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英文名称为: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缩写为UIR)简称“国关”,是一所位于北京市
海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重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开展的中央所属小规模特色院校改革试点高校。
国际关系学院前身为“中央军委干部学校”, 1949 年,经周恩来总理和杨尚昆同志批准后,学校正式建立,1955 年 7 月,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1961 年 12 月,经批准后改名“外交学院分院”,1965年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十二五”期间,国关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展的中央所属小规模特色院校改革试点高校。2021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截至2024年,学校本科层次共设有13个本科专业,其中,海外利益安全和
人工智能专业为2024年新设立专业,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于2023年设立。学院研究生教育目前涵盖法学、
经济学、文学、工学和交叉学科等5个学科门类,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国家安全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和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翻译、电子信息、法律、警务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涉及11个专业领域。在校
全日制研究生700余人。截至2023年9月,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42095.57平方米,10个本科招生专业已全部获批“
双万计划”,其中,国际政治、法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
法语和
日语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传播学、
行政管理和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数2524人,其中本科生人数1840人,授课教师中专任教师193人。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211名。
历史沿革
中央军委干部学校
学校成立于1949 年,前身为“中央军委干部学校”, 为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1955 年 7 月,学校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在当时首创了一种教学方法,即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1961 年 12 月,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后,学院改名“外交学院分院”, 1964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迁校到
海淀区坡上村12号,设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5个专业,在原有的招生规模上进行了扩充。
国际关系学院
1965年,征得外交部同意,经陈毅、杨尚昆批准,学院由外交学院分院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校牌和校徽为陈毅同志书写的“国际关系学院”。文革期间,学院教育事业遭到破坏,直到1978 年 9 月,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后,学院开始重建,并再次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国关恢复招生, 1981 年 11 月,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由于国家特殊人才需求,国关开设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新闻等复合型专业。1984年起,学校成为在中国较早建立复合型专业的外语院校,增加了4个招生专业,即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新闻和汉语语言文学。1996 年,国关开始实行“特校特办”的办学原则。2006 年,国关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十二五”期间,国关成为财政部、教育部开展的中央所属小规模特色院校改革试点高校。2021 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国关本科层次共有7个教学学院,共设有13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4年)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授课教师中专任教师193人。在职称结构方面,拥有高级职称1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96%。在
年龄结构方面,45岁以下(含)中青年教师1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92%(其中,31至35岁年龄段教师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08%)。在学历结构方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1人,占比73.06%;在学缘结构方面,最后学历为本校毕业的教师19人,占比9.84%,外校毕业教师174人,占比90.16%,其中境外高校毕业教师11人,占比5.70%。
为本科生授课校外教师20人,其中正高级7人、副高级7人;为本科生授课行业导师(指聘请是校外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无教师资格证但是协助教学工作的高技能人才)11人,其中正高级1人,副高级1人。
北京高校课程思政名师:李斌阳、史亚东、刘俊阳等
全国优秀教师:刘跃进
北京市“四个一批”专家人才:李文良等
北京市教学名师:吴慧、赵晓春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学院研究生教育目前涵盖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和交叉学科等5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涉及11个专业领域。
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政治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安全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翻译硕士、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硕士、法律硕士、警务硕士
二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公共采购学、英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信息内容安全、应用化学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国家安全学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国关10个本科招生专业已全部获批“双万计划”,其中,国际政治、法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
法语和
日语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传播学、
行政管理和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专业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截至2022年8月,国关共获批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等。10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课程。学校有23个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国家安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4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3个、经济金融学院3个、法学院10个、外语学院3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政治、法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语和日语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传播学、行政管理、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课程:《解码国家安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等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解码国家安全等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安全法学等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英语美文悦读—人文篇》《解码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教育》等
