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报刊
《燕赵都市报》创刊于1996年,是河北省区域的社会生活类报纸,总部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1996年1月8日,由省报《河北日报》创办的《燕赵都市报》诞生,以周末版形式随《河北日报》赠阅,发行范围主要局限在河北省燕赵地区。1997年,为达到河北日报社委会定下的三项考核指标(即报纸的质量更上一层楼、截至1998年第一季度的发行量不得少于5万份和广告全年经营持平),《燕赵都市报》确立了“办报、发行、广告”三位一体的战略思想,自此,《燕赵都市报》快速发展起来,发行范围迅速扩大,发行量大幅增加。2001年,《燕赵都市报》提出了“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经营理念,并于2003年与冀东地区《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和省会《都市时讯》在全省形成了“哑铃型”的办报模式,不断向着主流媒体挺进。后因受到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燕赵都市报》进行了多次改版,并创建了多种媒体形式以适应读者市场需求。
《燕赵都市报》作为河北省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流报纸,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坚持“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的办报宗旨,每月向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并加强了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目前,《燕赵都市报》已发展成为集报、网、端、微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
历史发展
草创年代:寻找市场定位
《燕赵都市报》创刊于1996年1月8日,当时它还是一份周报,报纸规模较小,发行范围主要局限在河北省的燕赵地区,随《河北日报》附送发行。当时,全省11个市已有9家晚报,迟来的《燕赵都市报》面对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力求突破重围的它不断探索着适合河北省情的报业发展之路,在这过程中渐渐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即办一份省级晚报,并确立了“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的办报宗旨。
艰难起飞:三位一体的战略思想
1997年河北日报社委会给《燕赵都市报》定下了三项考核指标:报纸的质量要更上一层楼、截至1998年第一季度的发行量不得少于5万份和广告全年经营持平。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燕赵都市报》确立了“办报、发行、广告”三位一体的战略思想,其中,“发行”是重点。在办报方针上,由过去办周刊的思路转变为办日报。“扩版、低价、敲门”三大策略的率先施行使《燕赵都市报》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提前完成三项考核,还扩大了发行范围,由河北省的各个地市逐渐发展到其他省份。
挺进主流:“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
2000年,《燕赵都市报》开始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精办副刊,努力向主流媒体挺进,在充分考虑了国内及省内报业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特点后,《燕赵都市报》提出了“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这一经营理念。“拇指定律”可以用人的手掌作比,人的五根手指头中,只有大拇指能够自由触碰到其他四指,而其他四指都无法做到。《燕赵都市报》像是大拇指,能够在河北省全省采集新闻、发行报纸。其它报纸就像其他四指,只限于当地市场。于是《燕赵都市报》在全省11个城市创立专业队伍,发行范围遍及全省各县级以上城镇,发行量跃居全省第一位。“时针效应”是指《燕赵都市报》犹如钟表盘上的时针, 可以指向河北各城市,在一张报纸上投入的广告可以在11个城市收获回报。同年,《燕赵都市报》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 实现纯利4000万元,成为中国年度广告百强,并被列为“都市报四小龙”之一(其余三个分别为《大河报》《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
多事之秋:完善制度走出低谷
2000年,《燕赵都市报》因新闻周刊刊登的《焦裕禄的女儿有话要说》一文中出现政治错误,受到了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的警告处分。2001年初期又因某篇新闻报道失误屡遭相关部门批评、教育。2001年正逢全国新闻界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燕赵都市报》相关工作人员利用这个契机认真学习了相关新闻理论并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抓紧完善防范相关失误问题的规章制度。全面改正完善之后,《燕赵都市报》逐渐走出低谷。同年,《燕赵都市报》在河北全面实现了卫星传版印刷,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同步印刷发行的报纸。
突破创新:“哑铃型”办报模式
