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英文: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WHPU)简称“轻工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是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
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
武汉轻工大学于1951年创办,前身是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之一。1980年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截至2024年3月,武汉轻工大学学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96万余册,数据库53种,电子图书234万余册,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截至2023年9月,在校学生总数为21108人,其中本科生18038人。
2024年,学校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243名。
历史沿革
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1951年9月,武汉市文教局、财政局、工商局、工业局、税务局和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六部门组成工作组,在原私立汉口公正高级会计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校址在
硚口区六角亭街13号,教职员工47人,在校学生421人。1952年5月10日,学校改由市财经委员会领导,市财政局具体负责办校,在口区顺道街另辟校舍。
武汉市财政学校
1953年6月25日,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财政学校”,由原来一般会计教育,发展到开设工业会计、国家预算、基建拨款与监督等11个专业班,学生567人,教职员工60多人,是当时中南地区第一所财政中等专科学校。
武汉粮食工业学校
1954年7月,高等教育部决定停办“武汉市财政学校”,该校人员、设施移交粮食部,改办“武汉市粮食工业学校”。1960年1月,学校升级为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第二年,由于机构精简、人员下放等原因,学校被迫停学一年。1963年9月恢复办学。1966年5月,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全面停止。1970年11月,学校停办,人员和财产归划到湖北省粮食局。1972年5月,学校与原湖北省粮食学校合并成立湖北省粮食学校。1978年12月,学校回归粮食部主管,恢复校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
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1980年5月,学校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升级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由粮食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粮食部管理为主,设粮食工程、油脂工程两个专业,学制四年。1983年,学校随粮食部并入商业部,改由商业部主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增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业管理工程两个专业,学制四年。另外,学校陆续开办干部专修科、函授、夜大学等。
建校以来,学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有较大进展,截至1987年,共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一项列入国家“七五”科研计划,8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日本、
瑞士、
苏联、
波兰、
泰国等7个国家进修,与瑞士布勒公司、西德西柏林工业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1989年,学校在武汉市
东西湖区新征地230亩筹建常青校区。
武汉食品工业学院
1993年5月,国家撤销商业部,成立国内贸易部,学校隶属国内贸易部,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常青校区于1995年8月动工兴建,次年9月正式启用。1998年7月,学校主体迁入常青校区,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学校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武汉食品工业学院以工科为主,截至1999年,设有粮食工程系、油脂工程系、企业管理系、饲料科学系、机电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人文科学系、基础课教育部、实验教学部、成人教育部等7个系、3个部、17个专业。其中,粮食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武汉工业学院
1999年5月,学校更名为武汉工业学院,后又相继并入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学校向武汉市
东西湖区新征了500亩办学用地,即
金银湖校区,于2002年6月签订用地协议,两年后动工开建。2005年完成一期配套工程,形成常青校区和金银湖校区两校区办学的格局。
武汉工业学院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截至2009年,拥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被评为首批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截至2002年,学院已经与美、德、英、日、意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300多人,先后签订了100多项中外教学和科技合作项目。
武汉轻工大学
2013年5月7日,武汉工业学院正式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此时,学校月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轻工食品类学科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先后获批成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
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并于与孝感市中心医院正式签订共建直属附属医院合作协议,与湖北孝感市临空区签约,将建设武汉轻工大学临空校区。同时,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武汉轻工大学专升本于2023年5月停止招生。
2023年9月2日,武汉轻工大学现代文旅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9月,武汉轻工大学举行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立大会。 11月18日,武汉轻工大学现代饲料产业学院成立。 11月24日,武汉轻工大学数智产业学院揭牌与签约仪式在学校金银湖校区鸿志楼举行。 12月27日,武汉轻工大学绿色粮油产业学院揭牌。
2024年3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文,同意增加武汉轻工大学为“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武汉轻工大学下设17个教学院(部),本科专业74个。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名师140余人次,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50余个,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批在粮食、畜牧饲料、水产等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类别(16个领域),其中 “国内一流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课程方面,截至2023年9月,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课程1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门(其中国家级1门、省部级10门),MOOC课程5门,SPOC课程236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方面,武汉轻工大学先后与美国、
加拿大、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澳大利亚、
俄罗斯、
智利、日本、韩国、
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并进行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截至2023年4月,武汉轻工大学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蒂赛德大学合作举办的中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项目,与
美国南犹他大学合作举办的中美工程管理、中美广告学专业本科项目。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1249人,分别在食品学院、土建学院、文传学院;有近300名学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博士。
