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鱼(拉丁学名:Scatophagus argus),又名金鼓鱼,是
鲈形目金钱鱼科的一种近海暖水性小型鱼类。金钱鱼体长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80毫米,重500~1000克。金钱鱼体高,侧扁,略呈六角形,头小,口小,眼中等大;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鳃孔大,鼻孔每侧2个;体色为褐色至暗褐色,腹部为浅蓝绿色,体侧有黑色大斑。金钱鱼背鳍、
胸鳍、臀鳍、
尾鳍均被细栉麟;背鳍、腹鳍及臀鳍前端有坚硬的鳍棘,内含毒腺。
金钱鱼广泛生活在
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海域,以
印度洋、
太平洋水域为主。它喜爱栖息于海滨滩涂,近岸岩礁,入海口,
红树林区内,海港处,海藻丛生的咸水水域等。金钱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但以草食为主。金钱鱼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它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双重价值的优质经济海洋鱼类。
形态特征
金钱鱼,体长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80毫米,重500~1000克。金钱鱼背部高耸隆起,侧扁,略呈六角形,头小;口小,前位,呈横裂状,牙细呈刚毛状,在两颌上呈宽带状排列;眼中等大;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鳃孔大,鳃盖膜连于峡部,且横过峡部形成一皮褶;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形,后缘具皮瓣,后鼻孔裂缝状,具低膜;背鳍始于鳃盖后缘的后下方,有11~12鳍棘、16~17
鳍条,前方有1个向前的倒棘,鳍条间具深缺剧,腹鳍有腋鳞,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伸达尾基;臀鳍始于背鳍最后鳍棘下方,有4~5鳍棘、13~14鳍条;
尾鳍后缘呈截形或双凹形;体色为褐色至暗褐色,腹部为浅蓝绿色,体侧有黑色大斑,背鳍和尾鳍也具黑斑,幼鱼多呈浅红色,并有5条黑横带。金钱鱼的背鳍、
胸鳍、臀鳍、尾鳍均被细栉麟;背鳍、腹鳍及臀鳍前端有坚硬的鳍棘,内含毒腺,人被刺伤会有强烈痛感。
雄性金钱鱼的眼睛上方有一个凹形的弯曲,
雌性金钱鱼的头部轮廓没有弯曲;雌性金钱鱼的体色偏向橄榄绿,腹鳍末端呈黑色,雄性金钱鱼腹鳍末端不是黑色;雌性金钱鱼除了第一背鳍、胸鳍和腹鳍外,其余鳍的基部都是淡绿色或蓝色,雄性金钱鱼却是粉红色的;雌性金钱鱼比同年龄段的雄性金钱鱼更大更重。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金钱鱼广泛分布在
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海域,以
印度洋、
太平洋水域为主。金钱鱼分布国家包括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马来群岛、中国(
台湾海峡、
南海、
东海南部)、
澳大利亚等。
栖息环境
金钱鱼是广盐性鱼类,在海水、淡咸水中都能正常生长发育。金钱鱼喜爱栖息于海滨滩涂,近岸岩礁,入海口,
红树林区内,海港处,海藻丛生的咸水水域等。其稚鱼常成群生活于河口近岸的淡水水域,随着个头长大会渐渐迁移至离岸较远、较深、具有岩礁的深海水域。金钱鱼是暖水性小型鱼类,最适宜其生存的水温约为20~28
摄氏度,金钱鱼在温度过低(14~16摄氏度)时,会出现静卧水底、减少
鳍条摆动频率、体色变淡、侧卧、停止摄食的情况。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金钱鱼是
杂食性动物和机会主义者,成鱼为了最大限度的补充身体能量,在摄取食物上表现出灵活性,有时会摄食水中粪便和垃圾,但一般情况下还是以草食为主。金钱鱼主要以多
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
桡足类动物、双壳类动物等为食,此外,幼鱼更喜欢食用单细胞藻类,
成鱼更喜欢食用多细胞藻类。金钱鱼的摄食活动会受到繁殖周期的影响,在产卵季节期间摄食活动没有产卵后几个月的摄食活动活跃。
防御行为
金钱鱼性情温和,不会与同类打斗或抢掠食物;与比其体型大的其他鱼类也相处很好,通常不会有互相骚扰或打斗的情况发生。
生长繁殖
交配
金钱鱼产卵繁殖季节比较长,始于4月中下旬,结束于9月。它的繁殖盛期则在5~8月间;它的繁殖力与其体型大小成正比;在盐度25~30的咸水中,金钱鱼精子的存活和活力是最大的。金钱鱼
雌性个体在7~9月大时会第1次性成熟。
金钱鱼雌、雄鱼交配时,雄鱼会用鼻子轻推雌鱼的腹部,它们会相互盘旋、有节奏的摆动身体,这种行为持续30秒到几分钟,摆动身体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雄鱼会咬雌鱼的上唇几秒钟;会把它的鼻子放在雌鱼的泌尿生殖器开口处。交配时
