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1918
1939年鲍里斯·史楚金主演苏联传记片
《列宁在1918》是由雅科夫·阿隆和罗姆,М.И.执导、鲍里斯·史楚金主演的苏联传记片,该片讲述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临各种反抗势力的骚扰和全国范围的饥荒,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以他的智慧和勇气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成果的故事。
作为《列宁在十月》的续集,该片于1939年4月7日在苏联上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片作为阶级斗争的教材,以样板戏的形式多次在中国大陆广泛上映。
该片获苏联国家奖的斯大林斯卡娅奖,提名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法鲁岛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奖。该片是苏联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下创作的,有多处历史失实,罗姆,М.И.导演在苏共20大之后重新剪辑这两部影片,将与约瑟夫·斯大林有关的失实情节和对话等全部剪掉,总共剪去630米,新版于1956年重新发行。
剧情简介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鲍里斯·史楚金 饰)的追随者瓦西里(尼古拉·奥赫洛普科夫 饰)回到家,妻子正为孩子没有粮食吃而发愁,瓦西里告诉她列宁派他前往察里津,与斯大林(米哈伊尔·格洛瓦尼 饰)汇合运回粮食。十月革命胜利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各方敌人的武装干涉。此时全国处于饥荒的关头,粮食紧缺,全国人民遭受着饥饿的威胁。
文豪马克西姆·高尔基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饰)前来与列宁谈话,带来了作家与科学家需要使用物品的表册,列宁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感到抱歉。高尔基提起因政治议题而被捕的科学家,质疑目前政治手段是否过于强硬,他认为这样反而会引起恐慌,是不必要的。列宁反驳他,提醒他目前面对的是如何尖锐的斗争,怜悯只会蒙蔽眼睛。随后,来自圣彼得堡的积极分子也来到列宁的办公室,他和列宁一致认为,要从富农的手中收取粮食,供给国家建设之用,高尔基在一旁沉默。二人离开后,一个迷路的小女孩游荡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得知女孩的母亲已经饿死了,立刻下令枪毙了被捕的粮食投机家。
当列宁领导全国人民坚忍奋斗,从囤积粮食的富农手中强征粮食,使全国人民渡过难关时,英、日、土耳其等国利用俄罗斯地主、富农阶级扼杀苏维埃政权的本性,在粮食问题上大做文章。帝国主义者和俄国反革命势力相勾结,收买了混进党内的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革命两面派尼古拉·布哈林(维克托·伊万诺维奇·库拉科夫 饰)之流,阴谋策划推翻苏维埃政权,并计划采用最卑鄙的恐怖手段暗害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其他领导人。
瓦西里·扎伊采夫带回了九十车厢的粮食,风尘仆仆地赶来与列宁会面,没寒暄几句就饿晕了,等他刚缓过来,就被委派了下午的重要任务——保护接应潜入反革命派内部的马特维耶夫(瓦西里·瓦宁 饰)。反革命派成功刺杀布尔什维克党的乌里茨基后,他们再次开会讨论刺杀列宁的计划,马特维耶夫混入其中却不慎被发现,中弹的他将刺杀列宁的消息转告瓦西里,生命垂危的马特维耶夫将间谍名单托付给一个士兵,不料这个士兵早已投入敌方怀抱,马特维耶夫惨遭灭口。为了解救列宁瓦西里急忙赶回克里姆林宫,但由于尼古拉·布哈林故意给瓦西里指错路,列宁还是在工厂演讲结束后,被女特务芬妮·卡普兰枪击伤害。
此时,严重的饥荒笼罩着新生的苏维埃俄罗斯,而俄国的人民则担心着自己受伤的领袖,克里姆林宫广场日夜站满了了解列宁病情的群众。马克西姆·高尔基来到列宁的床前,他为不久前自己与列宁讨论是否对敌人要仁慈的问题感到内疚。远在伏尔加格勒约瑟夫·斯大林全线胜利的消息也传到克里姆林宫,让列宁十分宽慰。
最终,列宁的伤势已经好转,瓦西里和列宁辞别去了前线,苏维埃的广大工人、农民和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紧密团结,击溃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胜利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真实事件
1918年的夏天,是苏维埃政权领导的十月革命运动的低潮期,列宁四处奔走,做动员演讲。该年8月30日,列宁再次去工厂,做“两个政体”的演讲,受到了工人的热烈欢迎,而列宁继续四处奔走,宣扬世界革命,也因此遭到了反对党分子几次刺杀,而列宁多次被刺的事件也进一步推动了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使用强硬手段来拯救政权。片中指认的芬妮·卡普兰是否真是刺杀列宁的凶手,历史学家仍无法确认(资料来源2021年的文章)。
创作背景
从1922年起电影业由苏联国家电影局主管,国家组建了电影制片厂,为电影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创作自由。苏德战争期间,电影作为宣传群众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战后,苏维埃政权阵脚稳定下来,苏联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全面的电影审查体系,对电影事业限制收紧,以至于对电影工作者的出身审查、电影评论也被纳入国家监管体系。片厂为了争取到更多投资,就越来越向特定题材倾斜。
