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
武侠小说作家
还珠楼主(1902年4月6日—1961年2月21日),原名李善基,后更名李寿民,解放后又改为李红,重庆长寿人,现代武侠小说作家京剧编剧大师。
还珠楼主1902年出生于长寿县,幼时随父亲读书,后随其家庭教师王二爷上峨眉山习武。后还珠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当过奉军副司令徐树铮秘书,也当过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的秘书,后又转入天津邮政局工作。1933年发表第一部武侠作品《蜀山剑侠传》,一发表便洛阳纸贵。1942年2月,还珠因拒绝和日寇合办刊物入狱两月。新中国成立后,还珠楼主先后担任上海天蟾京剧团总编导、中央军委总政文化部京剧团编导等职务。1951年5月,还珠楼主发表声明停止武侠小说创作。1958年5月,还珠楼主改编的传奇小说《十五贯》出版。1961年2月18日,还珠口述完历史小说《杜甫》。21日,还珠楼主逝世于北京西单皮库胡同29号寓所。还珠楼主一生创作的文艺作品多达4000多万字,他以武侠小说闻名,共有36部武侠作品问世。重要作品有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蛮荒侠隐》,言情小说《轮蹄》、尚派名剧《汉明妃》长篇传记小说《杜甫》等。后世收集和整理还珠楼主大量的佚作影印件,散文和十八首旧体诗,并出版为《还珠楼主散文集》。
还珠楼主、宫白羽等人将平江不肖生等人奠定的神怪武侠小说风格、技击武侠小说风格、儿女侠情小说风格,发挥到极致且自成一家,被后世称为“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对金庸古龙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等后世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有启迪之功。2004年,还珠楼主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人物生平
才华初显
还珠楼主家族自明初从湖北麻城孝感乡入川落籍长寿后,代代读书学礼。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家族逐渐繁衍成长寿第一望族。长寿凤岭街李氏家族人才辈出,明清两代祖上共有11位进士。这样的家学渊源对还珠楼主的学识涵养具有很大影响。还珠楼主父亲李元甫,清代光绪年间曾在苏州市为官,因为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里,以教私塾为业。母亲周家懿出身涪陵周家,涪陵周家是当地的第一文化家族,其母颇有文化底蕴。
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902年4月6日),还珠楼主诞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里。在父母的调教下,还珠成长极快,五岁便能吟诗,九岁时作了一篇五千言的《一字论》,惊动川东。县衙特送了一块金匾上书“神童”。由此可见,还珠楼主天赋聪慧、加之父母双亲的精心培育,在学业上远超同龄人。
少随父游
1912年,还珠楼主10岁时,祖母去世,父亲领他到成都市奔丧随后便随其家庭教师王二爷上峨眉山习武。练过太极拳、少林拳、五式梅花拳,还跟峨嵋山道长练过气功。此后八年间三上峨嵋、四登青城山,为日后写以峨嵋、青城等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埋下了种子。
据还珠楼主自传小说(有争议)1916年底,还珠楼主全家从故居四川长寿县迁至苏州市的养育巷,在这里他邂逅了影响他日后创作的初恋文珠。
北上谋生
1919年(有争议,采用传记《还珠楼主前传》中对还珠自传小说的考察结论),还珠父亲李元甫逝世,还珠随母奔丧。父亲的离去让年少的还珠开始需要承担家庭的重任,还珠决定辞母北上。
1920年,18岁的还珠随母亲到苏州安顿弟妹,与文珠依依惜别后赴京谋生。到京城后借住堂姐家中,随后入《晨报》馆工作,之后又成为了北洋政府内务部新设立议政奖券处的小办事员。在此期间,因工作空洞,同事俗不可耐,还珠把更多时间花在钻研佛经与道篆,深入到五行轮回。
(时间有争议)后还珠楼主从军,担任胡景翼记室(秘书)。随后还珠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当过奉军副司令徐树铮秘书,也当过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的秘书,后又转入天津邮政局工作。
曲折创作路
1932年还珠楼主与孙经在天津日租界与法租界交界处的秋山街14号新居结婚。
