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
国际货币金融机制
美元霸权是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领导、支配和优势地位。具体体现为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结算货币、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全球外汇储备货币。美债等美元资产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外汇资产。美元在执行全球储备货币职能时,为美国带来了诸多经济利益,同时也可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美元霸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复杂的金融体制,因为在人类金融事务中,首次出现了一国通过不兑现纸币、浮动汇率和自由兑换等手段强制推行货币霸权的情况。
美元霸权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确立,于牙买加体系得以巩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保持固定汇率。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固定汇率,使得美元成为了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1976年牙买加体系的确立。该体系允许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并确认了黄金的非货币化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转向了建立“石油美元体系”以维持其全球经济影响力。通过外交手段,美国成功与沙特阿拉伯等石油生产大国达成协议,使美元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体系成为美元霸权得以维持的重要支柱之一。
美国霸权通过印发美元、操纵汇率、发放美债、控制金融交易结算系统等方式运行,深度左右世界经济以获得垄断利益,阻碍转嫁经济危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甚至将美元武器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去美元化”。各国不断减持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美元投资及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规模缩小,美元资产及美元跨境支付结算需求减少,数字货币正在成为“去美元化”的新生力量。
基本信息
美元霸权是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美元霸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复杂的金融体制,因为在人类金融事务中,首次出现了一国通过不兑现纸币、浮动汇率和自由兑换等手段强制推行货币霸权的情况。
美元霸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流通霸权和价值霸权。流通霸权表现在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结算货币、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在国际交易和支付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价值霸权表现在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货币,美债等美元资产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外汇资产,货币价值相对稳定,被广泛作为国际储蓄和避险工具。
美元霸权体现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可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美元霸权已成为一种地缘政治现象,深刻地嵌入全球经济增长中,并作为主导性机制牵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延伸到政治、安全等多个方面,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历史沿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 确立美元国际地位
产生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经济最强国,全球GDP占比56%,全球黄金储备占比59%。但当时英镑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40%以上国际贸易仍以英镑计价。因此,英国和美国在二战即将结束之前,就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展开了争夺。
英国提出了“凯恩斯方案”,倡议建立一种全新的国际货币,以这种国际货币作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石。而美国则提出了“怀特方案”,建议以美元为核心储备货币构建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由于美国当时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英国,“怀特方案”最终占了上风。
1944年7月,来自全球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山酒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及其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该协定确定了“双挂钩”制度。
主要特征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即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汇率。该协定确认了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各国政府或国家银行按此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政府承诺随时按照固定汇率用美元向各会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兑换黄金,以确保美元的价值稳定。同时为了维护黄金官价的稳定,当国际金融市场的金价波动对这一官价造成严重冲击时,各会员国政府有责任协助美国政府进行干预,以平抑黄金市场价格。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将美元的含金量作为规定本国货币平价的标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依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或与美元的比价来确定。这一规定使得美元的价值量得到了固定,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各国货币的价值,使得各国货币在价值量上实质上依赖于美元,从而确立了美元在价值量上的霸权地位。
第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美元与各国货币建立固定汇率。该协定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规定的平价上下小幅浮动。各国政府有责任通过适当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汇率的稳定。这一规定使得其他国家失去了自主决定本国货币价值的权力。而美元作为基准货币,没有维护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义务,只需维持与黄金的比价,这使得美元在决定自身价值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确立了其在货币价值决定权上的相对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美元在这个制度中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能通过美元间接与黄金发生联系。这使得美元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甚至被一些国家用作发行货币的准备金。自此,美元成为了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和国际关系,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即“美元本位”时代。
演变解体
