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学名:Gynandropsis gynandra (L.) Briq.),又名黄花菜、羊角菜,属白花菜科(Cleomaceae)白花菜属(Gynandropsis)。白花菜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贵州、重庆、江苏等省区。白花菜喜爱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季节短,具有喜肥水、耐热、不耐涝等特性,多生长在低海拔田野、荒地、道旁等地方。
白花菜为一年生直立分枝
草本,高约1米。叶为3-7小叶的掌状复叶,小叶呈倒卵状椭圆形、倒
披针形或
菱形,顶端渐尖、急尖、钝形或圆形,两面几乎无毛,中央小叶最大,侧生小叶依次变小;叶柄长2-7厘米;小叶柄长2-4毫米,在汇合处彼此连生成蹼状。
总状花序,
苞片由3枚小叶组成,苞片中央小叶长达1.5厘米;
花梗长约1.5厘米;萼片分离,呈披针形、椭圆形或卵形;花瓣白色,少有淡黄色或淡紫色,瓣片呈近圆形或阔倒卵形;
雄蕊6枚,伸出花冠外;子房呈线柱形,
花柱很短或无花柱,柱头呈头状。果实呈圆柱形,斜举。种子近扁球形,黑褐色,表面有横向皱纹或更常为具疣状小突起。花果期约在7-10月。
白花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在医学领域中,白花菜的全草、根以及种子可入药,分别具有祛风除湿、利湿通淋、活血止痛等功效。白花菜具有独特的风味,营养价值高,其茎叶腌制后可食用。
历史记载
白花菜首次出现于汪颖的《
食物本草》。《纲目》云:“白花菜三月种之,柔茎延蔓,一枝五叶,叶大如拇指,秋间开小白花,长蕊,结小角,长二三寸。其子黑色而细,状如初眠蚕沙,不光泽。菜气膻臭,惟宜盐菹食之。”对白花菜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形态特征
根和茎
白花菜为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根系不发达,茎直立,高约1米,分枝多,常被腺毛,无刺,有时茎上无毛。
叶
叶为3-7小叶的掌状复叶,小叶呈倒卵状椭圆形、倒
披针形或菱形,顶端渐尖、急尖、钝形或圆形,基部楔形至渐狭延成小叶柄,两面几乎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有腺纤毛;中央小叶最大,长1-5厘米,宽8-16毫米,侧生小叶依次变小;叶柄长2-7厘米;小叶柄长2-4毫米,在汇合处彼此连生成蹼状;无托叶。
花
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花少数至多数。
苞片由3枚小叶组成,有短柄或几无柄,苞片中央小叶长达1.5厘米,侧生小叶有时近消失;
花梗长约1.5厘米;萼片分离,呈披针形、椭圆形或卵形,长3-6毫米,宽1-2毫米,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黄色或淡紫色,在花蕾时期不覆盖
雄蕊和
雌蕊,有爪,连爪长10-17(-20)毫米,瓣片呈近圆形或阔倒卵形,宽2-6毫米;花盘稍肉质,微扩展,呈圆锥状,长2-3毫米,厚约2毫米,果时不明显;雄蕊6枚,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长5-18 (-22)毫米;雌蕊柄在
两性花中长4-10(-16)毫米,在
雄花中长1-2毫米或无柄,子房呈线柱形,
花柱很短或无花柱,柱头呈头状。
果实和种子
果实呈圆柱形,斜举,长3-8厘米,中部直径3-4毫米,雌雄蕊柄与雌蕊柄果时长度近相等,约5-20毫米。种子近扁球形,黑褐色,长1.2-1.8毫米,宽1.1-1.7毫米,高0.7-1毫米,表面有横向皱纹或更常为具疣状小突起,爪开张,但常近似彼此连生,不具
假种皮。
物种分布
白花菜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贵州、重庆、江苏等省区。
生长习性
白花菜喜爱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抗逆性较强,生长季节短,具有喜肥水、耐热、不耐涝等特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3-35℃,可以承受40℃的高温,多生长在低海拔田野、荒地、道旁等地方。白花菜对土壤要求较严,适宜在pH值5-6.5、通透性好、松散沃腴的砂壤土中生长。花果期约在7-10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中国北方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进行播种,按一定行距进行开沟,浇透水,晒种1天,在晴天将与细沙混匀的种子撒播于沟内,播种后覆土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60%左右,等待出苗;南方于4月进行播种,按一定行株距进行点播,大约2星期后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白花菜的种植以选择松散沃腴、排水良好、2-3年内未种过
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为宜,播种前深翻土地并施入底肥,整地后作0.9米宽的平。
播种与定苗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于畦面上,耙平,浇水后铺上
地膜,等待4-5天后即可出苗。当白花菜幼苗达到一定高度,长出3-4片真叶时就可以开始陆续间苗、定苗。
田间管理
播种前施足底肥,苗期以追施
氮肥为主,开花和结籽期需保证氮肥,增施磷、
钾肥。白花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2℃,早春需要贴地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湿,夏秋季节可覆盖遮阳网进行保湿以及防止暴雨冲刷。出苗后需拔除弱苗,留健壮苗,定苗后每周晴天需进行一次松土除草。白花菜不耐渍,进入雨季后,要加强排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
白花菜的病害较少,成株时可能会感染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
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喷洒2-3次即可防治。白花菜有时会受到蚜虫、
小地老虎、
黄曲条跳甲等害虫的侵扰。蚜虫可以通过喷洒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小地老虎可选用乐施本乳油等药剂喷洒地面进行防治;黄曲条跳甲可施用螨特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
采收与留种
白花菜是连续生长而分批采收的蔬菜,在整个生育期分4-5批采收。当白花菜主侧枝的花瓣刚露出时采收可保持腌菜特有的色香味。留种需选择生长健壮的红梗白花菜,当种子发育成熟时晒干脱粒,即可当年或隔年使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白花菜的全草、根以及种子可入药。全草入药,味辛、甘,性平,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浊白带、痔疮、
疟疾、
痢疾、蛇虫咬伤等疾病的治疗;根入药,味苦、辛,性平,具有祛风止痛、利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跌打
骨折、淋证等疾病的治疗;种子入药,味苦、辛,微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湿关节肿痛、筋骨麻木酸痛、外伤肿疼痛等疾病的治疗。
食用价值
白花菜富含人体必需的钙、铁等元素以及17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其茎叶可腌制食用,口感清脆。一般来说,夏季腌制的白花菜仅供夏季食用,秋季腌制的白花菜则可供秋、冬、春3季食用。
相关品种
白花菜有红梗白花菜和绿梗白花菜两种野生品种,由于红梗白花菜有独特的香气更适合腌制食用,因此一般选择红梗白花菜进行种植。
相关研究
白花菜全草含有生物碱类物质,
芳香油和种子中存在
甲基异硫氰酸酯,具有一定毒性。白花菜油可作为广谱杀虫剂,对灭头虱、
线虫等害虫的杀灭作用极强。白花菜叶对各个生长阶段的
欧洲尘螨都有杀灭作用,在非洲被用作植物性驱虫剂。白花菜的提取物有促进伤口愈合、
抗炎药、
抗氧化、抑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