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
商纣王叔父
箕子,名胥余,商朝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叔父。任太师一职,封于箕地(今山西太谷区)。因纣王昏庸无道,劝谏无果,后解发装疯,被囚禁。姬发灭商建周后,向其请教治国之道,箕子提出“洪范九畴”,奉劝武王要仁政爱民,之后远走建立朝鲜王朝,称为“东方君子国”。
箕子往朝鲜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殷商文化和生产技术,教当地人农业耕种、养蚕、纺织各种手工业等,制定了“犯禁八条”的法律条文等各种规章制度,教当地人注重礼乐、医药、占卜等方面的知识。经过箕子的教化,朝鲜地区成为当地的文明之邦,有“东方君子国”之美誉。箕子在朝鲜建立王朝后,因思念家乡,又回到商朝旧都,看到曾经的豪华宫殿已平整为田地,对于亡国之人,感念故国的覆灭,心中感慨,写有《麦秀歌》。
关于箕子死后葬于何地,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明清《曹县志》记载:箕子陵:在邑西南二十里盘庚里。另一种是《太平寰宇记》“宋州·宋城县”条下载:箕子冢:在宋城县北四十一里三十步古蒙城内。
周易风水》中记载:箕子蒙受祸难而能坚守正道,教化万民,设立规章制度,是圣人的典范。箕子提出的“洪范九畴”是周代的治国策略,其社会主义自周朝开始后,成为儒家思想的源头,是研究上古政治、哲学、文化的重要文献,在行政原则、行政方式、决策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箕子,名胥余,商朝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叔父。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区),爵为子,故称为箕子。箕子在朝中任太师,辅佐朝政。箕子生性耿直,有才能,专职占卜阴阳、观测天象、授时制历,以此指导国家农事,渔牧或者出征讨伐活动。商纣王即位后,命人制造象牙筷子。箕子叹息道:“他既然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会用陶碗盛装食物,将来也许还会用犀牛角美玉的杯子饮酒。有了美玉杯、象牙筷,就一定不会再吃粗陋的食物,穿粗糙的衣服了,也不会再住简陋的宫室了,于是便会锦衣玉食,楼阁亭台。按照这个标准,长此以往下去,整个天下都无法满足他。从而对远方的奇珍异宝和车马宫室有了需求,所以我担心的结果会更惨。不久,帝辛果然建造鹿台,用美玉建宫室及门户,狗马及奇珍异宝充满其中,又建造酒池肉林,奢靡腐败没有限度。
隐居箕山
商纣王奢靡腐化、暴虐成性、不理朝政,整日酗酒淫乐。箕子、微子比干辛甲等大臣纷纷向纣王劝谏,纣王执意不听。微子屡次劝谏无果,先想自杀,箕子规劝道,诚心想要治理好国家,即使死了也不后悔。假如到死都没有治理好国家,不如就离开吧。于是微子便离开了洹水帝都。微子带着商的祭器降周,周公武庚后,封微子启于宋,保留了商宗族。比干因劝谏而死,箕子认为,明知劝说没用还说,是愚蠢的;自身受死却彰显君王的恶性,是不忠的,二者都是不可行,如果那样做了,也是相互违背的。帝辛长兄微子离去后,有人劝箕子也离开。箕子不忍心丢下黎民百姓而去,却又见商朝即将断送在纣王手中,心痛不已,索性割发装癫,披发佯装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纣王见此,以为箕子疯了,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纣王末年(前1124年),姬发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武王攻入商朝朝歌,商朝覆灭。武王释放箕子,之后箕子去往箕山(今山西省东南部陵川县棋子山)过起隐居生活。在隐居期间,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参悟星象运行、天地四时、阴阳五行、万物循变之理。
治国思想
武王灭商建周后,周武王访道太行山,在陵川找到箕子,恳求请教其治国的道理。箕子早在商未亡之前就说过,商朝如果灭亡,是不会做新朝的臣仆。周武王向箕子请教提问,上天繁衍了下界的臣民,如何按照上天的旨意让他们安居乐业,让他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各司其所。
