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电影
方便残障人士观看的经过加工过的电影节目
无障碍电影是面向残障观众,通过重新加工,在影片中加入对环境画面、表情动作、人物情绪等要素的阐释说明,促使观众提升观影体验的一种形式。
目前,国内面向盲人群体的无障碍电影主要采取讲解者现场讲述和在原片中插入音轨两种方式进行。
发展背景
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大约1730万视障人士,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从生活到就业,从无障碍设施建设到康复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作为社会平等成员的需求正在“被看见”。但与此同时,在谈及享受文化产品,尤其是电影这样的视觉艺术时,如此数量庞大的视障群体仍在被严重地“边缘化”。
健全人能看到的,盲人群体也要同等地享受到,这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所有视障人士都能够广泛、同步地参与到电影艺术的享受中,才是残障友好型社会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发展历程
世界发展
世界范围内,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无障碍影视服务已经发展多年,且相对完善。各大残疾人服务机构一般都提供无障碍影视服务。近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的无障碍影视服务发展迅速,主流的电视、广播节目都提供无障碍服务。电影在很多国家都提供影院无障碍服务和DVD等家庭娱乐服务。
在美国,1989年,波士顿公共电视台在副声道为盲人播送部分节目的口述服务,让视障者能了解到屏幕上的画面信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美国各主要卫星电视网从2002年春天开始,每季至少要在黄金时段或儿童节目时段为盲人提供50小时的口述影像节目。2010年,奥巴马签署通过了21世纪通讯与视频无障碍法案,法案规定2011年后4大广播网和5大有线频道必须每周提供4小时的无障碍影视服务,并规定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几年后全面覆盖美国。
英国的无障碍影视服务起源于上个世纪,2003年颁布通信法案,1996年颁布广播法案,1995年颁布残疾人歧视法案,法案中都明确规定所有电视台制作的节目至少有10%的节目有无障碍影视,即加字幕、手语以及语音描述。目前,包括BBC ONE、BBC2、英国广播公司第三台、BBC4、ITV3、ITV4、全球音乐电视台等65个电视台,无障碍影视内容不仅包括电影、电视、舞台表演艺术,还涉及各种电视剧,旅游、科学、历史、健康、娱乐、体育等方面的节目以及纪录片、脱口秀、儿童节目等内容。
德国,1992年就开始了为无障碍影视服务。比如柏林的有声电影公司、IFAI公司等,都有专门为残疾人制作无障碍影视的服务。目前,德国的盲人只需通过机顶盒就可订看无障碍节目。各大书店、影像店也都随时可以买到无障碍影视光盘。
中国发展
中国第一家为盲人讲述电影的影院,是祖籍山东省王伟力和其妻子郑晓洁在2005年于北京创办发起“心目电影院”。
上海市志愿者们从2007年起在固定的社区活动室内为盲人讲电影;两年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图书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合成立了“无障碍电影工作室”,制作无障碍电影光盘,并以图书馆和各级残联为载体,向残疾人提供借阅和放映服务。
中国盲文图书馆于2011年设立了口述影像馆,每周二上午9点为视障人士口述电影。
上海市残联等单位于2012年6月在国泰电影院推出了全国首家无障碍电影专场,开创了在商业影院播放无障碍电影的先河。
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联合推出的“光明影院”项目于2017年底正式展开,这是中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
字节跳动的公益项目西瓜视频于2021年4月启动了无障碍影院项目。截至2022年3月10日,已有超过100部无障碍影片在平台上线。
优酷无障碍剧场与中残联合作,在2022年12月上线了视障用户身份认证功能,既让视障用户可以免费欣赏无障碍内容,又保护了版权方的利益。截至2023年6月7日,优酷无障碍剧场内影视作品储备已超400部(集)。
电影《万里归途》无障碍版于2023年4月15日在朝阳区东湖街道市民活动中心放映,来自东湖街道、酒仙桥街道来广营乡的近20位视障居民观看了电影,这也是优酷无障碍剧场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首场社区公益放映。6月7日,优酷上线《惊天救援》,将新热电影无障碍版的制作和上线速度,进一步提升至网络首播后两周。
推行难点
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一直是无障碍电影面临的主要难题。
《马拉喀什条约》,全称是《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由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于2013年6月27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通过,2016年9月正式生效。条约要求各缔约方规定版权限制与例外,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
中国是《马拉喀什条约》初始缔约国之一。为与该条约衔接,2020年11月11日完成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马拉喀什条约》。2022年2月5日,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交存了条约批准书。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正式生效。