美国为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依据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两个保障其运营的机制。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美国的对外援助附加很多条件,尤其以其他国家坚持自由贸易、保持汇率稳定、不断进口美国商品为前提。二是牵头组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充当了美元霸权收割世界经济的工具,它们为源源不断的美元贷款提供制度化安排。这两个机构的大部分决定都需要80%以上的投票才能生效,世界各国中仅有美国的投票权一直在20%以上。在制度设计上,只有美国具有“一票否决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一方面,由于美国卷入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导致军费开支巨大,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黄金储备大量流失。194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00.8亿美元,但到了1960年降至178亿美元,到1971年更是降至102.1亿美元。此时,美国的黄金储备仅为其短期外债的15%,美国已无法承担按照官方价格将美元兑换为黄金的义务。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德国等经济体在战后的快速崛起,美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逐渐下降。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进口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美元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美国,这不仅使得美元对黄金的固定汇率面临贬值压力,也使得美元对其他顺差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
70年代初,越南战争加剧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国开始出现贸易逆差。1970年,美国的黄金储量与短期外债比率急剧下降,从55%降至22%,这使得美元持有者开始丧失对美国政府削减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信心。1971年5月,美国同时出现财政赤字、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赤字等“三大赤字”。
1971年8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施“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自由兑换黄金,标志着美元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解体。
牙买加体系— 美元霸权达到鼎盛
产生形成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波动愈发剧烈,使得国际金融秩序再次陷入混乱。为了应对这一问题,1972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设立了一个由11个发达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委员会,专门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该委员会在1974年6月提交了一份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纲要,其中包括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和国际收支调整等问题的原则性建议。这为后来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随着美苏冷战走向缓和以及石油危机的结束,美国开始着手恢复美元信誉。亨利·基辛格开始对中东国家进行“穿梭外交”,建立“石油美元”体系。197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接受了沙特阿拉伯的提议,认定美元为该组织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结算货币。自此,美元的发行不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形成了“石油美元”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美国可以直接用美元购买石油,而其他国家则必须尽力赚取美元以购买石油。这使得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进一步加强了美元的地位和影响力。美国还通过调节全球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油价,加强了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1976年1月,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最终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修正案》,这标志着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式形成。
1977年,美元在全球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储备的占比达 80.3%顶峰,美元霸权达到鼎盛。
主要特征
演变至今
牙买加体系自1976年确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在牙买加体系的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趋势:
美元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经过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断演变,目前已经有四种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尽管美元已经与黄金脱钩,但由于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最深、最成熟的金融市场,再加上制度惯性或路径依赖的作用,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
汇率安排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和国际分工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倾向于选择自由浮动或联合浮动的弹性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制度能够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多的空间和灵活性。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倾向于选择盯住一种货币或一个货币篮的稳定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有助于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目前,被选择最多的四种汇率制度分别是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传统固定盯住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和独立浮动汇率制。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越来越频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只发生了两次较大的美元危机。然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得更加易变和波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波动性也显著增加。全球金融一体化以及各主要国家对金融行业的放松管制浪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自牙买加体系形成以来,全球金融体系几乎每隔十年就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国际金融危机,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1世纪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
主要特征
全球经济格局中拥有特殊地位
它使得美国能够出口货币或流动性,而其他国家则主要出口商品。这意味着美国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换取其他国家的真实商品。美国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依赖对外借款来维持经济活动。而其他国家则愿意为美国提供融资支持,通过出口商品换取美元,然后将这些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和金融产品。
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较强控制力
通过操纵金融市场,美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操控全球经济。以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为例,美国不仅没有破产,反而逐渐恢复。这是因为美国的大量外债由外国政府的投资基金持有或由私人投资者购买,使得美国可以利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印刷美元,来应对危机。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通过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帮助美国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还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地位。这就是美元霸权为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
有能力以低成本吸引全球资本并进行对外借款
