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籍贯浙江慈城(今浙江省
江北区),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周信芳七岁以“七龄童”艺名初次登台,后在上海演出时改名为“麒麟童”,此后一直沿用此名。1908年,周信芳进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参加《九更天》《
战蒲关》演出,合作了
梅兰芳。1912年,周信芳与
谭鑫培等同台演出。1924年,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等舞台尝试了改革京剧艺术,与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等共同协作,吸取他们身上的唱腔、唱法等,改编了多个剧目,塑造出更具鲜明性格的人物。抗日期间,周信芳组织组织
移风社演出了《文天祥》《史可法》等作品。1959年,周信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位。1975年,周信芳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演出《
海瑞罢官》而遭到迫害,逝于上海。1978年平反昭雪,为周信芳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周信芳幼年声带状态好,但由于大量的演出以及变声期,其嗓音变得低沉,周信芳将这当作自己的特色,创造了独特的“麒派”艺术,还与
京剧老生
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此外,周信芳还借鉴了
话剧,将其导演手法运用至京剧中来,首创了京剧导演先河,是首个将“导演制”用于中国戏曲的艺术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1月14日,周信芳出生于江苏
清浦区(今淮安清浦)。周信芳出生于艺人家庭,其父
周慰堂、其母许桂仙均为春仙班演员。六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到浙江杭州拜陈长兴为师学戏,不久又随
王九龄的弟子王玉芳学习,七岁的周信芳就以“七龄童”这个童艺名登台,在《三娘教子》中饰演娃娃生薛倚哥,后因在《铁莲花》中的配演娃娃生定生而受到大家的关注,被大家称为“戏剧神童”。此后,周信芳随父亲接触了
孙菊仙、林颦卿等名角,并在1906年进入
王鸿寿的满春班后,相继在《
桑园寄子》《黄金台》《翠屏山》中饰演娃娃生;王鸿寿后来带其到
上海市,并首次在上海演唱了《翠屏山》,后1907年到上海演出时,因为将“七龄童”方言误读而写为“麒麟童”,周信芳改艺名为“麒麟童”,此后也一直沿用了该名字。
演艺经历
崭露头角
1908年,周信芳到北京,进入了喜连成科班,该科班在当时是全国第一大
京剧科班,与周信芳同时搭班学艺并演出的还有
梅兰芳、林树森、
贯大元等。在科班学艺,一般要学戏七年到十年,每个学生要求学会三十余出戏,无论酷暑严寒,都需要练习。周信芳头三天的打炮戏是《定军山》《翠屏山》和《戏迷传》,其中在《戏迷传》中饰演了戏迷,该角色需要串十几出戏,还要学习几个
行当和好几种流派唱法,但周信芳都将其消化了。周信芳还与同是13岁的梅兰芳共同合作了《九更天》《
战蒲关》,获得关注,《战蒲关》也是整场的压轴戏,周信芳扮演刘忠进,梅兰芳扮演徐艳贞,两人细腻的表演为喜连成科班的表演带来更多的关注。在《
九更天》中,
梅兰芳与周信芳分别饰演凄厉的马女和悲愤的马义,当他们演出时,场地空间最多会增加到数千个座位。1912年,周信芳在返回
上海市时,新舞台等剧场与
谭鑫培、
李吉瑞、
金秀山、
冯子和等人同台。次年还学习
汪笑侬的艺术及革新精神,编排并演了《宋教仁》。幼年的周信芳
声带状态很好,但是由于大量的演出以及变声期,周信芳的嗓音变得低沉,为了上场时声音能够响亮,周信芳会专门提前一周吃药。
1915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连台本戏《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间两度赴北京、
天津市演出,将《鸿门宴》《
鹿台恨》《反五关》等戏介绍给北方观众,人称“麒派”。1925年,周信芳借鉴
话剧,将其导演手法运用到
京剧中来,首次开创了京剧导演先河,也是首个将“导演制”用于
戏曲的艺术家。周信芳主演的连台本戏《封神榜》,连续演出16本,每本演一个月,创下了京剧连续剧的演出纪录。1927年,周信芳因出演《龙凤帕》,受到内外行的一致关注,并成立了“麒艺联欢社”。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周信芳通过其演出的《徽钦二帝》《文天祥》等戏,激发群众的爱国之情,包括相继演出的《董小宛》《亡蜀恨》等有民族意识的戏。其中,周信芳在《文天祥》中饰演文天祥,且他不管
日寇的威胁,将《文天祥》的海报挂在剧院门口有一年之久。
渐入佳境
为救济灾民,周信芳在1940年与文化界人士金素雯、高百岁等人联合出演了
话剧《
雷雨》,在其中饰演了
周朴园。在1943年与1949年间,周信芳相继被选为上海伶界联合会会长,黄金大戏院主任上海军管会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并受邀参加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周信芳也与
梅兰芳等戏剧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
开国大典,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信芳在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通过《
徐策跑城》获“第一届全国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后一年,赴朝鲜慰问
