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
中国近代著名经学家
王先谦(1842年—1917年),字益吾,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8月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营盘街,清末民初教育家、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
王先谦四岁时跟从大兄王先和在家塾中学习,十六岁时参加乡试落第,二十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王先谦投笔从戎,次年二月辞归。于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九年(1870年)之后,多次担任各地乡试的考官。光绪六年(1880年),升任至国子监祭酒。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年),被外放授江苏省学政,任满后专心讲学,先后任职城南书院(1891—1893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1894—1903年)山。戊戌变法期间,他极力反对康梁维新,在其把持下的岳麓书院成了当时湖南省顽固派的堡垒。清末新政期间,担任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馆长、学务公所议长、湖南铁路局名誉总理等职。辛亥革命后,对时事不满闭门著书。1911-1914年间僻居平江县校勘自著书籍《诗三家义集疏》、《虚受堂诗文集》等,同时还整理其父遗作《诗义标准》,民国六年(1917年),逝世于长沙市,葬于凉塘旧庄,享年七十六岁。
王先谦一生治学勤勉,广涉经、史、子、集,著述宏富,于经史考据贡献尤大,是晚清学术界重要的一位大师。他治学重考据、校勘。编有《皇清经解续编》《十朝东华录》《续古文辞类纂》等。著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荀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等。诗文集有《虚受堂诗文集》。代表作《汉书补注》。与王先谦同时代的学者瞿鸿禨曾说,自古以来,人才非常多,做事有功绩和著书立说一直以来就像两条不同的道路,能两者兼顾的非常少见,其中著述如此宏富的,更加罕见,也只有葵园先生是这样的人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8月6日),王先谦出生于湖南长沙营盘街。四岁时,王先谦开始在家塾中跟从大兄王先和学习。两年后,王先谦的父亲王锡光给其起名先谦,字益吾,父亲开始教他学诗文,学习杜甫、苏轼的诗。咸丰二年(1852年),王先谦跟随县学生闵振瀚学习,并先后随从县学生林树荣、黄锡涛学习时文。五年后,王先谦参加县试和府试,都名列前茅,于是进入县学,后来参加乡试落第。三年后,参加科试,中一等第八名。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八日(1861年3月28日),王锡光过世。随着父亲的去世,王先谦家里也逐渐穷困,同年六月,王先谦受其父好友胡心泉及兄友李谟引荐投笔从戎。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王先谦辞军南归。九月,王先谦参加乡试中举人第四十名。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王先谦参加散馆考试,位列一等第六名,被授翰林院编修
主持闱场
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王先谦被任命为云南省乡试副考官。五年后,大考中二等成绩,升官担任中允一职,同时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期间王先谦多次上书讲明要防止进言之路出现弊端,并请求筹备东北地区的防备事务,还要求弹劾云南巡抚徐之銘。次年六月王先谦出任浙江省乡试副考官。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王先谦转补左中允。八月,王先谦上奏请求修改编订《穆宗毅皇帝圣训》。九月,实录馆的书编辑修订超过总数的一半,总裁上奏朝廷请求奖赏为此次工作贡献大的人员,王先谦位列其中。
任国子监祭酒
光绪六年(1880年)四月,王先谦升补国子监祭酒,不久刊刻《国朝试律诗钞》《馆课诗存》。第二年4月19日,曾纪泽巴黎来函,谈及到俄改签条约的事,并劝说王先谦出国游历。王先谦复函中谈及对时局的看法,以照顾母亲为由婉拒出洋请求。九月初六(10月28日),左宗棠补授两江总督。王先谦向宗棠请筹太学经费,给诸生增加津贴。左宗棠答应到江督任职后拨款。
