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学院(City University Of Hefei),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003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成立;2013年4月,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合肥城市学院。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规划占地面积近1000亩,滨湖和北城两个校区,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65万册,电子资源60万种。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550余人。6个教学院部,设有35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实验室80余个。学校获“合肥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在2024
上海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中,合肥城市学院位列第76位。
历史沿革
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013年4月,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019年1月,在合肥市
长丰县岗集镇龙波产业园内举行岗集校区奠基仪式。
2020年9月30日,教育部同意学校的举办者之一由“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安徽省长江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月21日,教育部同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合肥城市建设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院部,设有35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通过省级专业评估18个、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2个、安徽省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安徽省示范实验
实训中心2个、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6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2022年,学校获准立项建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5%以上。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及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坛新秀、省级卓越教学新秀10余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
徽派建筑构件文化研究中心、城市空间景观与智能养护技术中心、江淮建筑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全省率先建成校内
光伏发电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平台,与
吉利汽车合作共建“
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还设有绿色建材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建筑技术研究所、BIM技术中心、数字测绘仿真研究所、智能机械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8620.6m2,阅览室座位数296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69.29万册,当年新增19852.0册,生均纸质图书55.98册;拥有电子期刊0.54万册,
学位论文0.58万册,音视频613.0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0.44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4.92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0.67万篇次。
学校图书馆可使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期刊、超星图书、博看期刊等电子资源,有纸质期刊349种。
科研成果
2019年,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立项10项、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立项3项。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完成各级科研项目、横向课题、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编写专著、规划教材等400篇(本)。
学校荣誉
截止2023年12月,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安徽省第三批节水型高校名单,合肥城市学院荣“安徽省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排行
在2024
上海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中,合肥城市学院位列第76名,全国参考排名76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中间为“合”“城”构成的艺术图案,凸显学校城市建设专业的特色,下方呈波浪形,寓意学校位于
合肥市这座大湖名城。2003是学校的建校年份。
校徽外环上下分布着学校的中英文名称。
校训
明德、爱国、善进、匠心
校园环境
合肥城市学院位于合肥市,学校规划占地面积近1000亩,
滨湖新区和北城两个校区,地址:分别坐落于美丽
巢湖之滨的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和滁河干渠之畔的合肥北城
岗集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更新时间: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