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属于半合成的大环内类抗生素,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其蛋白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旁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皮肤感染,还可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克拉霉素常见不良反应有味觉障碍、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痛;严重者可出现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剥脱性坏死、严重过敏反应、肝毒性、肝功能衰竭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存在水电解质紊乱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伴肾功能损害的重度肝功能损害者以及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或有QT间期延长等疾病者禁用。
克拉霉素部分制剂已纳入医保,其中克拉霉素片、克拉霉素胶囊为医保乙类药品;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缓释片未纳入医保。较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抗菌活性更强。
医学用途
适应证
克拉霉素适用于对其敏感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包括:
用法与用量
(1)成人:口服,一次250~500mg,一日2次,疗程7~14日;静脉滴注,一次500mg,一日2次,疗程一般7~14日。
(2)6个月以上的儿童:①每次7.5mg/kg,一日2次口服。②或按以下方法口服给药:体重8~11kg者,每次62.5mg,一日2次;体重12~19kg者,每次125mg,一日2次:体重20~29kg者,每次187.5mg,一日2次;体重30~40kg者,每次250mg,一日2次。
(3)肾功能严重减退成人患者:可按下表调整用量。
(4)与其他抗菌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次0.5g,一日2次,餐后口服,疗程7日或10日(对于耐药严重的地区,可考虑适当延长至14日,但不宜超过14日)。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克拉霉素属于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其蛋白合成,对多种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的抗菌作用较红霉素略强。其体内代谢产物14-羟克拉霉素与克拉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较红霉素强2~4倍。对嗜肺军团菌沙眼衣原体及溶脲原体的作用较红霉素为强。对螺旋菌亦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鸟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麻风分枝杆菌亦有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
克拉霉素对胃酸较稳定,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为55%。单次口服400mg后tmax为2.7小时,Cmax为2.2mg/L;每12小时口服250mg后的稳态血药浓度约为1mg/L。克拉霉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体内分布广泛,鼻黏膜、扁桃体及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较同期血药浓度为高,血浆蛋白结合率65%~75%。
克拉霉素在肝脏中广泛代谢,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汁从粪便排泄;10%~15%以代谢产物从尿排泄。单次给药后t1/2为4.4小时,每12小时口服250mg和500mg后t1/2分别为3~4小时和5~7小时。低剂量给药(每12小时250mg)后经粪、尿两类途径排出的药量相仿,尿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32%;但剂量增大(每12小时500mg)时,尿中排出量较多。克拉霉素的药动学特点呈非线性动力学,随剂量而改变,口服高剂量后由于代谢饱和,母药的峰浓度超比例增加。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主要有味觉障碍、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痛。严重的有: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剥脱性坏死、严重过敏反应、肝毒性、肝功能衰竭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静脉注射可引起静脉炎
药物过量
如果摄入过高剂量的克拉霉素,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一位患有双向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摄入8克克拉霉素后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偏执、低钾血症低氧血症。一旦发现克拉霉素服药过量,应立即去除尚未吸收的药物,并开展相应的支持治疗。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相似,克拉霉素的血清浓度不会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
风险提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警告,使用克拉霉素会增加心脏问题或死亡的风险,并建议心脏病患者考虑替代抗生素。CLARICOR试验观察到,使用克拉霉素治疗2周后,冠心病人的死亡率出现了升高。
历史
克拉霉素又名甲红霉素、克红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1952年,美国礼来公司开发出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为了改善红霉素的活性谱、给药频率和耐受性,1980年,日本大正制药公司的Wantanabe在红霉素结构中6位上由甲氧基取代羟基得到克拉霉素,1982年大正制药申请的专利中,Watanabe申请专利采用的路线是, 2′-O, 3′-N-二 (苄氧羰基) -N-去甲基红霉素A→甲基化→还原甲基化→克拉霉素。
使用情况
1985年,大正制药与美国雅培公司合作获得国际版权,雅培公司也于1991年10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克拉霉素的批准。1990年,克拉霉素在爱尔兰意大利上市。1991年6月,大正制药将其名为Clarith的品牌药物推向日本市场。1993年,以Klacid在中国香港上市。克拉霉素于2004年在欧洲成为仿制药,并于2005年年中在美国成为仿制药。
克拉霉素还可用于生物被膜病、抗肿瘤、血小板减少症、肝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在中国,克拉霉素是国家基本药物
化学信息
化学名称:6-O-甲基红霉素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38H69NO13
分子量:747.96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水溶性:在丙酮乙酸乙酯中溶解,在甲醇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密度:1.2±0.1g/cm3
沸点:805.5±65.0 °C
熔点:217-220°C
专利
日本大正制药为克拉霉素专利持有人,于1980年在日本申请专利,1981年在美国申请专利。1985年,大正制药将国际专利授予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日本、韩国、台湾除外。克拉霉素日本专利分别于2000年6月4日和2004年9月1日到期。2004年11月19日,克拉霉素专利在英国荷兰到期;20日,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到期。2005年5月,在美国到期;10月4日,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到期。2006年5月27日,在瑞典到期。2008年5月7日,在法国到期。
目录
概述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药代动力学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
风险提示
历史
使用情况
化学信息
专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