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东营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 境域面积1665.6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截至2022年,利津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
利津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境内均为平原,地形为一狭长带状,海岸线长89千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隋朝时,黄河三角洲造就了如今利津的境域,在此设立永利镇,公元1193年,升为利津县。抗日战争时期,利津县是清河区、渤海区的老革命根据地。1944年8月18日,解放利津城战役大获全胜,利津成为
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8月23日,《
解放日报》头版报道利津解放;8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
社论《山东捷报》,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
利津县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省级3处,市级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07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23项。拥有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等景点。
2022年,利津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302.70亿元、增长7.2%,规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19.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2亿元、增长34.8%(同口径),进出口总额达到207.18亿元、增长42.5%。利津县是
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生态文明强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名称来历
因为境内有“永利”和“东津”两地而得名,因利津古城的整体轮廓似一只凤凰,又被称为凤凰城。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利津县地处黄河三角洲,
秦朝之前,今县境东北部为大海,只有西南部为陆地,春秋时期之前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战国时期,属于
齐国境域。
秦至清朝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史称“
西汉”,直到此时,利津境域纳入管辖,归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但境内无建制,之后一直持续到
隋朝,同时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如今利津县域初步呈现。隋朝时期,在此设立永利镇,隶属蒲台县,唐至
北宋时期,属于渤海县,公元1193年(
金朝明昌三年),永利镇升为利津县,隶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这也是利津县名之始,元、明时期,隶属济南府滨州,
清代时期先后隶属济南府滨州、济东道滨州、济南道武定府。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利津县先后隶属
山东省岱北道、
济南道、武定府、山东省、山东省第五专署,1939年,日军在此建立日伪政权,194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革命政权,隶属清河区行政主任公署,1944年8月,利津全县解放,是山东全境解放第一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属
惠民专区行政专署,1958年,
沾化区、利津县合并为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恢复利津县,仍属于惠民地区行政专署,1983年10月利津县划归
东营市,直至今日。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利津县位于
山东省东北部,县域范围为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东与垦利区、东营区为相邻,南与博兴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相邻,北与河口区相邻。南北相距102.5千米,东西相距8.525~25千米,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其中利津县域东北方向有一块飞地,为刁口乡,管辖面积241.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9千米。
地质
县境地处华北断坳济阳凹陷之东部,境内广为第四系掩盖,无
基岩初露。
地层方面,第四系之下发育有太古界、寒武系、
奥陶系、朱罗-白垩系和第三系。构造方面,主要为凸起、凹陷和断裂,陈家庄凸起,位于县境中部,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其南北分布属
东营市凹陷和
沾化区凹陷,滨县凹起的东段也伸入境内。境域内断裂构造发育,活动强度大,并具有阶段性特点。
地形地貌
利津县地形为一狭长带状,位于鲁北平原
黄河三角洲,境内均为平原,地势向西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近黄河处高,远黄河处低,
平均海拔1~10米,最高点位于
北宋镇,为14.3米。有5种微地貌。其中河滩高地占总面积的9.1%;缓岗占总面积的7.9%;浅平凹地占总面积的25.8%;微斜平地占总面积的47.9%;
海滩地占总面积的9.2%。
气候
利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燥
降水少;夏季多雨,时有台风;秋季少雨晴朗;冬季降水稀少,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3.2°C,极端最低气温-16.8°C,极端最高气温40.4°C,无霜期年平均27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47.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30.6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120.0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244.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水利
利津县境内河流分属
黄河流域、
海河流域,自然河流仅有一条为黄河,境内长度74千米,其余河流为人工排水河,共七条,属于海河流域,总长度202.9千米,控制排水总面积1236.7平方千米。
利津县现有水库22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27座,中型水库分别是
汀罗水库、
傅窝水库。其中汀罗水库于1997年竣工,设计蓄水量1007万立方米,调蓄水量2000.0万立方米,为666.67公顷农田提供灌溉,开发荒碱地8000公顷;傅窝水库总库容1471万立方米,可解决周边2.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3666.67公顷农田、草场灌溉用水,200公顷淡水养殖用水。
