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疣[yóu]是寻常疣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人类乳头瘤病毒属于小型的DNA病毒,可遗传、可传染、可癌变等,因而发现后还需要及时的诊治。传播途径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外伤或皮肤破损也是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丝状疣常发生在颈、额和眼睑部位,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正常皮色或棕灰色,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发生于眼睑,可伴发
结膜炎或
角膜炎。通过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冷冻疗法、
激光疗法、射频消融等皮肤治疗。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感染和痕。严重者可造成毁容。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是寻常疣(俗称刺、瘊子)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人
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致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颈部、额头、眼睑(即眼皮)等处,表现为细长的丝状突起,常伴有顶端角化。一般可以自然消退。
病因
完整的HPV病毒呈球形,有100多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丝状疣是寻常疣的一种,引起寻常疣的是HPV-1、HPV-2、HPV-4、HPV-7及26~29基因型。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丝状疣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但皮肤上可出现突起。
主要是局部皮肤呈现灰白色或灰褐色的单一、柔软、细长的丝状突起。
若发于眼睑以结膜炎或角膜炎就诊而发现。
检查方法
确诊丝状疣主要依据体格检查、HPV检查、组织
病理学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是为了观察阳性体征,可初步判断病情。
HPV检查
检查是否携带有HPV病毒,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主要是为了观察表皮是否增生和角化,可明确诊断。
临床诊断
医生诊断丝状疣主要依靠病史、典型症状、HPV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
病史
密切接触史。
免疫力下降。
典型症状
丝状疣好发于眼睑、颈部等处,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正常皮色或棕灰色。
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发生于眼睑,可伴发结膜炎或角膜炎。
实验室检查
阳性结果证明有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病理学检查
皮损呈细
柱状,尖端为乳头瘤状。组织病理见表皮
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伴有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疾病区别
丝状疣单靠症状不容易诊断,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部分丝状疣可以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疗。但是当疣体影响外观时,可选择寻求治疗。
治疗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多用于皮损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搔抓。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5-
氟尿嘧啶[mì dìng]软膏,因可遗留色素沉着以及局部刺激,故颜面慎用。此外,还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裂、水肿、过敏反应、化脓等不良反应。
3%酞丁胺霜或3%酞丁胺二甲亚溶液。
0.1%~0.3%维A酸酒精溶液,局部外用。副作用有局部轻度灼烧感、红肿、脱屑及色素沉着。
水杨酸,常用浓度为10%~26%。主要通过促进表皮剥脱发挥治疗作用,常联合冷冻治疗,但可能有局部刺激性和过敏,应避免用于眼睑等部位。
其他,如5%咪莫特霜,0.5%鬼臼毒素。但可能有局部刺激性和过敏,应避免用于眼睑等部位。
皮损内注射
平阳霉素用1%普鲁卡因稀释后注射于疣体根部,每周1次,适用于难治性疣,不建议用于眼睑等部位。
系统药物疗法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抗HPV治疗药物,可适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左旋咪唑[zuò]等。
手术治疗
对于皮损较少者,医生可能建议用特制的工具将其刮除。
外科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疣体也可用于丝状疣的治疗,术后可能会在治疗区域留下
瘢痕。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疣的报道甚多,常常用于难治性疣的辅助治疗,对于丝状疣
不作为首选。
其他治疗
主要是物理治疗,包括冷冻、电灼和CO2激光等,适用于皮损数目较少者。
冷冻疗法
常用治疗方法。医生会用棉签蘸
液氮或用液氮
冷冻器的冷头抵压疣损害,并根据损害的大小及深度决定冷冻时间及所施压力。如果一次治疗不成功,可在2~3周后再冷冻一次。
做完冷冻治疗后局部出现水疱、大疱是正常反应,但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遵医嘱到医院进行无菌穿刺抽液及换药,或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冷敷。
冷冻治疗区域应充分暴露,避免接触水,必要时可外用抗菌药物。
电灼术
可立即去除病灶,但是灼烧过深者,可能产生瘢痕。
激光治疗
通过光能灼伤疣体,使组织坏死,从而使疣体脱落。可能会出现疼痛和
瘢痕。
射频消融
治疗效果良好,不会留下瘢痕,适用于面部治疗。
疾病危害
丝状疣会造成皮肤上的损害,影响美观。
严重者反复治疗还会损伤局部皮肤,甚至毁容。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局部皮肤感染或形成瘢痕。
疾病预后
丝状疣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方法有关。
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疾病预防
预防的主要措施在于防止外伤。避免和患病者有直接的皮肤接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生活调理
避免皮肤抓挠,防止感染。
注意皮肤清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共用脸盆、脚盆、毛巾等,防止交叉感染。
洗澡、洗脸时避免用毛巾或搓澡巾擦伤皮肤。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