美国像一个巨型银行,一方面通过发行国债、公司债等方式对外借款,以非常低的成本(低收益率)吸引全球资本。另一方面,美国利用所吸引的资本投资其他国家的高收益资产和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和垄断产业。通过杠杆率和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利率差异,美国获得了巨额收益。在这个巨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其在海外的投资,而负债则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美国以低成本吸收存款,然后将这些存款投资到高收益的项目中,获取超额利润。
全球主要的金融、贸易结算货币以及储备货币
美元几乎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美国将汇率视为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经常利用汇率来打压和制裁其他国家。
掌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绝对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美国掌控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银行等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它们充当了美元霸权收割世界经济的工具,为源源不断的美元贷款提供制度化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大部分决定都需要80%以上的投票才能生效,世界各国中仅有美国的投票权一直在20%以上,在制度设计上,只有美国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可以说美国获得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绝对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巴塞尔协议Ⅲ》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发布的。
控制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美国掌握了全球货币金融中最关键的交易体系和清算网络。由于掌握了交易体系和清算网络,美国能够获取各国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这使得美国能够方便地对其他国家实施金融制裁。按照SWIFT统计,2022年8月,美元在国际结算中占比为42.6%,在各个货币中排名第一。2022年8月,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三年一次全球外汇交易统计显示,美元在所有交易中占88%。
操作手段
印发美元
美国享有其他国家不享有的铸币权,通过印发美元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如偿还外债、避免债务危机、制造全球通货膨胀以及间接减少债务负担等。在理论上,美国可以利用印发美元来购买所需的所有资源和产品,因为全球都接受美元。美元霸权之所以涉及美国的核心利益,首先是因为美国可以通过印发美元来购买所需的一切资源和产品,还可以利用大量印发美元来制造全球通货膨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自身的债务负担。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美国每年都存在庞大的财政赤字,但它并没有公开违约,因为它所借的外债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可以通过印发美元来偿还外债。通过印发更多美元、增加全球流动性并制造全球通货膨胀,美国最终可以实现向全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的目的,从而巧妙地减轻部分债务负担。这是美元霸权为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
操纵汇率
美国可以利用汇率操纵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一直将汇率视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工具。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多次威胁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实际上,全球真正能够操纵汇率的国家只有美国。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完全是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是适应其经济阶段和周期的工具。美国拥有汇率操纵的能力、目的和目标,拥有充分的市场、充足的产品、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经验,因此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货币汇率操纵者。通过有效的战略和战术,美国成功地保护了自己,损害了对手。如俄罗斯由于美元升值和石油暴跌,其货币受到损害,经济受到压力,利润减少,政治受到影响。
发放美债
美国拥有最具流动性的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贵金属市场、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全球资本。如大宗商品石油用美元结算,美元拥有大宗商品定价权。特别是美国的国债市场,它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监管相对完善的市场之一。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1/3是由外国政府持有的。如,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一些石油输出首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
美国无需担心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问题,曾任美国财政部高官的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理查德·库珀认为,美国庞大的债券市场具有规模效应和锁定效应。外国投资者投资美国国债越多,就越能增加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长此以往,外国投资者将难以摆脱美国债券市场,从而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规避货币错配
美元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能够以本国货币来借外债。这种做法避免了其他国家在借外债时必然会遇到的货币错配问题。如其他国家需要大量借外债,必须以美元偿还。但由于不能本国印发美元,只能通过出口获得美元,或者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国货币购买美元。如果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外债,就会出现汇率危机、债务危机,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1982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14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以及2018年的土耳其货币危机等都是由货币错配引起的金融危机。
控制金融交易结算系统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银行结算系统是由美国主导,欧盟参与的国际金融交易结算体系。由于美国掌控了这个金融交易结算体系,因此它能够获取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全部交易信息,并对其他国家实施货币金融制裁,如对委内瑞拉利比亚、伊朗的金融制裁等。
美国外交和军事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维持和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提高美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伯南克多次强调,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对美国至关重要。
影响危害
美元霸权深度绑定世界经济,获取垄断利益。任何一项重要金融决策都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元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大股东,美国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通过美元援助、美元贷款、美元投资以及以美元计价的贸易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其他国家对其经济的依赖性,并要求这些国家开放金融市场或实施“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从而为美国控制这些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经济命脉创造条件。由于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和无力控制高通货膨胀,许多国家沦为“美元化”国家,即出现美元的货币替代和资产替代的国家,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金融控制,承受铸币税损失和汇率波动成本。