土壤
利津县境内土壤可分为3个土类,4个亚类,6个土属,62个土种。其中潮土土类分为为2个亚类,3个土属,35个上种。占总面积的62.4%;盐土土类分为1个亚类,2个土属,25个土种,占总面积的36.96;水稻土土类分为1个亚类,1个土属,2个土种,占总面积的0.6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利津县主要矿种是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
石盐资源等。利津县地下油气资源富积,利津油田位于利津县城周围,境内已打油气井3300多口,是
胜利油田的主产区之一。
土地资源
利津县土地130102.7公顷,农用地92062.18公顷,建设用地16252.93公顷,未利用地21787.59公顷。耕地55137.16公顷。林地538.42公顷。
水资源
黄河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
海域资源
县境海岸线长59公里,
潮间带38万亩,滩涂宽阔。由于地处黄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机质多,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
生物多样性
动物方面,利津县的兽类有野兔、
刺猬亚科等,鸟类有燕子、麻雀等,现有浅海鱼类85种,虾蟹类30种,潮间带水生动物71种。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天鹅等。
植物方面,利津县
木本植物有杨、柳等,
经济植物总计41科117种。
利津县现有自然保护地3个(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津县辖区)、为东营王庄地方级森林公园和东营东津地方级
湿地公园),总面积为7680.15公顷。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津县辖区),总面积6775.27公顷,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8.22%。
自然灾害
利津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风灾、雹灾、海潮等,利津县旱灾与涝灾关联密切,大旱平均十年一遇,小旱一年一遇,多年干旱后会出现大涝,较为严重的出现在1962年,春夏大旱,秋季大涝,造成46万亩农田受灾,全县农业减产4成;
黄河在利津县境内实际行水130多年,共计决口改道50多次;冰雹几乎年年都有,较为严重的为七年一遇,1985年冰雹造成3万亩农田绝产;海潮一般发生在初春或秋末,较为严重的出现在1964年,海水浸入内地100多里。
行政区划
利津县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政府驻地为东营市利津县利一路9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利津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64%,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
民族
利津县人口以
汉族为主,占比约99.9%,有
土家族、
满族、
壮族等16个少数民族成分,共236人,占总人口的0.1%。
语言
利津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北方官话,县域内主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纯粹的利津方言,以祖居本地的大部分村镇为主,占绝大多数;二是由外地移居至此的村庄,分布在北部、东北部,以
寿光市、鲁西两只方言为主;三是本地人和外地人混居的村庄,外地方言和利津方言融合,形成了新方言。利津方言拥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句式,例如:这日子一年强的一年(这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瓶子着我扔了(瓶子被我扔了)等。
宗教
天主教于1907年传入利津县,1949年后停止活动;
基督教于1912年传入利津;利津县历代均无
伊斯兰教教徒。1949年后,因干部调转,开始有伊斯兰教徒;利津境内历来没有佛教、
道教组织。
利津县有基督教固定活动处所7个,临时活动点1个,信教总人数338人;无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避席统一的聚会活动。
经济
综述
2022年,利津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30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5亿元,增长5.8%;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为13.9:51.8:34.3。
2022年,利津县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2.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八涨”态势。其中交通通信类价格涨幅最高,达4.6%;食品烟酒类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衣着类价格上涨1.7%,居住类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3%。
第一产业
2022年,利津县农林牧
渔业增加值4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8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30.57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0.21亿元,增长8.0%;牧业产值28.94亿元,增长8.0%;渔业产值13.38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47亿元,增长6.6%。
2022年,利津县森林抚育面积553公顷。肉蛋奶总产量9.85万吨,增长4.0%。生猪、能繁殖
母猪年末存栏分别达到8.23万头、1.45万头,生猪出栏8.49万头。水产品总产量8.62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
渔业养殖产量6.88万吨,减少1.4%。
第二产业
2022年,利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8%,其中,
轻工业增长7.5%,
重工业增长20.6%。重点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6.6%,石油加工业下降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2%,
纺织业增长12.7%,医药制造业增长5.9%。重点产品产量中,原油加工量382.20万吨,下降0.3%;中成药1815吨,增长9.5%;饲料42.39万吨,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
营业收入9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县工业累计用电29.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9%。
2022年,利津县资质以上总专包
建筑企业完成
建筑业总产值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
建筑工程产值增长14.7%;安装工程产值减少15.3%。
第三产业
2022年,利津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3%。其中,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4%,
