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骨舌鱼(
学名:Arapaima gigas),是
骨咽鱼科巨骨舌鱼属的一种鱼类。又称为巨巴西骨舌鱼、海象鱼。常见体长为200厘米,最大可达450厘米,体重可达200千克。体延长,稍侧扁,躯干前部为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部长且尖,口大,无须。鳞片可达6厘米。背鳍和臀鳍较长,位于体的后部。背部呈金属般的青色,体侧呈古铜色,腹部颜色较淡。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后半部的鳞片边沿从尾部开始逐渐变成鲜红色,直到背腹部。
巨骨舌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自然分布于
南美洲的巴西、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秘鲁、
苏里南和
委内瑞拉等国家。主要栖息在含氧量较低、流速缓慢的
热带淡水河流中。平均寿命15~20年。
巨骨舌鱼营养丰富,是
亚马孙河流域当地居民的重要食用鱼,其鱼肉和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1996年,巨骨舌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资料缺乏(DD)。2023年2月,巨骨舌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演化命名
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是一类古老的大型
家鱼。祖先出现在中生代
三叠纪(中生代第一纪),距今2.42亿~2.37亿年,素有鱼类“
活化石”之称。巴西骨舌鱼科(Arapaimidae)共有2属5种,巨骨舌鱼为巴西骨舌鱼属 (Arapaima)中的一种。据推测,巨骨舌鱼已有1亿多年的历史,且保留着原始特征。其化石在
北美洲和
欧洲都有发现,形态没有大的变化。
巨骨舌鱼
学名为Arapaima gigas。因为尾巴会变红色,又被称为pirarucu,这个词来源于两个土著术语,其中,“pira”意为鱼,“urucum”为柚木的红色调味品。
形态特征
巨骨舌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常见体长为200厘米,最大可达450厘米,体重可达200
千克。体延长,稍侧扁,躯干前部为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部长且尖,口大,无须,舌上有坚固发达的牙齿。鳞片可达6厘米,呈镶嵌状。背鳍和臀鳍较长,位于体的后部,互为相对。
胸鳍位低,腹鳍位于腹部之后。
尾鳍圆形。鱼体呈灰绿色,背部颜色较深,呈金属般的青色,体侧呈古铜色;腹部颜色较淡。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后半部的鳞片边沿从尾部开始逐渐变成鲜红色,直到背腹部。
性成熟前,雌鱼和雄鱼从外观上看没有明显差异。
巨骨舌鱼鳃退化、鳃丝短而稀。咽上方有一喉口,无喉管,直通气室。气室在脊椎两侧,与内脏之间有隔膜相隔。
肋骨之间有两头尖的肺叶状组织结构,大部分深埋于肋间隙,紧贴
胸腔背侧壁。胃庞大,肥厚,与咽部相连,胃与肠结口处有两盲囊,胃内有皱褶。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巨骨舌鱼自然分布于
南美洲的巴西、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秘鲁、
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
玻利维亚。
栖息环境
巨骨舌鱼主要栖息在
亚马孙河盆地的洪泛平原、河流和
潟湖中,大部分栖息水域缺氧。适宜pH为6.0~6.5的澄清水质,最适生长水温为25~29℃。
生活习性
节律习性
巨骨舌鱼在雨季随着水位的上升,迁移到较高的河漫滩地区,在水位下降后迁回到湖泊中。
觅食行为
巨骨舌鱼是一种以动物为主的掠食性鱼类,主要以鱼、虾、蛙类等为食,但也吃蛇、龟和昆虫等。利用嘴的上半部与舌头的开合来捕捉猎物。幼鱼在完全成熟更偏爱食昆虫和鱼的
美国白灯蛾。
呼吸方式
巨骨舌鱼的鳃呼吸会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转换成用鳔呼吸空气,其依靠巨大的气襄吞咽空气进行辅助呼吸。因此,巨骨舌鱼每隔5~15分钟就会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旱季它可以躲在泥沙里钻洞自保。
运动行为
巨骨舌鱼平时游动缓慢,悠闲自在,但当外界有突发声响等刺激时,其应激反应十分强烈,当外界干扰消除后会恢复平静。
生长繁殖
