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博物馆(China Port Museum)是一座专题博物馆。成立于于2014年10月建成开馆。位于
北仑区春晓街道港博路6号。
中国港口博物馆
建筑面积40987平方米,是
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港口博物馆定位以港口文化为主题,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的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型港口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有由6个固定陈列馆和一个临时展厅组成,馆藏有2万余件,实际展出的2600余件。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港口博物馆先后获得宁波华侨国际交流文化基地、最佳文旅融合奖、第三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3年
浙江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
历史沿革
早期筹建
2009年2月4日,叶苗部长邀请市文化局博物馆处邬向东处长、华茂教育集团董事长周时奋并召集宣传部、文体局有关负责同志举行港口博物馆筹建策划会。同年3月7日,叶苗部长牵头召开由市区两级有关专家参加的港口博物馆第二次专家策划会,并确定《港口博物馆概念大纲》由华茂教育集团董事长周时奋承担。5月20日《港口博物馆概念大纲(初稿)》完成。同年12月15日确定港口博物馆选址在春晓滨海新城。2010年8月24日,港口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启动,确定总投资为4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9月19日,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及东海水下考古基地工程经过批复,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2月10日,
北仑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仑编【2010】46号),批准设立港口博物馆。2011年2月16日,港口博物馆网站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同年12月30日港口博物馆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项目在春晓滨海新城正式设计试桩施工。
2012年5月7日,港口博物馆项目顺利完成
风洞试验。该建筑的风洞试验模型比例为1:150,模型总高度约0.39米,长度约1.6米,宽度约0.9米。同年5月底,港口博物馆项目完成工程桩、围护桩基施工作业及桩基检测。
2013年6月19日,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五位专家对港口博物馆新征集的部分文物进行鉴定。在这次鉴定中有40余件文物被定为三级以上文物,港口博物馆新征集文物已到600余件。2013年12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行文发函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支持港口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品。
2014年5月22日,港口博物馆筹建办主任楼宏斌主持召开港口博物馆筹建办会议。同年9月30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式通过竣工验收。11月17日在2014年
宁波市海商文化周开幕式上,中国港口博物馆入选“宁波十大最美海商文化景观”。
发展成熟期
2015年3月17日,“我与体育”首届全国群众体育主题摄影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2015年5月18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荣获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优胜奖。这也是我市博物馆第一次拿到此奖项。2015年7月9日,
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
中国港口》摄制组来港口博物馆进行拍摄。2016年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致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港口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函》,正式批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名称,中国港口博物馆成为宁波第一家国字号博物馆。同年10月29日,2016
宁波国际马拉松赛以中国港口博物馆为起点火热开跑,
郎平等体育、文化、媒体名人领跑“甬马”,央视等媒体全程直播。近千名市民在博物馆服务大厅通过彩屏观摩赛事。受组委会委托,由中国港口博物馆设计开发的官方纪念品深受市民喜爱。
2017年1月1日,中国港口博物馆与
香港海事博物馆缔结为友好馆,并签订友好博物馆共建
合作备忘录。2018年9月18日,
中国博物馆协会对第三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进行了公示,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升级为
国家二级博物馆。
升级改造
2019年1月1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经过七个月的升级改造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2月7日,港博儿童绘本阅读区正式对外开放。
2020年2月28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以来全市首个创建成功的4A级景区。4月20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北仑工作站正式在中国港口博物馆挂牌。这是央、地文物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水下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又一力作。12月21日,中国港口博物馆被核定为
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国港口博物馆、
