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山,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1965年9月开始上学,1975年7月完成中学学业。并于1975年7月开始担任二十里铺学校的小学教师。
1975年7月至1978年7月和其他教师一起为学校创办了三个工厂(冶炼厂、电机制造厂和农机修配厂)及其门市部。期间具有化肥厂废料提炼纯铜、低压多用机、简易制砖机、复合肥等多种发明创造,获得过县市级和省级的发明奖励,参加过省级表彰大会并作过报告。但在工作中明显感到知识水平的不足。于是在1977年12月全国恢复高招后,决心继续上学。并于1978年9月考取
河南大学(现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1978年9月起,开始研究多个矩阵组成的高维数阵问题以及正交表所表示的多指标问题,这些问题很难用比较简练的语言给出初等解答。这种高维数阵可以定义的运算规则相当多,每个运算规则都给出一个运算符号是不可能的。于是尝试定义一个关于高维数阵的统一运算规则,使得一般的高维数阵问题,可以用这种统一的运算规则来处理。但实践起来发现特别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诸多老师的建议下, 自学完了大部分概率统计的硕士生课程,尤其是自学完了和矩阵关系比较大的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最终发现对高维矩阵的处理困难,实际上主要是对多指标的表达方式比较困难。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的启发下,特别是根据河南
卫辉市古代哲学家
邵雍(宋儒象数之学的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要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分成五个相互依赖(相生)和相互制约(相克)的部分进行分析。易经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卦(相当于指标运算)、象(相当于矩阵 运算)、吉(相当于对称分析)、凶(相当于正交分析)和爻(相当于一般分析)五方面内容进行阐述的。比照易经也把高维数阵问题分成了框架运算、数据运算、对称分析、正交分析和一般分析五方面内容进行定义和分析,由此就形成了多边矩阵理论的初稿。
1982年7月毕业时(原计划留在
河南大学工作),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自愿到了
河南省的边远地区(
信阳市息县二高)进行支边教学工作。工作中和万焕山同学等,以保证两名学生考取大学算完成任务,向学校承包了一个教学班级。结果所在教学班级除一名患病学生之外,全部考取了大学。为此得到了河南省信阳市的表彰。
1984年7月考取武汉大学
张尧庭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张尧庭教授对多边矩阵理论高度重视,并举行了为期两年的,由许多博士生(如姚奇伟、陈汉峰等)和硕士生参加的讨论班,由其主讲多边矩阵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大家提意见和建议。1987年2月中美概率统计上,由张尧庭和其首次发表了多边矩阵理论的内容。其硕士毕业论文:左椭球等高分布的极大似然估计,由于用了多边矩阵理论的较多内容,理解较为困难,结果至今还未能发表。但投向材料科学和电子科学上的应用性成果,却很快就接收发表。这导致其以后多在工程科学上发展。特别是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工作.
在1987年7月硕士毕业后,回
河南大学工作,继续从事与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相关的工作。同时也和其他老师一起在工程科学类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论文,并且独立在统计类杂志如:科学通报、中国统计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后来在
张尧庭教授的推荐和建议下,由
中国统计出版社,于1993年,以个人的名义发表了多边矩阵理论专著。为此,在1993年被评为了
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主持了国家教委的"实验设计方法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品质量控制的统计软件开发",省级重点项目"产品生产工序自动化质量控制平台"等;参加了军工系列许多项目,特别是参加的关于"
导弹验收方案"方面的项目在2006年度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壹等奖.
尽管这个GL算法 (Global-Local Algorithm)思想的应用成果较多,但是这个GL算法理论目前尚不成熟。
张尧庭教授认为,这些算法要想在理论上成熟完善,必须继续增加自己的学术功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以增加这个GL算法的理论含量。于是1997年7月到北京大学继续进修深造,其间与这个GL算法相关的某些基础理论得到了
郑忠国教授的肯定,同时也开始向
数理统计学界介绍这些结果。之后,GL算法关于对称分析的内容终于在1998年7月于线性代数专业国际最高杂志(SCI源期刊):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上发表,关于正交分析的内容在1999年7月于数理统计SCI源期刊:Statist. Sinica 上发表。随后,一系列文章在数理统计界的高级别杂志,如: Discrete
数学、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统计学 \u0026 Probability Letter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UT J. MATH.、统计研究、应用概率和统计、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上面连续性的发表,向统计界反复介绍与这种算法相关的基础理论结果。现在正处在成果的高发期。特别是和美国AT \u0026 T公司一起开发的: 100次试验以内的所有已知正交表及其分类, 和美国SAS公司一起开发的: 513次试验以内的所有已知正交表及其分类两项工作现在影响比较大。2003年9月考取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系博士生以来,GL算法在
茆诗松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06年7月,博士毕业后留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