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鹅(英文名:Yan Goose),别名苍鹅、菱鹅、瘤鹅。雁鹅有许多优良特征:体质结实,成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泛、耐粗饲;疫病较少、容易管理;产肉率高、肉嫩味美。
雁鹅体型较大,公雁鹅高大,体重6千克左右;母雁鹅性情温顺,体重5千克左右。头部圆形略方,头上有黑色肉瘤,质地柔软。雏雁鹅全身羽绒呈墨绿色或棕褐色,喙、胫、蹼均呈灰黑色。成年雁鹅羽毛呈灰褐色和深褐色,喙黑色、扁阔,胫、蹼为橘黄色;两腿粗短有力,能走善游。
雁鹅是由栖居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一种有额疱的
灰天鹅演化而来的。雁鹅是草食性动物原产于中国华北区域安徽省西部的
六安市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
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如华北地区安徽省的
宣城市、
郎溪县、
广德市一带和
江苏省西南的丘陵地区、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各乡镇乡村等,后还被引进到
日本、
朝鲜、原苏联、美国等地。
雁鹅群的就巢高峰出现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母雁鹅的年产蛋量一般为25~35枚。雁鹅的饲养主要用于肉用和商用。在2000年,雁鹅濒临绝种,被列入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6月被列入农业部颁布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7年7月,将雁鹅保种场列为第二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培育历史
历史起源
雁鹅起源于
鸿雁,由栖居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一种有额疱的野鹅演化而来,是中国古老而又稀有的一个优良草食性家禽品种之一。其形成历史较早,不仅在《
尔雅》《周礼》等古籍中有关于它的记载,在明代嘉靖年间也有文字记载。
保种由来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羽绒制品的发展,灰鹅毛价格明显低于白鹅毛,灰鹅毛的市场需求量减少,且雁鹅的繁殖率较低,因而造成雁鹅的饲养量逐年减少,种质退化严重,至2000年初,雁鹅在中国
郎溪县仅存有六十余只,品种濒危。为保存这一品种资源,陆续开展了各种保种工作。
选育概况
自2000年8月,雁鹅被列入被列入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灰鹅毛的市场需求量减少,且雁鹅的繁殖率较低,因而造成雁鹅的饲养量逐年减少,种质退化严重,至2000年初,雁鹅在中国郎溪县仅存有六十余只,品种濒危。为保存这一品种资源,陆续开展了各种保种工作。
工作开展
自2000年8月,雁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目录(农业部第130号公告)以来,在中国安徽省市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安徽省
郎溪县雁鹅品种资源保护实施方案》(郎农字〔2002〕41号),明确了保种的任务和目的,确定了保护目标和保种的具体实施办法。保种模式为在原产地建立保种场,进行活体保种。
2001年8月,中国郎溪县成立了雁鹅品种资源保种场,进行雁鹅品种资源收集和保护。当时的中国郎溪县畜牧中心对全县17个乡镇近百个行政村进行了地毯式摸底调查,开展雁鹅品种资源调查和品种搜集工作,对仅存的大致符合安徽省雁鹅地方品种标准(皖D/XM18-87)的雁鹅高价购回。对选留种鹅进行编号,建立档案,开始对雁鹅进行品种资源保护。
之后开展了品质资源调查和性能测定,完成了雁鹅种质调查,对雁鹅的产区及分布、适应性、品种来源及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形成了“雁鹅品种资源调查报告”,并完成了体型外貌、体尺体重、产肉性能、繁育性能等方面的性能测定。2006年6月,雁鹅被中国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
2007年~2008年,中国
郎溪县雁鹅保种场实施了《郎溪县雁鹅品种资源保护场扩建项目》。扩建后的中国郎溪县雁鹅品种资源保种场位于郎溪县
建平镇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境内。2009年5月雁鹅被列入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皖农牧〔2009〕154号);
保种现状
经过多年摸索,中国郎溪县畜牧兽医局联合省农科院和
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制定了《雁鹅人工孵化技术规程》并以中国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535—2015)发布。该标准规定了雁鹅人工孵化的术语和定义、种蛋的选择、入库消毒及保存、人工孵化过程管理和生产记录。2017年7月,雁鹅将雁鹅保种场列为第二批中国安徽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十几年来的保种选育,雁鹅保种群体逐步扩大并保持稳定。
