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亮(1961年9月-2024年4月17日),男,汉族,湖北汉川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
亚洲理工学院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理学硕士、
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培训中心2013年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院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主要学术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农村金融与发展》《小额信贷和小额保险丛书》《京师发展演讲录》等。
胡必亮获得1994年度和2006年度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提名奖、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等。2024年4月17日,胡必亮先生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胡必亮于1961年9月出生在湖北汉川,家中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胡必亮作为长子自然承担了农活,在幼时即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人生,改变家庭和家乡的贫困面貌。
教育经历
胡必亮在1979年考取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从事农村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工作。在1989年选择出国深造,1991年5月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9年12月,胡必亮离开哈佛大学,在
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研究新兴市场的主题。胡必亮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个重要信号,新兴市场国家将有巨大发展机遇,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胡必亮研究的核心问题。
工作经历
1991年胡必亮留学归来进入
国际银行驻
中原地区代表处,担任经济官员,重点研究宏观经济、环保、粮食安全三大议题,较为完整地参与、研究和见证了中国从1993年开始的经济过热到1997年的经济“软着陆”过程。此外,胡必亮作为世界银行的协调人,完成了世界银行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两项重要研究。后进入法国
兴业证券亚洲公司,担任副总裁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必亮开始更直接地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研究资本市场,为客户投资提供意见和建议。
在1999年胡必亮与朋友联合创立美国道达
印孚瑟斯技术,为美国提供IT咨询服务。2003年夏,胡必亮在
湖北省汉川市福星村实地调研。在2009年年底,开始在
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胡必亮在2011年创建新兴市场研究院并担任院长。自2013年以来,胡必亮团队主编出版了15本系列专题报告,深入分析研究“一带一路”和新兴市场相关问题,胡必亮及其团队所撰写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政策建议四次获时任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2014年1月15日,胡必亮收到国家“国际高端学位项目”的政府批件,于秋季开始,承担“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胡必亮教授3门课程,同时邀请教授担任项目的授课任务。从2016年开始,胡必亮发起举办“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截止到2019年4月24日,已举办24期。
2019年2月27日,胡必亮在“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中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验及其世界意义》为题做演讲,从成就、经验、意义三方面对改革开放40周年做阐释。同年3月,胡必亮在
埃塞俄比亚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中控室实地调研。4月,胡必亮在接受
中国中央电视台《
新闻直播间》专题采访时,阐述“设施互联互通 助力共同发展”、“以点带面 基础设施带动区域发展”、“铁路沿线 经济园区如雨后春笋”等观点。在2021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新兴市场30国(E30)经济论坛上,胡必亮表示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掌握关于新兴市场界定的话语权,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未来关于新兴国家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化。胡必亮在2022年6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金砖+”合作模式应继续坚持需求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
任职经历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逝世
2024年4月17日,胡必亮先生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研究成就
研究领域
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一带一路”经济、新兴市场经济、新型城镇化、地方治理
代表文章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不完全记录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来源(除2013年外)
学界评议
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贡献
1. 对新兴市场研究的贡献
——重新界定新兴市场、甄选出新兴市场30国
(1)将“新兴市场”从资本投资的概念扩展到了经济发展的概念;(2)基于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从规模总量、制度环境、经济增长、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五个维度的10个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全面地衡量和测度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3)从世界183个有系统资料的国家中甄选出了30个新兴市场国家;(4)基于过去20年的发展经验,总结了新兴市场30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5)分析了新兴市场30国的未来发展趋势。。
2.对城镇化研究的贡献
——走“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市化的本质并不仅仅只是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里来,而是要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做到资源有效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环境友好保护、社会公平和谐、空间结构合理、智慧城市创建等方面,加上人口转移,促进多维的城镇化发展,这样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就是新型城镇化道路。详见《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年6月28日文章“论‘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 对制度经济学的贡献
——利用非正式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
长期以来,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研究正式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对于非正式制度对于经济绩效的影响则重视不够。通过对农村发展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习俗、地方规则、家族制度、关系网络等对促进中国农村的家族企业、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促进地方的公共产品提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地方治理,在中国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4. 对发展金融研究的贡献
——利用传统村庄信任机制,促进中国民间金融发展