在拍摄《列宁在1918》之前,罗姆,М.И.曾拍摄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十月》是约瑟夫·斯大林为了庆祝十月革命20周年所指定拍摄的影片,影片取得了成功。
拍摄过程
《列宁在1918》是根据卡普勒和兹拉托戈罗娃的剧本《列宁》摄制的。片名改为《列宁在1918》是斯大林的意见。与真实历史相比,在这部影片中斯大林在伏尔加格勒前线的作用被夸大了,且伪造突出了斯大林同列宁之间所谓的伟大友谊。
拍摄《列宁在十月》时,只用将导演的创作活动作记录向上级汇报,而在摄制《列宁在1918》时,罗姆,М.И.及其摄制组的创作活动,则始终在严格的控制之下。对脚本作任何改动都要征得斯大林的同意,并按他的意见进行全部试拍镜头和制片的工作材料,特别是完成后期制作的影片片段,都要随时由他过目。如果他认为不妥或不同意,都得返工,直到他认为满意为。
有一天导演助理别列赞采娃发现,担任制片顾问的格尔曼·米哈依洛维奇外观酷似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认为他能把斯维尔德洛夫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这个建议当即得到导演罗姆,М.И.的赞同。经过格尔曼·米哈依洛维奇本人的努力和所有职业演员的热情帮助,他演得相当成功。但是,斯大林看了拍出的片子后,坚决要求换人重拍这几场戏。据约瑟夫·斯大林说,由同姓的兄弟扮演这个角色不合适。
《列宁在1918》里的群众场面被认为拍得十分准确,富于表现力、感人。摄影师鲍里斯·沃尔切克为了表现领袖和工人群众亲密无间团结一致的关系,把列宁在米赫尔松工厂的演讲用一颗长镜头拍了下来。恩斯特·罗姆认为《列宁在1918》里拍得最好的一场是列宁遇刺后的群众场面。这个镜头由千万人的面孔组成的心形,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但是,由于审查员认为“领袖躺在潮湿的地上”时间过长,命令将这长15米的感人场面剪去一半,仅仅剩下7.5米。
约瑟夫·斯大林有关的失实情节和对话,以及其他失实情节,罗姆,М.И.导演在苏共20大之后重新剪辑这两部影片时,已全部剪掉,总共剪去630米,新版于1956年重新发行。
(资料来源:)
影片影响
本国影响
影片诞生于1939年,是当时宝贵的历史来源:它记录了19世纪初苏联偏执的政治氛围,反映那个时代的主要政治趋势。在其后的历史和革命电影中,斯大林成为主角,列宁越来越多地被呈现为“克里姆林宫隐士”的次要角色。1957年,罗姆导演重新剪辑了该片,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情绪和氛围,《列宁在1918》被称为“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
中国大陆
《列宁在1918》在50年代初即在中国大陆上映。文革中大量影片均被管控,唯有该片和它的姐妹片《列宁在十月》被当作阶级斗争的教材,以样板戏的形式多次在全中国广泛上映。1952年,为配合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中国当时放映了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难忘的一九一九年》等片。
电影《列宁在1918》在文化层面的影响也很深厚,很多中国人最早接触到芭蕾舞便是通过电影中四小天鹅的桥段。老一代的中国人甚至在此类电影影响下而选择当兵。此外,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已融入民众的生活语言之中,“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的台词还出现在中国影视剧中。
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康斯坦丁•捷尔基季茨基开认为,接受的苏维埃文化是俄罗斯人与中国人的主要共同点:《列宁在10月》和《列宁在1918》是俄中两国祖辈共同记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影响了作为其下一辈的青年人。
荣誉奖项
资料来源:
经典台词
1、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2、大家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
3、看着我,看着我的眼睛!
4、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他已经不发烧了!
5、把枪放在桌子上!
6、回去告诉那些支持的人,不是后台也可以,只要我们苏维埃存在一天,你们就必须给我们粮食。你要是不给就强迫你给,你要是动武就消灭你们。这就是我给你的真理!
7、摆在工人阶级面前的路只有胜利,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8、我身上还留着知识分子的子弹。
9、瓦西里!
影片评价
影评人奥尔加·罗马诺娃看到了该片中的历史情绪:“这部电影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到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一种特殊的苏联语言被形成,以描述一个分为“我们”和“外来”的世界。以前中性词语获得了新的含义。“原则”、“意识”和“遣散”开始意味着对所有持不同政见者的怀疑和残忍。“怜悯”已成为“弱点”和“真理”反义词。”
来源链接
表格数据截至2023年1月17日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真实事件
创作背景
拍摄过程
影片影响
本国影响
中国大陆
荣誉奖项
经典台词
影片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