巨骨舌鱼在旱季,栖息于永久性湿地,成年体在此发育性腺、求偶、筑巢和繁殖;在雨季,当水位上升时,迁移到洪泛区,
雄性提供亲代照顾,幼仔利用洪泛区丰富的资源生长;随着水位的下降,亲代照顾停止,再次迁徙回永久湿地。
繁殖
巨骨舌鱼5岁时达
性成熟,
繁殖季节通常在2~4月的旱季。此时,成年
雌性和雄性迁移到永久性湿地发育性腺、求偶、筑巢和繁殖。当配偶形成后,雌性在沙质土壤中挖穴
产卵,巢穴约50厘米宽、15厘米深。产卵量可达18万粒。卵粘性。产卵后,雄性会立即
受精卵。然后雄性守着巢穴,雌性则在附近抵御捕食者。
生长
孵化后,幼仔会靠近
雄性的头部,此时雄性头部变成灰黑色,以帮助幼仔伪装。幼仔以雄性头部“分泌器官”分泌的粘液为食。到了雨季,当水位上升时,巨骨舌鱼迁移到洪泛区,雄性继续提供亲代照顾。雄性护幼达2~3个月,等幼仔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头部的深色也随之消失。孵化后约4周时,幼鱼重4克左右,鳃
薄片清晰可见。随着生长的发育,鳃薄片被上皮
细胞逐渐覆盖,内部
柱状细胞血液通道萎缩。当幼鱼达到1千克时,鳃薄片消失。幼鱼完成从鳃呼吸到空气呼吸的转变。平均寿命是15~20年。
人工养殖
养殖概况
巨骨舌鱼适应性强、快速生长、高密度培养,截止2019年,已被成功引入各
大洲进行人工养殖。由于人工繁殖力水平低下,而且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高(可达40~60%,甚至能达到70~80%),以致于到2022年底,人工繁殖仍处于初级阶段。
养殖环境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巨骨舌鱼较易饲养,水质以中性到弱酸性为好,水温以控制在22~28℃为宜。
饲料投喂
人工饲养可投喂鱼虾等动物性饲料,包括活鱼、虾和解冻后的鱼肉。喂食时不要用手送食物,以免巨骨舌鱼窜出水面误伤手指。
疾病防治
在巨骨舌鱼生长阶段,易感染寄生虫,如单殖寄生虫、毛滴虫和
线虫。可以选择低毒性的
敌百虫(Trichlorfon)来进行治疗。成年巨骨舌鱼疾病较少,饲养过程中主要防止机械性损伤和水质变坏。
日常管理
在搬运和运输时要小心使用鱼夹,不能长时间夹紧鱼的鳃部和口部,以免窒息死亡;防止杂物进入池水中,避免巨骨舌鱼误食而损伤消化道;防惊扰,下水清洁水池时,动作幅度不能过大。
保护
种群现状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野生巨骨舌鱼在巴西处于濒于灭绝的边缘;1999年~2017年,巴西的野生巨骨舌鱼数量从2500只增加了170000多只。截止2022年,由于人类掠夺性捕鱼的压力和
栖息地的丧失,全球巨骨舌鱼自然种群处于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巨骨舌鱼野生种群的主要威胁自于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据2019年美国执法管理信息系统(LEMIS)的数据显示,在巨骨舌鱼皮革产品中,89%的材料来源于巴西的野生种群。
保护级别
1996年,巨骨舌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资料缺乏(DD)。2023年2月,巨骨舌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保护措施
人工养殖是解决过度捕捞造成的巨骨舌鱼野生
种群数量下降的有效方案之一。1996年~1999年巴西完全禁止了野生巨骨舌鱼的捕猎,此后,只能在特别指定的区域进行商业性捕捞。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亚马逊河当地的居民把巨骨舌鱼作为重要的食用鱼。巨骨舌鱼营养丰富,没有肌间刺, 肉可制成干品或盐制品。巨骨舌鱼肌肉中的
蛋白质含量高于
罗非鱼、
草鱼、鱼、鲢鱼 等养殖
家鱼,且肌肉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脂肪含量较高。同时,巨骨舌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
微量元素,如钠、钾、磷、钙、铁、锌、铜等。
经济价值
巨骨舌鱼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条巨巴西骨舌鱼能产70
千克鱼肉,骨舌被用来刮
瓜拉纳树的圆柱体,骨鳞被用来制作
指甲锉。截止2019年,巨骨舌鱼的肉类和
副产品的需求在巴西和国际市场在不断增加,如巨骨舌鱼的皮具被用以制作手袋和鞋子等。2020年,巨骨舌鱼鱼肉在巴西的产量为3.246吨,占全部水产养殖类的0.46%。
观赏性
巨骨舌鱼常被当作
观赏鱼来饲养,是水族馆中较为珍贵的展示鱼类。
有关新闻
2015年,4名
泰国男子捕获239千克的巨骨舌鱼,创
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