形态特征
雁鹅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公雁鹅高大,体重6
千克左右;母雁鹅体重5千克左右。
头部圆形略方,大小适中、头上有黑色肉瘤,质地柔软,呈桃形或半球形向上方突出。眼睑为黑色或灰黑色,眼球黑色,虹彩灰蓝色,喙黑色、扁阔。颈细长,胸深广,背宽平,腹下有皱褶。胫、蹼为橘黄色,爪黑色。皮肤多数为黄白色。
雏雁鹅全身羽绒呈
墨绿色或棕褐色,喙、胫、蹼均呈灰黑色。成年雁鹅羽毛呈灰褐色和深褐色,颈的背侧有一条明显的灰褐色羽带,体躯的羽毛从上往下由深渐浅,至腹部为灰白色或白色。除腹部白色羽外,背、翼、肩及腿羽皆为银边羽,排列整齐。肉瘤的边缘和喙的基部大部分都有半圈白羽。雁鹅两腿粗短有力,能走善游。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雁鹅原产于中国华北地区安徽省西部的
六安市地区,主要是
霍邱县、
寿县、六安等县市。现在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其中华北区域安徽省的
宣城市、
郎溪县、
广德市一带和
江苏省西南的丘陵地区以及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各乡镇乡村等分布较多、
日本、
朝鲜、原苏联、美国等地也有所分布。
栖息环境
雁鹅原产地和主产区主要是平原、
洼地、山丘,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饲料条件良好。平原地带水域宽广,水草丰盛;丘陵地带岗冲相间,空闲地多,野生牧草繁茂,为雁鹅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活习性
雁鹅是草食性动物,吃粮少,吃草多,适应性广,具有耐饥、耐寒等优点。
求遮反应
求遮反应主要是发生在刚孵化的小雁鹅身上,即如果让一只小雁鹅平躺在一个四周开放的区域,它的两条腿会开始拼命地蹬,想要移到某个遮蔽物下面,这就是求遮反应。
警戒行为
雁鹅警觉性高,古建平时人们喜欢养其看家护院。公雁鹅行走时昂首挺胸,叫声宏亮,母雁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而清亮。通常公雁鹅比母雁鹅更容易表现出警戒行为,处于警戒行为的雁鹅通常嘴会保持水平,它们会一直留心观察可能会引发逃跑的“祸首”,甚至会发出警戒叫声,雁鹅具有三种长距离的警戒叫声,而每一种都能在同类中,唤起某项特定的反应。最常听见的一种是短促警戒叫声,音调近似“gog”。它通常代表的是轻微不安,并试图引起同类注意。
理羽行为
雁鹅通常用其嘴尖端抵着躯干整理绒毛,整理完绒毛之后,雁鹅开始用口喙下端以及头部覆满油脂的一侧,划过胸部蓬松的羽毛,将它们完全抚平。雁鹅有两种特别的动作模式,可以将臀部
腺体分泌的油脂均匀擦拭全身。一种是用嘴从臀部腺体取得油脂,然后再用中趾很有节奏地将嘴上油脂抹拭在头顶,或者把整个头伸到臀部腺体处滚转,使整个头部都接触到线体分泌物,再通过滚转头部将抹拭在身体背部及两侧。
饲养用途
肉用
成年公雁鹅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分别为86.1%和72.6%;成年母雁鹅则分别为86.8%和65.3%。产肉性能优良,肉用的雁鹅肉嫩味美,常通过腌制作为一道菜肴。
商用
雁鹅的鹅绒、鹅毛、
鹅肝制作的产品在中国内外都畅销。雁鹅的鹅毛、鹅绒非常轻软,保暖性很好,可以用作枕头、服装、被褥等物品的填充材料,是制造高级床上用品的优质原料。此外雁鹅的羽绒还可以用来加工制作成扇子或玩具等工艺品。且雁鹅是生产鹅肝的良种,鹅肝则是制作医药品的重要原料。
饲养繁育
日常管理
开食
雏雁鹅出壳后,消化能力弱,对冷热抵抗力差,要精心饲养。雏雁鹅孵出后,24小时后即可开食;如果蛋黄吸收不完全,则应推迟到48小时后开食。嫩菜叶切成丝末逗引,或将碎菜叶放在雏雁鹅身上,让其互相啄或将饲料放在小瓷盘中,引诱开食。
饲喂
开食后的雏雁鹅应喂青精混合饲料,精料以碎米为主。青精料按一定比例拌匀后,放在食槽内让其自由采食。饲喂次数白天不少于4次,夜间2~3次。一个月内以圈养为最佳,并注意清洁卫生。15~30天的仔鹅,白天可按时就近或在水草边放牧,夜间补喂细糠和少量碎米,并加入蛋壳粉、骨粉等无机盐饲料。
1个月后可把仔鹅赶到远处水草丰盛的湖塘边或小溪流边放牧。夏天注意防热、适时饮水、找遮荫处栖息。当生长到2~2.5千克左右时,可不加精料,采用粗糠和
番薯切丝拌匀后补充喂养。种鹅,则以放牧为主,粗料补充为辅。
护理
雏雁鹅娇嫩,要注意保温、防湿、防寒、防热等工作。室内要通风,温度保持15~20℃。要保持干燥,垫草要经常翻动,并注意清洁卫生。40天后,仔鹅可长时间放在水里放养。成年雁鹅可在外面直接放养。鹅舍夜间要关紧,防止兽害。
繁育
繁殖性能
母雁鹅的年产蛋量一般为25~35枚。雁鹅有就巢性,且就巢性较强,这和产区群众习惯选用母雁鹅自然抱孵有关,雁鹅群的就巢高峰出现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在每年的繁殖季节里,就巢雁鹅的就巢次数一般出现一至二次,每次就巢时间为10余天,个别可长达一个月左右。
每产一窝蛋即休产就巢孵化,一般可间歇产蛋3窝,少数可产4窝,因此又被称为“四季鹅”。平均蛋重150克左右。一般的母雁鹅开产日龄为8~9月龄,早的可为7月龄,种蛋受精率为85%,受精蛋孵化率为70%~80%。雏雁鹅30日龄的成活率在90%以上。母雁鹅使用年限为3个产蛋年度。
种鹅选配
留种雁鹅,公母宜按1:5搭配。不得与本地鹅混养。
病害防治
金色葡萄球菌病
