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坐落于四川省
攀枝花市,是一所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之一。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四川省激励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由方毅、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始建于1983年的攀枝花大学;1994年,攀枝花教育学院与攀枝花大学合并;1998年8月,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攀枝花大学;1995年,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7月,攀枝花大学升建成为普通本科学院,并更名攀枝花学院。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占地总面积约1450亩,校舍面积57.42万平方米,设有21个教学单位、1个科研单位、8个教辅单位和1个直管三甲附属医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有教职工1189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19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15351人。
历史沿革
攀枝花大学时期
攀枝花学院的前身是攀枝花大学。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倡议和指导下,中共渡口市委、渡口市人民政府准备自己办一所大学。1983年10月10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向
四川省人民政府呈递关于申办攀枝花职业大学的报告。
1983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地方性专科学校攀枝花大学成立,方毅亲自为之题写校名。1984年9月,攀枝花大学首届中文秘书、中文师资与工业与民用建筑3个专业的118名新生进校。
1994年3月,攀枝花教育学院(1987年前称“渡口教育学院”)与攀枝花大学合并。1998年8月,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攀枝花大学,继续保留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校名,与攀大资源共享,实行一体化管理。
1999年3月12日,攀枝花卫校被省教委授予“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称号。
攀枝花学院时期
1983年11月,经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攀枝花大学(地方性专科学校)成立,方毅亲自为之题写校名。
1984年9月,首届中文秘书、中文师资、工业与民用建筑 3 个专业 118 名新生进校。
1994年3月,
攀枝花市教育学院(1987年前称“渡口教育学院”)与攀枝花大学合并。
1998年8月,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攀枝花大学。
2001年7月,攀枝花大学升建成为普通本科学院,并更名攀枝花学院。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01年9月12日,第一届730名本科学生报道入学。
2002年1月18日,攀枝花学院举行挂牌庆典活动,攀枝花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3月,攀枝花市汽车驾驶学校、高级技术工人学校被规划给攀枝花学院,成为攀枝花学院的直属教学单位。
2005年6月,经省政府学位办同意,攀枝花学院被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8月,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铁路医院被划归攀枝花学院管理;同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攀枝花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2013年,学校入选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
2014年12月,攀枝花学院被列为全省首批三个激励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2016年7月,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兴产教融合ICT(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基地;同年11月,攀枝花学院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首批成员名单。
2017年,攀枝花学院开始举办留学生教育;同年8月,攀枝花学院国际康养学院项目正式签约;10月,攀枝花学院首届中兴实验班开班。
2018年6月,学校与
华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攀枝花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2019年,攀枝花学院入选“中德老年护理教育”国家项目全国首批试点院校。
2021年,学院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0月,攀枝花学院共设有21个教学单位、1个科研单位、8个教辅单位和1个直管三甲附属医院,6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189人,其中专任教师9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78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5人,临床教师4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天府峨眉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及青年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各级各类专家133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攀枝花学院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会计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10月,攀枝花学院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2022年,学校还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攀枝花学院与四川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钢集团、
攀枝花钢城集团等国内高校、大型企业在科研合作、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乌克兰、
白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1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学术及科研合作。近年来,3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200余名教师出国(境)学术交流和访学;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建立了“一带一路”语言研究中心,加入独联体钛协会;从2017年开始成班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2月,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有图书文献总量501万册,其中馆藏纸质图书154万册,电子图书347万册,形成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等学科协调发展的藏书体系。订有纸质中外文期刊354种,电子期刊2.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33个。收藏《四库全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古籍图书5500册。设有图书文献库13个,阅览室16个,阳光室外阅读区10个,阅览座位共3750个。
学术期刊
《
攀枝花学院学报》由攀枝花学院主办,属于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金沙江文化(学报特色栏目)、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生物化工及材料工程研究、土木工程及资源环境、计算机及通讯研究。
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显示,《攀枝花学院学报》2021年复合因子为0.463,在618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323,复合总被引频次469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191;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8.666,位居Q3区。
科研基地
截至2023年10月,攀枝花学院建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省部级平台32个、市级科研平台35个。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2月)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攀枝花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64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127项,,获得专利授权14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6件;发表高水平论文4901篇,其中SCI/SSCI、CPCI、EI论文653篇;获得省科技进步奖8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奖6项、国家一级行业学会奖19项。
校园文化
校徽
攀枝花学院校徽的构成元素是古鼎、正圆、书、校训、校名和时间等。校徽是以传统的正圆和古鼎造型,将学校的校名、校训、书和时间整合在一起,形成“攀枝花学院校徽”的形象标志图案。其中“古鼎、正圆和书”的抽象组合表示“P、Z、H”,即攀枝花学院;“古鼎和正圆”的抽象组合,不仅象征着攀枝花学院的前身“攀枝花大学”,即英文字母缩写“P、d”,而且象征着攀枝花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攀枝花大学”;三个“正圆和书”的抽象组合,表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创新环境。校名“攀枝花学院”表达着学校升本(2001年)以来的历史发展。时间“1983”表达着攀枝花学院的前身“攀枝花大学”由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的诞生日。
校训
攀枝花学院的校训是明德砺志 博学笃行。
“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是指光明、清明之义,“德”是指道德(品德)、美德之意;“明德”的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到理想境界——美德。
“砺志”中的“砺”是指磨砺、“志”是指志向和志气等,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为本之道重在于:培养锻炼和努力树立师生员工的科学理想和志气。
“博学”,出自“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博学”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其意思是指学问广博精深,博学多才。
“笃行”是指诚实地一心一意地践行。其意思是指为实现科学的理想和目标而诚实地一心一意地坚持不懈地践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2011年12月,攀枝花学院获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
2018年3月,攀枝花学院荣获“第一届
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
2019年12月,攀枝花学院在“建行杯”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2020年12月,攀枝花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2023-05-03
学院简介.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2023-05-03
学院概况.攀枝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23-05-03
学院概况.攀枝花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