2003年,经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 《燕赵都市报》在唐山、秦皇岛市两市创办《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它的正式创刊标志着《燕赵都市报》“哑铃型”办报模式的形成。并将《河北商报》更名为 《都市时讯》,在石家庄市区刊发。两张新报纸与主报在全省形成了“报纸通用版面+地方版面”模式,《燕赵都市报》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这一国际通用的报纸经营方式。这样的结构使都市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能突出重点地区。到2004年,“哑铃型”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燕赵都市报》的广告收入增加 38% ,达到3亿元,经营利润6000万元。
及时改版:顺应新媒体时代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统报业面临着发展困境,都市报是各类报纸中处境转变最大的报纸类型。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燕赵都市报》于2016年进行改版。此次改版对头版的设计进行了较大变动,为解决原先由于导读栏字数过多而导致的信息繁杂不易捕捉重点的缺点,改为对题目加几句话进行导读,设计统一标识引领导语,突出重点,使报纸版面更简洁。以及对报纸的内容设置进行变动,改版后将更加注重对本区域新闻的报道,并更加贴近民众、贴近生活。
现状
理念宗旨
《燕赵都市报》在发展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办报宗旨,即“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办报风格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新闻均来源于普通百姓熟悉的生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致力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版面内容
版面设计
《燕赵都市报》版面分布主要是头版、时评版、燕赵关注、中国综合、经济热点等常规版面设置。时评版面具有重要地位,设置在报纸的第二版,其内部有四个板块,分别是“燕赵观点” “公民发言”“冀事语”和“自由谈”。五天工作日里刊发时评版面,周六是“七日评”,周日则是民生版。“七日评”的设置减少了严肃的政论分析,选题也更加社会化、平民化,论述的方式更加接近一般聊天的方式。“燕赵观点”被设置为新闻报刊的头版,讨论内容主要选择近期热点,此板块以约稿制的形式来保障评论质量。 “公民发言”的作者主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学者,也有普通百姓,可以说是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冀事语”的关注点仅限于区域内的新闻事件,此板块的评论主要针对对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自由谈”主要是对社会现象的评论,既有对具有共同特点的新闻事件的总结梳理,也有对新闻事件不同观点的对比分析。
《燕赵都市报》一个特点是很少有漫画,另一个特点是注重版面设计的整体性。几个版块之间用简单的留白隔开,各个版面一目了然,又可以让读者进行独立的自由思考,让读者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能够和作者编辑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内容可读性
《燕赵都市报》刊发的评论中,除了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评论有较高的难度外,大部分的阅读难度都较为适中,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全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更多的则是考虑和照顾到了大多数普通居民的阅读能力,这样做不仅利于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受众都能顺畅地阅读,也利于评论观点的传播与普及。
组织机构
目前,《燕赵都市报》内部机构由编委会及其领导下的10个部构成。编委会由社长兼总编辑1人,副社长1人,副总编辑2人,编委委员9人组成。机构设置为出版部、经济部、文艺专刊部、体育部、特稿部、记者部、读者热线部、发行部、广告部和办公室等。
争议事件
2008年,石家庄市三鹿集团三聚胺事件爆发,新闻与传媒领域的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注意到,《燕赵都市报》作为事发当地的主要媒体,在对三鹿事件进行监督报道时出现视角错位及缺失。2008年9月12日,报纸上没有相关报道,当天头版头条是襄汾溃坝事故的追踪报道(当天的《东方早报》对于三鹿事件的报道却不下二十篇,且多从公众出发)。9月13-14 日,关于三鹿事件的报道主题分别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调查组公布三鹿问题奶粉事故情况,均为新华社通稿。《燕赵都市报》在该事件中更多地倾向于沉默,且忽视了“公众”这一主体,后续报道只是零散于各版面。作为监督主体,《燕赵都市报》过多地将重心放在了宣传上,报道视角有所错位。此事件使新闻界对《燕赵都市报》产生诸多质疑。
知名人物
李炳庠
1950年6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燕赵都市报总编辑,高级编辑职称。197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曾任秦皇岛市日报总编辑、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获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河北省好新闻特等奖一等奖,河北省 “五个一工程奖 ” 作品奖等。在任期间带领《燕赵都市报》确定了 “倾向主流读者,关爱弱势群体 ” 的报纸风格,提出了“穷人的新闻学 ” 理念。
刘江滨
