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自幼聪慧,在
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甘罗十二岁出使
赵国,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十六座城池,被
秦始皇拜为上卿。甘罗担任上卿后具体事迹,
司马迁在《
史记》中并无记载。关于甘罗最终结局,存在诸多民间传说,其中以病逝说和逃亡论最为盛行。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盛赞甘罗,认为甘罗虽然年少,但他出一奇计,足以能够流传后世。
甘罗,
姬姓,
甘夫人,
战国末期
蔡国(安徽省阜阳市
颍上县甘罗乡)人 ,是
秦国重臣
甘茂的孙子。
秦昭襄王去世后,甘茂在秦国遭到排挤,被迫流亡异国。甘茂去世后,甘罗投奔至秦国
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
秦国想要联合
燕国一同出兵攻打
赵国,打算派遣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找到秦相吕不韦,以自己与赵国有仇,出使燕国必定途径赵国为由,拒绝前往燕国。吕不韦听到张唐这么说,感到十分生气但也没有继续勉强张唐。甘罗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表示自己能劝说张唐出使燕国。吕不韦对甘罗游说张唐结果不抱希望,但决定给甘罗一个机会,让他前去一试。
甘罗见到张唐后,将
秦昭襄王时秦相
范雎和
白起白起旧事作为例子,指出武安君白起功勋卓著,因与秦相范不和被排挤出
咸阳市,最后被迫在杜邮自杀。如今
张唐功勋远不及武安君白起,而
吕不韦权势又远胜于当年的范雎,张唐违背吕不韦的命令,恐怕也难以善终。甘罗的话让张唐胆战心惊,最终答应出使
燕国。
甘罗在说服张唐出使燕国后,表示自己愿意先行前往赵国,来探测赵国方面的态度。
秦始皇召见甘罗,派遣甘罗出使赵国。赵襄王为表对
秦国的重视,亲自来到郊外迎接甘罗一行人。甘罗心知赵王对此前的燕赵结盟深有忌惮,唯恐遭到秦燕两国的夹击。甘罗利用赵王这一疑虑,采取攻心战术,表示秦国之所以与燕国结盟,主要是为了攻取赵国的河间之地。如果赵王愿意主动献出河间之地的五城,甘罗回去后会劝说秦王将
燕太子丹遣回
燕国,秦国改与
赵国合作一同伐燕。赵王大喜,立马将把河间五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之后,赵国出兵攻打
燕国,攻陷上燕国上谷之地三十城。赵国为拉近与
秦国关系,从中割让十一城与秦国。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得十六城,甘罗因功被
秦始皇拜为上卿,将原先属于甘罗祖父
甘茂的土地、房舍也归还给甘罗。
在《
战国策》《
史记》中,均无甘罗成为上卿后事迹记载。关于甘罗的最终结局,民间有着诸多传说,其中最为盛行的便是病逝说和逃亡论。病逝说称甘罗担任上卿没有多久,就因病去世,被安葬
鄢陵县。而逃亡论则主要以甘罗在赣北活动踪迹作为证据,猜测甘罗并未十二岁而亡,而是因助
燕太子丹逃离
秦国,从而得罪于秦王,遭到秦王追杀只能在全国流亡。
秦王嬴政即位后,想要与
燕国联合一并攻打
赵国,派遣刚成君
蔡泽出使燕国,经过三年游说,最终燕王同意派太子丹出质秦国,以凸显燕国与秦国与交好诚意。甘罗奉秦王令出使赵国时,利用赵国对秦燕结盟的忌惮,先游说赵王向秦国献出河间五城,而后假意向赵王表示劝秦赵有意结盟,使得赵王大肆伐燕,攻占燕国上谷三十城后分十一城与秦国。甘罗通过游说赵王,挑起燕赵之争,使得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获十六城,并且削弱了燕赵两国的实力。
燕太子丹在秦国担任人质时,得知秦国已经背叛
燕国改与
赵国结盟的消息。太子丹想要逃回燕国,又担心出逃时被秦兵所阻无法出关。于是,太子丹与甘罗交好,想要让甘罗帮他策划逃回燕国之事。有一天,甘罗梦见有一身着紫色官袍的使者手捧符节,称奉天帝令将甘罗召归天庭,甘罗遂无疾而终。太子丹见状,也只好继续留在秦国。
由于《
战国策》《
史记》并没有明确记载甘罗的结局,因此对于甘罗墓址有诸多争议。
颍上县为甘罗故乡,相传甘罗去世后被葬于在甘罗乡穆岗村西南的
颍河北岸。
清代光绪年间,
甘罗墓被洪水冲毁,河滨尚存明代残碑和清代石碑,明碑为县尹何豸所立,清碑为光绪十五年
安徽省巡抚
陈彝题。民国时,
颍上县县长黄佩兰于故址附近重修墓地,并作《甘罗墓碑记》。
而《
永乐大典》收录的 《古藤志》中提到,
藤县感义乡甘村也有甘罗墓。根据清人蒋作锦在《东原考古录》中的说法,甘罗墓位于山东
东平县的安民山。在河南
鄢陵县县城西十五里柏梁乡,亦有甘罗墓和甘罗庙。关于各地多见甘罗墓的现象,有学者猜测,甘罗成为上卿后得罪了
秦始皇,被迫流亡民间。逃亡途中为躲避
秦军追杀,甘罗在多地建墓,伪造自己已经身亡的假象。
司马迁在《
史记》盛赞甘罗,认为甘罗虽然年少,但他出一奇计,足以能够流传后世。
吕不韦对秦王嬴政称赞甘罗,称甘罗出身名门望族出身,是秦相甘茂的孙子。虽然年幼,但是已经在诸侯国内闻名。
甘罗墓位于河南
鄢陵县县城西十五里柏梁乡,庙内有古柏数株,相传为汉柏,最高者有二三十米,大可三围,枝叶扫地,为陵名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