1932年7月1日,还珠楼主在《天风报》开始连载《蜀山武侠传》,次年4月《蜀山剑侠传》开始以分集单行本方式发行。同年10月,还珠楼主第二部武侠小说《蛮荒侠隐》在天津市《大报》创刊号开始连载,描写西南边疆地区的奇闻异事。正如早期《蜀山》受《江湖奇侠传》影响颇深,《蛮荒侠隐记》亦有《奇侠精忠传》的影子。与此同时,《蜀山剑侠传》第二集发行。1934年10月,还珠楼主再撰《紫电青霜》,与《蛮荒侠隐记》相表里,同写西南崇山峻岭之间的异迹奇俗。但还珠楼主的大胆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935年5月,剑侠小说《青城十九侠》在《新北平报》连载,作家才理顺思路,不再一味追求描写西南边疆地区的奇情异事,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融会来构建“蜀山”的宏大格局,此时还珠楼主的创作才真正走向成熟。
七七事变后三年,还珠楼主忧患时局国难,创作陷入低潮。
1942年2月,因汉奸伪华北广播协会会长(原北平市市长)周大文等曾劝诱还珠楼主出任伪职,合办刊物,遭还珠楼主拒绝。日寇以还珠“涉嫌重庆分子”抓往宪兵队沙滩(红楼)人犯羁押所鞭打,用酷刑。在种种折磨下,还珠楼主始终不屈。同年4月下旬,还珠楼主保释出狱。
1942年被捕后,牢狱和醢刑的折磨,并没有摧毁还珠楼主的意志,反而坚定了他出狱后迅速展开蜀山开府的宏大画卷的决心。还珠楼主出狱后的两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形成了一个小高潮。但是由于抗战进入后期,北平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写小说已不能为作家提供生活保障,1944年1月出版两集《天山飞侠》之后,还珠楼主不得不只身南下,到上海市谋生,其武侠小说创作一度中辍两年半之久。
抗战胜利后,他再次到上海,正气书局的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而是留在上海写作。于是,还珠楼主住进上海老垃圾桥北面,并坚持写到1948年。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还珠楼主的创作激情,从1946年8月到1948年底,仅两年半不到还珠楼主便创作了59集小说,创作态势可谓“爆发”。这次爆发的直接效果,大众层面上是体现为1947年上海滩出现的“还珠热”,学术层面上体现在1948年10月至12月《宇宙》杂志以三期篇幅连载徐国桢的《还珠楼主及其作品的研究》。
暮年转型
从1949年到1951年,还珠楼主写作出版了《女侠夜明珠》等十多部武侠小说。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文艺方向和文艺制度逐渐确立。为了在新时代中寻求自身作品的书写价值,民国时期从事通俗小说写作的作家们纷纷主动开始创作转型。在国家整顿文化市场的背景下,还珠楼主急需在新时代获得一个合法身份,而不是一个被污名化甚至丑化的武侠小说作家。他后期所写的一系列小说经常插入抨击土豪恶霸或封建专制的长篇大论来表达弃旧迎新的叙事目标。此外,还珠楼主改名为李红,这个颇具特色的名字体现了他的创作转型与身份重构密不可分。1951年5月,还珠楼主正式发表声明停止武侠小说创作,并于1956年在报上写过关于神怪荒诞小说的公开检讨。
1950年秋,上海天蟾京剧团重建,还珠楼主受聘担任总编导,住在上海天蟾舞台三楼一间斗室,创作了《白蛇传》《岳飞传》等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京剧作品。
1952年,还珠楼主回到北京,任中央军委总政文化部京剧团编导,兼尚小云剧团、张君秋京剧团编导,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几年时间中先后创作、改编了《南山化蝶》《李岩之死》《与人合作》等数十本剧本,同时写有《岳飞传》《大侠郭解传》《大侠剧孟》等长篇小说。
1954年初,总政京剧团撤销,大部分演员转入宁夏京剧团,还珠留在北京翻阅史料,准备将岳飞一生和《史记·游侠列传》写成章回体小说。
1958年5月,还珠楼主改编的传奇小说《十五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初版发行,这部作品体现了还珠楼主等民国时期从事通俗小说写作的作家在新时期创作的特点: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备明确书写价值的题材进行创作以满足新时代的文艺要求。然而,由于固有的写作习惯,转型后的作品仍会表现出旧派通俗小说美学风格。6月,《文艺学习》月刊刊登《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一文,还珠楼主读后默然。次日清晨突发脑出血,送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抢救脱险。然而因脑溢血造成左半身偏瘫,还珠生活不能自理,由此辗转病榻两年半有余,全靠夫人精心照料。