光绪八年(1882年),因父母去世归乡,卸官回乡服丧。三年期满之后再次出任国子监祭酒。同年二十三日,奏《三海工程请暂行停罢折》。同年,王先谦出任江苏学政。十一月,王先谦在江阴南菁书院开设书局,汇刻先哲笺注经史遗书,并捐千金为倡。次年三月,王先谦重修学署后花园,即“寄园”,搜集存雪亭诗碑重建碑廊,名曰“墨华”,并建“永慕庐”三间,俸父母之遗像。又建“虚受堂”为“朝夕读书游憩之所”。
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于太监李莲英张扬跋扈,王先谦上疏请求惩戒李莲英,没有得到回复。八月初十日(9月15日),奏《交卸后请假两月回籍修墓》一折,奉旨准假两个月。十一月二十九日(12月31日),王先谦抵长沙市,住在喻家巷族祠公屋。
重新任职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王先谦假期已满,便呈请湖南巡抚王文韶替自己上奏禀明朝廷自己不能留任,卸任江苏省学政一职,回长沙定居。次年正月,王先谦应郭嵩焘之请,主讲思贤讲舍。并于讲舍内设一书局,搜刻书籍。又一年二月,王先谦任城南书院院长,并推荐杨书霖主讲思贤讲舍。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王先谦所刻《释名疏证补》八卷即将完成成。次年五月,王先谦刻《葵园校士录存》成,自己作序。十月后,王先谦先是参与创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又筹议开办学堂。十二月,王先谦与公司诸绅上书陈宝箴,呈请设立时务学堂。陈宝箴接到禀呈后很快批准,并责成公司、学堂归并办理。
与戊戌事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先谦联络熊希龄、张祖同等六人,建议在湖南省设立时务学堂。湖南时务学堂成立后,湖南巡抚陈宝箴任命熊希龄为总理,王先谦致函熊希龄表示全力支持他办学堂,并建议邀请梁启超为总教习,遂有熊希龄聘梁启超、韩文举唐才常等维新人土任教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半年,随着维新运动高涨,王先谦开始转变立场,攻击时务学堂总教习梁启超等“伤风败俗”,“志在谋逆”,“专以无父无君之邪说教人”,使学生“不复知忠孝节义为何事”;指斥南学会和《湘报》宣传民权平等学说为“一切平等禽兽之行”,“背叛圣教,败灭伦常”。并纠集张祖同、叶德辉等提出《湘绅公呈》,呈请巡抚对时务学堂严加整顿,驱逐熊希龄唐才常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又致书陈宝箴,提出停刊《湘报》。还串通省内劣绅,鼓动岳麓区、城南,求忠三书院部分学生,齐集省城学宫,商定所谓《湘省学约》,用以约束士人言行,对抗新思想传播。及至戊戌变法失败后,其门人苏舆编辑《翼教丛编》一书,集中攻诬变法维新,并颂扬王先谦能事先“洞烛其奸,摘发备至”。
新政间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唐才常等所领自立军起义失败,王先谦、叶德辉等人向巡抚俞廉三告密,搜捕杀害自立会人士百余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学堂渐兴,王先谦仍主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兼任湖南师范大学馆馆长。旋以“人心不靖”,“邪说朋兴,排满革命之谈充塞序”,遂不复至馆。同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省巡抚岑春蓂会咨学部,任为湖南学务公所议长,同年奉派为湖南铁路局名誉总理。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学部奏派王先谦为湖南学务公所议长;六月,湖广总督张之洞礼聘为“存古学堂”名誉总教习,以衰病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广总督陈夔龙、湖南巡抚岑春蓂将王先谦著作《尚书孔传参正》《汉书补注》《荀子集解》《日本源流考》进呈朝廷,奏请赏给内阁学士及三品卿衔。清廷嘉奖,赏王先谦内阁学士衔。
身陷政治风波
宣统二年三月初四日(1910年4月13日),湖南省灾荒,因叶德辉屯粮万余石,激起“长沙抢米风潮”,长沙抢米风潮爆发,湖南巡抚岑春蓂对要求平价售米的饥民采取高压手段,命令军队开枪扫射,杀死居民20余人。黄自元等绅以王先谦的名义致电署湖广总督瑞瀓,请求撤换岑春蓂,并将王先谦位列首名。十六日,长沙市又发生焚烧抚署事件。湖广总督清廷责令瑞查奏。四月,瑞瀓迁怒并降罪于士绅,将布政使庄赓良罢免后,王先谦也遭到降五级的处分。王先谦致电瑞瀓辨白,瑞瀓置之不理。等到瑞瀓奉命查奏此事,所派二员是与王先谦有仇隙的候补道任筱堂的门生。瑞瀓根据所派二人的回奏上报,之前湖南地方筹办建仓卖粮,是因为王先谦等人带头持反对,才导致事情拖延的,导致处分王先谦的命令下达后,咨议局议长谭延闿等湘籍官吏和邮传部侍郎胡祖荫代为开脱,都未能奏效。
晚年去世
