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Hypothermia)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大脑、心肺等主要生命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的病症。一般来说,如果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就是医学上的失温。
预防失温的方法包括防风保暖、补充体能等,治疗的方法包括科学保温和复温、酌情补充热量、医疗救护等。
病因
失温主要是由环境低温、潮湿引起的,和保暖措施缺失有直接关系。是否失温取决于身体产热、保暖的能力和散热的速度,衣物湿寒、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等均可引起失温。
临床表现
失温症状在不同温度时呈现不同的症状,失温程度主要分为轻度失温、中度失温和重度失温。
轻度失温
人体温度在35℃-32℃时,处于轻度失温,浑身可能出现颤抖,意识清醒但缺乏自我照护能力。
中度失温
人体温度在32℃-28℃时,颤抖症状可存在或消失,出现精神障碍,如反应会变慢,但尚有意识。
重度失温
重度失温时,人体温度小于28℃,人的意识变得模糊甚至无意识,不再颤抖,但有时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严重时会出现
心脏性猝死。
预防措施
1、注意内衣的选择,大量出汗也会引起失温风险,棉质品内衣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需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
2、注意衣服的增减,在徒步时穿着过厚,往往没走多远浑身就被汗水打湿,导致失温。出发时应该穿一件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在休息时加穿保暖衣物,避免着凉和失温。
3、注意防风保暖,在寒风中出行,暴露在外的身体器官过多,面临的风速过大,身体热量会加速散失,需要带好防风保暖装备,如帽子、手套、防风衣等。
4、注意补充体能,不要让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可以有效避免失温。
救援方法
基本原则
科学保温和复温:将患者转移到避风场所,或就地扎营保存体力;尽快给患者加穿或覆盖衣物、棉被、保温毯等,如果衣服被汗水、雨水、雪水等浸湿,需要为其换掉,减少机体热量继续流失;轻度失温时,可以适当运动增加热量,但如果体温持续下降须立刻停止运动并且向周边求助。
酌情补充热量:通过取暖装置来保温和复温;饮用热水,食用含糖流食来复温;在患者核心区域加温,如在患者腋窝、颈部和腹沟放置热水袋,如果患者不能恢复体温,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方式提高患者体温。
医疗救护:体温小于31℃ 时,使用医用加温装备复温,升至32℃时可通过补充热量和加穿衣服等措施复温,表皮温度达36℃左右即可。
分类救治
轻度失温:间接外部复温,换掉湿冷衣物,使用保温毯、含糖饮料口服补液为主。
中度失温: 使用电热或机械力温暖的空气毯间接恢复温度, 并采用常规无创复温治疗(静脉输注温暖液体,吸入温暖加湿
氧气)主动恢复温度。
重度失温:主动内部复温。 以静脉输入预温液体、吸入温暖加湿氧气、
膀胱和胃复温,少数情况下可使用胸腔或腹膜灌洗、中央动脉-静脉或静脉-静脉复温体外循环、透析为主。患者脉搏和心跳不再跳动时,需要对其心脏复苏急救,甚至心脏按摩。
注意事项
此外,需要避免给失温患者饮酒,酒精能刺激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主观上感觉暖和,但会加速身体热量的散失。避免将外界辅助热源用于四肢,温暖四肢会加速主躯干部位的温暖血液流向四肢,带走热量,导致核心部位热量加速散发,应该将辅助热源放置主躯干和头部。避免在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缓慢和轻微时对其动作过大,易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不可采用滚烫的辅助热源,会导致患者被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