1961年2月18日(病逝前三天),还珠楼主口授完历史小说《杜甫》。21日,还珠楼主逝世于北京西单皮库胡同29号寓所。
主要作品
小说
资料来源:(因是连载,出版多为单集出版,以上多收录完整出版或第一集)
小品
资料来源:
剧本
菜谱
1946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发行还珠楼主所撰写的《名菜谱》。
创作特点
儒释道三教合流
徐国桢是如此看待还珠楼主笔下的剑侠的:“还珠楼主所创造的小说人物,在行为上可说如下:本来是老子庄子一般的襟怀,可生就了释迦牟尼的两只眼睛,却是替孔子孟子去应世办事,于是儒释道混成一体。”这在还珠的小说中具体体现在人物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比如《蜀山剑侠传》中的峨眉派剑侠,追求得道成仙。他们凝炼元神、隐逸山野,体现了道家出世思想;同时也惩恶扬善,不姑息邪恶妖人,体现了孔孟思想。剑侠们看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并相信恶人有改正的可能。这些理念构建了还珠楼主对剑侠精神的塑造——儒释道一体。《长眉真人传》中的修道人申无垢遵守儒家伦理,用高洁性行和坚诚意念感染着前世作恶多端的丈夫邓隐。夫妻二人积极入世为百姓御灾除害,展示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在此过程中,申无垢帮助丈夫度过八十三年苦难,体现佛道两家善恶因果观点。
扩大化的生命意识
还珠楼主的小说中,主人公追寻生命的价值,并将其与永生联系在一起,他们可以通过修仙实现从凡人到神仙的转变。为此,还珠楼主摒弃了中国传统神魔小说中天庭、人间和地狱三个空间并置,三位一体的模式。在还珠楼主的小说世界中,仙人在山顶,凡人在山下,二者共处于一个空间内。这种模式打破了凡人与神仙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为凡人成仙埋下伏笔。还珠的眼光并不局限在人类身上,他的眼光放到整个天地间,所有有意识的生物都有可能飞升成为神仙,无论是飞禽走兽、水族植物等各类生灵只要潜心向道就能实现这一目标。他认为生命不仅存在于人类身上,而是宇宙万物的普遍特质。他的视角超越了个体人的限制,并具有与天地合一之意。还珠楼主的“修仙”理论饱含了还珠对于生命的独特信仰,即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这种超越需要个体生命漫长而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通过人对自身的不懈完善才能实现而这种完善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超越自我的锐意进取则包含了还珠楼主对于生命的积极态度。
文笔华丽善于写景
还珠楼主的文笔极为优美华丽,他笔下的景物充满诗情画意他擅长从各个角度进行精描细绘,尤其描写雄奇险怪的自然风光,动辄上千字,令人心生向往。比如他笔下的世外桃源:山头上一片平地,两边芳草成茵,繁花如绣。当中玉石甬道,又宽又长,其平如镜。尽头处,背山面湖,矗立着一座宫苑,广约数十万顷。内中殿阁巍峨,金碧辉煌,飞阁崇楼,映于灵峰嘉木、白石清泉之间。这段话不仅可以体现还珠丰富的想象力,还直接展现了还珠华丽优美的文笔和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也只有这种驾驭文字的能力才能配合还珠瑰丽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个世外桃源。他的古典文学修养也体现在小说回目上。如《蜀山剑侠传》第一回回目为:月夜棹孤舟,巫峡猿啼登栈道;天涯逢知己,移家结伴隐名山。回目对仗工整,并且选取月夜、孤舟、巫峡、猿啼、栈道等富有蜀山特色的意象,耐人寻味,典雅工丽。
人物关系
父母
父亲李光乾,字元甫,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举人。曾游宦西南各省,逐日有记,于风土人情、文物掌故记叙甚详。)1910-1913年间任江苏巡抚衙门文案、丹阳市奔牛镇厘捐局长、六合县知事,到知事任未满一年1914年病故于六合。李光乾的逝世是还珠楼主北上京津谋求发展的转折点。还珠楼主于父亲逝世之后匆匆北上,实由于李光乾生前的安排。李光乾虽为官于江南,但人脉资源主要在北京,既有亲人,又有故旧。
母亲周家懿出生于仕宦家庭,颇具学养,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对长子还珠楼主十分苛求严责。
