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芝,男,1615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原名
沈寿,字瑞五,号龙仙,又号骑龙山人,后因晚年隐居之山形似卧龙,改号卧龙山人。明末诸生。镞砺名行,书无不读。时娄东二张名闻天下,芝为南张婿,西张高足,名重一时。国变后,弃诸生,潜心于学。焚香危坐,闭户谢客。芝工古文辞,著有卧龙山人集十四卷,容膝居杂录六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葛芝,男,祖父是葛锡(1577-1632),累迁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弘光改元时追赠
太常寺正卿。芝生于
万历年间,幼年时祖父仍在世,家门正当鼎盛。锡璠为官清廉有直声,治家严而有方,所交之人皆当世风节彪炳之士,在朝者若德行非尊,即使位高权重亦不屑与交。葛芝常随侍于祖父身边,耳濡目染,幼时便养就了慷慨好义的个性。
十五岁时补
昆山市诸生,游于
太仓市张溥之门,年十七娶
张采之女。时二张皆为复社魁首,,声名一时无二。葛芝本就年少才高,加之家门声势与二张的极力推许,以致“每一文出,人争以为高文典册,……荐绅及当事皆折节与交,而葛子夷然不屑也。”
但青年时的葛芝并非一味顺遂,当复社被攻讦时,葛芝由于与身处党祸漩涡中心的张溥、
金圣叹关系密切,亲身体会到由党争引发的一系列残酷现实,这一经历深深影响了葛芝对世道人心的看法,更作为一个重要题材在其诗文尤其是乐府诗中反复出现,成为其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年未三十又遭逢明清易代之乱,葛芝亲睹家人、友朋死于乱兵之中,而感念世故、心生感慨,豪情壮志顿时随之消减,于
顺治二年投檄弃去诸生。与众多遗民一样,易代的经历也成为葛芝生命中的一次标志性转折。自此而后十数年间,葛芝一心向道,于释、道、儒三教之书无所不窥,矢志融会三教,成一己之说。顺治末年,葛芝年过不惑,又牵连于江南
奏销案中,几乎散尽家财,方得免于难。自此心如死灰,只因顾念老父尚在而不得便隐。年四十三时,父死,葛芝再无牵念,遂携妻张氏隐居于吴县青芝山(今
苏州市西南)中,以著述、修仙为事,仅与一二相得之友往还,终老不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