患病雁鹅多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低头缩颈呆立。1~2天死亡。患病后可通过在治疗饲料和水中加入治疗药物去辅助治疗,预防本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增加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雁鹅群的营养需求。
小鹅瘟
小鹅瘟又称细小病毒病,主要发生在4~20日龄的雏雁鹅身上,患有此病的雏雁鹅主要表现为频频摇头,拉出的粪呈灰黄色或黄绿色、神经紊乱,
精神萎靡、无食欲,肠道内形成腊肠栓子。对患病雁鹅可通过注射血清、在饲料中加入治疗药物进行救治。
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雏雁鹅和
蛋鹅身上,患病鹅主要表现为拉稀和气囊炎,蛋鹅则主要表现为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形成卵黄性
腹膜炎。对患病鹅可在饲料中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在水中加入营养物质,以增强雏雁鹅的抵抗力。同时对整个场区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品种保护
品种现状
2000年之前,由于市场对灰色鹅毛需求量较少,且雁鹅的繁殖率较低,因而造成雁鹅的饲养量逐年减少,种质退化严重,至2000年初,雁鹅在
郎溪县仅存有六十余只,品种濒危。2000年之后,经过长期努力,雁鹅种质退化得到缓解,雁鹅的数量开始回流。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2001年8月,中国郎溪县成立了雁鹅品种资源保种场,进行雁鹅品种资源收集和保护。2007~2008年,中国郎溪县雁鹅保种场实施了《郎溪县雁鹅品种资源保护场扩建项目》。
在中国省市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安徽省郎溪县雁鹅品种资源保护实施方案》(郎农字〔2002〕41号),明确了保种的任务和目的,确定了保护目标和保种的具体实施办法。保种模式为在原产地建立保种场,进行活体保种。通过十几年来的保种选育,雁鹅保种群体逐步扩大并保持稳定。
相关文化
清代雍正年间,建平的知县卫廷璞主持编撰《建平县志》,当奉上写完的稿子时,县衙教导吩咐其下属交稿之后,向卫廷璞讨要奖赏,但卫廷璞平时为官清正,根本拿不出可以奖赏他们的银两,情急之下,便将其看家的雁鹅杀了,烹犒劳大家。没想到雁鹅肉鲜嫩多汁,每个人都对此赞不绝口。在那之后,建平雁鹅这道菜作为一种美食文化也流传了下来。
相关研究
疾病研究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
鸟纲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在新城疫病毒对雁鹅的致病性试验中利用一株鸭源NDV分离株对雁鹅进行致病性试验,对感染后雁鹅的病理组织变化、抗原分布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其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NDV对雁鹅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尤其以对雏雁鹅的神经系统和吸系统的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在饲养雁鹅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防此类疾病。
孵化研究
在中国安徽省
郎溪县进行的人工孵化(电孵)技术的研究中,孵化成败关键在于对种蛋所实施的各种孵化条件是否恰当,尤其是温度,“看胎施温”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步骤。通过验蛋可以了解各阶段胚胎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实施的条件,以提高孵化率。该研究也佐证了人工孵化(电孵)技术的可用性及可发展性。
遗传多样性研究
在
皖西白鹅及雁鹅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中,实验结果表明皖西白鹅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雁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皖西白鹅群体较为贫乏。
在雁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中,通过筛选引物等操作,对雁鹅种质资源进行了ISSR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其结果揭示出中国安徽省郎溪县雁鹅原种鹅场的保种效果较好。该研究为研究人员人工选种配对制定合理有效的繁殖计划,从而尽量避免近交、维持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因交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雁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专题板块.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