箕子回答道,听说从前,堵塞洪水,胡乱处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种用物。上天震怒,不赐给鲧九种大法,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后来,鲧被流放死了,禹于是继承兴起。上天就把九种方法赐给了禹,治国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箕子便向武王阐述九种治国方略。第一是五行。第二是五事。第三是施行八种政务。第四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极。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种品德的人。第七是尊用以卜考疑的方法。第八是经常注意各种征兆。第九是凭五福(五种幸福的事情)鼓励臣民,凭六极(六种不幸的事情)警戒臣民。箕子奉劝武王一定要实行仁政,建立“皇极”,实行赏罚,使臣民顺服;使用“正直、刚克、柔克”三种治民方法等。最后向武王请求前往朝鲜
箕子朝鲜
箕子受封于朝鲜,带领商朝遗老,携有诗书、礼乐、医药、阴阳、巫术等中原文化和礼仪制度远渡重洋,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在汉江以北,箕子建立朝鲜王国,定都现在的平壤,当时称为箕城。
箕子未入朝鲜之前,朝鲜半岛的社会经济基本是原始渔猎经济。箕子受封于朝鲜,建立王朝后,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殷商文化和生产技术,教当地人农业耕种、养蚕、纺织各种手工业等,带入了大量的青铜器,另外还制定了“犯禁八条”的法律条文等各种规章制度,教当地人注重礼乐、医药、占卜等方面的知识。在箕子的统治下,朝鲜迅速发展,被称为“东方君子国”。
人物逝世
箕子在箕子朝鲜建立王朝后,因思念家乡,又回到昔日的商朝旧都,看到曾经的豪华宫殿已废墟一片,平整为田地,禾苗郁郁葱葱,田间里人们欢声笑语的劳作。箕子感慨,写有《麦秀歌》。因感伤过度,殇于中原地区周代宋国之君微子,将箕子葬于西,与汤陵东西相望。关于箕子死后葬于何地,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蒙县的亳城商汤王陵西侧,即是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西南郑庄街道王胜普村。明清《曹县志》记载:箕子陵:在邑西南二十里盘庚里。二说在蒙城(蒙县故城)内,即在今天的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蒙墙寺村。《太平寰宇记》“宋州宋城县”条下载:箕子冢:在宋城县北四十一里三十步古蒙城内。
主要成就
正蒙解难
箕子、微子、比干辛甲等大臣纷纷向帝辛劝谏,帝辛执意不听。箕子规劝微子,既然诚心想要治理好国家,即使死了也不后悔。假如到死都没有治理好国家,不如就离开吧。于是微子便离开了洹水帝都。比干因劝谏而死,箕子认为,明知劝说没用还说,是愚蠢的;自身受死却彰显君王的恶性,是不忠的,二者都是不可行,如果那样做了,也是相互违背的。箕子在这两难选择当中只能割发装癫,遂隐而鼓琴以自悲。
洪范九畴
相传大禹治水时,有神龟自南洛河出,背负天书,献给大禹,此书为《洛书》,书中载有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商朝时,《洛书》传至箕子手中。姬发灭商后,向箕子询问治国方略,箕子依据《洛书》,详细阐述了洪范九畴,即治国的九种大法。史官记录了箕子的话语,写成《洪范》。《洪范》的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序。第二部分概述九畴的由来及其纲目。第三部分详细说明九畴的具体内容。
箕子详细阐述洪范九畴的内容:“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认真做好五事。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种政务。第四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极。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种品德的人。第七是尊用以卜考疑的方法。第八是经常注意使用各种征兆。第九是凭五福鼓励臣民,凭六极警戒臣民。
箕子提出的“洪范九畴”是周代的治国策略,成为最高的治国纲领。其社会主义是自周朝开始之后,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源头,上承大禹,下启周公的“德”和孔子的“仁”。《洪范》是《尚书》中的重要篇章,是研究上古政治、哲学、文化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天授大法、天授君权等神权思想,展示了古人的基本政治理念和行政作为,在行政原则、行政方式、决策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化万民
