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物理学 Olympiad,简称IPhO)是国际中学生的物理大赛。竞赛通过组织全球性的中学生物理竞赛,推动学校
物理教育国际交流的进程,强调了物理学在科技和青年普及教育中的不断增重。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每年举办一次,第一届于1967年在波兰华沙举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已成功举办近30年,得到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
欧洲物理学会(EPS)的肯定。由于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推动物理教育发展和促进国际交流方面的贡献,国际物理教育于1991年10月向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颁发了永久性的铜质奖章,轮流由举办国保存。2024年7月28日,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在伊朗伊斯法罕闭幕。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由会员国轮流主办,每国派出一个代表队,代表队由5名学生选手和2位领队组成,观察员也可随队。竞赛题目由参赛国家提供,主办国家负责命题;学生根据竞题,解答理论及实验性问题。学生表现成绩优异可获得赛事的金、银、铜牌或荣誉奖项。
发展历史
1967年,首届IPhO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这届赛事由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牙和财罗马尼亚参加。第2届IPhO于1968年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举行,前苏、东德和南斯拉夫等国组队参加,参赛国增加为8个。第3届IPhO于1969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举行。1972年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举办第6届赛事,法国和古巴参加。在1981年,越南参加了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办第12届IPhO。1985年,南斯拉夫举办第16届赛事,加拿大参加了竞赛。1986年,第1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与美国正式参加竞赛。到了2017年在印度尼西亚日若举行的第48届IPhO,参赛国达到了8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选手上升到395名。
IPhO经过近50年的举办,它的作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欧洲物理学会(EPS)所肯定。鉴于IPhO在促进物理教育进步和推动国际交流上所取得的成绩,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1CPE)于1991年10月向IPhO颁发了永久性的铜质奖章,轮流由举办国保存。
竞赛介绍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设立了由参赛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委员会。根据竞赛章程,IPhO旨在增进中学物理教学的国际交流,通过竞赛促进物理学科的课外活动,增进各国青少年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同时,IPhO还帮助参赛者发展物理方面的创造力,以及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每年举办一次,由各会员国轮流主办。国际委员会由各代表团团长和一名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其任务是公平合理地评阅试卷,监督章程的执行情况,并决定竞赛结果。
每个参赛国家应派出一个代表团,通常由最多五名学生(参赛者)和两名陪同人员(代表领导)组成。参赛者应为普通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即那些不被视为大专的学校)。在比赛当年完成学校考试的学生,只要尚未开始大学学习,便可成为该团队的成员。参赛者的年龄在比赛当年的6月30日不得超过20岁。
赛事章程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每年举办一次,由各会员国轮流主办。国际委员会由各代表团团长和一名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其任务是公平合理地评阅试卷,监督章程的执行情况,并决定竞赛结果。
参赛规则
每个参赛国家应派出一个代表团,通常由最多五名学生(参赛者)和两名陪同人员(代表领导)组成。参赛者应为普通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即那些不被视为大专的学校)。在比赛当年完成学校考试的学生,只要尚未开始大学学习,便可成为该团队的成员。参赛者的年龄在比赛当年的6月30日不得超过20岁。
代表团团长必须是物理学专家或物理教师,能够胜任比赛中的问题解决。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因此,每位团长应具备英语交流能力。代表团团长有责任将比赛问题翻译成参赛学生所需的语言。
竞赛一般于每年7月举行。竞赛分两天进行。第一天进行3道理论计算题竞赛,另一天的竞赛内容是1—2道实验题。中间有一天的休息。参赛者可使用计算尺、不带程序编制的计算器和对数表、物理常数表和制图工具,但不能使用数学和物理公式一览表。
参赛费用
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者根据计划确定代表团的到达和离开日期,以及从其所在国家或地区出发的地点。组委会承担各代表团在抵达日至离开日期间与竞赛相关的费用。
赛事竞题
竞赛题目由参赛国家提供,主办国家负责命题。赛题在竞赛前须严格保密。竞赛内容包括中学物理的四个部分:力学、热力学与分子物理学、光学与原子和核物理学、电磁学。解题要求使用标准的初等数学,而不使用高等数学。
奖项规则
主办国负责制定评分标准并指定评卷人。每题满分为10分。各代表团团长还需对其团员竞赛卷的复印件进行评定,最终通过协商确定成绩。
理论考试的总分数为30分,实验考试的总分数为20分。竞赛组织者应确定在考试中如何分配分数。在初步评分(与代表团领导讨论评分之前)之后,组织者将根据以下规则为金牌,银牌,铜牌和荣誉奖设立最低标准(以分数表示):
1.金牌应授予8%的参赛者。
2.金牌或银牌应授予25%的参赛者。
3.金牌,银牌或铜牌应授予50%的参赛者。
4.应向67%的参赛者颁发奥林匹克奖章或荣誉奖。
5.得分最高的参赛者(绝对优胜者)除获得金牌外,还将获得特别奖。
与上述百分比相对应的最小值应四舍五入。如果国际委员会成员中有一半或以上赞成,则建议的最低要求应视为已通过。仅获得参加证书的候选人的结果应在国际理事会成员和获准出席会议的人员的严格掌握之中。
赛事机构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的权威机构是由各国领队和教学领队(在中国也常译为副领队)组成的国际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主办国的一名代表担任主席。在每届赛事开幕式后的第一次领队会上,当主办国的代表(通常是该届组委会的执行主席)在其座位上对着话筒发言时刻,本届国际委员会正式成立。讲台上的那个席位也因此自然成为主席专座。
权限和职责