中国港口协会联合主办的“
南湖红船引航,迎潮搏浪——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强港之路”特展,于6月30日上午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此展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2023年3月25日,中国港口博物馆“海濡之地——
北仑区史迹陈列”全新亮相。展览围绕各个历史阶段北仑发生的具有断代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典型事件、重要人物,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和丰富多元的形式手段,溯源了北仑发展海洋经济的历史之根。2023年9月1日至4日,第九届“
中国国家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
博博会”)在郑州
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走进港博展位,只见人潮涌动,文创展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港博护照纪念章加盖处挤满了人,还有参观者正兴致勃勃地体验着趣味手工活动。同年9月12日上午9时,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
宁波站活动以中国港口博物馆为起点,经170位火炬手的接力,最终抵达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中国港口博物馆外馆整体建筑以“
海螺”和“风帆”为灵感,两座
螺旋体造型的建筑分别为博物馆和水下
文化遗产基地,通过中间的走廊连为一体,
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历时3年建成,是
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港口专题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
建筑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核心理念,体现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且全部按国内建筑最高奖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要求进行建设。在
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大量采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建筑设计中还运用了
太阳能、
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建筑外表面为不规则的螺旋形
曲面,外围框架柱随建筑表面设计成弧形,弧线转折处增设内框架柱。幕墙大面积采用钛金板,外观线条流畅,对缝整齐,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还能为建筑物带来独特的装饰效果。
馆内布局
中国港口博物馆有别于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的传统博物馆模式,而更侧重于打造一个新的“现代博物馆”。舒适大气的交通空间,通高近20米的休息大厅,以及国际报告厅、图书馆、电子阅览、咖啡馆等
公共服务设施都使其成为重要的城市标志、文化符号、教育基地、旅游亮点、百姓客厅和交流平台。
展览陈列
概述
展厅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由6个固定陈列馆和一个临时展厅组成,馆藏有2万余件,实际展出的2600余件。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常设展览
此陈列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线,按照远古、古代(
夏商周至1840年前)、近代(1840年至1949年前)、现代(1949年至2017年)四个历史阶段,展示我国港口的发展变化,展区总面积2950平方米。主要展现各历史阶段中国港口发生的具有断代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典型事件、重大成就,既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全国港口的发展全貌,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重要港口的独特作用。在馆内有一件
战国时期的
青铜缶—战国·船纹青铜击。它具有硕大的器形,肩部有两兽面
铺首衔环。最引人注目的是器身上的复杂
纹饰,包括中间的4组羽人竞渡纹,每组纹饰都包含了一艘修长的船和多名头戴羽毛的羽人。这可能反映了古越人对鸟神的崇拜,描绘了一场
海战胜利或祭祀
神灵的场景。此外,纹饰还显示出古越人出色的造船技术,船的结构可能提供了关于水密舱的使用时间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
宁波市出土的
北宋越窑青釉荷花纹
瓷粉盒等文物,见证了航海贸易的繁华。明清时期,中国港口分布星罗棋布,
内河港口数量众多,以市镇经济为依托的完善的古代港口已经形成。展厅里,一座明代郑和木雕像引人注目。
郑和头戴官帽,身着官服,中系腰带,脚蹬朝靴,仿佛站在船头,衣襟随海风飘动。
此陈列以当代港口技术为背景,按照港口基本构成、主要功能、基础设施、重要设备、关键技术、支持系统,展示现代港口的技术特征和地位作用。以专业功能为主线,分为港口建设、港口作业、港口支持系统三个展区,展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左右。
展区面积约1800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机构与人员”“技术与装备”“调查与发掘”“保护与交流”“规划与展望”等五个块面,集中展示我国水下考古与水下
文化遗产保护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在展厅的中央,几名身着
潜水装备、携带
氧气瓶的“水下考古队员”正在模拟深海中打捞文物,引领观众踏上一段令人惊奇的水下考古之旅。展厅的右侧展柜陈列着一系列水下考古装备,包括自携式呼吸器、旁测声呐系统、水下摄像机、水下喇叭、
浮力起吊设备、水下绘图工具等。观众可以通过名为“寻找
宝船”的互动设备,戴上VR头盔,使用摇杆来亲身体验水下考古的真实感觉。
此外展厅内设置了半开放式的出水沉船修复展示区,公众可透过通电玻璃参观“小白礁Ⅰ号”等古代沉船保护场景与修复流程。这艘木质商贸运输船下沉于
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埋藏在约24米水下,是
