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科技学院
中国福建省南安市境内高校
闽南科技学院(Mi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坐落于福建南安市,是福建省首批设立的独立学院,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为非营利办学。
2001年,由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爱国华侨共同举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9月,学院美林校区正式启用。2018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康美、美林2个办学校区,占地面积700余亩。设有计算机信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涵盖理、工、经、管、文、艺等学科29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9500多人,有教职员工800多人。
在2024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中,闽南科技学院位列第100+位。
历史沿革
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爱国华侨共同举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2013年3月,学院被授予“福建省软件适用人才重点培训基地”称号。
2013年9月,学院美林校区正式启用。
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涵盖理、工、经、管、文、艺等学科29个本科专业。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批2个省级应用型学科立项和培育项目。
省级应用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培育)。
教学建设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1个省级软件适用人才重点培训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师资规模
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多位老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师德标兵荣誉,多位老师入选“福建省教育厅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坛新秀”,多位老师获批泉州市学科、专业带头人,300多位教师获评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共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C类人才,泉州市、南安市高层次人才350多人次。
省级优秀教师:陈海彬。
省级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 、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合作交流
截止2024年4月,学校与35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深度共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已开设有20多个企业冠名班,联合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
2023年5月,学校与东伦敦大学举办合作办学项目对接会。东伦敦大学国际学习中心东亚总监GavinTan,坤优控股(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永坤、副总经理黄智勇,GEA国际教育联盟院校合作项目部总监林妙霞,校长游小波出席项目对接会,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计算机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项目对接会。双方围绕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本科“2+2”课程、硕士 “0.5+1.5”课程等合作模式,就探索实质合作的可能性展开深入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泛家居照明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泛家居产业研究中心。
科研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由康美校区图书馆和美林校区分馆构成,总建筑面积1.3496万平方米,有藏书96.57万册,电子图书23.5万种,报刊309份,过刊3.6万册,共设有11个书库,馆内拥有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和网络服务系统,自有中国知网数据库。图书馆于2021年3月启用自动化集成系统Libstar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对书刊和读者数据进行建库和管理,实现了采编、加工、流通、统计、公共检索查询的计算机管理。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省、市科研教改项目500余项,横向项目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130多项;教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55部,2部主编教材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2019-2020学年,学校入选2018年泉州社科青年项目6项,福建省中青年项目28项,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1项,横向课题7项;2019年度共获得相关经费58万元;发表SCI1区1篇,SCI2区1篇,SCI4区3篇,EI1篇其他国内核心2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
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立足基层、面向师生、全程育人、辐射全员”的工作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动员广大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并屡获佳绩。学校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9项、铜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中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IT技术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在第四届、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累计斩获两银三铜奖,并有1个项目斩获全国总决赛铜奖等。学校采取措施鼓励帮助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录取人数不断刷新纪录,2019年至2022年共计107人,录取学校包括武汉大学、意大利佩鲁贾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学校多次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社会实践优秀报告,省级“三下乡”先进单位、优秀团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
校园文化
校徽
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标志整体形式为圆形,是团结协作和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外环上半部分为闽南科技学院英文名称“MI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下半部分为“2001”,表示学校本科办学起始的年份。
校标内圆主体部分为闽南科技学院的标志性建筑菲华教学楼。上端三层叠加的构图,既象征书本和学位帽,又寓意不断跨上新台阶。图案中央三道灵动的线条,寓意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人”“文化的人”“和谐的人”。核心图案由“闽科”二字的声母“M”与“K”组合而成;左右12根立柱庄重大方,饱含中国传统的哲学意味和吉祥文化,富有装饰美感。
内圆中还有校名“闽南科技学院”,为集赵朴初书法体;下方为“花”形打开的书籍,代表知识的海洋,广袤的书海和圆满和谐的秩序有机融合,有凝聚人心、和谐进步的意境。
校标的颜色选取红色。红色的基调是中国的传统色,充满青春和活力,寓意青年学子和新兴的闽南科技学院朝气蓬勃、热烈奔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校训
“仰望星空”,是要有理想,有追求,要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要有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就是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从奠基的实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要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勇担大任的使命感。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确立为闽南科技学院的校训,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要仰望星空,要有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学习,学会做人,学好本领,才能成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八字校训虽表达简洁,但寓意深刻,涵盖了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校训的确立将会极大的激励和团结闽南科技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凝聚全体闽科人的斗志,勤奋学习,奋发自强,推动闽南科技学院走向新的辉煌。
校园环境
闽南科技学院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学校有康美、美林2个办学校区,有占地面积700余亩,规划面积1200多亩,地址:康美校区: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康美开发区康元路8号美林校区: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美林街道柳美南路8号江北校区: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美林街道办事处金枝。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闽南科技学院.爱企查.2024-05-27
校训.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二级学院.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学校领导.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022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闽南科技学院2.2023-05-22
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2024-05-27
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学院简介.闽南科技学院官网.2023-06-06
光电信息学院.闽南科技学院.2023-06-06
艺术设计学院转专业实施方案.闽南科技学院.2023-06-06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闽南科技学院官网.2023-06-06
精品课程导航.闽南科技学院.2023-06-06
陈海彬(副教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 .2023-05-22
学院简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2023-05-22
学院简介.闽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2023-05-22
商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官网.2023-06-06
• 本馆简介.闽南科技学院.2023-06-06
校标.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历任领导.闽南科技学院.2023-05-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师资规模
合作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科研成果
学校荣誉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校园环境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