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英文校名: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SIT)简称“上应大”,肇始于1954年,是由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应用
创新型大学,学校法定住所为上海市
徐汇区漕宝路120号。截止2023年5月,学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计划、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等多项战略计划。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前身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由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三校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上海香料研究所并入学院,2016年改校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
根据 2023 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 95.16 万m2,产权占地面积为 92.93 万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 62.34 万m2。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56个,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1个。
上海市应用技术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59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49位。
历史沿革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54年,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开始筹备建校,次年正式成立,定址于原上海市龙华区徐家木桥。五十年代,学校先后由中央冶金工业部和上海冶金工业局领导管理,1958年10月校名更改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11月学校开始分设大专部和中专部。六七十年代,学校多次更改专科等级和校名,直至1978年恢复高等专科学校身份和原校名。1990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56年秋,上海市轻工业一、二局分别开办了上海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和第二轻工业技术学校,次年两所学校合并成立上海市轻工业学校。随后,上海轻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上海食品工业学校先后并入该校。1974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轻工业七·二一工人大学,四年后恢复大专身份,后改名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上海化学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创建于1959年,其校部设在上海市化工局,实行三年学制。次年7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后迁至上海市漕宝路120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与上海三所化工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上海市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74年校名改为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四年后恢复原校名,1992年又改为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时期
2000年,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6年上海香料研究所并入学院。两年后,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开始研究生教育。2010年奉贤校区落成,学校主体搬至奉贤校区。2016年,学院更名为“
上海市应用技术大学”,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2017年学校开始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年8月7日,被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8月31日,由合作共建、上应大负责管理和运行的国内唯一化妆品行业综合服务机构“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10月,学校与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7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长桥校区揭牌仪式在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举行。12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序列。
2019年1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海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防水公司、派丽(中国)公司联合申报的工程中心“上海建筑防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共建签约仪式举行。4月,学校荣获第一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4月20日,在建校65周年纪念大会上举行了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建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产业学院”成立仪式、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以及为学校基金会捐赠仪式。4月30日,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7月,首届长三角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论坛暨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大会在校举行;同月,由市科委、市教委携手共建的上海创业学院在学校成立。9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独立化妆品专业学院。10月,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11月,学校与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月30日,长三角虚拟现实创新联盟大会暨虚拟现实产教融合研讨会在校举行。
2020年1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欧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仪式暨国际知识产权管理发展论坛举行,该学院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
斯特拉斯堡大学、欧洲企业知识产权学院共同成立。7月,学校入选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0月,被
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10月26日,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2月,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
2023年3月22日下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暨“上海知识产权联合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长宁校区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拥有本科专业56个。
*以上信息来源
师资力量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达7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次,拥有上海市高水平创新团队6支,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领军人才为支撑、优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教学情况
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还建有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此外,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6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了首批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42门国家级和省市级获批一流课程、精品课程;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以及20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包括1项特等奖(2014年至2022年)此外学校有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
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建有以“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为引领、“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为协同的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
学科建设
截止2018年,学校一共有3门学科入选上海市IV类、Ⅱ类高原高原学科。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1个。此外,学校还有4门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交流合作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海外多国合作建设4个本科办学项目,并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分互认高校数达50余所。共派出2000余人次学生赴海外院校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全国首家国际化妆品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共建中欧知识产权学院。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铁道工程技术人才,获批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和协同科创工作,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拥有国家级学科平台5个,省部级学科平台19个,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机构合作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平台。
*以上信息来源
科研成果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各类科技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学校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上海同类高校前列。
学术期刊
《应用技术学报》创刊于2001年,是由学校与上海科学院、化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其前身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应用技术学报》于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报道中国应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广支撑技术创新的应用研究、促进应用科技领域的发展为办刊宗旨。学报主要刊登材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等。期刊荣誉方面,学报入选了《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14年获得首届上海市高校最佳进步科技期刊奖,随后在2016年、2018年又获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校园文化
校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校训是“明德、明学、明事”。
“明德”,就是教化学生做有德之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做人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
“明学”,即传授学生治学之法。“明学”侧重学习方法,注重学问追求,强调为实用而学习。
“明事”,即传授做事之理。《论语·学而》有言:“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大学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事,在于明白做事的道理、意义、方法,这正符合学校对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
校徽
校徽LOGO中心的“应用”二字阐明学校的办学思路,体现了学校以“应用技术”为本的办学传统。
“应”字中间字符为校名英文简称“SIT”。“用”字三横三竖,代表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上方是由徐匡迪亲笔题写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下方则是校名的英文大写。校徽以绿色为基色,体现学校的工科特色。
校徽LOGO呈现天圆地方的形态,刚柔并济,寓意学校传承创新,继往开来。
图片来源
校歌
《为着上应的荣光》
浩浩东海,滔滔浦江;
三源荟聚,巍巍学堂。
厚德精技,桃李芬芳;
砥砺知行,铸就栋梁。
思以致远,探索无疆;
学以致用,匠心传承。
追求真理,崇实担当;
明德、明学、明事,
为着上应的荣光!
奋发、奋勉、奋进,
为着中华的辉煌!
校园环境
*以上信息来源
行政领导
现任领导
*以上信息来源
历任领导
大学排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64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59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49位。
知名校友
许金勇,1984年毕业于上海冶金专科学校,2012至2013年服务于美国FM咨询委员会,2014年任上海人大代表,宝山区钢结构商会会长,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实验室)主任,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
王康健,上海冶金专科学校1975年毕业生,宝钢冷轧厂技能专家。王康健曾获冶金行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其研制的“高速冷轧带钢多功能在线检测技术”项目曾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王康健一共持有20件专利,掌握71项技术秘密(截止2014年9月)。
马志英,1969年从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毕业。2014年任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完成了十多项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其研究的新技术产品已累计创利上亿元,并获8项国家科技部、国内贸易部及上海市级科技进步和成果奖,获3次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截止2014年9月)。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任晓军发布实名举报视频,称学院原院长及现任院长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前院长李哲虎还曾利用职权修改女儿成绩。12月25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海报新闻记者称,举报内容不便对外透露,目前还在核查中。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2023-05-19
学校章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19
知名校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2023-05-19
历史沿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19
院士风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7-10
许金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2023-05-19
王康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2023-05-19
马志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