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
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
经济学、
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城市行政体制与治理结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财政、土地与住房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品牌管理、城市危机管理等专业领域知识,掌握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计量分析等现代城市管理技术和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等部门进行城市管理,包括
公用事业、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
在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城市规划、建设刚刚起步,城市运行管理处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萌芽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的加强,环境卫生工作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各城市均建立和健全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1978年3月6日,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强调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市,要求认真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和详细规划等,城市管理步入起步阶段。
之后在不断发展中于201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城市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部门调整中组建应急管理部,进一步强调了城市管理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城市管理专业从城市系统管理出发,注重城市管理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应用新技术进行人才培养,从原有的以行业背景为主的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向现有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转变。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知识要求
城市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通识类知识和专业类知识,包括
人文科学概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学科基础类知识、专业基础类知识等。
课程体系
城市管理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两大部分,通识类课程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专业类课程主要包括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伦理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城市管理专业必须应有满足教学需要、符合学科特色和学生就业去向的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通过技能训练,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应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围绕专业内容开展专业实习,实习地点安排在专业实习基地,实习时间不少于4周。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与综合训练可取学术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为符合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方向,能有理论或实践的贡献,选题应加强实践性导向,毕业论文内容要求为应用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满足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内容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相关重要文献,研究设计、数据、案例或其他实证材料,分析、讨论,对策、建议,结论、局限和未来研究等,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及成果要求为毕业论文写作应符合专业学术规范。鼓励学生创新,尽可能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和完成毕业论文与综合训练。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城市管理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学、
工商管理等领域继续深造学习。
就业方向
企业方向,学生可选择从事城市管理、环境管理、绿化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城市管理专业应当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本专业学科带头人。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8人,且每位专任教师不得承担3门(含3门)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教学。有能够满足基本教学要求、高中低职称比例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应注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
学缘结构的合理配备。年龄结构要求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学历结构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要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技术辅助人员配备比例适宜,其中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不低于30%,学历结构要求专任教师中最后学历非本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30%。
教学条件
城市管理专业需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应建立专业实验室和相关实验教学平台,配备有关实验器材。应设有适应教学任务要求的实验设备,可以依据自身专业具体情况有所侧重。设计宜于学生开展的社会调研项目,激发学生学习与科研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合作,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场所。实习基地应当能够提供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内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6所,其中2所A+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中国
科学教育评价网2023-2024年城市管理专业排名中的中国
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2所,其中等级5★+及5★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