将中国地域文化传统与信贷行为相结合,提出了信贷、信息与信任边界相一致情况下的中国民间融资与村庄社区发展模式。基于这样的理论分析,胡必亮教授提出了有条件放开民间金融市场以及改善金融监管的问题。详见《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发表的论文“村庄信任与标会” 和基于此而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于2006年12月给中央有关决策部门所写的政策建议“关于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以及由路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于2007年7月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的英文专著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一书中的相关分析。2012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
5. 对城镇化研究的贡献
中国应走以都市区驱动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详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0年5月25日印发的政策建议报告“关于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几个问题”和《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0年12月29日发表的“‘十五’期间我国‘三农’‘一化’问题的战略思考”以及由重庆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4月出版的《城镇化与新农村》一书。2014年3月16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地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
6. 对制度研究的贡献
——关系共同体
将关系网络与共同体两个理论概念通过嫁接后形成了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国际学术价值的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Carsten Herrmann-Pillath(
何梦笔)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进展,至少在被西方文献所称之为‘关系’的研究领域是如此”(《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4卷,第20页)。通过这个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与农村发展进行了深入地实证分析。详见《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秋季卷第16期上发表的文章“‘关系’规则与资源配置”和由
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1月出版的《关系共同体》一书以及《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于2005年6月出版的第4卷上以《关系共同体》为题所做的主题研讨部分的内容。同时参见由路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于2007年7月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的英文专著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一书中的相关内容。
——构建“三元经济结构”,促进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
在二元城乡结构的制度环境中,由于制度的制约,城乡间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可以通过构建“三元经济结构”,一方面可以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创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经济发展道路,以完成中国转型期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中的双重历史使命。详见《农村经济与社会》(双月刊)1992年第2期的文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和《
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的文章“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选择合适的城乡联系模式,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系统地分析城乡联系理论与各国不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比较系统的思想。详见《经济学家》1993年第4期的文章“城乡联系理论与中国的城乡联系”,同时参见《
中国农村经济》1993年第8期的文章“城乡联系:理论阐释与模式选择”。
9. 对区域经济学的贡献
——灰色区域
胡必亮教授是我国最早引入McGee的城乡混合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灰色区域”理论的学者之一。详见《经济研究》1993年第6期文章“灰色区域理论概述”。
并参见《
世界经济》1994年第2期文章“‘灰色区域’及其在
亚洲的出现与发展”0和《
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9月27日发表的文章“灰色区域理论”以及《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11月8日发表的文章“‘灰色区域理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10. 对城镇化研究的贡献
——全面放开小城镇
小城镇户籍:全面放开;中等城市户籍:部分放开;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控死一头,放活一头;建议在大城市试办农民开发区。详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89年4月25日送给中央相关决策部门的政策建议报告“关于解决农民进城问题的对策建议”。2013年6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
11. 对城镇化研究的贡献
——双轨城市化道路
城乡隔绝制度形成二元城镇体系通过双轨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详见《天府论坛》1987年第6期的文章“论我国二元城镇体系”和《
管理世界》(双月刊)1990年第4期的文章“我国乡镇发展研究”0以及《
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的文章“实施积极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12. 对城镇化研究的贡献
——转换中国城市发展机制:从政府到市场
发展商品经济,通过城市发展要素的市场化实行城市发展从非均衡机制到均衡机制的转换。详见《经济研究资料》1989年第23期的文章“中国城市机制及其转换”。2013年,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应该包括市场要在城镇化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4年3月16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地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
13. 对农村发展研究的贡献
——地多人少地区应多“统”少“分”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家庭承包制走偏了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统”少“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规模经营。详见《红旗内部文稿》1987年2月10日第3期的文章“黑河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参见《农业经济丛刊》(双月刊)1986年第6期的文章“失误与困境 潜力与希望”。
14. 对体制改革研究的贡献
——农商结合
做好大城市蔬菜供应工作,要改革传统的农业和商业分割的体制机制,减少环节,实现农商结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详见《
湖北日报》1984年6月28日的文章“农商结合是解决
武汉市蔬菜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参见《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第2期的文章“武汉市蔬菜产购销体制改革浅议”。2012年,全国性的“农超对接”方式得以普遍实施。
人物语录
2021年12月19日,胡必亮在第六届新兴市场30国(E30)经济论坛上说“长期以来,关于新兴市场界定的话语权由西方国家掌握。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必须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新闻事件
2020年,胡必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给非洲学生的奖学金太低了,才10万一年,真的不高”,胡必亮认为非洲留学生一般为当地上流社会人士,十万奖学金吸引力不大,将来非洲留学生回到自己的国家,可以促进与中国的交流与为未来的合作。一些网友认为是对留学生奖学金比国内学生多,存在区别对待、讨好的嫌疑,引发热议。
参考资料
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研究院.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