箕子受封于朝鲜,建立王朝后,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殷商文化和生产技术,教当地人农业耕种、养蚕、纺织各种手工业等,带入了大量的青铜器,另外还制定了“犯禁八条”的法律条文等各种规章制度,教当地人注重礼乐、医药、占卜等方面的知识。还推行王道,训民化俗,崇尚德行而不问出身鄙陋,受重人才而不论亲疏远近,光大商朝的宗祀,使得夷狄蛮变为中原地区,这是教化万民。箕子对于朝鲜开发功不可没,他教当地人进行井田耕作,建立起“箕田”,这种方法开垦了大量荒地,促进了朝鲜地区经济的发展。经过箕子的教化,朝鲜地区成为当地的文明之邦,有“东方君子国”之美誉。据传,朝鲜族的韩氏、奇氏、鲜于氏等三个姓氏的始祖是箕子,并到中国河南省淇水县朝歌镇的三仁祠寻根问祖。
法制思想
箕子率领五千人到达朝鲜地区后,定都平壤,修筑城郭,传播中原文化,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制定了八条成文法,采用了类似殷商的田亩制度。其一,禁杀之约;其二,禁伤之约;其三,禁盗之约;其四,禁部相侵犯之约;其五,禁邑落相侵犯之约;其六,禁同姓婚之约;其七,禁淫之约;其八,禁忌之约。以上八条,与史书记载的箕和朝鲜的礼仪、田蚕、织作乃至聚落制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八条之教’是箕子在东北秽地区,为维护礼义、田蚕和聚落制度,并结合当地秽貊的具体情况而制作的‘行数百千年’的‘犯禁八条’,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行之于地方的一部法典。“八条之教”所反映的固有习俗,是历史上的各民族发展相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途径和特点。
政治思想
箕子提出君王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需要做到“毋偏毋颇,遵王之义。毋有作好,遵王之道。毋有作恶,遵王之路。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反毋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教导君王治理国家不能有任何偏颇不公,要遵守君王的法规。也不要有任何的私心偏好,遵守君王的正道。不能为非作歹,遵守君王的正路。不能偏私,不要私结朋党,圣王的道路便是宽广的。不要违背天道,也不要偏激,那么圣王的道路是正直的。需要学会任用那些按原则办事的人,臣民们自然都会遵循制定的原则。这就是天子统治准则的宣言,要以天子的统治准则为常法和教训,这就是顺从上天的意旨。箕子首次提出“社会公正”的政治哲学,并寄希望于“开明君主制”。
人物评价
孔子《论语·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孔子将箕子与比干、徽子并列,他们没有高下之分。
柳宗元认为:殷有三仁,三者之中,箕子居上。柳宗元认为商朝有三位仁者,比干、微子和箕子,箕子排在第一位。
《易经》中评说“箕子之明夷”,正是说他蒙受祸难而能坚守正道。到了天命归周,世人已经走上正轨,箕子就拿出大法《洪范》以传授圣人,而周人才能借此规范社会伦常,后来设立国家典章制度。
人物诗词
箕子在朝鲜建立王朝后,因思念家乡,又回到昔日的商朝旧都,看到曾经的豪华宫殿已废墟一片,平整为田地,禾苗郁郁葱葱,田间里人们欢声笑语的劳作。箕子感慨,写有《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这首诗箕子借调皮的孩子(狡僮)喻指商纣王,抒发了对商纣王不听贤臣劝谏而使商朝灭亡的悲愤心情。
家族成员
父亲:文丁
哥哥:帝乙
侄子:商纣王
人物争议