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西方文明进程——文明与文物》等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综合英语虚拟教研室等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安全学 等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国家安全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史等
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自然语言处理 、西方文明史(英语)、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日语)等
实践教学及实习基地: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中国招标采购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京师律师事务所实践教学基地等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国关与多所海外院校达成了合作关系,并开展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实行秋、春、夏三学期制,夏季学期聘请国际师资授课。与16所海外院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师生交换交流项目,涉及国家有美国、
丹麦、法国、日本、
以色列、
南非、
葡萄牙等,合作院校有丹麦
奥尔堡大学、美国玛瑞埃塔大学、麻省大学(波士顿校区)、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
图卢兹第二大学、
图卢兹政治学院、儒勒•凡尔纳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广岛市立大学、茨城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等。组织专任教师赴美国、丹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组织教学与管理骨干赴海外培训学习。与合作院校共同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学术期刊,邀请海内外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截至2022年8月,国关与多家单位开展校外合作,包括新华社广告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招标采购研究所、海淀区法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国关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12月,占地达5925平方米,有图书、报纸、期刊、光盘、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等馆藏出版物。截至2023年9月,图书馆总
建筑面积5925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757个,馆藏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光盘、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在资源建设方面,截止2023年8月,我馆藏书总量达到56万册,当年订阅纸质期刊432种463份。保有电子图书1869003册、电子期刊158520种。数据库65个,包括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人大复印资料报刊全文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各国国家安全相关电子期刊库、宝船外国国家安全数字图书馆、Westlaw、Lexis Advance、Taylor & Francis 期刊数据库、EBSCO平台、DG(德古意特)电子图书、Cairn法语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Airitilibrary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等。总经费818万元 (电子资源611万元,纸质207万元),生均纸质图书196册。
学术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杂志为双月刊,1983年创刊,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2013年更名为《国际安全研究》。主要刊登内容为国际关系、国际安全领域的一流学术研究成果,设有安全理论、安全战略和安全议题等栏目。安全理论包括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式、流派、范式以及方法论等,安全战略涉及在国际关系中如何实现安全目标、改善安全关系的策略、手段、途径和方法等,安全议题探讨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8月,国关成立了国家安全法治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安全研究中心和战略传播研究中心、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政治安全与治理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安全与战略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平台。学院还建有中国核心智库、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等平台。
中国核心智库: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等
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等
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等
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安全研究中心、战略传播研究中心等
学术成果
2021-2022学年,国关有89项本科生立项,41项研究生立项。获得1项“前沿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课题,主管5项部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签订8项横向
项目合同8项。2021 年,国关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科技创新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重大研究项目,获得14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以上纵向和横向项目,设立10项国家安全高精尖专项,34项其他科研项目 。
论文成果:新闻文本方面级情感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推荐系统的新闻事件热度预测、机器学习的语音转化和语音合成、基于元学习的小样本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敲门砖论文推荐方法研究等
研究专著:《侵权责任法要件事实分析》《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英语帝国:从部落到全球1600年》《基于社会关系模型的青少年依恋研究》《中美科技竞争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等
学校排名
校园文化
校训
忠诚、勤奋、求实、创新
含义:忠诚意为学成而不忘报效祖国;求实意为脚踏实地为国为民做贡献。
校徽
学校的徽志图案呈蓝底白字的圆形图案,外圈上方为校名的英文大写“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下方“国际关系学院”中文校名,徽志内圈为小明的英文缩写“UIR”字样,其下方是国关的建校年份“1949”。学校中文校名标识为“国际关系学院”字样,是由陈毅同志题写的。
国际关系学院校徽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校友情况
毛京波: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截至2018年6月)
张晨:日本花艺设计师协会一级设计师(截至2017年10月)
陈静: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财富管理部主管(截至2017年7月)
校园风貌
校门:国际关系学院校门学校名为陈毅副总理亲笔题写。
图片来源
球场:国际关系学院篮球场和网球场前立有打网球形象的展示图。
图片来源
教学楼:国际关系学院教学楼为白色主体的建筑。
图片来源
所获荣誉
2018年3月,国际关系学院获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
2017年6月,国际关系学院获“北京市健康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7月,国际关系学院获评2014年度海淀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2023-04-07
研究专著.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20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