,成为能综合反映某一特征的真实、可靠、适用而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物流现场作业需要从物流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用以指导作业活动,即只有实时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系统和作业系统紧密结合,克服传统借助打印的纸质载体信息作业的低效作业模式。
产生背景
随着物流
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各种物流信息的复杂化,各企业迫切要求物流 信息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盛行又给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就在企业中扎下了根,并且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企业是基于以下背景才大力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
开发构件化
构件开发就是将应用系统划分为各个构件,每一构件完成特定的功能,分散开发然后组合打包形成各种应用系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代码复用。构件是组成系统模板、结构框架和应用系统的基本元素,也是软件复用的基本单元。构件具有面向对象特性、支持重用、高集成性和低耦合性的特点。根据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首先将作业内容相关性较大者统一于信息系统某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再根据物流配送各个模块的功能,将其对应于各管理系统,从而构建出信息系统与构件库模块的结构关系。构件库的各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模块通过相互智能搭建形成一个系统的构件库。构件智能搭建系统采用复用技术可同时支持“黑箱”和“白箱”的应用;采用“专家引导、需求牵引”方式实现应用系统自动生成,提高信息系统的“柔性”;采用支持“正一逆”向工程的应用软件设计,实现软件设计与构件组合的双向交换。面向构件的
软件技术需要解决构件之间的通信和相互操作的问题,构件通用平台可以提供基础设施及“管道”,使构件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使用平台化
目前,交通运输部和
浙江省人民政府牵头,管理部门、
行业协会、软件开发商、物流供应商多方共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基础网络—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LOGINK,又称物流电子枢纽)。平台旨在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和国家平台门户,实现“公共平台”与相关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之间可靠、安全、高效、顺畅的信息交换,实现行业内相关信息平台交换标准统一,提供公正、权威的物流相关公共信息服务,有效促进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建立大型物流信息平台,例如湖南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湖北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可视化
可视化物流信息系统主要由GPS定位卫星组、运输车辆、GPRS/GSM通信网络、Internet网络、RFID阅读器组、GPS定位终端、RFID电子标签、控制中心等部分相互协调、有机组成。可视化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多种优势:实现数据的实时集成;对货物的数量、品种、地点等实现全过程监控;通过GPS系统实现物流系统全过程中各角色间的回流与信息沟通;实现订货、作业、招标、监控等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建立物流数据仓库,并对相应的物流信息进行梳理和挖掘,形成决策支持系统。
竞争压力
在当今世界中,基本上都是买方市场,由消费者来选择购买哪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他们基本上有完全的决策自由。而市场上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满足消费者时刻变化着的消费需求,而这都需要快速反应的物流系统。要快速反应,信息反馈必须及时,这必然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发展需要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在整个供应链中,环节较多,信息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企业之间沟通起来就困难得多。各环节要想自由沟通,达到信息共享,建立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
技术潮流
电子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广泛延伸,使整个社会进入了
信息时代。在这个网络时代,只有融入信息社会,企业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更何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物流作为一种社会服务行业,必然要建立属于物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
主要问题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有效地系统规划,不少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系统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不匹配;系统建设后对管理并无显著改善;系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改革的需要;系统使用人员的素质较低;系统
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系统开发以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系统开发资源短缺,投入少,面对系统的期望过高等。
为了克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制定规划,可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
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出
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系统规划中,首先要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因为对于各种系统规划方法,都是围绕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进行的。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过程。
发展前景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系统功能欠完善
有信息系统39%、无信息系统69%
可以看出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以往的人工作业方式。
仓储工作管理38%、库存管理31%、运输管理27%、
财务管理38%、其他30%
从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来看,涉及了物流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说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远程通信功能26%、业务管理37%、查询功能34%、决策分析17%
从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角度来看,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等问题。多数信息系统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决策、分析、互动等功能。
智能化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
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标准化
标准化技术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在国际间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全球化
物流企业的运营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跨地域发展,必然要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面对着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