中国人民志愿军。
后在1955年至1961年间,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剧协等先后联合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周年纪念”及“周信芳舞台生活60年纪念”演出活动,并在全国巡演。其中,周信芳开始参与编演新戏,并在1958年创作并演出了《义责王魁》《海瑞上疏》。1959年9月30日,上海京剧院的大型新编历史剧《海瑞上疏》首演于天蟾舞台。次年,周信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革迫害
1965年,江青到
上海京剧院“抓现代戏”时,周信芳指出这是劳民伤财,耽误演员青春,后因《海瑞上疏》被诬蔑为“大毒草”而受到迫害。1975年,周信芳因长期遭受迫害,而突发心脏病被送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期间其儿子
周少麟五年徒刑期满释放,周信芳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但在一次X光透视时脱衣着了凉,患上了
肺炎,连续发了十多天高烧之后,于1975年3月5日6时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周信芳与《海瑞罢官》的冤案才得到平反昭雪。
主要作品
周信芳一生表演过657个剧目,如《铁莲花》《文天祥》《封神榜》等。主要类型为
现实主义的
京剧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麒派。在他的数以百计的剧目中,有两类剧目最为突出,一类是直接配合时事,政治内容倾向明显的,如《宋教仁遇害》《王莽篡位》《学拳打金刚》《徽钦二帝》等,另一类是传统保留剧目,小部分是新编剧目,如《
四进士》《
庆顶珠》《追韩信》《
乌龙院》《
徐策跑城》《清风亭》《扫松下书》《
打严嵩》《单刀会》《文天祥》等。
另外,1959年,周信芳加入共产党后撰写了“麒派”艺术研究等文章,他的著作《周信芳文集》《周信芳演出剧本集》《周信芳舞台艺术》等相继出版,后续由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和
上海京剧院组成编辑团队,与
上海文化出版社联手编出版《周信芳全集》。
影视作品
截至2023年7月,资料来源
演出戏剧
截至2023年7月,资料来源
编演戏剧
截至2023年7月,资料来源
相关著作
艺术特点
唱腔
周信芳唱腔艺术最基本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易懂、传情、醇厚、好听。周信芳在唱腔上的鲜明特点,部分是为了弥补嗓音条件所限且音色偏于枯涩之短,若论追求华彩润腔显然非其所长,因此他独辟蹊径,改而朝着唱腔上极简化处理的方向,找到了一种既新颖又传统的演唱方法。他几乎不用任何拖腔,也并不刻意地强调京剧老生特有的“挂味”,他的唱腔几乎达到有字无腔的程度,不仅暗合古人所谓北剧“字多腔少”的取向,更因其字字都直接落到音上,不事修饰。
周信芳的嗓子虽然干枯,但却显得苍劲古茂。 他揉合了
孙菊仙钟鸣鼎振的磅礴之势、借鉴了王鸿寿古朴苍劲的感情格调、吸收了汪笑侬慷慨激昂的锋芒,形成了既有各家之长又不失麒派特色的个人风格,周信芳的唱腔中气十足,丹田音多,少了些弯弯转转绕来绕去的曲折音,但是更显自然奔放。
表演
周信芳曾在文集中反复强调,表演上要力求真实,把握人物的真实感情。他的表演中既有非常细腻的生活化动作,又有开门、关门,上楼、下楼,抖袖、扇胡子、跑圆场等身段程式,他将传统戏曲夸张的写意的表演与电影写实的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杀惜》中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宋江的性格。
周信芳将以力为美的表演风格渗透到他的做派当中,成为剧坛雄健刚勇的代表人物。 周信芳的表演不惜力,虽演双出重头戏,始终不懈。他善于捕捉角色情绪,并用夸张的动作加以表现,在一系列淋漓尽致的表演中,引导观众解读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
台步
周信芳的台步“圈儿步”要领与
老生基本台步相同,是在其基础上根据人物的需要发展形成的。它与一般老生台步不同的是在脚部伸出时,划一个半圆形再近落,同时配合身躯的自然起伏,风格独特。周信芳在老生原有台步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表演技巧,在某些戏目中,这种麒派独有的“圈儿步”为整场表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在表现
宋士杰人物形象时, “圈儿步”甚至能将宋士杰的整个思考过程刻画的淋漓尽致:先是表现沉思过程,步调慢脚步的半圆形圈能表现出老年人的外形特征,随着问题的解决,宋士杰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他的脚步也逐渐加快,将人物的内心独白通过台步形象得展现给了观众。
念白
周信芳的念白饱满有力、充满节奏感、字字清晰、自然悦耳、气宇轩昂、富于激情、感情真挚并且随着人物的心情跌宕而律动起伏。他表演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剧中人物,将传统戏剧的韵白和新兴
话剧的对白融合于一体,其念白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以《
汾河湾》中的
薛仁贵、《
明末遗恨》中的祟祯所使用的念白最为生动形象。
思想主张
戏曲与时代
周信芳认为只有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客,才是戏的真价值。因此他的主要剧目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群众如火如荼的澎湃热情和昂扬的战斗意志。同时,周信芳有着强烈的时代意识,他认识到戏剧艺术的政治作用以及自己对时代的责任,因而在艺术创造中,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紧紧地联系起来,直接地或曲折地体现了深刻的时代精神。