浙东地区海域首次通过水下考古手段发现的第一艘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沉船。“小白礁Ⅰ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三四十名专业考古队员,他们汇聚到
象山县,进行超860人次、超过35000分钟的下水作业。2014年,“小白礁1号”被逐块拆卸,提取出水。船上整齐排列着许多石板材,是宁波鄞州地区一种特有石材,名叫
小溪石。300余块石板材总重约20吨,被摆放在船舱最底部,应该是最先装载的货物。船内及周边出水文物1064件,有品相精美的景德镇青花瓷,还有
清代铜钱、
日本宽永通宝、
越南景兴通宝、
西班牙银币等多国货币。据学者研究,清代与
宁波市对外贸易关系十分密切的区域是日本,船上货物的样式风格也更符合日本民间的使用习惯,船上的小溪石在日本也有发现,因此认为这艘
商船的目的地可能是日本。
此馆从港口时空变化与人物角色变化的角度入手,围绕港口科技、航海
航运、海洋地理、海上安全等主题,设计包括港口装卸、货物检测、浪涌体验、
风力发电、地震
海啸等相关展项展品,形成参观者对港口及海洋知识的全面体验,展区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左右。
在现代港口知识馆,观众可以通过散货装船和卸船码头全景式模型沙盘了解港口货运知识,可以登上“
泰坦尼克号”观看客运码头作业短片,还可以在互动游戏中体验拖轮协助大船靠、离码头作业的过程。港口科学探索馆更是以互动体验为亮点。在穿越时空展区,观众可以回望过去的“海上茶路”,感受现代的智能化港口,展望未来的无水港;在穿越自我展区,可以体验港口相关的各种职业角色;在穿越快乐展区,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控制仪器,体会海浪发电与直升机降落海上平台的乐趣。
展区面积约800平方米。数字海洋体验馆紧扣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数字海洋”核心技术为基础,以人类了解海洋、利用海洋、未来海洋为主要内容,运用虚拟、特种影像等高新展示手段,寓教于乐,使参观者走进展厅犹如深入海洋世界,在全沉浸的视觉与
听觉感受中学习、了解海洋知识。
“海濡之地”是对东方港城
北仑区地理特征和社会人文形态的高度概括,此陈列以“北仑历史就是不同时期北仑人博纳兼容、开拓进取的历史”的主题思想,来表现各个历史阶段北仑发生的重要史实、典型事件和重要人物。展区面积约700平方米。
临时展览
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可承办短期的临时专题展览。
2015年2月10日“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
满族服饰展”展出,共展出125件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满族服饰,包括异彩纷呈的民服、品秩有序的官服、琳琅满目的佩饰、
八旗士兵的
甲胄,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满族服饰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进行展示。
2020年12月10日展出白银芳华—从外销银器看晚清民初社会和商贸变迁。此次展出的300余件/套外销银器精品,是中国港口博物馆数年来专题收藏重要成果的集中亮相。
2022年12月27日-2023年2月22日展览的“来自大西洋彼岸的信使——诺瑞•穆罕默德油画展”通过异国情调的艺术作品,借此延续
中非两地自古以来的文化交往,沟通
中原地区与
摩洛哥人民的情感世界,并深化
宁波市“港通天下”的国际化城市内涵。
2023年1月10日-3月26日展览的“永生之境——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精选河北地区出土汉代文物280余件,充分体现在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背景下,汉代工艺技术的较高水平,从一个侧面表现大汉王朝昂扬豪放的时代气度。
2023年4月28日——7月30日展览的“芳菲万里——中日“
伊万里市”风格瓷器的百年竞妍”瓷器展示
中原地区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与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模仿与超越,凸显“
中国制造”的魅力以及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023年7月21日——9月10日展览的“丝路遐想——
戈沙丝绸之路艺术作品展”,以画家戈沙笔下的丝路为角度,用他的艺术作品展现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内涵与精神意蕴,向观众展现一幅幅画卷串起的丝路文明,让观众全方面地了解和感受“
一带一路”的魅力。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内容,在内容上逐步递进。第一单元“迢迢古道塞上江南”展现丝路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第二单元“东西互鉴溢彩流光”由丝路的自然风光延伸到丝路的人文风貌及历史内涵;第三单元“梦回千载思忆几何”延伸到丝路的人文精神意蕴;第四单元“丝路无界丝语绵延”从戈沙作品中找到相关元素进行联想,由点及线展现海上丝路、草原丝路、西南丝路、
东北亚丝路,并在结尾上升到“
一带一路”的时代主题。
2023年9月8日-11月25日展览的“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的《永乐大典》是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这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规模远超前代所有
类书,实为典册渊薮、佚书宝库。诸多佚文秘笈[jí]、典章制度赖其得以流传后世,造福学人。
特别展览
2016年1月20日,由
绍兴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兰亭的故事》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
2016年3月15日,由
南京博物院、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绘画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
2017年3月25日,“航路致远——纪念顾宗瑞创办家族航运企业100周年特别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隆重开幕。万利轮船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顾建舟先生、万利轮船有限公司董事顾建泰先生、万利轮船有限公司董事