雄性金钱鱼之间的竞争敌对行为不算紧张,雄鱼们会游动在雌鱼的身体两侧来避开对方,但有时,其中一只雄鱼会突然攻击另一只雄鱼,这种时候,被攻击的雄鱼会将头向下倾斜,保持背部脊柱直立,攻击的雄鱼会试图绕着被攻击的雄鱼游动来咬它的侧翼,被攻击的雄鱼会迅速调整方向,避免被攻击。
产卵
金钱鱼在繁殖季节是分批产卵;常常会在初春时节游至近岸产卵,产卵后的成鱼会游向外海,幼鱼则在近岸沿海岩礁区觅食生长;随着幼鱼生长发育成熟,逐渐又迁徙至远岸海水区,直至性成熟再回到近岸进行下一轮产卵活动。雨季的降雨、较低的盐度会触发金钱鱼的产卵。它的怀卵量与其个体大小有直接关系。金钱鱼体重与怀卵量之比约为(20~18):1,400克体重的
雌性金钱鱼总怀卵量均为20~22克,高于或低于此数的个体出现的频率很小。它的每1克卵又大约有12000~14000个卵粒。卵直径0.75毫米左右,卵膜光滑,卵子
受精卵后通常会出现狭窄的卵黄间隙,受精卵是圆球形,呈浮性,颜色透明。
生长发育
初孵出的金钱鱼仔鱼尾部尚未舒展,大约1个月后,其眼睛后上方、
颅骨后下方两侧会长出一对三叶状特异形骨结节突起,后端尖锐,骨结节上有微细辐射纹。等幼鱼全长达到35毫米时,颅骨后下方的三叶状特异形骨结节突起便会消失。金钱鱼幼鱼体长为0.6厘米~1.2厘米不等,身体无麟,侧线发达;幼鱼体色深,骨板将其头部完全包裹在厚厚的保护鞘中。之后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两侧会出现圆形花斑点,标志着幼鱼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在中国广东沿海区域每年的6~7月就有金钱鱼鱼苗出现。
人工饲养
金钱鱼可以混养,适宜的水质是弱碱性硬水,在饲养时应加入适当的盐和放些
珊瑚砂能使水质条件满足其需要;适宜水温是23℃~26℃。金钱鱼幼鱼的盐度适应性极强,在盐度0~35的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存活率,但低盐环境更适合金钱鱼幼鱼的快速生长,并且淡水和高盐环境能够引起金钱鱼幼鱼体内产生氧化应激,鱼体
抗氧化系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抵抗氧化应激,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故金钱鱼幼鱼养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5~10。
人工饲养中,金钱鱼卵巢不能充分成熟,且
雄性性成熟早于
雌性。金钱鱼在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养殖可改变其身体的颜色,花纹和斑点会消失。金钱鱼成鱼会摄食人工投喂的绿色蔬菜(小白菜、菠菜、芥菜等)及鱼虾人工饲料;会成群活动,掠食浮在水面的人工投喂的鱼糜和软性颗粒饲料。人工饲养状态下,初孵出的金钱鱼幼体体长约0.45~0.5毫米,约经1个月,幼体生长达2.0~2.5厘米;在池塘中与对虾混养时,经2个月生长,体长可达5.0厘米。
金钱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不干净的食物,容易导致胃肠疾病;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会导致炎症,最常见的是鱼鳍肿胀出血。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2009年之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近岸水域的开发越发频繁,
渔业环境遭受的污染越加严重,金钱鱼的生存水域也在不断萎缩。海洋垃圾种类众多,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日趋严重,以海洋微塑料为例,金钱鱼会把微塑料误以为其可食用的食物而错误吞食,吞食后的微塑料积聚在金钱鱼体内则会降低其繁殖率,增加其死亡率。
保护等级
金钱鱼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
主要价值
金钱鱼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双重价值的优质经济
海洋鱼类,吸引了大量
养鱼爱好者。金钱鱼经烹调后细嫩鲜美的肉质,又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价值很高,加上其性情温和,环境耐受力强,身体又强壮,容易驯化,很适合人工养殖。
物种对比
相关知识
金钱鱼背鳍的前10个
鳍条有毒腺,人类在处理金钱鱼的过程中容易被其刺伤中毒。该种毒液的临床表现为剧烈持续的局部疼痛,红肿,伤肢紫,随后会出现头晕,全身乏力,却不会致人死亡。
参考资料
四棘金钱鱼.fishkeepingnews.2024-08-25
四棘金钱鱼..tfhmagazine.2024-08-25
四棘金钱鱼..fishbase..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