校企合作方面,2021年,与湖南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油茶籽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2022年9月13日,与中科物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人机物三元融合”产教基地战略合作。2023年,与
红鲤文化传播(武汉)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超过196万余册,电子资源数据库53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电子期刊50万余册,电子图书234万余册,学位论文1011.82万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
学术期刊
《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双月刊,是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 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主要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高等教育研究和综述等栏目。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有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7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7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6月
学术成果
2022年-2023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省市各类科研平台6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团队3个;获省部级科技(社科)成果奖9项;完成SCI、SSCI、EI、CSSCI收录论文及“卓越期刊”等高水平论文568篇;获授权专利328件,其中发明专利262件。
截至2024年3月,武汉轻工大学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900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获授权专利28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00余项。
校园文化
校徽
武汉轻工大学的校徽整体是圆形,以蓝色基调为主,中间图案是“书本”元素,抽象成“工”字形状,体现出轻工大的工科特色,形似波浪,寓意学校位于长江汉水之滨,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图案又形似翅膀,寓意学校蓬勃发展。“1951”字样是武汉轻工大学的创建时间,圆圈外围是中英文版的校名。
校训
武汉轻工大学的校训是明德、积学、砺志、笃行。“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武汉轻工大学的办学思想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学”二字说的是学校师生要从博览广识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砺志”是磨砺意志、树立远大志向的意思;“笃行”出自《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学校师生“既要学有所得,也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八字校训展示武汉轻工大学敦厚丰富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寓意学校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校旗
武汉轻工大学的校旗由旗面和旗字组成。旗字为毛泽东主席书法体“武汉轻工大学”。
校歌
武汉轻工大学校歌是《与国同昌》,由刘丰林、陈伟牵头的创作团队集体作词,王啟文、王小莉作曲。
校园环境
校区建设
常青花园校区
常青花园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设有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的教学任务。
金银湖校区
金银湖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东西湖区环湖中路36号。承担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的教学任务。
临空校区
2022年1月13日,武汉轻工大学与湖北
孝感市临空区签约,将建设武汉轻工大学临空校区。位于孝感市临空区教育科研园内,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室、学术交流中心、创新科研实训基地、展览馆、校医院以及教师周转房等。临空校区预计4月份开工,建设周期为4年,建成后,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将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
标志建筑
中国油脂博物馆
中国油脂博物馆座落于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2021年10月1日建成开馆,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和武汉轻工大学共建共管,是我国唯一的一座油脂博物馆。是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
截至2023年6月,中国油脂物馆座总面积9000余平方米,共有八大展区,分别是古代油脂、近代油脂工业发展、油脂行业名家名人、油脂分会发展沿革、油脂名校名企、油脂标准、油脂科普、国家油脂安全。另外,配有一个油品展区,以及室外木本油料文化园和草本油料文化园。馆藏展品包括文物1200余件,书籍资料6000余册,油料标本及油品1000余种,木本油料作物近500株。
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
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发轫于1951年,1980年起独立建馆,2001年与武汉交通卫校图书馆合并,1999年、2009年分别启用常青校区图书馆和金银湖校区图书馆,两校区馆舍总面积4.1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座位共3500多个。建设有2套电子阅览室,设置机位250个。建有5个研讨室,配置触摸大屏等设施。建有2套多功能报告厅,配置投影仪等设备。
在文献资源方面,目前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超过187万册,基本实现馆藏图书电子化。电子资源数据库49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电子期刊45万余册,电子图书230万余册,学位论文640万篇,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多种载体文献共同构成我校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科为主体、粮油食品、饲料科学、轻化工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行政管理
注:以上信息更新时间为2024年12月
校友风采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6月
学校排名
2023年3月,学校在《中国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3-2024)》中,位居2023-2024年
武汉市(湖北)的大学排名第16名。
2023年,学校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227名。
2024年,学校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243名。
学校荣誉
2020年12月,学校荣获“2020年度全国高招服务创新奖(本科)”荣誉称号。
2021年1月,学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1月,学校荣获微博校园2022年度最具服务力高校奖项。
2023年1月,学校获评2022年度全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2023年4月,学校荣获微博校园2022年度最具服务力高校奖项。
参考资料
管理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08
经济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08
外国语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6-08
张维农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6-08
夏文水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6-08
汪海波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6-08
范正森.武汉轻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23-04-30
柳鑫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6-08
刘刚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6-08
本馆介绍.武汉轻工大学图书馆.2024-06-01
期刊简介.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