2022年9月16日,由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马拉喀什条约》落地实施推进会在北京举行。此前的8月1日,国家版权局印发《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暂行规定》将在一定期限内规范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的版权秩序,同时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马拉喀什条约》对阅读障碍者的支持落到实处。
供给难
无障碍电影事业发展在“供给侧”仍面临难题。在解决了一部分版权问题后,中国无障碍电影的主要生产者依然是公益组织和志愿团体,专门从事无障碍影视作品制作出版的出版机构只有中国盲文出版社一家,依靠志愿者“为爱发电”模式,无法持续生产高质量、统一标准的无障碍视听产品。另一方面,无障碍电影至今未能在电影生产链条中拿到“固定席位”,较之普通版上线仍存在时间差。
资金来源不稳定
支持无障碍电影建设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由于缺乏市场激励,无障碍电影还没有形成产业,多由政府或公益组织推动,从资金投入到生产都形成不了规模。稳定的资金来源仍然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法律政策笼统模糊
促进无障碍电影的法律政策笼统模糊,责任主体、权利义务均不明确,无法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电视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解说。但是该规定笼统模糊,责任主体、权利义务不明确,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缺乏可操作性。
地区发展不平衡
参与无障碍电影建设的机构和组织力量分散,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国内无障碍电影的覆盖面来看,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从事无障碍电影制作的人员和资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市江苏省、武汉等经济发达省市,大多数中西部地区视障者无法接触到无障碍电影。
人才储备不足,制作水准欠佳
对于讲解员来说,将丰富的视觉元素和非线性的电影内容转化线性的语言符号,并不是简单的转述而是基于电影内容理解的阐述。因此如何跨越视障人群的信息障碍和理解障呈现一部完整的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讲解员自身的素质要求和无障碍电影的脚本要求都极为苛刻。每一部无障碍电影的产生是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但据了解,目前大陆地区很少有专业培训无障碍电影讲解员的组织和机构。
对于一般的无障碍电影制作来说,最难的部分是撰写解说稿。除了要注意信息的“度”,写稿人还需要学习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专业准确地把这些视觉艺术用声音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解说不是简单地“读稿”。电影的节奏与情感,同样要通过语速或声调变化来同步体现。无障碍电影志愿者们估算:一部150分钟的电影,从观影、撰稿、试讲到正式讲解,往往需要超过4500分钟的筹备。
社会影响
无障碍电影可以满足视障人士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对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关注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填补文化“盲区”。
在视听新媒体时代,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和推广成为无障碍文化服务延展的新方向。通过影像描述,让视障人士能够和明眼人一样,完整地理解、享受一部电影,这不仅是对视障人士艺术生活的拓展,更是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借由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让视障人士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进而和明眼人一样,通过虚拟的故事充实现实的人生、拓宽生命的广度、得到心灵的启迪、拥有更多与人交流的话题,进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无障碍电影为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一直以来,由于视觉感官的缺失,视障群体接触和选择视听文化时受到了较大限制。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是人们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和健全人一样消费和享受电影,是视人士的基本文化权利。
无障碍电影为视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多机会。与多种多样的人保持社会关系是个人得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条件。无障碍电影观影活动为残障者在社会参与中树立信心、在与健全人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社会认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不仅在物理上拉近了人们的社交距离,而且在精神上促进了人与人的深度交流。
目录
概述
发展背景
发展历程
世界发展
中国发展
推行难点
版权问题
供给难
资金来源不稳定
法律政策笼统模糊
地区发展不平衡
人才储备不足,制作水准欠佳
社会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