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猴科猕猴属的一种动物
猕猴(学名:Macaca mulatta),俗名恒河猴、黄猴等,隶属于猴科猕猴属猴类。体型中等,体长为430~600毫米,体重雄性7~10千克,雌性5~6千克。体毛大体为黄棕色,头冠为橙色,吻部较短,两颊有颊囊。上背明显灰色,腰部橙黄色或锈棕色,臀部胼胝发达呈现肉红色,尾较长。
猕猴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从北纬36°到北纬15°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森林、灌木丛及人类活动区域,交替进行树栖和陆生。猕猴为杂食性动物,可摄食各种鱼类、昆虫、鸟卵,还摄食一些植物果实种子等。猕猴种群在野外寿命最长为30年,圈养条件下平均寿命36年。
猕猴在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中,猕猴被列为无危(LC)物种等级。在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中位于附录II等级。猕猴在实验室可作为人类相应生理病理的动物模型,同时它们还是一种观赏类动物。
形态特征
猕猴体型中等,体长为430~600毫米,雄性比雌性稍重,雄性为7~10千克,雌性为5~6千克。通常体毛黄棕色,上背明显灰色,腰臀部橙黄色或锈棕色,因而身体背面上部和下部异色。
猕猴头冠为橙色,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旋毛,额略突,肩毛较短,颅骨相对较圆,无矢状脊,颅全长95~122毫米;额骨较大,眉骨突出鼻孔向下,吻部较短,两颊有颊囊。有两对门齿,中间一对比较大,犬齿也相当发达。四肢细长,均具有5指(趾),有短而扁平的指甲,其拇指可与其他手指完全对握。后足长140~167毫米。臀部的胼胝发达,呈肉红色。尾较长,150~320毫米,约为体长之半,尾基部泛出橙色。
分布栖息
分布区域
世界分布
猕猴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从北纬36°到北纬15°均有分布。该物种种群于印度中部、东部的克里希纳河往北,印度西部的塔普提河下游往北,至阿富汗、尼泊尔不丹。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也有引进该物种,比如美国,中国香港等。
中国分布
猕猴种群分布于中国东北方延伸至长江流域,分布最南可见于海南南湾(北纬18°23',东经100°00'),北部可分布于河南省山西省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南端地区,西部可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地区,东部止于浙江省南部地区。
栖息环境
猕猴栖息地分布海拔范围在0~4000米,大多数记录都在2000米以下,但在尼泊尔海拔3200米区域、中国青海海拔4000米区域也有观察到。栖息生态环境广泛,可栖息于温带针叶林,潮湿或干燥的落叶、竹子混交林,红树林灌木丛,雨林。该物种在冬季偏好选择接近水源、植被郁闭度较高、有高大树木的生境。在人类活动范围内也可见其存在,比如人类居住地、耕地、寺庙附近。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猕猴饮食组成根据地域的食物资源状况而改变,饮食组成非常多样化。动物食物来源包括鱼类、贝类、鸟卵、蜂巢、小龙虾、螃蟹和蜘蛛目等。植物食物来源包括果实、种子、花、叶、嫩枝、细枝、根、芽、茎、树胶等。猕猴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影响它们的食物组成。
节律行为
猕猴通常在白天进行活动,白天活动非常活跃,晚上活动水平降低,但它们在夜间仍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活动。猕猴睡眠模式为多相睡眠,这意味着它们白天和晚上会多次小睡,而不会长时间睡眠。此外猕猴的昼夜节律也反映在全天激素的波动变化中,比如褪黑激素水平在夜间最高,白天最低,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攻击行为
在雄性猕猴上攻击行为比较明显,因为雄性之间可能会经常发生配偶竞争。雄性猕猴的攻击行为频率随着群体的繁殖状态出现周期性波动。猕猴群体之间的对抗攻击行为比较少见,因为一般情况下,当群体相遇时,较弱的群体由于实力的不确定性会避开较强的群体。
交流行为
猕猴的交流行为涉及各种视觉信号(如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触觉交流(如梳理、玩耍和打斗)、发声和气味线索。猕猴通过保持特定的头部、尾巴位置,眼睛凝视状态来为正在与之互动的个体提供重要信息。猕猴个体间进行无声威胁的表现是低头凝视,耳朵指向前方,张开嘴巴;表现友好信息的特点是摇尾巴、后拉耳朵和咂嘴。
社群行为
猕猴种群社会结构为多雄多雌型,群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母系单元,成年个体(特别是雄性)间具有严格的线性等级关系,成年雌性个体的社会顺位受其所在母系单元社会顺位的影响。一个群体中的雌性猕猴通常生活和谐,彼此之间很少发生冲突活动。
叫声信息
