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分类中的二级学科,下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科门类位于文学。
传播学是系统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共享的行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传播学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传播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电子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多媒体传播的基本技能,进行影视传播、新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营销等。例如:信息或广告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投放与传播,网络舆论风向的控制,纪录片、科教片的创作等。
专业发展
2012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传播学被作为五个基本专业之一,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相并列;同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传播学专业代码由050305W变更为050304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相应传播技能的学生,尤其是与智能化、融合化、平台化的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复合型新闻与传播人才。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拥有比较厚实和广博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精湛的适应于新媒体环境的业务实践能力与研究分析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和组织管理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新媒体、传统新闻媒体、政府宣传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播实务及学院研究等相关工作。
知识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学理论体系,熟悉媒体融合的新趋势与大众媒体运作机制,熟练掌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应用技能,通晓新闻传播、文化宣传政策和法规,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
毕业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公共传播相关的法律、制度、方针、政策;接受公共传播和社会形势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综合地分析各类公共传播现象和解决各种公共传播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字写作、口语表达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学会电脑操作与统计分析,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在现代传播媒体和其他公共传播部门从事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课程体系
传播学课程体系设置应能充分反映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规格的要求,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课程总体框架设计应当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扩大通识类课程覆盖面,增加新媒体知识和技术相关课程,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在此基础之上,传播学课程设置应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作品)。理论课程主要包含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两部分。其中专业实训课程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效果与测量、受众与视听率分析等,总学时原则上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15%,总学分原则上不少于20学分;专业实习方面各高校应开发拓展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各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学生根据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实践进行选题。选题要求关注本专业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实践发展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国内外实践发展的前沿动向。选题角度不宜过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传播学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采用作品创作或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主题积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在公共媒体传播的各项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调查报告的选题要与社会实际和专业领域密切相关,鼓励学生关注具有重要影响和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且能够对实践具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毕业论文内容主要分为绪论(含文献综述)、正文、结论三部分,能够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字数应当不少于8000字,论文写作格式以及文献注释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毕业作品:作品创作应当采取各专业实践创作的主流作品形式,作品长度、格式等应有统一规定,并附有作品创作报告。创作报告在内容上应包括:创作策划与背景、创作流程记录、创作阐述、创作总结与分析。调查报告在内容上应包括:调查背景、方法阐述、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论。创作报告与调查报告正文字数应不少于8000字,并附有原始文字、图片、音视频记录等资料。
各高校应为每位学生安排1名毕业论文(作品)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作品)的选题、写作、创作或调查进行全程指导。毕业论文(作品)进行过程中,须加强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不少于3次的面对面指导。教师在每次指导中,须对学生的论文或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建议,确保毕业论文(作品)质量。毕业论文(作品)完成后,组织安排答辩。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法学)、新闻传播学等方向上考研
就业方向
新闻媒体类企事业单位:新媒体传播、新闻传播、新闻采编、纪录片制作;广告类企业:广告企划、广告营销。或报考办公厅、外交部、公安、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缉私局、海事局、税务局等,从事有关文稿起草、综合协调、服务管理、治安管理、缉私执法、海事综合管理、机关文电新闻发布、信息宣传等工作。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结构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保持合理性和稳定性。生师比原则上不高于18:1。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的专任教师原则上不少于8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可聘请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新闻传播学类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青年教师(40岁以下,不含)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新闻传播业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务经验。有条件的高校和院系,师资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师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热爱本职工作,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对所教课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必要的业界实践经验以及多学科的背景知识;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具有用中文普通话或英文授课的能力;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要求专业业务类课程教师必须具有在相应媒体工作、挂职半年以上的经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为教师参加业界锻炼和国内外学习提供保障。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上各高校应为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提供数量充足、功能完善、能够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的教学设施。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
信息资源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所在高校和院系应在图书馆、音视频资料室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上保证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的最基本需求,能够保障教学科研以及学习工作的正常开展。各高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资格审核要求等基本信息;为学生推荐课程所需的教材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搭建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校际、国际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实践教学上各高校应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提供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各高校应根据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设相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强实验室的使用率,保障实训课程及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
教学经费上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所在高校应保证对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并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逐年增加投入。教学经费应严格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一线,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同时,各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探索社会与学校共办教育的模式,努力开拓教育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和社会满意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所在高校的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于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每年的生均日常教学运行经费不低于1200元,主要用于购置图书资料、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新开办专业的生均教学经费应能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6所,其中2所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3-2024年传播学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2所,其中等级5★+及5★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