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东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丁建东,男,1965年生于盐城市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高分子科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化学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8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物理专业;91年6月和95年1月分别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和高分子科学系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98年8月至99年8月于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91年毕业留校,现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长;复旦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
l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着重研究用于体内的、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l 生物和合成大分子的基础研究(着重研究蛋白质
研究课题
药物控制释放载体
l 聚类、聚酸酐类等用于体内的、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l 含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类可降解合成高分子的设计以及明胶、胶原等天然大分子的应用
l 蛋白质类药物的微凝胶、微胶囊和微球包裹技术
l 蛋白质类药物的控制释放以及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等模型药物的活性检测
l 中药与天然药物技术
组织工程材料
l 用于体内的、降解速率可控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合成
l 可注射性的聚合物水凝胶
l 聚乳酸疏水性高分子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
l 具有复杂人体器官外形的支架的成型技术
l 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修饰与生物活性化
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
l 体细胞(含干细胞)培养和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
l 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粘附的微观机制和光学显微镜下的单细胞操纵
l 材料表面的纳米和微米级微图案化技术以及相关的细胞/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研究
l 材料表面的细胞分化探讨
l 大量细胞对于聚合物水凝胶相结构和粘弹性的影响
l 生物材料相关的小动物实验
活性蛋白质介导的功能材料
l 副溶血弧菌的培养、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的提取和体外吸收、光色响应、光电响应的检测
l 细菌视紫红质的基因工程突变技术
l 细菌视紫红质蛋白质子泵机理的研究
l 采用脂质体技术对该膜蛋白的体外定向组装
l 细菌视紫红质/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和相关的模型化信息光学材料的研究
生物和合成大分子的基础研究
l 蛋白质折叠的Monte Carlo模拟
l 蛋白质折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l 蛋白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和药物分子设计
l 高分子水凝胶的链结构、相形态、粘弹性(含流变行为)和温敏等智能响应的研究
l 聚合反应以及大分子链动力学计算机模拟和相关统计物理研究
研究成果
l 1993年,"上海市科协第五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l 1998年,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l 1999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l 199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组织工程的基本科学问题”有关生物材料的子课题负责人
l 2000年,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
l 2001年,第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l 2001年,国家重点高技术发展项目(S863)——“新型蛋白质药物缓释载体”项目负责人
l 2002年3月,和杨玉良教授联合指导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
l 2002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l 2003年11月,博士生张俊川和朱文分别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发明专利奖”二等奖(申请号:01126477.2)和三等奖(申请号:03115319.4)
2004年7月,会议论文“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可降解水凝胶以及作为蛋白质药物通用缓释载体的初步研究”(丁建东等)获得“2004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三等奖”(会议收到投稿近900篇,评出各类获奖论文共57篇)。
2010年6月,被Elsevier杂志社Polymer杂志授予冯新德高分子奖提名奖
2010年9月,被Elsevier杂志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授予2008-2010年度最高论文引用奖(引用前10名的论文获奖)。
2012年,被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授予“上海领军人才”。
2013年,获得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称号。
2013年5月,博士生张正同学的学位论文“PCLA-PEG-PCLA温致水凝胶的合成、多肽包裹与修饰及其医学应用”(2011)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证书号13057)。
2014年1月,科研成果“可注射性热致水凝胶”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证书号2013-016)
2015年11月,科研成果“可注射性热致水凝胶”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完成单位:复旦大学)以及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校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完成单位:复旦大学)。
2015年3月,丁建东教授获得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庄长恭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奖。
2016年6月,博士生姚响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材料表面图案化技术研究细胞形状和表面手性特征对干细胞黏附与分化的影响”(2014)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证书号16058)。
2016年5月,当选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会士(Fellow, 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cieties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6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系列的“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论文
l 已在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Macromolecules和《中国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4篇,其中38篇在国际杂志上发表,34篇论文为SCI收录。
l 根据至2003年8月的SCI统计,基于国内工作所发表论文在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Macromolecules等33种国际学术刊物上、被18个国家的139位学术同行引用87篇次(不包含自引)。
l 另有34篇会议论文
l 申请了12项国家发明专利
学术活动
l 21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18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l 15度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外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11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l 1997~1999,担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副系主任,主管科研工作
l 1999至今,担任复旦大学科技处“Bio-X学术沙龙”(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主持人
l 2002年起,为《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l 2002年起,担任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备注
本课题组旨在从事生命科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物理学等)、基础和临床医药学(药剂学、外科学等)、合成聚合物材料和工程、物理学(统计物理、信息光学等)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热忱欢迎来自化学、生物、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物理和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招收来自外校和本校的多学科的博士后、博士生和承诺硕博联读的硕士生。我们不仅欢迎本校化学学科的学生报考,还热忱欢迎来自其它学校和其它学科的同学加入本课题组。本科研方向的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背景自由选择化学、物理或生物类的考试科目。
参考资料
丁建东.中国化学会.2022-01-18
目录
概述
研究领域
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
论文
学术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