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英文: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三个校区,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中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
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与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北京水利学校,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
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
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9年水利部与
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学科创建高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花园、龙子湖和江淮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835亩,24个教学单位,68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6万余人;教职工2600余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位居2024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48位。
历史沿革
北京时期(1951-1969)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先生的主持下,于1951年创建了北京水利学校,作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前身。1958年10月,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北京水利学校,合并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
岳城时期(1969-1976)
1969年10月北京水利水电学院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0年3月20日,水利电力部将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交由河北省管理,1971年1月1日,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岳城时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艰苦时期,虽然办学条件简陋,但是依旧继续招生办学。
邯郸时期(1977-1989)
1977年学校从岳城迁到
邯郸市,办学条件得到改善。1978年河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以后,学校迁到郑州市办学,邯郸分部作为学校一部分继续招生。
郑州时期(1990后)
1990年学校搬迁郑州办学,2013年5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9月1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
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约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附属小学。2020年8月,学校与
信阳市人民政府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2023年2月,学校入选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单位。同年11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持申报的“河南省氢燃料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组建。同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获批教育部2023年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创新项目立项。
2023年12月,学校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学术副校长
刘俊国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锚阵生根-阻拦协同的堤防大溃口快速封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获批。
2024年5月,举行华水新铁军七期成军大会暨授衔仪式。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设有25个教学单位,68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教学单位分别是:水利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材料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水资源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筑学院、机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乌拉尔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表格内容参考: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8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
表格内容参考: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2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工程学科、环境/生态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2023年12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2个学科获批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
在2016年4月启动的中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8个学科进入中国前70%,进入B类的学科有2个,占比13.3%;进入C类的学科有6个,占比40%。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6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建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0个;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135门。
表格内容参考:
精品课程:
表格内容参考: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拓展开放办学空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与13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英国提赛德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孔子学院并设立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现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482人。设立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中俄高铁研究中心等国际科研平台。学校入选世界水理事会会员单位、亚洲水理事会会员单位、亚太经合组织能源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单位、欧盟人才培养合作伙伴。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立了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举办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达到5个,与英国
提赛德大学合作举办了
地质工程(灾害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举办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韩国
启明大学合作举办了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韩国
仁荷大学合作举办了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图书馆由龙子湖校区图书馆、花园校区图书馆、江淮校区图书馆,以及分布在部分院系的资料室组成,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约4350个,每周开馆时间达105小时,网络资源全天候为全校师生服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已逐步建成以工科为主体,水利水电为特色,文、理、工、经、管、法、艺等学科齐全的藏书体系。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69.07万册,电子图书162.59万册,电子期刊6.7万余种,学位论文1360万篇,音视频1.6万多小时,中外文数据库70多个。
学术出版
学校主办两种学术期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为双月刊,主管单位为
河南省教育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办。主要栏目有:学术专题讨论、水文水资源、治河与防洪、水环境、水工结构和材料、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水电站设备等。连续四届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多年获河南省一级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河南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期刊”。2021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2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21年12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笔谈、水文化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研究、政治社会学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法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学研究、文献与信息研究等。期刊曾经获得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特色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59个,黄河研究院、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等专门研究机构185个,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等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2个。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科研平台类别有:国家级1个,水利部2个,自然资源部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黄河实验室体系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6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2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
河南省教育厅7个,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个。
表格内容参考:
科技创新团队:
表格内容参考: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十三五”以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79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在Nature、Science等顶刊发表及SCI、SSCI、EI收录的高质量学术论文3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荣获“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承担“堤防大溃口快速封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荣获全球水文科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
2020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获批1项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1年,学校获2020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共11项,作为主持单位获奖5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3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6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2023年03月,第七届“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学校由李贵成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构建多元融资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韩宇平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黄河八七分水方案调整河南需求研究”和杨雪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服务扩大开放发展研究”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水一号”卫星,在中国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排名
2023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位居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18位。
2024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位居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48位。
校园文化
校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图案为正圆形,外圈与内圆为蓝色。内圆以渐变的蓝色和黄河图案为背景,中间有耒的图形,下方为蓝色学校建校年号。外圆上半圆是毛体中文校名,下半圆为英文校名。徽章为教职工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歌
学校校歌为《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
《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
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
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开发水电是我们的志愿。
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向前。
我们想的是兴利除害,爱的是水库电站。
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事业可爱,前程灿烂。
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
求实创新是我们的校训。面向世界是我们的誓言。
团结友爱刻苦攻关。在科学的高峰奋勇登攀,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把青春奉献。
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事业可爱,前程灿烂。
校训
学校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表格内容截至2024年5月25日
表格参考资料:
历年领导
历任校长
表格参考资料: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形成“一校三区”格局,有花园校区,龙子湖校区,正在建设中的江淮校区。
花园校区:落户于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
龙子湖校区:落户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
江淮校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落户于信阳市
罗山县江淮新区龙池大道236号,总用地2000
亩,其中教学用地1500亩,生均占地面积11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江淮校区设立长园产业学院、水谷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软件产业学院等二级产业学院。
校友情况
学术界
表格内容参考:
表格内容截至时间:截至2024年5月25日
商界
表格内容参考:
表格内容截至时间:截至2024年5月25日
所得荣誉
2009年11月,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4年4月,学校校荣获“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荣誉称号。
2014年7月,学校荣获“2014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奖。
2016年5月,学校获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
2019年12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高校党委入选第二批十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孟之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19年6月,学校成功入选“2019年度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
2022年2月,学校被授予“2021年度全省统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2月,学校入选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单位。
2023年3月,第七届“河南省发展研究奖”,学校首次获得“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