周信芳代表性剧目中都表现了这一个历史时期中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戏中鼓励人们为改善自己、别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战斗。他在刻画许多剧目中的英雄人物时,用厚重的刀法使人物的线条清楚,性格突出,思想线索明确,感情发挥充沛。剧中的英雄人物如宋士杰、萧恩、
宋江、邹应龙、
文天祥等也都是爱憎分明、意志坚强、大义凛然的仁人志士。
京剧继承与革新
周信芳十分重视京剧传统,决不为革新而革新,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京剧的前辈艺人,不管是“南派”还是“北派”,他都虚心求教学习。对于前辈艺人的遗产的继承与否,他是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标准的。他尊重传统,但更尊重艺术在反映生活上的倾向性和真实性。他所特别重视和继承的传统,乃是那些特别富于创造革新精神的传统,就这一点而论,周信芳继承传统和创造革新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情的两面,决不能分裂地理解。
戏曲的社会价值
从20世纪20年代麒派艺术的萌芽时期起,周信芳就认为演戏要反映世事潮流,合乎观众心理,进而发展到无论古典、浪漫和写实的戏,都是人间意志的斗争。如能把剧中的意志来鼓动观众,那才是戏的真价值。戏剧应有“讽刺惩戒”“宣传人生的苦闷和不平”的作用。一直发展到“要求更多的社会戏”,以发扬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周信芳认为,戏曲应传播某一观点,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演的戏常常遭到当局禁演,理由是内容含有“颠覆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活跃地通过艺术激发民众的
乐观主义、爱国主义和抗日情绪,成为共产党的积极支持者。
价值影响
美学价值
周信芳的京剧表演艺术既独树一帜,又符合京剧表演的美学规范,他让传统文化精神在现当代获得了新的表达。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伯克将美分为“崇高”和“优美”两大类型,中国美学自古以来分为阳刚和阴柔,而近年来国家数次高规格地举办梅兰芳和周信芳的活动,正是由于他们是20实际以来中国京剧乃至于所有民族化的表演艺术的两大代表与象征。而从先秦以来中华美学与艺术发展的整体取向看,周信芳的艺术追求正体现了“优美”这一中华美学,因此,周信芳遗留下来的艺术文化与京剧戏曲皆有助于当代京剧乃至当代戏曲和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
艺术价值
周信芳对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他打破了艺术观念的封闭性、狭隘性,主张开放的艺术观念。第二,他打破程式限制,主张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演剧方法。周信芳在表演上的创造与突破,对以后的戏曲现代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时代发展中,周信芳始终坚持戏剧改革,坚持进步。他的这种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价值
五四运动时期,周信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精神以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揭露与批判的精神的影响, 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旧戏改革的必要。之后,他又结识了进步戏剧家田汉,受到新文艺观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他一方面借助戏剧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一方面继续进行戏剧改革,实现了他关于“戏剧真价值”的戏剧观。周信芳努力推进“戏改”工作,使戏剧紧跟时代步伐,发扬新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把“戏曲改良”的观念投入戏剧舞台实践,不断进行戏剧改革,成为戏曲改良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中国的京剧艺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家庭成员
周信芳的第一任妻子是刘凤娇,育有一男两女长子,周丕承、长女周采艺、次女周采苹。1928年,18岁的大户人家
裘丽琳在看戏时喜欢上了周信芳,并瞒着家人与还未离婚的周信芳私奔到
苏州市,此后周信芳在离婚后,携裘丽琳回到
上海市并举办了婚礼,两人拥有四女二子,分别是周采藻、周采蕴、
周采芹、
周采茨和
周少麟、
周英华。但裘丽琳在“革命”中不幸被害。
截至2023年8月,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灿烂的成就,光辉的历史。周信芳先生是我们戏曲界具有高度成就的一位先驱者。我在喜连成时期,就和他同班同科同台演出,而且我二人还是同庚,有这两层关系,格外显得亲切。他的麒派艺术,在大江南北普遍流行,而更能独树一帜。他还教育了许多后起的人才,桃李满天下,剧艺行全国。(
梅兰芳评)