箕子出走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箕子出走时机是在他刚被姬奭释放,周武王还来不及过问之际。 《后汉书·东夷传》载:“论曰: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 箕子走之朝鲜应在商亡国的当年。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结论,武王克商发生在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另一种说法是周武王主动到访箕子的时间不同。其一是,周武王率军刚打败商朝,进入商邑,箕子刚从囚牢释放出来,周武王便去拜会,向他请教。其二是,周武王克商后二年(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向箕子询知“洪范九畴”后想重用箕子,箕子不愿为臣,而“走之朝鲜”。说明箕子远离中央政权,不愿效力西周,从而出走朝鲜。在朝鲜文献《朝鲜鲜于氏奇氏谱谍》中亦记载:“武王克殷,箕子耻臣周,走之朝鲜,殷民从之者五千人。”朝鲜距离西周的首都丰镐遗址数千里之外,位居蛮夷之地,表明了箕子不愿臣周的态度。
轶事典故
成语【解发佯狂】,是指散开头发假装疯癫。出自《韩诗外传》第六卷:“比干速而死。箕子日:“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发佯狂而去。比干因劝谏而死,箕子认为,明知劝说没用还说,是愚蠢的;自身受死却彰显君王的恶性,是不忠的,二者都是不可行,如果那样做了,也是相互违背的。箕子在这两难选择当中只能割发装癫,遂隐而鼓琴以自悲。
人物墓址
关于箕子死后葬于何地,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蒙县的亳城商汤王陵西侧,即是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西南郑庄镇王胜普村。明清《曹县志》记载:箕子墓:在邑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清代徐继孺曹南文献录》:箕子冢,在曹县西南二十里盘庚里,汤陵之西。传说,箕子葬于此地的原因是,箕子在从朝鲜朝周途中经过北亳,在微子陪同下先王汤陵,见宫室毁坏一片废墟,悲怆凄然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咏《麦秀歌》,并因感伤过度,殇于中原地区。当时周代宋国之君微子,将箕子葬于亳西,与汤陵东西相望。
二说在蒙城(蒙县故城)内,即在今天的商丘市梁园区李庄镇蒙墙寺村。《太平寰宇记》“宋州宋城县”条下载:箕子冢:在宋城县北四十一里三十步古蒙城内。宋代王象《舆地胜记》亦如此记载。《大清一统志》记载:箕子陵商丘县北。
后世纪念
中国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文。是以“帝辛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功立业,表现了对他极大的推崇和同情。”以伟大人物的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作为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
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著《读史述九章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其二 箕子》中称,“去乡之感,犹有迟迟。伊代谢,触物皆非。哀哀箕子,云胡能夷?狡童之歌,悽矣其悲。”意指箕子离开故乡免不了心中留恋,尚且会走走停停。何况朝代的更替,遇到的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情景。忧伤的箕子,心中怎能平静。他唱那首狡童之歌,表达了悲凄的心情。
朝鲜
箕子陵是古代高丽国为纪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址位于朝鲜平壤牡丹峰脚下的江东郡江东邑,现已建为檀君陵。朝鲜半岛历代君主都对箕子陵进行定期祭祀,并进行过数次修缮。箕子陵与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毗邻,成为古代平壤著名的景观之一。1959年春季,为了建设牡丹峰青年公园,金日成下令将箕子陵拆毁。
参考资料
中华第一哲人箕子.菏泽市人民政府.2023-06-30
蒙亳寻踪箕子墓.商丘网.2023-06-30
大朴山山麓的檀君陵.홈페지봉사에 관한 문의를 하려면 여기를 눌러주십시오.2023-07-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隐居箕山
治国思想
箕子朝鲜
人物逝世
主要成就
正蒙解难
洪范九畴
教化万民
法制思想
政治思想
人物评价
人物诗词
家族成员
人物争议
轶事典故
人物墓址
后世纪念
中国
朝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