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仪器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精密仪器专业通过教授精密仪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具备独立设计、实现和运用测控设备的能力,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思维,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发展
1959年,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新增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专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精密检测仪器走入中国市场,这个以检测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渐崛起。1997年,教育部决定将精密仪器及机械列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21世纪随着市场和行业对三维检测需求的提高,高端的三坐标测量机开始被广泛应用。在2020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新增了精密仪器专业,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精密仪器专业培养具备优秀的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能够承担测控系统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备独立设计、实现和运用测控设备的能力。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多种职业的专业人才。同时,学生将受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目标是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知识要求
学生应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研究。学生要具备分析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并得出有效结论的能力。同时具备创新思维,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学生还要有研究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最后,学生还需要使用现代工具进行预测、模拟和解决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并对这些工具和技术有足够的了解。
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含四种课程,分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各占总学分的15%以上;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其比例也不低于25%,包括毕业设计或论文等。此科目体系的建立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技能,并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职业要求。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高校应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关键环节。通过实施这些环节,学生将会提升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测量控制和仪器工程问题表达分析评价能力、认识生产管理流程及仪器制造过程原理等相关知识,以及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毕业写作
高校应该设定适当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机制,并且引导学生完成选题、调研、文献综述、方案论证、系统设计、实验验证、性能分析、工作交流以及论文(设计)撰写等任务来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强化工程素养训练,使学生具备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精密仪器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代码080401),研究方向包括巨型精密仪器设计与优化、精密跟踪与控制技术、超精加工及其检测技术等。
就业方向
精密仪器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以报考实验室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公务员职位。
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的数量和结构应当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应当不高于20:1,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专业生师比不超过16:1。新办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学生规模超过120人的情况下,每增加20名学生就需要增加1名专任教师。40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得低于30%,而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的教师博士学位比例不得低于60%。此外,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得低于30%。同时,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实验教师,生师比应当不高于150:1,并且可以招聘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教学条件
高校的教学设施应当充足、质量符合教学需求、提供实践能力训练设备和测控系统,并具备管理、维护、更新机制,完好率不低于95%,有中远期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同时提供开放服务、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配备充足的教材、电子资源,保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新办专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300万元。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共有1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1所,学校排名依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