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
蛙科林蛙属下的一个种
林蛙(学名:Rana temporaria)是一种两栖动物动物,属于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它在欧洲大陆被称为草蛙或赤褐色青蛙。为小型蛙科动物,身体粗壮。体长在7-10cm,体重平均22.7g。皮肤光滑湿润。它们的皮肤颜色多样,有灰褐色、棕色、橄榄棕色、橄榄色、灰色、淡黄色或红色,但以绿色和棕色为主。林蛙头部宽而扁平。鼻子圆润。瞳孔水平。它们的鼓膜周围有一个棕黑色的三角形区域。侧翼和大腿皮肤常呈颗粒状。脚趾有蹼。无尾。在大多数情况下,雌性体型比雄性更大。
林蛙主要分布在欧洲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少部分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如日本、中国。主要栖息在潮湿栖息地中。它们常分布于较凉爽的高地森林、潮湿的草地、高山湖泊、河流、灌木丛沼泽和不同类型的人为景观中,如田野、花园、公园、城市等。其多在夜间或雨天寻找食物,能够通过气味发现昆虫。
2020年,林蛙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林蛙对人类具有重要价值,被广泛用于食品和饲料。并且可用于解剖学生理学的教学,并通过监测种群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
林蛙是一种小型蛙科动物,身体粗壮。体长在7-10cm,体重平均22.7g。皮肤光滑湿润。它们的体色变化较大,背部颜色多样,背部颜色灰褐色、棕色、橄榄棕色、橄榄色、灰色、淡黄色或红色。但以绿色和棕色为主。林蛙头部宽而扁平。鼻子圆润。瞳孔水平。侧翼和大腿皮肤常呈颗粒状。脚趾有蹼。没有尾巴。
在大多数情况下,雌性体型比雄性更大。雄性林蛙的食指有婚垫和成对的内声囊,并且在繁殖季节时身体呈浅灰色,喉咙呈蓝色。而雌性在繁殖交配季节呈现较深的褐色或红褐色。
生理构造
其部分解剖学特征表现为,存在犁齿。舌后部游离,分叉。它们的鼓膜周围有一个棕黑色的三角形区域,胸骨骨化。林蛙蛙脊骨的下段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称为尿路式的硬杆。林蛙的骨骼结构和泌尿方式有助于提供身体后部的坚固性和力量,适合跳跃和游泳。它们用于跳跃的肌肉会附着在骨骼上,并且其泌尿方式和骨盆骨有助于为身体后部提供坚固性和力量。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林蛙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少部分分布亚洲东部地区。在欧洲,它广泛分布于许多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其在亚洲东部地区,主要栖息在日本、中国等国。
栖息环境
它们常栖息于较凉爽的高地森林、潮湿的草地、高山湖泊、河流、灌木丛沼泽和不同类型的人为景观中(田野、花园、公园、城市等)。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森林类型,包括低地和山区的落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林蛙经常出没于潮湿、阴凉的地方。尤其是白天它们经常远离积水,但往往躲在潮湿的地方。在夜间或雨天寻找食物。
其存在冬眠行为,冬眠发生在8-11月或2-6月,具体取决于纬度平均海拔。在水下冬眠时,林蛙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几千只。其在接近冰点的温度下,通过皮肤吸收的氧气维持在寒冷的冬眠期间的生理需求。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忍受长时间的严重缺氧,并抑制在缺氧中的新陈代谢。一些栖息纬度较高的林蛙种群,可能一年中在冰下冬眠长达九个月。部分雄性个体在过冬时可能会被冻死。
觅食行为
蝌蚪时期主要吃碎屑、藻类维管植物。食物的消耗量较小。个体发育中食物的多样性在增加。蝌蚪的前肢出现后会出现短暂停止进食的现象。之后主要吃微节肢动物门:如双翅目小幼虫。而经过变态发育为林蛙后,主要吃陆生生物,包括蝼蛄科腹足纲蝴蝶科等,而北部地区分布的林蛙大量食用软体动物门。它们在夜间或雨天寻找食物,能够通过气味检测昆虫。
交流行为
这些林蛙通过呱呱声交流,主要为雄性吸引雌性的方式。这种声音是通过来自肺部的空气被迫通过喉咙中的声带而产生的。由于它们没有声囊,因此只能在大约50米外听到。
迁徙习性
在迁徙之前,青蛙利用当地的线索返回它们的栖息地。它们在几次温度下降后向河流迁移。在迁徙开始时,青蛙利用当地的线索比如河流流向、太阳罗盘和地球磁场来辨别迁徙方向,并在迁徙旅途中记住迁徙方向。最后,到达冬眠地点。
繁殖生长
繁殖
林蛙一般在2或3月在温暖的低地区繁殖,最晚则在6月在北部和高海拔地区繁殖。繁殖和早期发育发生在浅水的湖泊、池塘、沼泽、河流和溪流水池中。繁殖季节雄性林蛙前肢会会变粗壮,并且明显具有黑色的婚垫,使得它们可以更好地抱住雌雄林蛙。它们通过外部受精卵的方式在水中进行交配。在配种时,雄性抱住雌性林蛙的前肢的后方,并爬在雌性的背上,并释放精子。一旦交配开始,雄性会一直紧紧抱住雌性,直到产卵完成。它们的繁殖期相比其他物种短得多,只持续3个夜晚。这些林蛙会在水温约14°C的水中产下数百个卵。产完卵后,林蛙不再照顾它们。卵会被留在水中或湿润的地方,进行自行发育。