金融业增长4.3%,房地产业增长2.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2.2%。
2022年末,利津县公路通车里程1961.48公里,其中国省道197.17公里、县道140.12公里、乡道394.05公里、村道1008.37公里、专用路221.77公里。新建改造利一路、津五路等城市道路9.45公里,津潍高铁
东营黄河公铁大桥正式开工,东津黄河大桥工程顺利推进。
2022年,利津县邮政业务总量5110万元,增长4.1%。年末全县
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9万户,互联网用户9.5万户。全年完成
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286处,实现了中心城区及乡镇驻地网络全覆盖。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利津县教育支出达到9.79亿元,增长2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8.4%。成立教育发展促进会,开通运行免费校园直通车,投资5000万元实施支持教育高质量提升一揽子计划,惠及师生1.73万名。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截至2022年,利津县共有各级教育机构67所,其中幼儿园39所、小学16所、普通初中10所、
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拥有教职工3826人,在校学生31857人。其中
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利津县凤凰实验中学为“教育部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本建设项目全国重点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利津县高级中学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校园”“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医疗事业
2022年,利津县总投资12.07亿元的县中心医院新院区、县中医院新院区、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加快建设,与北京301、安贞等医院建立专科联盟3个,建成全市首家“共享智慧中药房”,“三医联动”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家,病床1184张,卫生技术人员1629人。
科技事业
2022年,利津县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5个,高新技术企业、国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0家、49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芪蛭益肾胶囊开发及产业化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兴盛
生物合成智能装备列入省科技示范工程,大东联成功创建全市首个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项目。年末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2453件,比上年末增长22.0%;有效发明专利达241件,比上年末增长23.0%;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总量9件;
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92件;PCT国际专利总量10件。
文化事业
2022年,利津县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进千村乐万家”演出7000余场,承办“沿着黄河来旅行”研学主题线路发布暨首发团启动仪式,吕剧《情满金河滩》入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名单。凤栖园城市书房被评为2022年度山东省“最美城市书房”。
社会保障
2022年,利津县城镇新增就业2917人,其中失业再就业人员148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45人。截至2022年末,利津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7万人、2.4万人、3.14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到61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数达到23.11万人,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5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1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1处、
农村养老院54家,新增养老床位578张,“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在全市率先供暖,率先实现全域公交免费,运营线路里程达到1192千米。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利津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100%,2022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289天,空气优良率80.1%,2023年第一季度,利津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均符合国家标准。
交通
综述
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黄河三角洲腹地、 京津冀连接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交通网络主要由公路、铁路组成,七条干线公路和七条县乡公路构成了利津县的公路交通框架,境内有三条铁路和一处海港码头。
公路
截至2022年,利津县千米通车里程1961.48千米,境内有三条高速通过(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东港高速、
东营-吕梁高速公路);国省道197.17千米(东深线、沾青线、孤阳线、河辛线),县道140.12千米、乡道394.05千米、村道1008.37千米、专用路221.77千米。
铁路
利津县境内现有三条铁路过境,
德大铁路全长256千米,设有
利津南站;
黄大铁路全长216.8千米,是
山东省“四横四纵”骨干货运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津境内长12.5千米,与东营疏港铁路互联互通,设有
利津站;东营港疏港铁路全长114.24千米,是中国最长的疏港铁路,利津境内长97千米,与利津站、德大铁路利津南站接轨。
机场
根据《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2026-2035年,利津县将新建A2级
通用航空机场。
航运
刁口渔港建成于2003年,是利津县唯一的渔港和出海口岸,为三级渔港,建有渔港码头480米,2021年新建系泊码头360米,港池面积6000平方米,停靠船只约100只。
公共交通
利津城区共7条公交线路,40辆公交车;乡村有公交线路32条,共45辆公交车,覆盖全县510个行政村。有客运站一处-利津县客运总站,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21条线路51个班次的途经班车。