初恋
还珠楼主在苏州市时结识初恋文珠,后文珠不幸堕入风尘。还珠楼主念念不忘这段情缘,她的夫人孙经洵知道还珠与文珠这段前缘,对还珠的心境十分同情,也十分感叹文珠的悲惨命运,便建议他用了“还珠楼主”这个笔名。
妻子
相知相爱
因同乡情谊,且还珠楼主书法不错,大地主孙仲山聘请还珠楼主到家里做家庭教师。在日常相处中,还珠楼主与孙家二小姐孙经洵互生情愫。
艰苦抗争
两人秘密恋爱,但大家长孙仲山还是发现了此事,他反对两人恋情并表示两人分手他愿意提供金钱或资助,但还珠拒绝了,于是他辞掉了还珠。但这并没有阻断还珠和孙经洵的来往。当孙仲山发现了珠海,父女产生了摩擦,此日清晨,孙经洵出走,这在孙公馆引起了轩然大波,盛怒中的孙仲山让黑道找还珠楼主的麻烦,黑道人物设下了鸿门宴,被还珠楼主巧妙化解。孙仲山又重金买通英租界工部局,把还珠楼主投入监狱。段茂澜得知后,设法营救,经他从中斡旋,还珠楼主被释放。但孙仲山依旧不甘心,他以“拐带良家妇女”为罪名,又把还珠送进监狱。在开庭的那一天,孙二小姐出庭质问原告,帮助还珠楼主打赢了官司,1932年两人结为连理。
夫妻恩爱
婚后还珠楼主称妻子为二小姐,十分尊重她。两人夫妻情深,孙经洵身材矮小,而旧时戏园子里观众座椅都比较高,如果腿短两只脚只能悬着容易累。因此每次陪妻子看戏时,还珠楼主总是把自己的左脚伸出去让妻子踩着来给她垫脚。这个动作成为了他的习惯,并且即使夫人不在身边去北京探亲,还珠楼主和孩子们去看戏时也会习惯性地伸出双脚。
膝下子女
还珠楼主膝下有子女七人:李观承、李观芳(女)、李观贤(女)、李观鼎、李观淑(女)、李观洪、李观政(女)七人。
李观洪,还珠楼主的小儿子,曾供职于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是一位资深的物理专家。
李观政,还珠楼主的小女儿,曾任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现任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
友人
1921年,酷爱戏剧的还珠楼主与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结交进而结拜为兄弟。不久提议“文戏武唱”,促使尚派艺术更上层楼,后又为其新编《汉明妃》剧本。此后,实际上成为尚小云的特约编剧,陆续编写了《北国佳人》(一名《墨黛》)《卓文君》《林四娘》《青城十九侠》等新剧目,供其排演。
同年,因任天津警备总司令傅作义中文秘书,还珠楼主与傅的英文秘书段茂澜(字观海,1899-1980,段祺瑞侄子,英国留学生)一见如故,义结金兰。此后,段茂澜多次帮助还珠楼主。为纪念段茂澜恩德,还珠长子取名观承,字怀海。
成就影响
还珠楼主对武侠小说有承上启下之功,他与宫白羽等人将平江不肖生等人奠定的神怪武侠小说风格、技击武侠小说风格、儿女侠情小说风格,发挥到极致且自成一家,被后世称为“北派五大家”,且对金庸古龙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等后世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有启迪之功,因而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大师。因其武侠领域的贡献,还珠楼主和巴清、谯定也被誉为长寿三贤,是长寿文化的杰出代表。
1932年武侠小说面临作家创作热情低落、主流政治和文化的多重挤压下在,武侠生态面临断崖式抉择,旧有的武侠小说传统断裂,新的武侠小说知识体系迫切需要建立。此时还珠楼主以长达20年之久、约1700万字总字数创造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武侠元素,并形成完整体现“武侠知识体系”的良好范本。他摒弃前一个时代留下来的痕迹,吸取了1920年代的武侠小说类型元素,精通佛典道藏、医卜星相,并将这些融入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中。还珠楼主在武侠意识形态、武侠形式建构和武侠专门知识三个方面都形成了较完整的框架,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类型基本模式,并在广泛性、文化性和精英性等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还珠楼主的作品影响颇大,不仅吸引着底层劳动者,在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知识阶层中也掀起了“蜀山热”。白先勇傅雷等文学家、数学家华罗庚和第一位华裔宇航科学家王赣骏对还珠楼主的小说有着浓厚兴趣。在现当代政治家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也颇为推崇其书。毛泽东在给毛岸英、毛岸青的家书中,要他们多读历史及小说类图书,并列有书单,其中便有小说《峨眉剑侠传》。(系《蜀山剑侠传》)