发育
卵期
林蛙卵以凝胶状的包膜形式产生,并且布满池塘。其孵化需要大约30-40天的时间。这种凝胶状聚集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度波动对卵发育的影响,并降低了被其他动物捕食的风险,如无脊椎动物和蝾螈对卵的捕食。尽管这样,可以发育成林蛙的卵仍是少数,大部分被天敌所食去。另外,这种凝胶体中的温度比周围的水略高,有助于胚胎的存活和发育。而在繁殖季节过后,雄性婚垫的角质层会脱落,婚垫会变得更小,颜色也会更浅。
蝌蚪期
蝌蚪倾向于在浅水区大群聚集,这些区域可能有数百平方米,密度有时可达每升100只。蝌蚪在发育过程中会进行变态发育。其中较大的蝌蚪在第一次越冬时存活率较高,拥有早期的优势。
变态开始时,蝌蚪的头部由圆形逐渐变为三角形,类似于蛙的头部,蝌蚪的背部会形成突起,身体上出现侧褶,趋向幼蛙体形。同时,蝌蚪的口唇部的唇齿开始脱落,形成幼蛙口的形状,并出现蛙舌。消化道也发生了变化,前部转变成胃,后部分化成小肠和直肠。长出后腿,尾巴会被吸收到体内,同时鳃会消失,肺部会发育出来。前肢的关节向外突出。大约3天后,完全发育的前肢会破皮伸出体外。在前肢伸出之后的3天左右。
幼蛙期
变态期结束,蝌蚪成功转变成幼蛙。它们停止了摄食,尾巴迅速缩短,不再依靠摆动尾巴推进前进,而开始依靠四肢的蹬力进行蛙泳式的游动。
幼蛙在水边逗留一段时间后,离开水池回到山林生活。在冬季,林蛙停留在土洞的土壤中。通常三年后性成熟,并回到最初产卵的水中。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该物种数量整体上较为稳定,也没有受到威胁。但有一些在人类高度改造的地区数量急剧下降。
致危因素
人类活动对繁殖池塘、陆地栖息地的干扰是林蛙数量下降的致危因素。如工业化的发展导致排放大量的挥发性卤代烃多环芳烃、醇类、酚类等有机污染物,并进入水体。在农业中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施用于邻近栖息地的区域,对林蛙的生存构成威胁。另外森林砍伐、城市化娱乐、牛群过度放牧对林蛙的栖息地破坏,也会导致一个地区的林蛙数量急剧减少。
出于食品和商业目的的过度抓捕使其部分受到威胁。另外,医学研究的过度收集也会导致林蛙的数量下降。在英国,会面临天敌的威胁,如牛蛙的吞食。林蛙很容易在小水池中繁殖,导致它们的后代有可能因为水的枯竭而面临死亡。在某些地区,由隔离引起的花园池塘近亲繁殖还导致林蛙免疫力的下降和疾病的增加。
保护级别
2020年,林蛙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
保护措施
国际组织为该物种设立了许多保护区。它被列入《伯尔尼公约》附录Ⅲ(AppendixⅢ of the Berne Convention)以及《欧盟自然生境指令》附件Ⅴ(Annex Ⅴ of the EU Natural Habitats Directive)。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法规保护,制定了减少杀戮的相关法律措施。如在英国部分地区,规定不得进行贸易和销售林蛙及其产卵。另外林蛙在欧盟也受到栖息地指令的保护。
主要价值
林蛙以昆虫为食,有助于控制蚊子和害虫的数量。还可以通过监测种群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其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林蛙的蛙肉、蛙卵为食品的优质原料。林蛙的输卵管被称为“蛤蟆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具有高营养价值。林蛙的内脏及骨骼可以作为饲料。
另外,其在动物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可用于解剖学生理学教学。
参考资料
European Common Frog.iucnredlist.2023-07-26
Rana temporaria.animaldiversity.2023-07-26
Rana temporaria.AmphibiaWeb.2023-07-26
common frog amphibian.britannica.2023-07-26
Common frog Rana temporaria.arc-trust.2023-07-26
林蛙.archive.2023-08-01
..2023-07-26
..2023-07-26
..2023-07-26
..2023-07-26
林蛙.archive.2023-07-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
生理构造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觅食行为
交流行为
迁徙习性
繁殖生长
繁殖
发育
卵期
蝌蚪期
幼蛙期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