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学院(英文名:Bengbu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
蚌埠市。由
安徽省教育厅管辖。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安徽省教育厅农民工培训重点院校,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第二批示范建设院校。获批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蚌埠职工大学、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立蚌埠学院。2011年8月,学院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市管为主”,上划为“省市共建、省管为主”;2014年11月,学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5月,据学校官网2023年6月记录,蚌埠学院占地面积1128亩,校园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1亿元,纸质图书144.53万册、电子图书97.47万册。学院有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共设有14个二级学院,共有5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87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7500余人。
历史沿革
蚌埠教育学院
蚌埠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安徽大学蚌埠师范专科班,建校后不久改为安徽师范大学蚌埠师范专科班。1979年9月重新命名为安徽师范大学蚌埠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更名为蚌埠教育学院。
1983年秋,招收三年制在职业余进修学员100名,另招收业余走读形式的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函授学员2378名,并分别在蚌埠、淮北、宿县、滁县设19个教学点。1984年秋,曾为新疆、甘肃两省代培训学员82名。在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地理、体育、音乐等9个专业中招收学生及学员1454人,除代培训的学生外,已毕业学生939人。1985年,教职员工153人,专任教师中有讲师22人,教师20人。院设4个班,学生237人。教学设施有实验楼一幢(两层),实验室12个,图书资料2.65万册。
蚌埠高等专科学校
蚌埠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蚌埠食品工业专科学校和蚌埠联合大学。
蚌埠食品工业专科学校
蚌埠食品专科学校位于西郊涂山南麓,离市区9公里,属省市双重领导,以市领导为主。该校于1984年6月创办,附设在蚌埠联合大学内,招收1个班,学生40人,设食品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含两年制代培),开设24门课。1985年,该校迁至蚌埠教育学院院内,招生、教学由教育学院统一管理。学校设有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7个班,学生270人,教职员工118人。学校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分析、发酵分析等7个实验室,另有3个物理实验室及计算机房,图书4万册。
蚌埠联合大学
蚌埠联合大学创建于1984年6月,属市辖高校。初办时以东风四街小学为校址,于1985年11月在曹山脚下建新校,占地45亩。该校是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学校经费由省教育厅拨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拨给。学校教学业务由省教育厅领导,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定。联合办学单位包括安徽财贸学院、蚌埠医学院、蚌埠教育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国家建材局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1985年,在校学生9个班,343人,教职员工49人。学校设马列教研室、文体教研室和数理化教研室。
1990年6月6日,由蚌埠食品工业专科学校和蚌埠联合大学合并而成蚌埠高等专科学校。
蚌埠职工大学
蚌埠市职工大学
蚌埠市职工大学教育始于1963年开办的市业余大学工科班,设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专业,学制五年。当时因生源少、师资不足,首届仅招收40名学员,课本使用合肥工业大学编的本科函授教材。1965年,学员增加到136人,至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停办。1975年,“七·二一”工人大学兴起,不到一年,学校发展到34所,在校学生1600多人。1978年,对“七·二一”工人大学进行整顿,只留重工局、建工局、电子局、柴油机厂和空压机厂所办5所,均改称为职工大学,实际仍是职工大专班。所设专业有工业与民用建筑、铸造工艺、建筑机械、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无线电技术等。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
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简称电大蚌埠分校,位于张公山公园内,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学校于1979年2月成立,任务是为市培养各类大专人才。招生对象包括在职工人、干部、知识青年、战士等。
蚌埠机械职工大学
蚌埠机械职工大学位于中山街南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学校前身是市重工业局“七·二一”大学,于1982年筹建为市重工业局职工大学,1985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市机械职工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机械制造和工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大专人才,并承担全省机械系统的代培任务。
1997年9月8日,由原蚌埠职工大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蚌埠机械职工大学合并成立蚌埠职工大学。
蚌埠学院
2002年4月,经省、市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决定,将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三所大学重新合并。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筹建蚌埠学院,为期两年。2007年3月19日,在三所大学合并的基础上正式设立蚌埠学院。2011年8月,蚌埠学院管理体制由市政府管理为主变更为省政府管理。2014年11月,蚌埠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后为合格。
2019年,蚌埠学院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情况
截至2023年6月,蚌埠学院共设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分别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共有56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6月,蚌埠学院共有专任教师87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7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26人,全国优秀教师,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级教学名师、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省级线上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等50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蚌埠学院“电子信息”学科是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材料与化工”是硕士专业学位点培育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于2021年被确立为学校硕士专业学位点培育学科,“生物与医药”是硕士专业学位点培育学科。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6月,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建设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1项,与行业企业先后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国显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学院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先后与
匈牙利、
乌克兰、
爱尔兰、美国、韩国、意大利、
泰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设匈牙利语必修、选修课程。以服务国家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建有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蚌埠分中心,是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和
安徽省教育厅农民工培训重点院校。学院与
安徽工业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合肥学院等高校开展硕士生
联合培养。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6月,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241.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4.5万册,电子图书97.4万册);全校生均图书147.48册(其中生均纸质图书88.08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092种;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24个,共享电子资源(数据库)36个,电子期刊629318种。
学术期刊
《
蚌埠学院学报》创刊于2012年,
安徽省教育厅主管,蚌埠学院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
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蚌埠学院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10日出版。常设栏目主要有:工程技术研究、电子与电气工程、淮河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其中,淮河文化研究为特色栏目。该刊为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学院建有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等省级、市级科研平台14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学院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30余项,获批专利授权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60余项。
校园文化
校徽
基本图案为圆形,由中英文校名、“蚌”字篆体变形等元素构成;标志主体图案及英文校名取色为蓝,图案边框及中文校名取色为黑;蚌字及底色取色为白;英文校名“BENGBU UNIVERSITY”为国际识别标志。
校训
笃学、重行、修德、立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杰出校友
学术界
商界
学院荣誉
2018年,学院获“安徽省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8年,学院获全省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称号。
2021年,学院获“蚌埠市2020年度双拥模范单位”称号。
自2014年起,学院连续四年获“蚌埠市年度双拥模范单位”称号。
2023年,学院获2022年度蚌埠市研发投入十佳单位称号。
2024年,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学校代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