人物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曾谈及还珠楼主的文学史价值,他说:“他的领军作用不是要大家去学他的武侠小说‘世外化’,而是要求武侠小说的作家有一种开拓意识、创新精神。”
台湾武侠泰斗古龙,受还珠楼主的影响颇深:“他的神怪小说,在中国神怪小说史上,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条路,据我个人所见,以前未曾有人走过。他把近时的物理,融化入于他的玄想之中,构成作品的特殊风格,和前人与近人所著的神怪小说绝然不同;钦佩他的‘玄思冥想',以及文笔方面的‘恣肆汪洋',特别是对于幻境的创造,有着如有神助一般的笔力”。
著名学者金开诚先生在《还珠楼主小说全集序》中说:“还珠楼主是有鲜明特色的文学巨匠,他在自己选定的特殊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罕有其匹的。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在海内外的华语文化区广泛流传,可以说是世界华人华裔所共有的艺术财富。”
曾经,金庸在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地电台采访时,自称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当主持人问这“最伟大”三个字应该给谁的时候,金庸指着书架上的《蜀山剑侠传》说道:“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
台湾著名武侠评论家叶洪生曾这样评价还珠楼主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的地位:总之,在中国通俗文学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即便《蜀山》《青城》等还珠小说确有“神龙见首不见尾”及叙事上的缺憾,但对于这样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力、曾开创武侠新天地的玄幻舵手和导师而言,他的成就与贡献确实无可替代,而且是瑕不掩瑜,功不唐捐!
研究争议
到达天津的时间
关于还珠移居天津的时间、历来也是多有分歧。不但研究者说法各异,其子女的回忆也是各执一词。还珠之子李观承回忆:1920年,其父便奉母移居天津在天津投靠一个四川省同乡。观贤、观鼎回忆文章写道,“父亲二十二岁(1924)那年,祖母托亲友在天津给他找了一份差事”。台湾还珠研究专家叶洪生先生考证,还珠“于十九岁(1921)奉养老母移居天津。”3年后又修订为“1924年,李姓为谋生计,奉母离乡,北上天津”找出路”。还珠忘年交许寅也认为:“就在二十二岁(1924)那年。为了挑起家庭重担,善基北赴天津市谋取生计”。大陆著名通俗小说研究专家张赣生则认为李寿民在苏州市与文珠“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渐渐产生了感情,形影不离。到李寿民十六岁(1918)时,他终于察觉自己正处在热恋之中。但是李寿民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谋生。”而《还珠楼主前传》作者倪斯霆则考察还珠楼主的随笔《还珠楼丛谈》,找到了还珠的自述:“民十七,寄寓津门,岁月易得,忽忽五年。”所以,他认为还珠是1928年到达天津的。
还珠父亲去世时间
关于李元甫病故的时间,历来众说纷纭,即便是还珠子女,也是各执一词。李元甫病故年代可分四说:一为还珠次女李观贤、次子李观鼎、还珠忘年交许寅、还珠年谱制定者周清霖、民国通俗小说研究专家张赣生等均认为李元甫病故于1914年;二为还珠长子李观承认为其祖父病故于1916年;三为还珠研究专家徐国植认为李元甫死时还珠17岁(1919);四为倪斯霆根据还珠自己在自传体小说《征轮侠影》里的描述认为还珠19岁时(1921)父亲病故,因而“弱冠椿庭弃养,橐笔徐北游”。
笔名由来
根据还珠楼主子女观贤、观鼎介绍:还珠笔名是在妻子孙经洵的建议下为表达对初恋文珠的感情而取的,但倪斯霆考察了1933年初还珠楼主发表的《还珠楼丛谈》,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还珠楼主在笔名的寓意应分两层:前面的“还珠”是对初恋情人文珠的怀念;而后面的“楼主”则是指寓所雅号“福楼”的主人,其深意为他与孙经洵是一对恩爱夫妻。
人物轶事
出生奇闻