1964年生,河北省平乡县人。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燕赵都市报总编辑 ,现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首批“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河北省知名作家,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曾获冰心散文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报人散文奖等。著有《书窗书影》《男人孟轲》《桃之夭夭》《大地烟雨》等作品。
所获荣誉
2006年,《燕赵都市报》入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 名排行榜,排名第60位,与2005年相比上升 27 位,是河北省省唯一一家入榜报纸,在中国上榜日报中排名第13位。
2008年6月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第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燕赵都市报》名列榜单,评估9.01亿元,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唯一进入该品牌的单位。
2009年,《燕赵都市报》获得中国广告精投奖。
2010年6月28日,入榜第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品牌价值达12.40亿元,排名467名,比上一年度跃升3名。
2014年,《燕赵都市报》以35.32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11次入榜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评选,是唯一获得最具价值品牌的河北省媒体。
影响和评价
2002年3月,《燕赵都市报》聚焦都市贫困家庭,发起了 “ 春风送暖行动 ” 。在报道普通人的艰辛生活与自强不息的同时推出了“ 志愿者在行动 ” 栏目,以 “ 我就是春风,我就是温暖 ” 、 “ 一缕阳光也能照耀哭泣的心 ” 为题 ,多次发稿向读者发起倡议,开展向贫困家庭送温暖活动。在都市报的感召下,社会各界向这些家庭捐款2万多元 ,一大批贫困家庭还得到政府和社区的救助或志愿者一对一的结对帮扶 。《燕赵都市报》还发现社会上有大量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或面临辍学的少年儿童,为此,编辑部与少年儿童基金会合作,策划了一场历时近半年时间的“ 捐一点钱 ,改变一个孩子命运 ” 的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8万多元、捐物价值20万元,使在册的800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得到了救助。河北省有关部门领导称赞 “ 《燕赵都市报》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 。
2016年7月19日至21日,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等地遭遇强降雨袭击, 其中最大降雨量600多毫米,强降雨致多个城市主城区积水,县乡数十个村庄被淹,景区游客被困,小区村庄停水停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闻报道战役中,《燕赵都市报》快速反应,指挥前移,分工协作,投入最强记者力量,深入到受灾现场,抗洪一线,把这次洪水所带来的损害和灾情,全面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7月21日,《燕赵都市报》12个整版的篇幅报道各地灾情和抗洪抢险。《燕赵都市报》多路记者共采访新闻现场稿件30多篇,夜班超常规运作,6个整版重点处理暴雨袭城稿件, 7月20日,为读者全面呈现了暴雨中的城市图景,新闻与城市共鸣,获得市民点赞。《燕赵都市报》紧跟新闻热点,充分发挥了媒体信息传递、稳定情绪,安抚民心、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其他媒体形式
燕赵都市网
《燕赵都市报》在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发展媒体网站的重要性,以2005年9月开始的报网互动试验为起点,于2009年6月成功上线燕赵都市网,旨在创办属于自己的网站,真正实现 “报网一体”“报网融合”。
燕赵都市报手机报
2009年,燕赵都市报手机报正式上线。燕赵都市报手机报是《燕赵都市报》全媒体运作的重要组成,设有丰富的栏目内容,每天早晚两期,向读者提供时新观点,传输便捷资讯,使手机用户在第一时间能够接收到新鲜信息。
手机客户端
2011年,《燕赵都市报》适应新媒体时代手机客户端的发展,推出了河北省首家媒体手机客户端 “ 燕都传媒 ” 。
微信公众平台
《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于2013年5月注册,6月24日推送首条消息。《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账号成立以后,《燕赵都市报》冀中版和冀东版也分别入驻微信平台。
融媒体
《燕赵都市报》积极探索全媒体运营模式,并于2013年成立了新媒体中心。2014年,《燕赵都市报》制定并实施了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以服务用户为宗旨,以商业模式为目标,提升全媒体平台运营专业性,融合《燕赵都市报》各方资源,探索媒体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草创年代:寻找市场定位
艰难起飞:三位一体的战略思想
挺进主流:“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
多事之秋:完善制度走出低谷
突破创新:“哑铃型”办报模式
及时改版:顺应新媒体时代
现状
理念宗旨
版面内容
版面设计
内容可读性
组织机构
争议事件
知名人物
李炳庠
刘江滨
所获荣誉
影响和评价
其他媒体形式
燕赵都市网
燕赵都市报手机报
手机客户端
微信公众平台
融媒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