人文
综述
利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春秋时期曾以“渠展之盐”著称,抗日战争时期是
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黄河入海新淤地造就了利津县多元的移民文化。
文物古迹
利津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省级3处,市级7处。
南望参古窑址位于利津县
明集乡南王参二村西北3000米,总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是
东周时期烧制煮盐及生活灰、
红陶器皿的窑址,于1975年发现,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提供了实物资料。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张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于利津县明集乡北张村西,面积2090平方米,始建于1963年,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72名
八路军战士,80年代新建一座烈士纪念碑,201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门关遗址位于利津县
汀罗镇前关村,面积1260平方米,是原清河入海口处的关津,
金朝时在这里建有城墙、庙寺,明清时期是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1886年后,铁门关由于
黄河泥沙淤积而废除。201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津县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7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23项,县级82项。同时,实施非遗助力文旅融合金种子工程。
利津水煎包发源于
清代光绪年间,后经过刘明远、刘凤岗父子等人的改进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利津水煎包馅料以肉丁韭菜和肉丁白菜为佳,适宜出锅之后立刻食用,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虎斗牛起源于“耕牛救主”的民间传说,传说耕牛为保护牧童与老虎搏斗,最后老虎和耕牛同归于尽。利津县城大北街村把这段传说以民间舞蹈的形式表演了出来,称为为“虎斗牛”,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节目由“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组成。现为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俗
山东省为孔孟之乡,利津县地处山东北部,文化习俗深受
齐鲁文化、河海文化、移民文化、石油文化等影响,如
春节、
元宵节、二月二等节日与山东其它地区大同小异,在多种文化的融合影响下, 也形成了利津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敲
锣鼓、吹打乐等。
一般在农村较为普遍,村民在节庆时架起锣鼓敲打以示庆贺,较流行的鼓谱主要有“得胜鼓”、“九龙翻身”、“凤凰单展翅”等。敲打锣鼓有许多章法和技巧,演奏乐器包括锣、鼓,配以、镲等击打乐器。各种乐器按鼓谱配合演奏,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民间吹打乐是在利津流行最广的合奏形式,多出现在婚、丧、嫁、娶或是喜庆节日等场合,以前多以合奏形式出现,如今也有多种乐器的
独奏曲目。般以
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分为“大竿”“小喳”, 其它的伴奏和对奏乐器有笙、管子、笛子等。全县有大大小小的班社20余个。
饮食
利津县农业、畜牧业、渔盐较为发达,有“鲁北粮仓”的称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烹技艺,主食以面食为主,当地特产美食有
利津水煎包、盐窝全羊汤等。
利津水煎包始于
清代,为发面煎包,分为荤素两种,经煮、蒸、煎三道工序而成,曾经有句老话:“利津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在清光绪年间,利津就有很多制作水煎包的商户,较为出名的是
盐窝镇尚家村。后经过刘明远、刘凤刚父子不断改进,
水煎包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后利津县的水煎包工艺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皮呈金黄色,香而不腻,酥而不硬。
盐窝全羊汤,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盐窝全羊汤,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发源于利津县盐窝镇,当地居民将外地的烹饪手法结合本地特点,形成了一套羊肉炖、拌、煮的做法。选用当地优质山羊,汤呈乳白色,不腥不膻。
特产
利津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境内土特产品有黄河刀鱼、利津益母草等。
黄河
鲚鱼,
学名刀,又称毛刀鱼,是黄河入海口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每年3月由黄河入海口进入黄河,到
东平湖产卵,产卵之后的黄河刀鱼在麦熟时节返回入海口,此时为捕捞的最佳季节,黄河刀鱼脂肪丰富,肉质细嫩,烹、炸、煎、炒均可。
黄河入河口一带盛产野生药材,以益母草最为有名,其中利津所产的益母草质地优良更为优良。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利津县现有A级旅游景区9家,全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景区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位于利津县
盐窝镇,南起南岭村黄河大堤,北至北岭村,南北贯穿4个行政村,全长5公里。景区按照“一街三区”规划思路,打造非遗文创核心区、花田露营体验区、四贤历史文化区,重点突出非遗、民俗、国学、田园等元素,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文旅标杆。目前已入驻各类非遗项目35项,其中入驻刘氏布偶、
利津水煎包、留年旗袍、黄氏酒坊等省级非遗项目4项。2022年,老街长巷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核心区南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
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位于黄河滩区,全长27.5千米,整体布局为“一带三区六节点”,景区黄河大堤为轴,黄河休闲观光区、黄河文化展示区、黄河生态农业体验区三个功能区,内有和乐园、黄河外滩、东津湿地、龙门湾、印象农庄和西瓜乐园等景点。
利津县智联农创研学工厂
利津县智联农创研学工厂位于利津县凤凰城街道柏茂张村,占地面积1200亩,现有58栋日光温室和2栋智能温室,种植有
尖椒、大小西红柿、
甜瓜、
无花果、
葡萄等,年产绿色果蔬4800吨。
华凤栖林康养基地
凤栖林康养基地位于利津县城北10千米,以王庄沙区林场为基础进行设计建设,规划面积619公顷,是集森林保育、产业示范、林果采摘、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
著名人物
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