据还珠楼主的后人回忆,当初还珠母亲怀胎十月,预产期已过却仍未分娩,十分焦虑。一夜,她做梦梦见一只斑斓猛虎猛笑着向她扑来。她心生恐惧,此时一个重达九斤的男婴已破胎而出,高声啼叫着向世间报道。时值虎年,且还珠出生时重达九斤,李父抱起刚刚出世的“小虎”,左右端详着,对妻子道:“好嘛,好!你给我生下一个超群出众的娃儿。”并断言:“这龟儿子将来必定才智横溢,大有作为。
行侠仗义
还珠楼主的朋友、中华书局的老编辑刘叶秋,在《忆还珠楼主》一文中说了关于还珠的一件轶事:一次还珠去中山公园,路上遇到某洋车夫拉一少女,两人本讲好价钱,但洋车夫中途停车,意图勒索少女高价。当时雨后泥泞,路途艰难,少女窘迫,不知所措。还珠感到不忍,请少女乘自己的包月车返家,自己下车步行。车夫因敲诈未遂,迁怒于还珠,认为书生软弱,挥拳便打,还珠避过来势,转身一推,那车夫便跌出一丈开外,不敢再作较量,爬起来慌忙逃走,其古道心肠和武艺由此可一窥。
故乡情深
还珠楼主到天津市后自行将“善基”改名“寿民”,取“长寿县中一小民”之意,饱含了对家乡的无限眷念之情。1958年,李寿民因脑出血造成左偏瘫,卧床病榻时,李寿民常跟孙经洵念叨:“二小姐,我好想回长寿去看看,那是我的根呀。”
后世怀念
后人追忆
1988年3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连载15天的方式推出了还珠楼主子女李观贤、李观鼎合写的《回忆父亲还珠楼主》,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让后世读者对还珠楼主生平有个基本的了解。10月《解放日报》老记者许寅的《当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一文面世,用九千字还原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还珠楼主,此文被多家报刊转载。
1989年。学者刘叶秋先生的《京华琐话》出版,内收《忆还珠楼主》一文。两年后,学者张赣生在其专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中专设“还珠楼主”一章,详细完整地论述了还珠楼主的生平与创作。
1992年至1996年间,中国大陆连续推出三部武侠小说工具书:《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武侠小说辞典》《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观》。三书中均对还珠楼主列有人名及众多作品的词条。
重新出版作品
2012年,还珠楼主诞辰110周年之际,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由专家们参照民国底本精校的八卷本《蜀山剑侠传》。这既是对这部“俗文学集大成的作品”的肯定,也是对还珠楼主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认可。
相关研究
2009年,在天津市举办了“津门论剑——北方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还珠楼主研究专刊》。
重庆历史名人
2004年,还珠楼主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
纪念园
2014年3月“还珠楼主纪念园暨墓园奠基仪式”在长寿举行。2020年,重庆长寿区提出在菩提山修建一座三贤纪念园,三贤即巴清、谯定、还珠楼主。其中还珠楼主展示纪念区将以还珠堂为核心,按照林庄学堂老院子的建筑风貌,重现还珠楼主的童年和青年生活场场景,展示还珠楼主的生平事迹、文化作品、相关名人与事件、历史评价等。除此之外,该纪念区将打造楼主事迹陈列、藏宝室、还珠楼主墓、文学创作基地、武侠音乐5D体验、蜀山剑侠实景体验等特色项目。
参考资料
还珠楼主:长寿走出的开宗立派武侠大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长寿区委员会.2023-04-27
蜀山依依 故乡情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长寿区委员会.2023-04-27
还珠楼主.长寿新闻网.2023-04-2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才华初显
少随父游
北上谋生
曲折创作路
暮年转型
主要作品
小说
小品
剧本
菜谱
创作特点
儒释道三教合流
扩大化的生命意识
文笔华丽善于写景
人物关系
父母
初恋
妻子
相知相爱
艰苦抗争
夫妻恩爱
膝下子女
友人
成就影响
人物评价
研究争议
到达天津的时间
还珠父亲去世时间
笔名由来
人物轶事
出生奇闻
行侠仗义
故乡情深
后世怀念
后人追忆
重新出版作品
相关研究
重庆历史名人
纪念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