1911年至1914年王先谦僻居平江县,生活困顿。直至1914年年底,王先谦才在平江北乡的烟舟苏家完全安顿下来。期间闭门著书,1913年续撰早岁所草之《诗三家义集疏》,凡二十八卷。1915年,成《元史拾补》十卷,印行《葵园四种》,校刊所著《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卷首一卷。1916年,成《外国通鉴》三十三卷。1917年,岁次丁已,自订年谱记至是年止,全年仅“寓凉塘”三字。
民国六年(1917年),王先谦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十二月二十九日(2月10日),葬于凉塘庄。
人物作品
经学
经学方面,王先谦一方面继承湖湘学派传统学风,以理学为其治学指导思想;另一方面,他大力提倡朴学。他编《皇清经解续编》,此书卷浩繁,共1430卷,共收111家209种书,其中很多是清代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可以考见清代经学的演变以及清人对古代史语文学考据学的研究成果,“虽不如文达之精萃,而有清一代汉学家经师经说每赖以传”,因而被誉为“维持文献之功,阮氏而后首推先谦矣”。他还撰写了《尚书孔传参证》三十六卷,序例一卷,用表一卷,集中体现了其经学思想,堪为其治经的代表作。以及《诗三家义集疏》二十八卷,参汇众说,集齐、鲁、韩三家之旧义,并择取近世治《传》《笺》之学者,折中异同,窃附己意而成,期于“破除墨守,畅通经旨”。
史学
史学方面,他治史的方法大体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其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是《汉书补注》。其次则是《后汉书集解》,合唐李贤及清惠栋两家注,并广征古说,不仅对原书详加校订,而且勘合记传异同,纠正记载之讹误,对名物典章制度也进行了详细的诠释,为《后汉书》作注的集大成者,历来为史家所宝。还有其《新旧唐书合注》也颇见功力,被誉为“可省翻检之劳,故为有用之作”。此外,王先谦治史一重要贡献在其所著《十朝东华录》。他在前人蒋良骥所编自努尔哈赤至雍正五朝《东华录》的基础之上,增修了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同治五朝,合称《十朝东华录》。
在晚清经世学风影响下,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王先谦治史也不再局限于本国,他开始著述外国史地,其中以《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为其代表。
在校勘史籍方面,他用三十年时间加以悉心考订而成《合校水经注》,以殿本(戴震《水经注》校本)为底本,与朱谋玮《水经注解》、赵一清水经注释》初刻本以及孙星衍校本等加以对照,并博采前人研究《水经注》的成果,存众说于一编,成为乾嘉以来集郦学之大成,被我国现代郦学大师钟凤年先生誉为“近百年来通用之作”。他还独自校勘或邀人合作而成《郡斋读书志》《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编》《魏书校勘记》《盐铁论校本》等,都受到版本目录学者的重视。其中《盐铁论校本》被郭沫若、杨树达著书时参考取材。其校订的堪称善本的《世说新语》也被当代著名文献学家余嘉锡作为底本而作成《世说新语笺疏》。此外,他研究版本,不单单是循乾嘉旧轨偏重于校和考订,而是通过对前前后后各种版本的得失辨析来述明学术源流。如其《汉书补注序例》就详细论述了自颜注《汉书》以后几十种《汉书》刊(注)本内容的异同,质量的优劣,以及各自的特色,使学者能比较方便的进入学术的堂奥之中。《后汉书集解述略》更是把这一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终其一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埋头于史籍的注释和校勘,又注意现实,放眼世界,为撰写当代史、外国史地做出了有益贡献,实不愧于一代历史学大师。
语言学
语言学方面,王先谦撰写了《释名疏证补》,在毕沅《释名疏证》的基础上认识到其声训材料对偶源学、语音史以及文化史研究的意义,因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校勘和名物考证,而是注重脱离形体因声求义,形、音、义并重,成为清代《释名》整理研究之集大成。《释名疏证补》是王先谦在语言学方面研究的代表之作,对于训、词汇、音韵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诸子学与文学
诸子学方面,王先谦精研百家,著述颇多。其撰写的《荀子集解》用王念孙读书杂志》体例,取诸家校本,参稽考订,补正杨惊数百事,其中颇有精辟之见。他还写了言简意明的《庄子集解》,说明“后世浮慕之以成俗,此读生书者之咎,岂咎在书哉”。
文学方面,,王先谦的一大贡献在于其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又编写了《续古文辞类纂》,还编选了取材丰赡,断制精严的《骈文类纂》和注重雅洁、反对浮艳的《律赋类纂》,还著有颇多新解的《汉铙歌释文笺证》以及门人为其编选的《虚受堂文集》《虚受堂诗存》《虚受堂书札》。
人物思想
政治