美元霸权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直接投资领域,尤其是金融投机。美国经常利用美元霸权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导致这些国家经历通货膨胀、供应短缺、经济低迷和民生困难等问题。以2022年为例,截至11月,美联储已经在当年进行了6次加息,累计加息375个基点,使年内累计利率水平达到自2008年1月以来的新高。美国的加息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美国,但这进一步加剧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困境,甚至有可能触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美元霸权将美元“武器化”。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将多家主要的俄罗斯银行全部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冻结俄罗斯央行在海外的美元资产,宣布俄罗斯持有的美国债券失效,甚至没收俄罗斯公民的海外资产。此外,美国还对其欧洲盟友实施“长臂管辖”,对参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欧洲企业实施制裁。这些行动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利益。
美元霸权与美国霸权相互依存,互为支撑保障。20世纪80年代,日本德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元霸权构成了冲击,导致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从1977年的80.3%降至1990年的50.6%。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在1985年9月迫使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签署了《广场协议》。通过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共同抛售大量美元等方式,成功推动了美元的大幅贬值。这一行动导致日元在三年内对美元升值了一倍,对日本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打击。此外,美国还通过发动伊拉克战争、对伊朗实施制裁以及控制沙特阿拉伯等手段,成功将美元与中东的石油贸易长期绑定在一起。
相关事件
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被不断抛售、减持
全球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65.46%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59.15%。俄罗斯早已清空其国家主权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中的美元资产,不再持有任何美债。此外,中国、日本德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印度以色列等20多个主要的美债海外持有者在2022年上半年加大了抛售美债的力度。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日本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9月份减持796亿美元,持仓降至约1.1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9336亿美元,环比下降382亿美元,创下自2010年6月以来的新低。
美元投资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规模相应缩小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于2022年8月18日发布的数据统计,美元和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分别为41.19%和35.49%。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美元可能会失去其作为全球首要支付结算货币的地位。世界主要经济体,特别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减少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结算。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22年3月31日签署了总统令,规定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时使用卢布。此举措旨在鼓励其他国家在购买俄罗斯的国际大宗商品,如天然气、矿产、木材和粮食时,使用卢布或本国货币进行结算。
美元资产及美元跨境支付结算需求减少
尽管美国通过幕后操控的Swift在全球跨境支付结算业务中占据垄断地位,但SWIFT的技术并不是无法超越的,其垄断地位依赖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都具备跨境结算能力。在美国切断了SWIFT对俄罗斯主要金融机构的服务后,SWIFT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越来越多的跨境支付结算开始绕过SWIFT,接入CIPS和SPFS的金融机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体普遍增加了本币结算规模和货币互换规模。例如,俄罗斯、土耳其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等国之间已经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22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银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19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决定整合包括俄罗斯银行卡支付系统(Mir)、中国银联、印度银行卡支付系统(RuPay)以及巴西银行卡支付系统(ELO)在内的支付系统,以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BRICS Pay)。
国际易货贸易也对美元跨境支付结算产生了冲击,因为它可以绕过美国的金融监管。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开发并使用了易货贸易记账式结算系统。2020年3月,欧洲对伊朗启用了“贸易往来支持工具”(简称INSTEX),使得货款无需出境就可以实现货物的跨境交付。截至目前,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家都已加入了该系统。
数字货币正在成为“去美元化”的新生力量
数字货币在国际投资和跨境支付等领域中对美元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数字货币的应用。尽管一些国家对比特币和以太币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货币进行了限制,但这些货币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它们能够规避美国的金融监管和制裁,因此在一些国家仍然得到了认可和使用。日本正在研究建立与日元或其他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货币体系,而俄罗斯则已经开始使用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油气等商品的跨境支付。目前,俄罗斯拥有的加密数字货币价值约为2140亿美元,占全球加密货币持有量的12%。伊朗也在与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士奥地利南非等国家就能源支付结算业务中使用数字货币进行谈判。
参考资料
Dollar hegemony.中国日报网.2023-10-12
..2023-10-29
..2023-10-11
美元霸权的运行机制研究.中国知网.2023-06-10
..2023-10-10
..2023-10-10
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今日头条.2023-11-01
..2023-10-10
一图看懂美元霸权.人民网.2023-10-09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10
..2023-10-10
美“长臂管辖”又一铁证.今日头条.2023-11-01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 确立美元国际地位
产生形成
主要特征
演变解体
牙买加体系— 美元霸权达到鼎盛
产生形成
主要特征
演变至今
主要特征
全球经济格局中拥有特殊地位
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较强控制力
有能力以低成本吸引全球资本并进行对外借款
全球主要的金融、贸易结算货币以及储备货币
掌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绝对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控制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操作手段
印发美元
操纵汇率
发放美债
规避货币错配
控制金融交易结算系统
影响危害
相关事件
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被不断抛售、减持
美元投资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规模相应缩小
美元资产及美元跨境支付结算需求减少
数字货币正在成为“去美元化”的新生力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