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蔚蓝”是2015年中国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于2015年2月10日在北京市公布,标志着当年中国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启动。这一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环境的期望,其中“能”象征着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变革力量,而“蔚蓝”则代表着人们对于摆脱雾霾、重获蓝天的美好愿景。
2015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聚焦于“能”见蔚蓝,探讨如何实现人人享有安全能源并避免环境灾难的理想状态。提出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开发和利用来自太阳、风、地热、水和海洋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这一目标。
“能源转型,不仅是我们的最优选择,更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这是针对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加剧了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因此,转向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燃煤发电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消耗量约占全球的一半。燃煤产生的颗粒物、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中国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表明,煤炭使用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约为50%至60%。因此,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数亿人的生活受到了干旱、作物歉收、热带疾病、洪灾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全球应采取行动,包括能源行业的重大转变,如大规模采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和西南部,而水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南方。这种不平衡的分布使得许多煤炭基地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煤炭产业链的高耗水特性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正在逐渐枯竭,而全球能源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现有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产量预计将大幅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各国需要探索新的能源解决方案,以确保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
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用电是一种基本权利,但实际上,全球仍有大约14亿人口未能享受到可靠的电力服务。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