顾建新先生、泰昌祥集团主席兼总裁顾建纲先生、
东方海外国际(国际)董事会主席
董建成先生等四十多位顾宗瑞先生后裔及其家族成员专程莅临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8年5月18日,由中国港口博物馆与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个法国人的中国梦》特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开幕式上,中国港口博物馆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博物馆的合作关系,拉开了馆际间多方位合作的帷幕。
2019年9月18日上午,由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五家
意大利博物馆举办的“向海而生:古罗马海港的传说”特展开幕。开幕式上
罗马国家博物馆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签订了友好博物馆共建协议。
馆藏精品
该藏品口径23.6cm,底径25.2cm,腹径57.0cm,通高37.3cm。由盖和罐组成。盖为母口,圆形
盖面,平顶,三角形钮,钮上带环,罐为直口,丰肩,鼓腹,腹部弧收,
圈足外撤。
盖面以盖钮为中心往外饰有四圈弦纹,弦纹内间以圆
谷纹,罐肩部饰有双兽面
铺首衔环,肩部、上腹部及下腹部饰有数圈弦纹,弦纹内间以圆圈纹、
菱形纹和点状纹。腹部中间饰有四组羽人竞渡,“羽人”头戴羽毛,手舞足蹈,反映了百越民族的鸟神崇拜。羽人竞渡纹是
中原地区古人航渡活动的记录,也是目前发现最早、最生动形象的精彩表现。该
青铜是
楚文化与百越文化、
巴蜀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个陶俑的尺寸为高16.6厘米,底径5厘米。它呈立姿,头发束成一束,身着右衽
旗袍,站在一个四方形底座上。最独特的特点是,它怀抱着一个装有指针的大罗盘。这个罗盘的指针有棱形的中部,中间有一个小洞,两侧是长条状,分别指向左右方向,右指针的顶端呈矛头状。整个指针位于罗盘的中心,罗盘是一个宽平面的环状物,上面有明显的
刻度条纹表示方向。
该船长度13米,宽度2.8米,高度1.95米。这艘南宋
古船的船舱被9道船舱壁分割成一个个小舱,各舱之间有流水孔相通,舱板壁底部有抱梁
肋骨加固。一旦进水,受影响的只有其中一间舱室,其余舱室仍然可以保持干燥提供
浮力。除了水密隔舱,善于科技发明的宋人还发明了安装在船侧和船底交界的舭龙骨,它能够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产生的摇摆现象。此项技术在中国的出现应用,比西方早约700年。
五代花鸟纹铜是中国港口博物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它是国内发现的五代时期尺寸最大的一面铜镜,为圆形,直径足有三十三厘米。铜镜背面中间有一桥形小钮,镜钮左上方有一对鸳鸯,鸳鸯在荷花丛中回首顾盼,镜钮下方及右方栖息着一对孔雀,四周饰以缠枝荷花。整个铜镜的画面看起来非常的协调、清新。
学术研究
中国港口博物馆先后完成的学术有:2015到2020期间的馆刊10本;《海帆流彩万里风》《金钩玉带梦来》
《博物馆与文化浙江建设》《天下开港—宁波港人文地理史述考》《万物启蒙夏令营》第一、二季等专著。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中国港口博物馆坚持“用学术为公众服务”的思想,以馆内重大展览活动和文博工作热点话题为主题,开启众多系列讲座。如:首期“港博讲坛”讲述大运河宁波段故事。“港博讲坛”第七期《
宁波市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详细比较了这两条丝路在存在时间、运输方式、外贸商品、运输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黄浙苏做客“港博讲坛”畅谈宁波
妈祖文化与
海上丝绸之路。在“孙国平研究员从
井头山遗址看中国海洋文化起源”讲坛中,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解读如何从井头山遗址看宁波地理环境与海洋文化的关系。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打造了“港博讲坛”“我与港博同成长”“万物启蒙研学营”“
流动博物馆”“探古寻幽”五大科普品牌矩阵。“港博讲坛”立足于地域文化和“海丝”文化,为公众提供了解历史文化的平台;“我与港博同成长”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万物启蒙研学营”为中小学生定制有趣的研学课程;“
流动博物馆”“探古寻幽”等活动将博物馆文化送进校园。
宁波市中国港口博物馆还开展跨界合作,推出“港口与
民俗音乐”“港口与诗歌”“港口与影像”“港口与雕塑”等文化艺术活动。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文化,虚拟观展、线上讲座、线上导览等深受观众喜爱,“青年现场:聆听丝路之音”分享会吸引了88万人通过网络直播收看。
文创产品
中国港口博物馆推出了具有本馆特色的
文化衫、手袋、茶具、图书等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如有:“海上丝路之大航海桌游棋”系列、“龙泉青”系列、“郑和来了”系列、阿罗姆的世界”系列、“集装箱温度”系列、“我从远古来”系列、“金钩玉带入梦来”系列、“海帆流彩万里风”系列等。2019年4月15日,作为宁波文博会活动之一,第三届艺术宁波TOP10评选颁奖盛典在
宁波美术馆举行,中国港口博物馆“我从远古来”系列文创获“十佳文创奖”。2020年11月8日,在“2020年全省博物馆十佳文创产品推介活动”中,馆内花鸟纹
铜镜系列文创荣获“2020全省博物馆十佳文创产品奖”,“我从远古来”系列荣获“
优秀奖”和“最佳
艺术奖”。在12月的“文澜杯”十佳文创产品评选活动中,花鸟纹铜镜系列文创又荣获“十佳文化创意奖”,金钩
玉带入梦来系列文创、“三味画屋”
木刻版画体验盒荣获“入围创意奖”。近年来,中国港口博物馆结合市场动态和观众消费需求,深挖文物蕴含的文化价值,研发出200多款个性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
乘坐670路至北仑春晓公交站。
乘坐721路至港口博物馆站。
乘坐790路至青山站,换乘721路至港口博物馆站。
乘坐
北京地铁1号线至
长江路站,转721路至港口博物馆站。
乘坐地铁1号线至大碶站,转790路至青山站,换乘721路至港口博物馆站。
从北仑方向沿太河南路行至春晓大道左转至港博路口。
参考资料
馆藏精品.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2024-01-12
2009.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