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
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境内高校
贵州中医药大学(英文名: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贵州中医药大学最早创建于1965年,前身为贵阳中医学院,1978年,该校开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贵阳中医学院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12月接管成立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设有19个直属学院(部),37个本科专业。有在校学生211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757人,博士研究生100人,专任教师1441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7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历史沿革
贵阳中医学院建院初期(1956-1966)
1956年,贵阳市中医医院成立。石玉书担任院长,李金生任总书记。
1965年8月,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贵阳市中医医院,贵州省卫生厅干部进修学校以及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合并并成立了贵阳中医学院。
“文化大革命”停滞时期(1966-1977)
1966年,建校不到一年的贵阳中医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开始了长达6年的停滞。期间,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难以正常开展。
1972年,根据教育部的指示,贵阳中医学院开始恢复招生。到1976年为止,共招收了5届中医专业工农兵学员。
1975年,贵阳中医学院开设中药专业,开始招收中药专业工农兵学员,学制为3年。
贵阳中医学院发展时期(1978-2018)
1978年,贵阳中医学院增设了中医研究班,招收工作8年以上的大专专业的中西医在职干部,并在1979年开始招收中医研究生。
1981年,贵阳中医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贵州省中医研究院、贵州省中药研究所合并组成贵州省中医研究院后整体并入贵阳中医学院。
2002年3月,滇黔桂石油技工学校(创办于1978年)整体划归贵阳中医学院。
2005年,贵阳中医学院被评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2007年,贵阳中医学院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2009年,贵阳中医学院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
2011年,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
2012年,贵阳中医学院获批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集中示范性培训基地。
2015年,贵阳中医学院的“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
201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11月,通过中药学专业专业认证。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期(2018-2024)
2018年12月,贵阳中医学院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年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被评为国家节能示范单位。
2021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3年12月接管成立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设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37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441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724人,高级职称740人。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金师14人,国贴、核心、省管、省名中医等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3个。有硕导984人、博导51人、兼职博导39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4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37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7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获批省发改委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项目”。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研究生工作站5个、研究生导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计划项目5个、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5个。
2019-2023年以来,学校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项、省级金课6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7项、省级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课题35项;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72部,其中主编101部,副主编221部;学校教师副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参编的《中医诊断学》等6部教材获一等奖1部、二等奖5部。 
截止时间2024年5月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英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机构开展中医药培训;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于1965年创建,截至2023年9月,馆舍总面积达20486.04平方米,拥有8个大型阅览室,阅览座位3000个。馆藏图书纸质图书181.00万册,电子期刊87.82万册,学位论文289.53万册,音视频36500.0小时。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办了《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和《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两个期刊。
创刊于1979年的《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贵州省唯一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辟有学术探讨、专家经验、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观察、民族医药、护理研究、教学研究、文献综述、计量分析、调查研究、其它等栏目。曾获中医院校学报评比优秀奖、贵州省教委暨贵州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学报编辑优秀奖及一等奖、二等奖等多次奖励。
创办于1984年的《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原名《微量元素》,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微量元素学科专业期刊。集理论研究、临床应用、预防医学及教学实践经验于一体。包括了微量元素研究的各行业、各学科与前沿、交叉多学科,全面报道与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关的研究项目、科研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是我国微量元素学科的重点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6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
截止时间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近五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承担科研项目20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持续保持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十名。获省部级成果奖4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得专利授权884项,出版专著613部。
学校排行
在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贵州中医药大学位列全国第63名,全国参考排名444名。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明志、笃学、力行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增厚美德,追求至善。
明志: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意思是坚定信念,明确志向。
笃学:出自《三国志·孙瑜传》: “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意思是治学严谨,学有专精。
力行:出自《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勇于实践,学以致用。
校徽
贵州中医药大学校徽主体部分为中国传统书法九叠篆 “中”和“医”二字组合体成一个“贵” 字的形象,三字合一,主体色采用中国红,与新校区建筑物基色相一致,与太极图共同构成传统文化内方外圆的形态,形成“贵中医”三字,体现贵州中医药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传统文化特色,追求凝聚团结氛围,着力创新开放发展的理念和目标。代表着“贵州中医药大学”。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贵州中医药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
花溪校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栋青南路
甲秀校区: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东路50号
现任领导
截至时间:2024年12月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截至时间: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2005年,贵阳中医学院被评为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2007年,贵阳中医学院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2009年,贵阳中医学院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
2011年,贵阳中医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
2012年,贵阳中医学院获批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集中示范性培训基地。
2016年,贵阳中医学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9年2月,贵州中医药大学被评为国家节能示范单位。
2020年12月25日,贵州中医药大学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4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4-25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4-25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贵州中医药大学招生信息网.2024-05-30
现任领导.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4-27
校训校徽.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4-27
贵州中医药大学章程.贵州中医药大学.2024-05-31
贵州中医药大学章程.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4-27
贵州省高等学校校史汇编.超星数字图书馆.2023-05-01
高校通升学数据库.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1
国医大师刘尚义.贵州中医药大学.2024-05-23
国医大师,贵州再添一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4-05-23
杨 柱-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2
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2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2
贵州中医药大学一流课程.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2
贵州中医药大学一流专业一览表.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3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3
馆情总览.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3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知网.2023-05-03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中国知网.2023-05-03
贵阳中医学院科研平台一览表.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3
贵州中医药大学.软科排名.2024-04-20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潘攀等任免职的通知.今日头条·鲁中晨报.2024-12-31
国医大师刘尚义.贵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贵阳中医学院建院初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停滞时期(1966-1977)
贵阳中医学院发展时期(1978-2018)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期(2018-2024)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师资情况
学科建设
教学情况
学校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学术期刊
科研平台
学术成果
学校排行
校园文化
校训
校徽
校区情况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