周先生的舞台技艺,从年轻时便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自成一派,是与他肯刻苦钻研剧艺,细心体察角色有着密切关系的。麒派以做工细致,感情充沛,韵味苍劲浑厚见长。尤其是无论台上台下,他都能照顾别人,为别人着想,热心帮助别人,又肯虚心向别人学习,取他人所长,这也是他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荀慧生评)
广师前贤开新路,遂启人间麒派传。信阳署外民愤举,柴市街头正气坚。细按宫商三千阕,大擅才子六十年。老更昂扬歌后世,繁花似锦缀梨园。(
马连良评)
周信芳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他的技艺渊博,能戏颇多,除文武老生外,还演红生、黑头(净)戏,也能演摔打吃重的武生戏,功底非常深厚。他所演的角色,都很注意恰当地表现人物感情性格。他“浑身是戏”,长期以来,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形象。(袁世海评)
“技不离艺,艺不离技”,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把唱、做、念、打的功力叫做“技”,用它塑造出人物来才叫“艺”,因此在演出里技和艺是不能分开的。周信芳的表演之所以感人至深,就是因为他身上已经做到技艺不分,演员和角色并为一体,这正是他的高超绝妙的地方。(李紫贵评)
周信芳先生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他的精湛圆熟、犀利锋快的杰出表演,不但震撼人心,每演从他一出场,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情绪,就是和他同台的演员,乃至文武场面的伴奏,也都身不由已地被吸入剧情中,从而自然地引起应有的反应配合和情感交流,启发感受,融为一体。(金素雯评)
周先生的成就,无论是戏曲艺术方面,表演艺术方面,道德节操方面,无一不应认真发扬与继承。他的表演,使人觉得有“劲”,还要有“俏”,劲头使得不轻不重,不快不慢,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正应在节骨眼上。最精彩俏头处,总是在观众要求有“彩”的时候出现,达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李少春评)
“上场无大小,一台无二戏”,这是周先生告诫演员的名言。和他同台演戏,唱错腔,念错词,动作失误,年轻演员火候不够,欠缺舞台经验……他都不会“才大气粗”地对人,他能和顺细心与你真挚地感情交流和动作呼应,私底下也经常帮助诱导,增强你对剧中角色的信心。十足敦厚长者、学者、儒者风范,令人折服,永生难忘。我和他同台多年,合演过很多出戏,深深有这种“如沐春风”的温馨感受!(
李玉茹评)
我是麒派创始者周信芳先生的入室弟子。老师教导我说:继承传统与学习流派,为的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技能,能传统之长,名流派之长,以利更好地发扬传统和发展新流派。不应该为继承而传承,不应该为学流派而学习。你学我最好不要象我,学得再象,也只是“死学”,好象用绳子把自己捆住一样。要利用自己的优点才对。这些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寓意深长。我们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就必须为此在基础上多钻研,不断提高,才有创造的可能性。(李师斌评)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站得高,看得远。他的艺术想法是什么
行当都要学习,周先生自己学过
老生、
武生、
老旦、小丑等,他也什么都能演,而且他善于从地方戏、电影、
话剧、
芭蕾舞、华尔兹、
探戈等多种表演方式中汲取精华,对传统
京剧加以创新。周先生强调表演艺术的统一性,注重做功,表演从人物内心出发调动,唱、念、做、打全部予以充分展示,因内外和谐而真实生动。所以他饰演的人物个性分明,激情奔放,同时又不失含蓄,有度。(
中国宁波网评)
周信芳注重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锲而不舍,勇于探索,在唱、念、做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其弟子很多,知名者有高百岁、陈鹤峰、李如春等,通过当今的杨建忠、萧润增、陈少云也可以窥见“麒派”之一二。应该说,更多的知名艺术家在他的艺术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这一点来讲,“麒派”是属于周信芳的,更是属于京剧的,甚至对整个戏曲界都举足轻重。(戏剧网评)
凡称得起大演员的,那么他不仅仅是本剧种艺术的忠诚继承者,同时也是本剧种艺术勇敢的突破者,革新者。周信芳可贵的精神,就是不拘泥祖法,不墨守成规的革新创造精神。(张庚《京剧泰斗丛书·序》评)
周信芳先生的戏,看后总是感到心弦震动不已。它似乎有一种力量,迫使你进入艺术情境,去关心、同情这些人物的命运,迫使你不能不受感动。(张庚评)
青年人爱他的强烈,中青人爱他的生动,老年人爱他的深沉。(画家刘海粟评)
后世纪念
周信芳的传人有高百岁、陈鹤峰等。1956年,周信芳的电影纪录片《宋世杰》上映,此外还有纪录片《周信芳舞台艺术》。1994年,为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举行了纪念活动。2015年1月,为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了《周信芳全集》出版首发仪式。此外现在
上海市还设有周信芳艺术研究会,2020年,上海京剧院为周信芳举办了“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
参考资料
周信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