国际委员会有权对竞赛章程和考纲提出修改意见;对东道国准备的理论考题进行有限选择,并对理论、实验考题及评分标准提出修改意见;确定竞赛结果的名次;以及选定未来各届竞赛的主办国。委员会的决议通过简单多数举手表决,各国领队和教学领队的投票权利均等。至今尚未发现有代表队的领队和教学领队的票分别支持不同的“阵营”。在表决中,若赞成票与反对票相等,主席票所在的一方将获胜。这是主席唯一的权威,尽管其实施的概率极低。通常情况下,闭幕式之前的最后一次领队会议结束时,本届国际委员会自动解散。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秘书处的设立
随着参赛国数量的增加,两届赛事之间需要协调和处理的事务也不断增加。为适应这种情况,1983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1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期间,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Gunler IJnd博士提议建立常设性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秘书处”。该提议被采纳,并迅速推选波兰科学院的Waldemar Gorzkowski(高日科夫斯基)博士为秘书,任期5年。高博士当选后,为IPhO做出了贡献,参赛国从第14届的16个扩大到第28届的55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个人努力。为分担秘书的部分工作,后来又增设了一名副秘书。IPhO的秘书职位均为无薪职务,无论是秘书长还是副秘书长,除非他们兼任本国的领队或教学领队,否则不能成为国际委员会的普通委员。
赛事流程
2024年7月22日,第5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在伊朗伊斯法罕市的伊斯法罕理工大学正式开幕。本届赛事行程安排从7月21日持续至7月29日,共计9天。具体安排7月21日:各参赛队伍抵达伊斯法罕并完成登记注册,第二天赛事举行开幕式。赛事第三天,上午进行实验考试,晚上主办方安排晚餐。在7月24日至25日上午,赛事进行理论考试。7月25日下午至7月26日,主办方安排游览观光活动。7月28日,赛事第八天,举行闭幕式暨颁奖典礼。7月29日是赛事行程最后一天,参赛相关人员返程。
赛事大纲
介绍
教学大纲的目的
大纲列出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可能使用的主题。
赛题性质
赛题着重测试参赛者的创造力和对物理学的理解,而非数学技巧或解题速度。
赛事的数值使用国际单位制(SI)或国际单位制官方认可的单位。
理论技能
理论技能包含力学、电磁学、震动与波、相对论、热力与统计物理学等。
力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特性,通过速度和加速度描述,包括恒定加速度运动、刚体旋转等。
静力学关注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涉及质心计算和平衡条件分析。
动力学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运动,考虑惯性和非惯性参考系的影响。
天体力学研究天体间引力作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律分析天体轨道。
压力,浮力,连续性定律。伯努利方程。表面张力和相关能量,毛细管压力。
电磁学
电学研究电荷、电流及其守恒,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描述电路行为。磁学探讨磁场、洛伦兹力、安培力及毕奥-萨伐尔定律对电流的磁场影响。大纲知识点涉及麦克斯韦方程的积分形式、物质与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电路等。
振动与波
振动与波涉及到单振荡器、波、干涉和衍射、电磁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几何光学与光度学以及光学器件。
相对论
相对论探讨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同时性的相对性、洛伦兹变换、质能关系、速度叠加、光子的相对论多普勒效应以及能量动量守恒。
量子物理
量子物理主要涉及到概率波和物质结构。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大纲内容涉及到经典热力学、热传递与相变、统计物理学这三点内容。
实验技能
介绍
实验问题应侧重实验创新,任务不应过于详细,理论任务只涉及装置原理,无需复杂计算,测量次数不宜过多。
安全
学生要了解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安全规则。如果实验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则应在赛题文本中有相应的警告。要避免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实验。
测量技术和仪器
学生要熟悉卡尺、秒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复杂设备如示波器、计数器等不作为主要考题。但如果使用这些复杂设备,必须向学生提供相应说明。
精确度
实验中,需意识到仪器可能影响结果,应用多周期测量、减少噪声等技术提高精度。为确定函数依赖性,数据点应匹配函数特征标度。最终结果与不确定度用合理有效数字表示并正确舍入。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识别误差源,合理估计实验不确定度,区分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通过重复测量减少随机误差。用线性近似、模数加法或毕达哥拉斯加法计算测量值的绝对和相对不确定度。
数据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变量和线性拟合,将相关性转化为线性形式,利用图形或计算器统计功能找到线性回归参数(斜率、截距及不确定性)。选择最佳比例,使用误差条绘制数据点。
数学
数学这节大纲包含了代数、函数、几何学和立体几何、向量、复数、统计、微积分、近似和数值方法等要点。
代数
代数涉及因式分解、公式简化、线性方程组解法、二次及双二次方程求解、方案选择及算术、几何级数求和。
函数
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多项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三角函数的角和公式及解简单方程。
几何学和立体几何
几何学涵盖角度度量(度、弧度)、内错角、外错角、对顶角等性质。识别相似三角形,计算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的面积,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了解内接角、中心角性质,熟悉泰勒斯定理及三角形的中心与质心。学生需熟悉圆锥曲线的性质,包括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
向量
向量运算包括向量和、点积、叉积及其性质。涉及二重叉积、标量三重积和矢量时间导数的几何解释。
复数
复数的基本运算包括和、乘、除,实部和虚部分离。复数可用代数、三角和指数形式表示,二次方程的复根及其物理意义。
统计
概率计算为事件频率或物体数量的比值,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及组平均值标准差的计算。
微积分
求解初等函数的导数,包括和、积、商和嵌套函数。积分为微分的逆过程,涉及定积分、不定积分及换元法。理解导数和积分的几何解释,掌握梯度概念。
近似和数值方法
使用泰勒级数进行线性和多项式逼近,方程线性化。摄动法用于修正未摄动解,梯形法或加矩形法用于数值积分。
历届赛事
上述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