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Guizhou Aerospac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位于贵州省遵义市,2000年5月,经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省内第一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
学院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成立于1976年的原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于2000年5月合并组建,原隶属于
航天科工集团;201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2018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将学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协议;2019年、2020年相继经中央编办、财政部、省政府批准,学院于2021年1月划转
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分为新蒲大学城校区、延安路校区、虾子校区三个校区,占地1480余亩,建筑面积32余万平方米。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3000余人,中技(中职)学生2000余人。学院下设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常年招生25个专业,其中
模具设计与制造、
应用电子技术为国家级重点专业。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 565 人,兼职教师 118人。
在2024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排名中,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排名200+。
历史沿革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成立于1976年的原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于2000年5月经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省内第一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201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
2018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将学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协议,2019年、2020年相继经中央编办、财政部、省政府批准,学院于2021年1月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院办学定位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
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常年开设25个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教职工47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2%。学院拥有省级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职教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合作交流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政治合格、熟悉管理、专业扎实、技能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贵航集团,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学院建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相继与多家航天企业申建了省级电子信息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电子信息开放性实训基地、省级电子信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现有纸本图书约38万册,报纸100余种,期刊320余种。(其中较为完备、时效性较强的应用型职教文献资料是我馆的馆藏特色),引进电子图书50万册。于2005年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 Ⅱ,实现业务管理工作自动化。
科研成果
2015年9月,学校卢孟常老师申请的《延安路校区供水系统自动化改造》项目院选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学校董泽芳老师申请的《办公场地多功能远程智能控制器》项目院选科研项目获批立项。
据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50余部,编写内部教材20余本,出版教材70余本。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参考资料(以上为部分内容)
校园文化
校徽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标志形象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字体标志由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主任曹军题写。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校歌
《扬帆远航》
校园环境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邮编为563000。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5
教学系部.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24-05-25
本馆介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24-05-25
科学研究.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