王先谦的社会主义比较复杂,早在光绪初年,他就意识到“当时之要,惟在商务、海军”,要求学习西方,“精求船械之利”,同时,他多次建议开矿兴商,创办近代企业,并提出“官办不如民办”,主张扶植、保护和奖励民间工商业。之后,王先谦又编印了近代先行者郭嵩焘的遗集,作序称其为“魁奇特杰之士”。维新初起,王先谦就呼呼“百度维新”,“力图自强”。他撰文坪击旧科举制度,改革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课程,增加算学、译书等新科目,劝阅《时务报》,创设湘省第一个近代制造公司,领衔请设时务学堂,在湖南省前期维新中起了一定作用。当时的维新人士也曾评价他“提倡新学,树之先声,可谓良能,用心亦良苦矣”。但是王先谦所主张的只是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而反对涉及封建政治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1898年春,他给吴学竞的信中对学习西方表示了三点意思:第一,西方自然科学及制造工矿技艺都必须学;第二,学西方的目的是于危亡之中寻一条自强自救的出路;第三,但西教西南政法大学均不可学。
经济
王先谦以实事求是的学风,逐渐抛弃了传统儒学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陈腐观念,而以笃实态度投入到富民强国的行列中。面对清廷岌岌可危之势,王先谦提出了振兴工商以富国的主张。这种工商兴国思路,既顺应举国办洋务的趋势,亦符合“异质文化之接触始于物质的规律”,也与当时清廷急切想凭富强以增强御辱能力的愿望相吻合。在创办公司的实践中,王先谦体悟颇多,因此主张民办,提出转变政府行为,采取奖商、护商、兴商的举措。为提高商人积极性,他建议政府对商人“以爵秩奖劝之”。
文化
王先谦学术成就众多,其学术思想也相当广阔丰厚,值得探讨。从他的学术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治学时古今共辙、诸子并蓄、中西兼容,而非仅听一家之言,并且他将考据之学与经世致用之学熔为一体、将江浙学派与湖湘学派冶为一炉,著述不学派,亦不因政治观点不同而于学术上加以取舍,同时他治学严谨,坚持实事求是,实有大家之风。
教育
王先谦先后在云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乡试中担任考官,任职期间不遗余力地搜罗人才。在江苏省任职时,王先谦广筹经费,每次都选拔才子进入书院,并且亲自进行督促教导,给勤奋好读的人奖励激励他们进行读书,成就了很多人才。旧官一律还家,主张思贤让位,岳麓区、城南两个书院所培植出来的人才,尤其的多。其教育主张是:反对空谈提倡实学、学以致用、反对新学、主张教育改革。首先是提倡在传统教育下对国子监进行改革,监生结构应时而变,根据国家实情以及科考后的士子状态对国子监生源结构进行改革,显示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应用。其次是教材选用的审时度势,王先谦根据实事的变化,在儒家经典中寻求办法,净化士子之心,防止其“夷化”。最后提出以留学的方式引进西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先进人才。
人物评价
东海居士徐世昌说:“同光以还,词曹著述之富,陶冶之宏,称葵园无异词。其督教勤恳,士类至今犹乐道之。虽晚遭奇谤,颇颔以终,而直节垂声,遗书传世,足动高山之仰,匪止湘学之光焉。”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说:“门庭广大,博洽多通,根雄厚,实非泛泛涉猎者比。观其文集所载诸书叙录,于学术源流,经说得失,辨析至明,知其了然于学术门径,谆谆以劝学为亟,对于湖湘后劲犹有拥慧清道之功,自是清末一大学者,影响至为深远。”
家族成员
人物故事
据《新世说》记载,王先谦能得江苏省学政职位,乃是因为他贿赂了慈禧的太监李莲英,并且考虑到这件事可能在以后对他的名声造成影响,他便弹劾李莲英张扬跋扈,上疏慈禧请求惩戒李莲英。慈禧不予理会,甚至对王先谦的上疏感到愤怒,于是王先谦被罢官归乡,但他直指李莲英的行为也使得他声震朝野。
后世纪念
王先谦故居在长沙城北菏花池(今属开福区),为其晚年之寓所。
2018年7月9日,《王先谦全集》整理启动仪式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
参考资料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5
..2023-07-05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主持闱场
任国子监祭酒
重新任职
与戊戌事
新政间事
身陷政治风波
晚年去世
人物作品
经学
史学
语言学
诸子学与文学
人物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人物评价
家族成员
人物故事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