猕猴的叫声是低频、窄带声波,猕猴的正常叫声为单音节叫声,成年雌猴为“he”,幼猴为“en”;音节一般为1~2秒。成年雌猴和幼猴的惊叫声呈“噪声谱”,惊叫声由一连串单音节组成,成年雌猴为“Ke Ke”,幼猴为“gie gie”,每个音节较正常时稍短,随打斗或受惊程度加强,音节的强度、个数和密度稍有增加。猕猴在近距离通讯时,它们通过已“默认”和共识的声音信号对不同事物进行回应。
生长繁殖
发情求偶
猕猴繁殖具有季节性分布,在交配季节,青春期的雌性在发情期表现出明显的生殖器膨胀,而成年雌性则通过面部和肛门生殖器皮肤发红以及行为求偶来表达其生育能力。雄性猕猴睾丸在繁殖季节膨胀到几乎是正常大小的两倍。猕猴发情后,雄性和雌性猕猴之间社会活动变得频繁,雄性和雌性互相跟随,花很多时间坐在一起,互相梳洗;雌性经常通过向雄性展示自己的后躯来求偶,而雄性则通过骑上它来回应。
交配
猕猴交配活动在秋冬季达到高峰,它们总体来讲高度滥交,雄性猕猴需要多个雌性猕猴坐骑(大约十个或更多)才能射精。在配偶关系中,占优势的雄性猕猴会保护雌性猕猴,以防止其他雌性接近并坐骑上它们。
生育育种
雌性猕猴妊娠133~200天,平均166天,一般一次怀孕只生一只幼猴,产胎在春夏季。雌性猕猴主要负责照顾幼龄猕猴,一般不接受雄性猕猴或其他成员的帮助。新生猕猴大多会在雌性猕猴的胸部被雌猴护理或睡觉。在猕猴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雌性猕猴会将幼龄猕猴在腹部或背部抱着,在猕猴出生后的第二个月或第三个月,雌性猕猴会频繁中断与幼龄猕猴的接触并尝试断奶。雌性猕猴在分娩六个月后,可能会恢复月经周期,交配并再次怀孕。
幼崽生长
新生猕猴体重在400~500克之间,它们一般被母猴喂食乳汁大约一年。雌性在2.5~4岁时性成熟,雄性在4.5~7岁时达到性成熟。幼崽出生2~3个月后,在成年猕猴休息或社交时,它们开始与其他幼龄猕猴一起探索环境或者一起玩耍。一般猕猴在野外条件下可生活最多30年,圈养条件下该物种平均寿命可达36年。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在世界各地许多地方,包括在城市,猕猴种群数量都很丰富。2003年在印度那德哈国家公园,发现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44只。2010年在印度拉加斯坦希姆拉,猕猴的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02只,平均群体规模为16.65只,总个体为817只。
致危因素
尽管猕猴的原始栖息地因发展而日益丧失但该物种生存截止2017年还没有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可观。但由于与人类共生越来越多密切,导致分布区域开始碎片化。猕猴面临的威胁还包括人类出于实验室或生物医学的目的从自然环境中被猎捕。
保护级别
猕猴在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中,猕猴被列为无危(LC)物种等级。在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中位于附录II等级。
保护措施
猕猴种群的保护措施主要体现在对种群生存环境的保护行动、对贸易活动立法进行管制。在种群生存环境的保护方面,国际上已建立有猕猴种群生存土地和水源的保护区,并且猕猴种群的国家贸易受到贸易法律的管制和规范。此外,在中国太行山附近的政府每年会在冬季和早春猕猴食物资源匮乏期间,派人为野生猕猴提供一定食物,有助于野生猕猴度过不利的气候环境。
主要价值
猕猴种群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在科研方面,猕猴被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医学相关研究,如耳鸣、下颌骨固定等。猕猴具备一定观赏价值,经常作为动物园观赏动物而被饲养。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猕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8-03
Macaca mulatta.IUCN.2024-08-0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4-30
2023《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2024-08-06
..2023-04-30
猕猴 Macaca mullata.国家动物标本库.2023-04-30
猕猴 Macaca macaca mulatta.国家动物标本库.2023-04-30
猕猴 Macaca mulatta.国家动物标本库.2023-04-30
Macaca mulatta.ADW.2024-08-03
..2023-04-30
..2023-04-30
..2023-04-30
..2023-04-30
..2023-04-30
..2023-04-30
..2023-04-30
..2023-04-30
Macaca fuscata.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8-03
Macaca fuscata.IUCN.2024-08-0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区域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节律行为
攻击行为
交流行为
社群行为
叫声信息
生长繁殖
发情求偶
交配
生育育种
幼崽生长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